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内中帖子词 其二 夫人阁

:

绕臂双条达,红纱昼梦惊。连吹紫云曲,不及晚妆成。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圭

(571—639)唐太原祁人,字叔玠。王僧辩孙。幼孤,性雅淡,少嗜欲,安于贫贱,交不茍合。隋时为奉礼郎。入唐,为太子李建成中舍人。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圭每推诚纳忠,多所献替,太宗多纳其言,迁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贞观二年任侍中,与房玄龄、李靖、温彦博、魏徵等同知国政。能推人之长,有自知之明。因故贬同州刺史。官终礼部尚书。卒时,太宗素服举哀,悼惜久之。谥懿。 98篇诗文

猜你喜欢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幽寂的厅堂中层层帷幕深垂;独卧床上,追思前事,倍感静夜的漫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巫山神女艳遇楚王,原来只是梦一场;青溪小姑住所,本就独处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风波不信菱枝柔弱,偏要摧残;像那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即使相思全无好处,但这种惆怅之心,也好算是痴情了。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248-2492、 z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2006:15-173、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237-238

重帏(wéi)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帏:帐子、幔幕。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神女:即宋玉《神女赋》中的巫山神女。“小姑居处本无郎”句:古乐府《青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风波不信菱(líng)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chóu)(chàng)是清狂。
直道:即使,就说。了:完全。清狂:旧注谓不狂之狂,犹今所谓痴情。按:如作狂放解本也通,但既把诗中人作为女子解,那么,还是作痴情解较切。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248-2492、 z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 李商隐诗选 :中华书局,2006:15-173、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237-238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的七律无题,艺术上最成熟,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这首七律无题,内容是抒写青年女子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又采取女主人公深夜追思往事的方式,因此,女主人公的心理独白就构成了诗的主体。她的身世遭遇和爱情生活中某些具体情事就是通过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出来的。

  这首诗侧重于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写法非常概括。首联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写环境: 层层叠叠帷幔低垂的闺房,幽邃宁静; 夜深了,闺房的主人上床后却心事重重、辗转反侧,凄清的长夜何其漫漫。她为何迟迟不能入眠? 她在想什么呢?诗中什么也没说,任由读者去想象。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是她长夜无眠的思绪吗? 如巫山神女一样有浪漫的奇遇、过恩爱的生活,原来只是一场梦。至于这场梦是她的向往,还是曾经的巫山云雨,已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如梦似幻,我们无从得知。但现状很明显,她还像清溪小姑一样,独处无郎。“本无郎” 有孤单、寂寥、无奈,也有自我安慰的味道。颔联巧妙化用两个典故,融会了神话的传奇色彩和乐府的文化韵味,写得瑰奇迷离,摇曳多姿。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转以客观事物来影射主观感情: 菱生水中,大风吹来,波起浪涌,激得菱叶翻飞,菱枝欲折; 菱枝本柔弱,而风波 “不信”,是否意味着有些纤如菱枝的东西,是经不起生活的波浪的,即使“不信”,要逆势而为,终究是枉然。月下露珠,谁会滋润桂叶,让其吐出馨香?流露出无可依靠、无所寄托的幽怨。颈联的意象具体而鲜明,但象征的意味相当隐晦,可能是抒写那个女子在长夜无眠时的慨叹,可能是暗示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可能是诗人自伤身世,历来说法颇多。
 
  尾联“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直抒胸臆: 就算相思全无益处,仍不妨碍为相思而惆怅的情怀执著、狂放。明知相思无益而惆怅不已,实已是情至深处,铭心刻骨,欲罢不能了。

  中唐以来,以爱情、艳情为题材的诗歌逐渐增多。这类作品在共同特点是叙事的成份比较多,情节性比较强,人物、场景的描绘相当细致。李商隐的爱情诗却以抒情为主体,着力抒写主人公的主观感觉、心理活动,表现她(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为了加强抒情的形象性、生动性,又往往要在诗中织入某些情节的片断,在抒情中融入一定的叙事成分。这就使诗的内容密度大大增加,形成短小的体制与丰富的内容之间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他不得不大大加强诗句之间的跳跃性,并且借助比喻、象征、联想等多种手法来加强诗的暗示性。这是他的爱情诗意脉不很明显、比较难读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爱情诗往往具有蕴藉含蓄、意境深远、写情细腻的特点和优点,经得起反复咀嚼与玩索。

  无题诗究竟有没有寄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离开诗歌艺术形象的整体,抓住其中的片言只语,附会现实生活的某些具体人事,进行索隐猜谜式的解释,是完全违反艺术创作规律的。像冯浩那样,将《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中的“垂杨岸”解为“寓柳姓”(指诗人的幕主柳仲郢),将“西南”解为“蜀地”,从而把这首诗和《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说成是诗人“将赴东川,往别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就是穿凿附会的典型。但这并不妨碍读者从诗歌形象的整体出发,联系诗人的身世遭遇和其他作品,区别不同情况,对其中的某些无题诗作这方面的探讨。这首着重写女主人公如梦似幻,无所依托,横遭摧折的凄苦身世,笔意空灵概括,意在言外,其中就可能寓含或渗透作者自己的身世之感。熟悉作者身世的读者不难从“神女”一联中体味出诗人在回顾往事时深慨辗转相依、终归空无的无限怅惘。“风波”一联,如单纯写女子遭际,显得不着边际;而从比兴寄托角度理解,反而易于意会。作者地位寒微,“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祭徐氏姊文》),仕途上不仅未遇有力援助,反遭朋党势力摧抑,故借菱枝遭风波摧折,桂叶无月露滋润致慨。他在一首托宫怨以寄慨的《深宫》诗中说:“狂飚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取譬与“风波”二句相似(不过“清露”句与“月露”句托意正相反而已),也可证“风波”二句确有寄托。何焯说这首无题“直露(自伤不遇)本意”,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不论这首无题诗有无寄托,它首先是成功的爱情诗。即使读者完全把它作为爱情诗来读,也并不减低其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

1、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6:237-238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18-122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山樽二首

: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
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
惭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盘根错节的树瘤,也不用刀斧劈削雕饰。

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
也不堪作为栋梁之才,中间挖空就是酒杯杯,反扣着倒有高山的气概。

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
这木樽常常与黄金的酒壶放在一起,里面倒是盛满了玉色酒汁。

惭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面对大人的垂青真是有点惭愧,将就在你华美的宴席上凑个人数吧!

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一段来自寒山,仿佛无用的臃肿树瘤木头,挖空作为酒杯。

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 
我自己也很惭愧没有江海的酒量,只好在大人你的门下敷衍过过日子。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

外与金罍(léi)并,中涵玉醴(lǐ)虚。
金罍:大型盛酒器和礼器。醴:玉泉,这里以玉醴为酒。

惭君垂拂拭,遂忝玳(dài)(yán)居。
玳筵:以玳瑁装饰坐具的宴席。

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zūn)
嵌:开张的样子。

愧无江海量,偃(yǎn)(jiǎn)在君门。 

蟠木不雕饰,且将斤斧疏。
樽成山岳势,材是栋梁馀。
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
惭君垂拂拭,遂忝玳筵居。

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

  根据《全唐诗》,第一首诗又题作“咏柳少府山瘿木樽”。在诗中,李白对一个小木酒杯就说了那么多事。从这里,读者可以看出李白的风趣与幽默,也足见李白的诗歌才华。“外与金罍并,中涵玉醴虚”两句中的“并”字与“虚”字用得极好,是这首诗的诗眼。

  第二首诗说,这酒樽是臃肿的寒山木镂空做成的。只因为其量不够大,所以不能登大雅之堂,只能在山中人家派上用场。这里透露出的信息是:李白认为自己不能被重用的原因是没有能够容纳难容之事的度量。李白太高洁了,他容不得杨国忠之流的骄横跋扈,所以被排挤出长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南曲

: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我真悔恨嫁做瞿塘商人妇,他天天把相会的佳期耽误。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早知潮水的涨落这么守信,还不如嫁一个弄潮的丈夫。

嫁得瞿(qú)塘贾(gǔ),朝(zhāo)朝误妾期。
江南曲:古代歌曲名。 乐府《相和歌》曲名。这是一首拟乐府,写得很有民歌色彩。瞿塘贾:在长江上游一带作买卖的商人。瞿塘:指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贾:商人。妾:古代女子自称的谦词。

早知潮(cháo)有信,嫁与弄潮儿。
潮有信: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叫“潮信”。弄潮儿:潮水涨时戏水的人,获指潮水来时,乘船入江的人。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首诗吸取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明白如话,却又耐人寻味。诗歌以白描的手法叙述了一位商人妇的心声。诗歌前两句以平实见长,后两句则想落天外,出语惊人:“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夫婿无信,而潮水有信,早知如此,应当嫁给弄潮之人。“弄潮儿”至少会随着有信的潮水按时到来,不至于“朝朝误妾期”啊!这是思妇在万般无奈中生发出来的奇想。“早知”二字写出她幽怨的深长,不由得自伤身世,悔不当初。“嫁与弄潮儿”,既是痴语,也是苦语,写出了思妇怨怅之极的心理状态,虽然是想入非非,却是发乎至情。

  这首诗运笔自然,但内在的逻辑很严密。思妇由夫婿“朝朝”失信,而想到潮水“朝朝”有信,进而生发出所嫁非人的悔恨,细腻地展示了由盼生怨、由怨生悔的内心矛盾。全诗感情真率,具有浓郁的民歌气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宴陶家亭子

:
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
池开照胆镜,林吐破颜花。
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
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

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
曲巷深处有隐士深宅,高门广庭就是高人家。

池开照胆镜,林吐破颜花。
院里池塘如明亮的铜镜,树林怒放各色花卉,使人心颜顿开。

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
绿水荡漾留下春日倒影,青色轩窗秘密珍藏妩媚的晚霞。

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
若就宅中乐队而言,石崇的金谷也不值得夸耀。

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

池开照胆镜,林吐破颜花。
照胆镜:用《西京杂记》咸阳方镜事。借言池水之清,照人若镜也。

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

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西施

: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国家兴亡衰败自有其时运,吴人又何苦埋怨是西施使他们国家灭亡的呢?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如果西施知道怎样颠覆吴国,那么后来让越国灭亡的又是谁呢?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家国:家与国。亦指国家。何苦:用反问语气表示不值得(可用否定式)。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解:懂,明白,理解。亡:灭亡。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一上来,诗人便鲜明地摆出自己的观点,反对将亡国的责任强加在西施之类妇女身上。这里的“时”,即时会,指促成家国兴亡成败的各种复杂因素。“自有时”表示吴国灭亡自有其深刻的原因,而不应归咎于西施个人,这无疑是正确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里含有宿命论成分,其实是出于误解。“何苦”,劝解的口吻中含有嘲讽意味:你们自己误了国家大事,却想要归罪一个弱女子,真是何必呢!当然,挖苦的对象并非一般吴人,而是吴国统治者及其帮闲们。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后面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一个事理上的推论:如果说,西施是颠覆吴国的罪魁祸首,那么,越王并不宠幸女色,后来越国的灭亡又能怪罪于谁呢?尖锐的批驳通过委婉的发问语气表述出来,丝毫不显得剑拔弩张,而由于事实本身具有坚强的逻辑力量,读来仍觉锋芒逼人。

  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参考资料:

1、 李元洛.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岳麓书社,2013:92、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2011-201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