山居示灵澈上人

: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春日里山间暖山路晴明,茶新发革新长踏青而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一无意中削柳枝以此代札,偶然间见云影照此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身闲处始觉得去名为是,心悟了方知道苦行为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禅寂中外物众有难似我,松树声春草色都无心机。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wú)看茗(míng)归。
芜:丛生的野草。茗:茶芽。

(zhà)削柳枝聊代札,时窥(kuī)云影学裁衣。
乍:偶然,忽然。札: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引申为书信。

身闲始觉隳(huī)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隳:毁坏、除去。苦行:指头陀行。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机:此词多义。此处含机巧、机心、机兆、机要等意。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该诗写作者春天的感悟。作者从春柳、白云、松声、草色之中,感受到了禅的闲适与自在。由此,诗人突破了种种约定俗成的拘束,达到了适意自由的境界。于是,他感叹,正是毁弃了误人的虚名,他才能如此。可以想见,作为谢灵运的十世孙,他又秉承了极高的天赋,其家族可以对他有一番光耀门楣的望想。然而,他却出家了,这的确需要勇猛精进的勇气。出家后,他又修了大乘禅,追求心智的开悟,而不是拘于诵经持戒。现在,他终于达到了禅悟的境界,随处自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日里山间暖山路晴明,茶新发革新长踏青而归。
一无意中削柳枝以此代札,偶然间见云影照此裁衣。
身闲处始觉得去名为是,心悟了方知道苦行为非。
禅寂中外物众有难似我,松树声春草色都无心机。

注释
芜:丛生的野草。茗:茶芽。
乍:偶然,忽然。札: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引申为书信。
隳:毁坏、除去。
苦行:指头陀行。
机:此词多义。此处含机巧、机心、机兆、机要等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鉴赏

  该诗写作者春天的感悟。作者从春柳、白云、松声、草色之中,感受到了禅的闲适与自在。由此,诗人突破了种种约定俗成的拘束,达到了适意自由的境界。于是,他感叹,正是毁弃了误人的虚名,他才能如此。可以想见,作为谢灵运的十世孙,他又秉承了极高的天赋,其家族可以对他有一番光耀门楣的望想。然而,他却出家了,这的确需要勇猛精进的勇气。出家后,他又修了大乘禅,追求心智的开悟,而不是拘于诵经持戒。现在,他终于达到了禅悟的境界,随处自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皎然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397篇诗文

猜你喜欢

东山吟

: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他妓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携安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我携手美丽的安女,来到东山古谢安的墓地,为其祭奠,怅然伤悲。

我安今朝如花月,他安古坟荒草寒。
我带来的美安如鲜花明月一样恬美可亲,谢安当年亲近的美安早已是荒草覆盖的土坟中的寒土。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至从谢安梦见白鸡已有三百年了,我在你的墓前为你洒酒,咱们一起痛饮欢乐。

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
喝到酒酣兴起的时候,我还为你献上即兴编排的青海舞,秋风吹落了我漂亮的紫色帽。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你当年风光一时,我也一时风光,时光的洪流滚滚向前,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携安东土山,怅(chàng)然悲谢安。
东土:在晋唐时期代指会稽(绍兴)一带。山即会稽东山。

我安今朝如花月,他安古坟荒草寒。

白鸡梦后三百岁,洒酒浇君同所欢。
“白鸡”句:谓谢安死后三百年。浇:洒酒于地,以示祭奠。

(hān)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qǐ)冠。
青海舞:应是舞蹈名,来历不详。紫绮冠:紫色花纹的帽子。

彼亦一时,此亦一时,浩浩洪流之咏何必奇?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

: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洛阳龙门的一夕雨近晚渐渐歇止了,春天的节气来临,使汝穴不断生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官路上只闻得数声鸟啼,令四周更显静肃,在塌毁的墙垣缝隙中,几朵野花盛放,妆点着此处的空寂。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如今想要去仕宦为官,却惭愧才能不及当时的同辈俊秀。只好归隐,效法江湖上无拘无束的老渔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往昔所交游的知心好友至今皆已不能相见,只有抱着惆怅的心情,徘徊在洛阳城东。

晚霁(jì)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晚霁:傍晚雪止或雨停,天气晴朗。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cán)时辈,垂丝学老翁。
鸣玉:比喻出仕在朝。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横江词·其六

: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月出星天起大风,江雾不开,海潮就像是海中大鲸东游一样,压促着百川之水往回倒流。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惊涛骇浪冲击得三山摇动,先生不要渡河,还是回去吧。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3-287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jīng)东蹙(cù)百川回。
月:一作“日”。蹙:驱迫。回:倒流。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3-287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这两句诗不仅写长江浪涛之大,而且江面上起了大雾,说明更不能渡江了。“海鲸”是形容浪涛的。《木华海赋》云:“鱼则横海之鲸,突兀孤游,嗡波则洪涟踧踖,吹涝则百川倒流。”“惊波一起三山动”,用夸张手法表现江中波涛之险。《太平寰宇记》载:“三山,在昇卅江宁县西南五十七里,周回四里。其山孤绝,面东西,绝大江。”按《舆地志》云,其山积石滨于大江,有二峰南北接,故曰三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长江东岸。“公无渡河归去来”一句,前半是古乐府《公无渡河》曲名,后半是陶渊明《归去来辞》题名,李白用来组成新句,表达了江中浪险不能渡河之意,了无痕迹。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唐诗汇评(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28-63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0-201页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黄花酒:菊花酒。会:契合,相一致。昔闻:以前听说的。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bàng)中军。
霜威:威严如霜。亚相:此处指封常清。杀气:秋日肃杀之气。傍:依附。中军:此处以中军指代主帅。

横笛惊征雁(yàn),娇歌落塞云。
征雁:南飞的大雁。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荷:承受恩惠。吾君:对封常清的尊称。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0-201页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封常清是唐朝名将,在安史之乱初期因谗被杀,历史上对唐王朝统治者自毁长城的举动贬斥颇多,而这首诗中则生动反映了这位将领能征善战,治军严谨,同时又放达不拘与下属同乐的可贵品质。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0-20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柳州峨山

: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一个秋天的中午我登上了荒山,独自一人形影孤单意乱心烦。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无可奈何望不到故乡的踪影,西北方向尽是融州的高大山峦。

参考资料:

1、 吴文治注评.柳宗元诗文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5-62、 谢汉强主编.柳宗元柳州诗文选读: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12:81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yōu)悠。
峨山:现名鹅山,在柳州市区西部,其形似鹅,是柳州市区内第一高山,已建成公园。荒山:指峨山。柳宗元在《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说,“峨山在野中,无麓”。悠悠:指无限的忧思。如何:奈何。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róng)州。
乡:故乡。这里是指京城长安。融州:唐武德四年置,古称融州、玉融州,治所在今融水苗族自治县。

参考资料:

1、 吴文治注评.柳宗元诗文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月:5-62、 谢汉强主编.柳宗元柳州诗文选读: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12:81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这首诗就眼前景下笔,“秋”点节令,“午”点时间,“荒山”即峨山,荒凉萧疏,写景为抒写“意悠悠”之情作渲染。身遭贬谪,远离家乡,独上荒山,心绪万千,可见“意悠悠”涵盖着诗人当时复杂纷繁的情感。第三句虚接,转出“望乡”情,这悠悠情思中,乡情是诗人当前最重要的情愫。然而,登上峨山望乡,“西北是融州”,隔断了诗人的视线,故乡不可见。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显得自然和淡,含蓄有味。诗人先写“荒山”,后写“独上”,最后以疑问作结:为什么我望乡的地方,偏偏却只见融州。下面让读者自己去回味、深思,以想象和推论作补充。这里没有秾丽鲜艳的色彩,没有絮絮滔滔的叙述,仅仅二十字,既构思完整,又感情充沛。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实景虚写,表面是题写山水,实际抒发其归国无路的隐痛。作者以眼前之景,道难言之苦,构想自然,神妙无比。又蕴含离乡之情、迁谪之思,言简意赅,语近情遥,深于哀怨,真是绝妙好诗。

参考资料:

1、 (唐)白居易等著;王一娟,傅绍良选注.白居易元稹韩愈柳宗元诗精选200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0:3112、 金涛.柳宗元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9年03月:24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