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十小绝以一雨洗残暑万家生早凉为韵 其七

:

新凉可穿衣,出门造谁家。城头有高楼,散我两脚麻。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571篇诗文

猜你喜欢

生查子·独游雨岩

: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人在溪边行走溪水映照出人影,蓝天倒映在清清的溪水里。蓝天上有飘动的白云,人正行走在那飘动的白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我放声高歌,谁来应和?只听空幽的山谷清音响起。那响声不是来自鬼怪神仙,而是桃花旁的流水声悦耳无比。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822、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卷三:宋词》.北京:线装书局,2002:2373、 《中国历代文学名篇》编委会编著.《中国历代词名篇》.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2154、 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北京:中国书店,2006:4115、 徐北文,石万鹏.《二安词选:李清照、辛弃疾词评注》.济南:济南出版社,1994:1126、 王明辉,王铭丽.《辛弃疾词赏读》.北京:线装书局,2007:57-587、 杨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78、 弓保安.《宋词三百首今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331-332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行云:云彩流动。

高歌谁和(hè)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和:跟着唱。余:我空谷:深谷。清音:指空谷中潺潺的流水声。一曲:一湾。桃花水:即桃花汛。农历二三月桃花盛开时节,冰化雨积,黄河等处水猛涨,称为桃花汛。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822、 萧枫.《唐诗宋词元曲·卷三:宋词》.北京:线装书局,2002:2373、 《中国历代文学名篇》编委会编著.《中国历代词名篇》.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2154、 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北京:中国书店,2006:4115、 徐北文,石万鹏.《二安词选:李清照、辛弃疾词评注》.济南:济南出版社,1994:1126、 王明辉,王铭丽.《辛弃疾词赏读》.北京:线装书局,2007:57-587、 杨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78、 弓保安.《宋词三百首今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331-332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上片写词人游览雨岩见到的景色。第一句“溪边照影行”,是点题,写游人;第二句“天在清溪底”,写清溪和蓝天;第三句“天上有行云”,写行云;第四句“人在行云里”如同电影中的定格,总写溪、人、云,展示了水底的一个画面。作者在这里所描写的人、天、云都不是实体,而是水中的倒影。清清的溪水,不但是雨岩的优美景色之一,而且也成了词人摄取这张风景小照的胶卷。游人的身影、碧蓝的天空、飘动的浮云,都通过清清的溪水映现出来。“人在行云里”这样神奇美妙的景象,真可谓巧夺天工,不但使描写的景物高度集中,而且意境更为清新活泼,整个画面非常生动,所描写的景物,全部处在变化之中,溪水自然是流动的,游人漫步岸边——“影行”,白云飘转空中——“行云”,这就使画面充满了动感,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果说上片的写景,重在刻画形象的话,那么这个下片的抒情,则是着力描绘声音。哗哗的流水,飘荡的歌声,不仅使寂静的山谷增添了生气,也为上面的图画配上了音乐。

  清人沈祥龙《论词随笔》说:“词贵藏于内……于言外有所感触。”蓦然读去,这首词意境优美,静中有动的图画,配着富于形象的歌声与音乐,平易通俗、流畅自然的语言,也令人赞叹不绝。但仔细咀嚼,就会发现:作者把辛酸的感触,藏在迷人的画面背后;把满心的苦闷,融于优美的乐律之中。题目中的“独”字,已经为全词规定了基调,透露出苦闷的气息。下面的内容,自然全都围绕“独”字展开,所以起拍第一句就是“溪边照影行”。这一画面里,只有一个倒映在水中的人影,点出了“独游”,而比“独游”更深刻,因为它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在这特定的氛围里,那清清的溪水,蔚蓝的天空,飘动的白云,这些美好的景物,也染上了凄凉冷清的色彩,成为词人表达孤独之感的衬景。“人在行云里”,不止是倒影交织的画面,也写出了词人不苟随世俗的决心和孤傲清高的品格,暗写了自己遭受打击的原因。内心澎湃的激情和遭受压抑的苦闷,终究是掩遮不住的,“高歌”正是词人内心感情的流露和发泄。然而,并没有人能理解他,与他相和的,只是空谷里的溪水。词人的“独”唱,同哗哗的水声,从声音方面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气氛。这种“高山流水少知音”的感慨,是他内心苦闷的表现;而这种“曲高和寡”的情景,正是他收复中原的主张不能得到采纳的写照。那幽深寂静的山谷,那溪水漂浮的残花,不能不说带有象征意义。所以,这首词表面上是记游,描写水光山色,实际上处处贯注着词人愤激的感情,表现了词人遭受排挤、闲居家乡、有志难伸的苦闷和寂寞,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国事的关心。他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又不忘怀于世事,正表现了词人退居时期的内心矛盾,说明他并没有因自然风光的优美而陶醉、而颓废。

  这首词通过记叙独游雨岩的情景,抒发了遭受打击、闲居乡里的苦闷,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不平和对国事的系念。同时,这首词构思新颖,剪裁精妙。题为“独游雨岩”,作者就在“独”字上作文章,上片写“形”独,下片写“声”独。随即带出了雨岩的优美景色,如清溪、蓝天、行云、山谷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清新自然而又沉郁,景愈美,愈可反衬出词人的不平与愤懑。语言通俗流畅,以虚写实,虚实结合,高度集中。所有这些都显示出了这首词的高度艺术性。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于此可见。

  清代乾嘉时期岭南的著名诗人和画家黎简,有诗云:“七十二峰倒江水,俯见峰尖插天底;一舟天上棹海松,回合三万寒虬龙。”其构思与辛词同,可见辛词影响之远。

参考资料:

1、 杨庆存.《诗词品鉴》(插图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70-17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御街行·前时小饮春庭院

: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那是从前的一个春天,我在一处庭院里小酌,这里有歌相随,有舞相伴,并有幸和她邂逅。可是,我现在悔恨当初轻易放手让她离我而去。回到家里,半夜时分,我酣然大醉,引起过去无限的愁绪。虽然石崇所爱的绿珠可以为石崇坠楼而死,韦生的爱妾可以以身换取韦生所喜爱的骏马紫叱拨,无奈他们都不能像鸳鸯一样永远相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我神志迷糊,默默地想着她如花似玉的面容,想在梦中与她相聚,但又突然从梦中惊醒,难以圆梦。我在床上穿着外衣抱着被子,千辗万转,怎么也睡不着。只有栖息在那屋梁上新来的一对燕子,在通宵达旦地听着我深深的叹息。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62、 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祥注及集评.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55-56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shēng)歌散。归来中夜酒醺(xūn)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前时:从前,以前。笙歌:此指酒筵歌席。中夜:半夜。醺醺:形容醉态。坠楼换马:坠楼,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换马,指用马换爱妾。争奈:怎奈。

朦胧(lóng)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shǔ)闻长叹。
和衣拥被:穿着衣服,裹着被子。彻曙:直到天亮。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62、 姚学贤、龙建国.柳永词祥注及集评.郑州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55-56
前时小饮春庭院。悔放笙歌散。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
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断。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

  这首词由回忆起笔,直接写在妓院饮酒听歌的情景:“前时小饮春庭院。”“前时”,表明是回忆刚刚发生不久的事;“小饮”,说明人不多,场面也不大,非常随意;“春庭院”,春意融融的院落,这是暗指妓院。悠闲地小酌几杯美酒听妙龄歌妓:吹笙唱歌,兴尽而归,对一个风流浪子而言,本也是件快意的事。但接下来的一句“悔放笙歌散”,开头用了一个“悔”字,词人为何会后悔呢?词人在此设下了一个疑团。接下来,“归来中夜酒醺醺,惹起旧愁无限。”原来,他夜半时分醉意盎然地回到住处,回忆刚才的情景,引起了对往事的无限愁思。不过,这两句对“悔”仍然解释不了,“不放笙歌散”就不会“惹起旧愁”了吗?所谓的“旧愁”到底指的是什么?然后,“虽看坠楼换马,争奈不是鸳鸯伴。”至此,“悔”这个谜团终于解开了,原来他是有感于适才酒席筵上的歌妓虽色艺双绝,却不是自己的心上人,不能和自己成双作对,相亲相爱。词人先肯定有绿珠、换马爱妾这类资质美艳而又多才多艺的歌妓,再由“虽”“争奈”一转,表现了他对所爱者的一往情深,既解释了“旧愁无限”的根由,也自然地引出了词作怀人的主题。

  下片“朦胧暗想如花面,欲梦还惊”紧承上片末两句的内容,直抒自己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实际上,此句也与上面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一个是“虽看……争奈不是……”,一个是“暗想"、“欲梦”,词人对后者用情之深可以想见。由酒意“醺醺”中的“旧愁无限”,到朦朦胧胧中的凝神“暗想”,再到梦中欲见,然而梦未成又被惊断,行文自然奔涌而又波澜起伏,显示了柳永铺叙委婉的词风。接下来“和衣拥被不成眠,一枕万回千转”,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他彻夜难眠。词人一会儿披上衣服围着被子,苦思痴念,郁郁难眠;一会儿又躺在枕上辗转反侧,好梦难成。这就将他饱受相思之苦,心绪烦乱、孤寂无聊、无法入睡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与《诗经》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优哉,辗转反侧”有异曲同工之妙。“惟有画梁,新来双燕,彻曙闻长叹。”随着时间的推移,黑夜过去了,黎明来到了,一双刚飞来的燕子映入了词人的眼帘。“新来双燕”不但照应了上片的“春”,也反衬了词人的形单影孤,更加深了对心上人铭心刻骨的相思之情。而给“双燕"着“闻”字,不从自身着笔,说自己天亮了还睡意全无,盯着梁上双燕长吁短叹,反从双燕着笔,说双燕自夜至晓都听着自己的叹息声,通过设想的外物的感受来表现自身的情态,实属意出天外的奇笔。以之收束全词,妙不可言。

  这首词文思细密,结构谨严,叙事曲折却一丝不乱,又能在层层铺叙中笔笔带情,层层相扣,一波三折,曲尽其意。刘熙载所谓“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实非虚语也。

参考资料:

1、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寄滁州欧阳永叔

:
昔读韦公集,固多滁州词。
烂熳写风土,下上穷幽奇。
君今得此郡,名与前人驰。
君才比江海,浩浩观无涯。
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
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
寻常行舟舻,傍岸撑牵疲。
有才苟如此,但恨不勇为。
仲尼著春秋,贬骨常苦笞。
后世各有史,善恶亦不遗。
君能切体类,镜照嫫与施。
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
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
唯存先王法,好丑无使疑。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
山蔬采笋蕨,野膳猎麏麋。
鲈脍古来美,枭炙今且推。
夏果亦琐细,一一旧颇窥。
圆尖剥水实,青红摘林枝。
又足供宴乐,聊与子所宜。
慎勿思北来,我言非狂痴。
洗虑当以净,洗垢当以脂。
此语同饮食,远寄入君脾。

昔读韦公集,固多滁州词。
从前阅读韦应物先生的集子,有许多在滁州写的诗句。

烂熳写风土,下上穷幽奇。
他以焕发的文采描绘当地风土,上下求索,写尽幽深奇妙的自然景物。

君今得此郡,名与前人驰。
你如今来主管这个州郡,诗名正好跟韦先生并驾齐驱。

君才比江海,浩浩观无涯。
你的才情像江海一样浩渺,广阔得望不到边极。

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
落笔宛如高高扬起的船帆,十幅帆又被顺风吹得满满涨起。

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
一开船就走一千里,只不过是顷刻须臾。

寻常行舟舻,傍岸撑牵疲。
哪儿像普通人行舟,傍着河岸撑篙、牵缆费尽力气。

有才苟如此,但恨不勇为。
你的才情是那样高华绝世,只遗憾写作还不十分努力。

仲尼著春秋,贬骨常苦笞。
仲尼写成《春秋》一书,一字寓褒贬,宛若鞭打痛到骨髓里。

后世各有史,善恶亦不遗。
后世每个朝代都有史书,善和恶毫无遗漏。

君能切体类,镜照嫫与施。
一一载入典籍你能洞察事物,分辨体式类别,就像明镜照出丑妇和美女。

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
刚直的言辞让鬼魅吓破了胆,深寓褒贬的诗句使奸人悲伤战栗。

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
不去描写儿女的相思恋情,不去创作风花雪月的诗句。

唯存先王法,好丑无使疑。
只须保存上古的礼法、准则,好坏是非不容混同一体。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哪儿会求取一时的声誉,应该期望千载以下的知己。

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
当地还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奉养老母和亲戚。

山蔬采笋蕨,野膳猎麏麋。
山中采摘来竹笋、蕨菜,想吃野味就把麋鹿猎取。

鲈脍古来美,枭炙今且推。
切细的鲈鱼自古就认为非常鲜美,如今且把烧熟的山禽肉当成美味。

夏果亦琐细,一一旧颇窥。
夏天的果实又是那样繁多,每一种以前就很诱人食欲。

圆尖剥水实,青红摘林枝。
水中的菱藕之类有尖有圆,枝头果子有青有红在那树林里。

又足供宴乐,聊与子所宜。
这些东西足以提供宴饮的欢乐,使你能够安心居住在此地。

慎勿思北来,我言非狂痴。
切莫一心想北归返回京都,我这番话并不是狂言痴语。

洗虑当以净,洗垢当以脂。
洗去尘俗的烦恼要用佛家的净水,膏脂才能够洗尽污秽油腻。

此语同饮食,远寄入君脾。
我说的话就如饮食一样重要,远远地寄上望你深深记在胸臆。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64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72-73

昔读韦公集,固多滁(chú)州词。
韦公:指中唐诗人韦应物(737-789),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任三卫郎,吏部员外郎,滁州、江州刺史,左司郎中,官终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有《韦苏州集》十卷。以田园山水诗著称。

烂熳写风土,下州穷幽奇。
烂熳:焕发,此指文采焕发。风土: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穷幽奇:谓写尽幽深奇妙的自然景物。

君今得此郡,名与前人驰。

君才比江海,浩浩观无涯。
比:犹言“如”、“似”。

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

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

寻常行舟舻(lú),傍岸撑牵疲。
寻常:指寻常人,一般人。行舟舻:即行舟。舻,船。

有才苟如此,但恨不勇为。
恨:遗憾。不勇为:谓欧公写作尚不够多。

仲尼著春秋,贬骨常苦笞(chī)
仲尼:孔子(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所记起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凡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

后世各有史,善恶亦不遗。

君能切(qiè)体类,镜照嫫(mó)与施。
切体类:深入事物的体式、类别。嫫:嫫母,古代传说中的丑女,黄帝时人。施: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后常用作绝色美女的代称。

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
直辞:刚直的言辞。微文:意含褒贬的文字。奸魄:指奸佞之人。

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

唯存先王法,好丑无使疑。
先王法:犹言州古的礼法、法则。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
甘脆:美味的食物。亲慈:指母亲。

山蔬采笋蕨(jué),野膳(shàn)猎麏(jūn)(mí)
蕨:菜名,嫩叶可食。又名拳菜、紫蕨。野膳:犹言“野味”。膳,所食之物。麏:兽名,指獐子。麋:兽名,麋鹿,鹿类。

鲈脍(kuài)古来美,枭(xiāo)(zhì)今且推。
脍:细切为脍。枭炙:泛指野禽肉。枭,猛禽,昼潜夜出,俗称猫头鹰。通“鸮”。炙,烧烤的肉。推:推赏。

夏果亦琐细,一一旧颇窥。
细:谓种类繁多。

圆尖剥水实,青红摘林枝。
水实:指菱藕之类。青红:指桃、杏、梨等水果。

又足供宴乐,聊与子所宜。

慎勿思北来,我言非狂痴。
慎勿:切勿。北来:指返回京都。

洗虑当以净,洗垢(gòu)当以脂。
净:指佛教所用净水,能洗去尘俗之虑。垢:污秽。脂:油脂。

此语同饮食,远寄入君脾。
饮食:意谓和饮食一样重要、不可缺少。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64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72-73
昔读韦公集,固多滁州词。
烂熳写风土,下上穷幽奇。
君今得此郡,名与前人驰。
君才比江海,浩浩观无涯。
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
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
寻常行舟舻,傍岸撑牵疲。
有才苟如此,但恨不勇为。
仲尼著春秋,贬骨常苦笞。
后世各有史,善恶亦不遗。
君能切体类,镜照嫫与施。
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
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
唯存先王法,好丑无使疑。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
山蔬采笋蕨,野膳猎麏麋。
鲈脍古来美,枭炙今且推。
夏果亦琐细,一一旧颇窥。
圆尖剥水实,青红摘林枝。
又足供宴乐,聊与子所宜。
慎勿思北来,我言非狂痴。
洗虑当以净,洗垢当以脂。
此语同饮食,远寄入君脾。

  这首诗先把欧公与唐代诗人韦应物相提并论。且盛赞欧公:“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然后就此生发,勉励欧公尽其才力写作诗文,以达到惩时救世的目的,从而光照千古。诗人还着重劝勉欧公安于滁州生活“慎勿思北来”,言外之意也就是望其坚持刚正的政治立场,而不要有丝毫妥协,用意十分深切。

  诗开篇借读韦应物诗集谈及对滁州的印象,实则借韦赞欧。接着“君才比江海”以下六句赞美欧阳修在文学上的贡献。然而这样有才能的人士,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就像傍岸撑船一样,滁州毕竟地小,先生的才能是不能得到很好施展的。一个“恨”字包蕴了诗人对政坛变迁、朋友遭贬的愤懑之情,同时也是诗人对自身遭际的不平之鸣。

  接着诗人以孔子著《春秋》为例:“虽然孔子曾经遭受‘贬骨’、‘苦笞’之厄运,但历史是公平的,所以我们要坚持‘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的气节。”这实际上是朋友之间的相互勉励,商定二人要继续以文学作为斗争的武器,用诗歌的美刺传统,来干预现实,改造社会“人事极谀谄”的不良士风。由此可以见出梅尧臣的文学主张,他提倡不著空文,不谈风月,实际是儒家秉笔直言的直史精神,包含着诗人身在山林心在朝野的济世情怀。

  最后诗人郑重嘱咐朋友“慎勿思北来”,实际是对当时政治形势的一种回避。当前政治形势变化莫测,两人虽然不忘他们的政治理想,但如今还是暂避为好。满腔政治热情却迫于形势不得释放,兼济天下之志只得暂以明哲保身代之,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感慨是可想而知的。

  欧阳修《朋党论》所说:“君子以同道为朋”、“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义,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其济。”这首诗正可证明此理。全诗侃侃而谈,毫无顾忌与保留,于义理则为高论,从艺术方面推求则嫌其拙直,略欠情韵。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64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72-7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临江仙·信州作

: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被贬来到江城买不起房屋,只能与仅存的几个和尚在野外的寺庙里相依。在松林捣药竹林中挂放长衣,来到水源穷尽处,坐而远眺白云涌起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一只幽栖的鸟儿为什么在我这醉汉耳边苦苦悲啼?月向院西斜移而鸟鸣之声更悲切。青山虽然无限好,但杜鹃鸟还是说“不如归去”。

参考资料:

1、 周笃文编著 .婉约词典评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9 :59 .2、 郑竹青,周双利主编 .中华诗词经典 第四卷 :学习出版社 ,2011 :2534-2535 .

谪宦(huàn)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jiù)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江城:即信州,因处江边,故称。残僧:老僧。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幽禽:指杜鹃。缘底事:为什么。不如归:杜鹃鸣声悲切,如呼“不如归去”。

参考资料:

1、 周笃文编著 .婉约词典评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9 :59 .2、 郑竹青,周双利主编 .中华诗词经典 第四卷 :学习出版社 ,2011 :2534-2535 .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这首词表现出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情感。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这二句无一字虚下,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松间药臼竹间衣”三句紧承“残僧野寺”一句而来,写其行迹。词人并没有因与残僧野寺相依而感到凄惨悲伤。反而,在松荫竹翳的掩映下,一声药臼响,一角衣衫影,就能给心头增加无限的欢愉。这里“一臼”、“一衣”,由于意象的典型性,取得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虽然只是在文字的排列上略作了调整,但由于将“水穷”“云起”突出到前景位置。因而其艺术效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行到水穷处”是顺写,象征意义不大明显,而“水穷行到处”强调了“水穷”,就突出了山穷水尽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在宦海中的山穷水尽。同样,“云起坐看时”较之“坐看云起时”也突出了“云起”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

  下片仍然描写“野寺”中的所见所闻,但心绪的苍凉、悲苦却借景物的描写较为明显地流露出来。“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这两句词巧妙地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苦来醉耳边啼”应作“醉来耳边苦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一句紧承“苦来醉耳边啼”而来,写词人对于“幽禽”啼声的感觉。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而且愈啼愈悲。“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时间既晚,则啼叫之久可知。“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两句托出全词的主旨:这儿的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在这里实际是借鸟的啼声,表达自己“他乡虽好,不如归去”的心声。这“青山无限好”显然由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诗句化出,两句合起来又暗用王粲《登楼赋》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二赋作意。尽管这儿的山水很美,有松林竹林可供盘桓,有水有云可供观赏,但毕竟身在官场如鸟在笼中,终不如退守田园那么自由自在。

  这首词以鸟能人言、人鸟共鸣的巧思妙句,外化了词人自身微妙复杂的隐秘心态,可谓深得托物言情之真昧。

  全词意境凄清幽冷,情感深沉。此词除了极好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另一特点是善于运用前人成句,且做到切合词旨,手法成熟。

参考资料:

1、 于琪编著 .词赋咏出千古情 图文版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 :99 .2、 杨庆存著 .宋词经典品读 :蓝天出版社 ,2013 :118 .3、 贺新辉主编 .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二卷 (重排版)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年 :16-19 .4、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929-930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本来就多情,多感,多病,偏偏又置身于多景楼中。同在他乡同举杯,故友又重逢。回首当年相知,惺惺相惜成一笑,功业无成转头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且停杯,侧耳听——琵琶声声诉衷情。细细地捻,轻轻地拢,醉了琵琶女,一脸春融融;更有那一抹斜阳脉脉相辉映,江天一色晚霞红。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苏轼词赏析集:巴蜀书社出版社,1998:662、 王兆鹏.《宋词鉴赏》.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10-01:356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多景楼:北固山后峰、下临长江,三面环水,登楼四望,美景尽收眼底,曾被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樽酒:举杯饮酒。“樽”同“尊”。

停杯且听琵(pí)(pa)语,细捻(niǎn)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琵琶语:指歌妓所弹琵琶能传达感情如言语。细捻轻拢:演奏琵琶指法。捻指揉弦,拢指按弦。语本白居易《琵琶行》。醉脸春融:酒后醉意,泛上脸面,好像有融融春意。斜照:将要落山的太阳照着。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苏轼词赏析集:巴蜀书社出版社,1998:662、 王兆鹏.《宋词鉴赏》.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10-01:356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景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东坡喜吟诗,词集中颇多歌席酬谢、即景明笔的“急就章”。这些临时随意而发、肆口而成的作品,不容深思,无暇推敲,未必完美,但却更足以显示东坡丰富的生活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敏捷的创作才华,别有系人之处。这篇《采桑子》,正属于此类即兴之作。

  据东坡的友人杨绘(元素)记载: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仲冬,东坡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与孙洙巨源、王存正仲集会于该地风景奇胜的甘露寺多景楼。席间,京师官妓甚多,而一个名叫胡琴的,姿色技艺尤其美好。酒阑,孙巨源请求东坡说:“残霞晚照,非奇词不尽。”东坡于是填了这篇《采桑子》。东坡另有《润州甘露寺弹筝》一诗,亦为同时所作,可参读。

  “万景开头难”,吟诗填词也不例外。但东坡填这篇《采桑子》却能毫不费力地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从杜甫《水宿遣兴兴奉呈群公》的首句“鲁钝仍多病”借来句型和后三字,写出了连用三个“多”字的言情语句作为发端。它像“劈地抽森秀”的太华,以其奇兀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并顿时产生出磁铁般吸引读者的力量。多景楼在今镇江市北固山后峰、甘露寺后部,下临长江,三面滨水,登楼四望,整个城市可尽收眼底,曾被米芾赞为天下江山第一楼。东坡是个博古通今、关心时政、喜欢寻幽探胜的人,在这样的多景楼上眺望壮丽的江山,他能不触景生情吗?想到三国时的孙权曾建都于此地,六朝的宋武帝刘裕曾居住于此地、起兵讨伐桓玄于此地,东晋谢安、梁武帝萧衍曾流连于此山等等历史景实,他能不感慨系之吗?想到他先因与执政的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离京而今奔走于道路,他能不满怀愁绪,病已病时吗?东坡不把自已的“情”、“感”和“病”之“多”的内容一一写出,只用此七字概括。近人陈洵说:“词笔莫妙于留。盖能留则不尽而有余味,离合顺逆,皆可随意指挥,而深沉浑厚,皆由此得。”(《海绡说词》)东坡可以说是深得“留”的三味了。关于这起句有善“留”之妙,还必须补充说明一下,就是他所以那样戛然而止,迅速道出“多景楼中”,为的是顾及全篇,不使这忧愁情绪的抒发过多而成为赘疣。紧接著的“樽酒相逢”,点明与孙巨源、王正仲等集会于多景楼之景,极其平实。像山脉之有起伏,浪潮之有高低,如此平实,为的是给下面抒情的“乐景回头一笑空”,与起句“多情多感仍多病”的语意相连,意谓这次集会多景楼而饮酒停歌,诚为“乐景”,可惜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景”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哀怨无穷,尽在言外。以上四句构成上片。它是虚与实的结合,言景与言情的结合,而以虚为主,以言情为主。唯其如此,所以既不浮乏,又颇空灵。四句之中,前二句先言情后言景,后二句先言景后言情,亦错落有致。上片由情至景,由景归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

  “停杯且听琵琶语”,领起下片。“停杯”承上,与“樽酒相逢”相呼应。“且听琵琶语”启下,是“乐景”的补充。“琵琶语”,由白居易《琵琶行》的“今夜闻君琵琶语”句而来,指琵琶所弹奏的乐曲。“且”是姑且的意思。因为既“多情多感仍多病”,又认为“乐景回头一笑空”,就不能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音乐,以振奋的精神来欣赏音乐,东坡所以特地挑选了这个虚字“且”来著于“听”字之前,用以表现他当时无聊赖、不经意的心态。“细捻轻拢”句,亦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化出,赞美弹奏琵琶的技艺。他本无心欣赏,然而却被吸引,说明演奏得确实美妙。“捻”,指左手手指按弦在柱上左右搓转的手法。“拢”,指左手手指按弦向里推的手法。赞美之情除了通过“细”和“轻”两字来表达外,还借助于这四个从《琵琶行》诗句中化出的字来引起读者对《琵琶行》中那段脍炙人口的“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描写之联想来实现。赞罢弹奏琵琶的美妙,顺势描写弹奏者,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位叫做胡琴的姑娘。东坡惜墨如金,不去写其容貌、形体和服饰等,只用“醉脸春融”四字表现其神态。这四字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喝了少许酒后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充满了青春气息的动人姿态。“结局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沈义赋《乐府指迷》)此词的结句“斜照江天一抹红”,正是景语,可视为当时“残霞晚照”的写实,也可视为是借以形容胡琴姑娘之“醉脸”的,而它的妙处则在于“以迷离称隽”,令人难以捉摸,耐人反复寻味。这句“斜照江天一抹红”,其意同于李商隐《乐游原》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不过尽在言外而已。它的色彩尽管明快,但其基调仍是感伤的,与上片完全一致。

  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说:“小令须突然而来,悠然而去,数语曲折含蓄,有言外不尽之致。”东坡这篇《采桑子》小令,倏忽来去,只用了只言片语,却达到了曲折含蓄,言尽而意隽的境界之美。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精品,但却非常符合沈祥龙所总结的对小令的要求,当可为则。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