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刘言史宴光风亭

:
闰馀春早景沉沉,禊饮风亭恣赏心。
红袖青娥留永夕,汉阴宁肯羡山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翱

李翱(772年—841年),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西凉李暠后裔,北魏李冲十世孙。贞元年间进士,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曾从韩愈学古文,协助韩愈推进古文运动,两人亦师亦友。在思想上,李翱一生崇儒排佛,认为孔子是“圣人之大者也”,主张人们的言行都应以儒家的“中道”为标准。 8篇诗文

猜你喜欢

石榴

: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碧绿的石榴树婀娜迎风,鲜红的石榴像挂满灯笼。里面有一层透明的薄膜,白玉般的石榴子鲜美齐整。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瑶池的碧桃树有什么值得羡慕,哪比得上石榴树扎根民众。碧桃虽美结果要经千年,石榴每年都能带来农家小院的笑声。

参考资料:

1、 (清)梁修撰;梁中民,廖国楣笺注. 花埭百花诗笺注[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04.第37页 .2、 熊四智主编. 中国饮食诗文大典[M].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5.01.第214页3、 宋金鼎著. 李商隐诗今译[M]. 郑州:海燕出版社, 2012.08.第132页

榴枝婀(ē)(nuó)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石榴: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是从西域引进中原的。

可羡(xiàn)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jiá)一千年。
可羡:何羡,岂羡。碧树:传说中长于仙山的异树。

参考资料:

1、 (清)梁修撰;梁中民,廖国楣笺注. 花埭百花诗笺注[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04.第37页 .2、 熊四智主编. 中国饮食诗文大典[M].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5.01.第214页3、 宋金鼎著. 李商隐诗今译[M]. 郑州:海燕出版社, 2012.08.第132页
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
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石榴是美丽女子与纯洁爱情的象征,诗人盛赞了婀娜的榴枝、繁富的榴实、轻盈的榴膜、鲜丽的榴子,表现了自己的爱慕之情,然而尽管石榴比碧桃还要美丽娇艳,却也无法红颜“一千年”。《石榴》既是生命的挽歌也是爱情的悼亡诗。“榴”字凡四叠,分别写其枝、实、膜、子,突出了石榴的美艳,读来春风扑面,不独上下句复辞,联内亦复辞。“碧桃”联袂而出,深叹人间红颜易逝,唯有深藏于心底的真诚与美好的情感才真的可以“碧桃红颊一千年”。

  在艺术特色上,此诗运用了复词重言的手法,从而使节奏回环,词脉婉曲。李商隐写过许多这样的诗。有同步往复的,如“一弦一柱思华年”,“此花此叶长相映”。有同句双步往复的,如“一夕南风一叶危”,“半留相送半迎归”。这种同句不同音步的重叠往复,又可以组成对仗的一联,如“昨夜星辰昨夜风,画堂西畔桂堂东”;“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还有同联内前后一次单复的,“只知解道春来瘦,不道春来独自多”;“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还有同联前后蝉联的,如“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也有同一联前后句首尾衔顾,使回环增大,涵盖全联的,如“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惟独这《石榴》一首诗内多次连环回复,大小回环相套,读来意韵连绵,回味无穷,绕梁三日,挥之不去。

参考资料:

1、 王红军.李商隐诗复叠辞格之美[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4期). 2、 郭清扬.石榴[J].青少年日记(小学版),2016,(第12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故乡杏花

: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寄情于花,寄情于酒欣喜与花的盛开,左手拿着花枝右手拿着酒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
想问问花枝和酒杯,老朋友为什么不能一起来呢?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欹湖

: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洞箫声声哀婉悠扬飘渺,长天日暮送君离去。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湖上回望山川,青山白云依旧,而友人却渐去渐远,心中一片惆怅。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凌:渡过,逾越。这里指箫声远扬。极浦:远处的水边。夫君:指作者的朋友。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卷:(白云)弥漫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这是一首送别诗。洞箫声远,长天日暮,湖上回首,山静云飞,一片萧瑟哀婉的意象,烘托出离别的气氛。诗中动静相交,声色间杂,无一字言情,离情却浓郁其中。全诗境界开阔,意味深沉。唐汝询《唐诗解》:“摩诘辋川诗并偶然托兴,初不着题模拟。此盖送客欹湖而吹箫以别,回首山云,有怅望意。”

参考资料:

1、 爱词霸.欹湖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夜渡江

: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船只轻小人不觉其动,看到船边缆绳被拉直才知道船夫正背纤而行。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听见笛声从对岸传来知道离岸不远了,又闻到荷花香味知道岸边长满了荷花。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夜色虽然晦暗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在黑暗中好像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646页2、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年1月版

夜渚(zhǔ)带浮烟,苍茫晦(huì)远天。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晦:光线不明,昏暗。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恐:一作“似”。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646页2、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年1月版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夜渡江图,艺术构思颇为独特。诗先交待了画面的背景: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这里由“浮烟”“苍茫”“晦”等词的渲染,表现出江上夜色的独特之处,视线既不明晰,也不是漆黑一片,以下的描写都是由这种独特的情境所生发。因为天色昏暗,远处景物不辨,失去了参照物,所以船行而人不觉其行,只是看见船边缆绳被拉得笔直,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纤而行,可见江水其实甚为湍急。突然听见悠扬的笛声从对岸传来,所以知道离岸不远了,同时又嗅见荷花的香味,所以知道岸边长满了荷花,通过听觉和嗅觉感受渡江的距离,实际上又暗含了牧童夜归与荷塘夜色的景境。夜色虽然晦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而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点点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这样一来,在洲渚浮烟、天色晦暗的特定景境之中,既暗含了江水流急、白帆点点、牧童夜归、荷塘飘香的景色,又表达出夜间渡江的独特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构思别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戏为六绝句·其二

: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shěn)未休。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 “初唐四杰”。体:这里指诗文的风格而言。当时体:那个时代的风格体裁。哂:讥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尔曹:彼辈,指那些轻薄之徒。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