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谣·双脸

: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啊!多么漂亮的脸蛋啊!饰有彩凤的小篦子别在头上,闪着金光。她穿着旧日的舞衣,因风停息舞衣若无力般地下垂着,青白色与浅蓝色互相掩映。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锦绣的帷帐半掩着门窗,窗外的露珠使簟席更觉得清凉。她仍然戴着红心黄蕊色的花靥,眉间涂的黛色如两条远山。

参考资料:

1、 聂安福导读.温庭筠词集 韦庄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5

双脸,小凤战蓖(bì)金飐(zhǎn)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双脸:两鬓。篦:梳头的工具,比梳子齿密。小凤战蓖:精细的彩凤绘在蓖子之上。战蓖,即蓖子,疑是如蓖子形的首饰。金飐艳:金光闪闪,艳丽耀眼。飐,风吹浪动也。敛:收敛,引申为停歇。藕丝:颜色之一,指青白色,这里借代为衣裙。秋色:浅蓝色。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diàn),粉心黄蕊花靥(yè),黛眉山两点。
绣帷:绣花帷幕。清:使簟席清凉,形容词使动用法。花靥:妇女面上的妆饰物。

参考资料:

1、 聂安福导读.温庭筠词集 韦庄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5
双脸,小凤战蓖金飐艳。舞衣无力风敛,藕丝秋色染。
锦帐绣帷斜掩,露珠清晓簟,粉心黄蕊花靥,黛眉山两点。

  这首词与《归国遥·香玉》一样,也是写美女形象的,两阕的表现手法也一致。只是《归国遥·香玉》写的是春天,而《归国遥·双脸》写的是秋天。 第一句:“双脸。”人们看一个女子,大约首先都是看她的脸。而这一眼就美得人惊讶。只此二字,竟来不及仔细地形容。固然这是词律的要求,但他妙就妙在他的选字。手法虽相同,但在具体的写法上,却又和《归国遥·香玉》有异。那阕是首先写对她的总体的感觉,而这里则是先着眼于脸这一点。这就是大家的手笔,绝不重复自己。

  第二句由脸而及首饰。而将第三四两句合写服饰。又与《归国遥·香玉》有别。首饰和那阕的一样,故较为简单,这次头上的凤钗不是玉而是金的,自然凤口中也衔着宝石的流苏;它在头上不停地颤动着,这就使人物也生动了起来。古时妇女的头上还会插上一些梳子、篦子,那也许是金的,故他这里着了一个“艳”字,那是金光闪闪的。

  第三句“舞衣”,点出了词中的主人公是个舞妓或侍姬的身份。“舞衣无力风敛”,这是形容她舞罢的样子。舞衣因停止了舞蹈,无风而自敛,若无力般地垂着。自然,这“无力”也可以是写舞女的娇慵。这一场舞,使她用尽了浑身的气力。还有一层意思是她穿上了昔日的舞衣,然而因为无须舞了,这舞衣也和人一样,因情绪的低落而无力地垂着。从整个词读来,似乎更应是这后者。她此时的穿着旧时的舞衣,是忆旧,也是惋惜。今日无可舞者,司马迁说:女为悦己者容。无可舞者,也就是无可悦的了。司马迁同时相并的还有一句是:士为知己者用。故这二者的情愫是可以相通的。“舞衣无力风敛”,旧愁新怨都从这一打扮上透露了出来。无力,是说舞衣质地的极其轻薄,仿佛不能自持,故而经风一吹,都紧紧地贴在了身上,显出了窈窕的身子和飘飘欲仙的姿势。同时,也是衣著者的慵态。读来未免楚楚动人。最后说明了衣服的质地是如藕丝织成的那样轻薄,而颜色则是金黄色的。因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故以黄色为秋色。这舞衣质地之美,与衣著者的无力之神态,这就做成了一种不和谐的美,它透露出的消息,决不是快乐而是忧伤。这忧伤不论是出之于外力还是发自于自己,总之,读得人满是愀心的疼痛。

  下片,同样是全景式的描写:因为秋凉了,故而把竹帘换成了锦帐绣帏,然而同低垂的帘子一样,它也无需撩开,故而仍任它们自在地斜斜的掩着。写出室中人一幅百无聊赖的样子。晓则晓矣,说什么“清晓”,这是从人的心理上过渡来的。天光了,这个早晨却是这样的清冷。因为帘子半撩着,所以也看得见早晨外面的露珠,不知怎地,让人由露珠而感到她那床上垫着的篾簟子,一定也是冰凉的。这都是极写她的孤寂。

  末二句,可谓伤心已极之句。人没有来,然而她仍然盛妆着。将一张粉脸,打扮得如花一样,粉心、黄蕊、眉山,这都是当时的时样打扮。下文词人没有说。然而其实他通首都说了,纵然打扮得再美,也不过是再一次的重复昨日而已。因而,此情却极其可悯。

  其实,温庭筠虽然在字面上写得极其香艳,而实际上,内里却又是极其悲凉。外热而内冷。他是在将美撕毁给人看,所以他所写的实际是一曲悲剧,是脂粉中的不和谐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啊!多么漂亮的脸蛋啊!饰有彩凤的小篦子别在头上,闪着金光。她穿着旧日的舞衣,因风停息舞衣若无力般地下垂着,青白色与浅蓝色互相掩映。
锦绣的帷帐半掩着门窗,窗外的露珠使簟席更觉得清凉。她仍然戴着红心黄蕊色的花靥,眉间涂的黛色如两条远山。

注释
⑴归国遥:词牌名,又作“归国谣”。
⑵“双脸”二句:写头面形象。双脸:两鬓。篦(bì):梳头的工具,比梳子齿密。小凤战蓖:精细的彩凤绘在蓖子之上。战蓖,即蓖子,疑是如蓖子形的首饰。《花间集》“战篦”连用二次,均见温词中,双音词。金飐(zhǎn)艳:金光闪闪,艳丽耀眼。《说文》:飐,风吹浪动也。
⑶“舞衣”二句:写穿着。敛:收敛,引申为停歇。藕丝:颜色之一,指青白色,这里借代为衣裙。李贺《天上谣》:“粉霞红绶藕丝裙。秋色:浅蓝色。
⑷绣帷:绣花帷幕。
⑸“露珠”句:窗外树上有了露珠,簟席便益觉清凉。温庭筠诗《瑶瑟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清:使簟席清凉,形容词使动用法。
⑹“粉心”二句:写面饰。花靥(yè):妇女面上的妆饰物。明杨慎《丹铅录》:“唐韦固妻少为盗所刃,伤靥,以翠掩之。女妆遂有靥饰。”又唐段成式《西阳杂俎》:“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花间集》中,“翠靥”、“花靥”、“金靥”、“金靥子”、“星靥”均指此种妆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51篇诗文

猜你喜欢

四怨诗

:
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
农人推着呕哑作响的农车,没日没夜地辛苦耕作。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到最后却没分得半粒粮食,只落得一个老农的空名。

手推呕哑车,朝(zhāo)朝暮(mù)暮耕。
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农民费劲牛车马力辛苦耕种,而实际收获少得可怜。作者通过揭示这样一个现实,表达了对不劳而食者的愤恨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暮春时满眼是异乡的草木,晚景中看到那渡津的关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伯夷曾住过的首阳山,想去瞻仰却没有过河的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于是登上了潼关城头眺望,俯瞰着黄河滔滔奔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自从黄河把大山分开,从此此地征战不休,血流成河。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潘岳在此作下行行名赋,赫赫曹公于此显奇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大河上经历了多少往事,如今只见一片凄凉笼罩着空空的河洲。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1-52、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0-132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jīn)楼,
别乡树:指岑参在长安的居处。津楼:指风陵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伯夷:商末士君子。首阳山:即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首阳山与华山为黄河所隔。

(suì)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关城:指潼关城墙。洪河:指黄河。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巨灵:指河神,此处指黄河。流血:言自古以来此地征战不休,鲜血染红了黄河水。一作“流尽”。

行行潘生赋(fù),赫(hè)赫曹公谋,
潘生:指西晋文人潘岳。他曾西来长安,作《西征赋》。曹公:即三国曹操,曹操曾西征韩遂、马超,过关斩将,立下赫赫战功。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1-52、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30-132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
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
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
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

  “暮春别乡树,晚景低津楼,伯夷在首阳,欲往无轻舟”此四句写诗人于暮春离开长安,东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西去的夕阳徘徊在津楼上久久不下,漫漫归程缥缈在前方,使游子产生一种无所归依感,商末“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叔齐二君子忽然浮现在眼前,多想一睹他们的高风亮节、铮铮铁骨,可在对岸的首阳山无轻舟可济,只能望洋兴叹,空发幽情。

  “遂登关城望,下见洪河流,自从巨灵开,流血千万秋。”此四句写关城落照中,诗人往登城楼,高处远望,但见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卷夹着沉重的人类历史伤痕,吞噬着无数英魂的悲咽和哀叹,滔滔东流去。

  “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此四句写诗人睹奔流不息的黄河水发思古之幽情,仰慕千古流传的潘岳之赋,缅怀赫赫战功的曹公。自古多为兵家征战之地的潼关,因为有了这份历史的厚重,诗人落寞无聊赖的心绪也变得更加凄凉怅惘。

  诗人献书阙下,对策落第,心绪不佳。东归途中,登高远望,睹奔流万年的黄河水,思古人征战杀伐的累累战绩,叹自己茫然无着的仕途。语言平易浅近,脱口而出,有自然天成的浑圆美,亦可见出岑参早年艺术功底尚不深湛,有偏于浅近平淡之感。诗写一种愁绪,而寄怀于思古之幽情,篇终“川上多往事,凄凉满空洲”,从怀古转到诗人,含蓄浑涵,耐人寻味,直有阮籍《咏怀诗》之深婉不迫、蕴藉思深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夏日李公见访

: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我住的地方在郊野林间暑气轻微,于是公子前来与我交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贫寒的居室像农家房舍,僻静地靠近在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我的邻居十分淳朴,所缺之物也容易向他们求助。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隔着墙壁呼唤西邻:“请问你家有没有酒?”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邻居从墙头递过一坛浊酒,于是开席,俯身畅饮不休。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清风从左右吹进屋里,客人惊讶不已以为到了初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抱歉的是檐下鸟儿太多争斗不止,院中林叶太密蝉鸣太稠。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这繁杂的吵噪声一定使您苦恼,唉,谁说我的茅屋寂爽清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幸而池中的莲花晚来清丽,希望凭着这点景致足以把您挽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唯恐坛中酒尽您还不能尽兴,请允许我起身另为您寻求。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7-78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1-423、 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55-56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远林:即远郊的林子。薄:稀少,稀薄,指远林暑气稀薄,可以避暑。过:拜访,探问。

贫居类村坞(wù),僻近城南楼。
村坞:村庄。村外筑土形成的小土堡叫做“坞”。僻近:靠近。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láo),展席俯长流。
浊醪:浊酒。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xuān),叶密鸣蝉稠。
喧:声音杂乱。稠:众多。

苦遭此物聒(guō),孰谓吾庐幽?
此物:指蝉。聒:吵闹。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水花:莲花。淹留:长期逗留。

预恐樽(zūn)中尽,更起为君谋。
樽:酒杯。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7-78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1-423、 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55-56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这首诗是杜甫写景中的佳作。全诗层次鲜明,结构严谨,更为惊奇的是此诗部分所写只见顿挫而不见沉郁。此诗描写的是农家风光,盛夏作者在农舍邀请李炎畅饮。

  “远林”与下文“僻近”相互呼应,说明此处离闹市甚远,幽远深静。并点明李公来游的原因是为了贪凉。此处虽是贫居,但“淳朴”,有“浊醪”,有美景,有乐音,杜甫极力邀请客人留下饮酒,有挽留之意。“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这里写的比较有意思,作者居住此地,知此处有酒,实有“故弄玄虚”之感。下句“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酒从墙头过,展席畅饮美酒,与上句结合,也展现了杜甫少有的浪漫之意。前句很有意思。一来显得是贫居,墙低,故酒可以打墙头递过来;二来也显得邻家的淳朴,为了顾全主人家的面子,不让贵客知道酒是借来的,所以不打从大门而打从墙头偷偷地送过来。杜甫之憎富人,爱穷人,是有他的生活体验作基础的。

  杜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特点,而“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而真正让我们惊得恰恰是“惊”字,秋好像人一样知道了客人的意愿,刮起了习习清风,可谓顿挫到了极致。下两句用对偶句描写了林间鸟儿斗架、蝉鸣,为下句铺垫。“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这两句是说:我不禁“苦恼”的埋怨道这些东西吵闹,谁说我的草庐幽静呢?杜甫此时的苦恼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苦恼”,而是假意的苦恼,这中“苦恼”正是作者得意之处。最后四句是说:因为村野僻远,没有什么好东西可以拿来款待客人,只好将此问美好的景色充作留客之物。西家的酒,也许没有了,不能不更想个办法,总之委屈不了你。从这里也显示了杜甫的淳朴、豪爽。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1-422、 张忠纲.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55-5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齐安城楼

: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江楼上响起了呜咽的号角声,残阳的余晖洒在寒冷的沙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不必倚靠栏杆苦苦回头眺望,这里到故乡有七十五个驿亭。

参考资料:

1、 顾非熊.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18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4-675

呜轧(y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liàn)潋落寒汀(tīng)
呜轧:象声词,形容号角吹响时的声音。古时在城楼吹号角以报时。一作“呜咽”。江楼:指黄州城楼。微阳:黄昏时光线微弱的太阳。晋潘尼《上巳日帝会天渊池诗》:“谷风散凝,微阳戒始。”,潋潋:波光闪烁的样子。这里借指阳光。汀:水边平地。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凭栏 :身倚栏杆。故乡:指长安。长亭:古时于道路每隔十里设长亭,故亦称“ 十里长亭 ”。供行旅停息。近城者常为送别之处。

参考资料:

1、 顾非熊.美得令人窒息的唐诗.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18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74-675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此诗首句“呜轧江楼角一声”中的“一声”两字很有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这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很大。他一直高踞在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的时候,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

  暮色苍茫,最易牵惹乡思离情。诗人的故家在长安杜陵,长安在黄州西北。“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却作转语说:“不用凭栏苦回首”,似是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使回首又怎么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这首诗是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都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

  按唐时计量,黄州距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但这里的数字垛积还别有妙处,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山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唐代有的诗人也喜堆垛数字,如骆宾王,却不免被讥为“算博士”。考其原因,是因为他运用的数字多是为了属对方便,过露痕迹,用得又太多太滥,也就容易惹人生厌。而此诗数字之设置,则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所以驱使而让人没有察觉,真可夸口“虽‘算博士’何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79-10802、 张盛荣 王晓祥.古今怀乡思亲诗词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193、 丁敏翔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下).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3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寄赠薛涛

: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锦江滑腻峨眉山秀丽,变幻出卓文君和薛涛这样的才女。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言语巧妙好像偷得了鹦鹉的舌头,文章华丽好像分得了凤凰的羽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擅长文词的人都纷纷停下了自己的笔,公侯们个个想像王浚梦刀升迁那样离开那里。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分别后远隔烟水无限思念,这思念就像庭院里菖蒲花开那样盛,像天上祥云那样高。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陈彦田主编;于念等撰稿. 全唐诗选注[M]. 北京:线装书局, 2002.01.第3174页2、 秦似主编. 唐诗新选[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11.第900-901页

锦江滑腻(nì)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薛涛:字洪度,中唐时出名歌妓。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南。滑腻,平滑细腻。峨眉: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此均用以泛指蜀地。幻出:化出,生出。文君:卓文君,西汉人,美而多才。慕司马相如之才,与之私奔,为千古之风流佳话的主人公。

言语巧偷鹦(yīng)(wǔ)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巧偷鹦鹉舌:比喻言辞锋利善辩。鹦鹉在古代被认为是善言之鸟。凤皇毛:比文采斑斓。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纷纷:众多貌。辞客:文人,诗人。停笔:谓文士们多因自感才学不及薛涛而搁笔。梦刀:梦见刀州,即想到蜀地为官。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chāng)蒲花发五云高。
烟水:泛指风烟山水。菖蒲:草名,有香气,生于水边。五云:祥云,瑞云。旧以为仙子居处。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陈彦田主编;于念等撰稿. 全唐诗选注[M]. 北京:线装书局, 2002.01.第3174页2、 秦似主编. 唐诗新选[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11.第900-901页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元稹以其艳诗和悼亡诗而闻名,但他的用情不一和对薛涛的始乱终弃,一直被后人诟病。而且,其妻韦氏去世当年,元稹便在江陵府纳妾,不少人认为他口是心非。此诗是元稹写给薛涛的回信,为表达离别之后的对薛涛思念之情。

  诗作所云,单就作品内容而言,几乎全是对薛涛的赞美。“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说薛涛为山川名秀所生,同时又以卓文君类比。“滑腻”、“秀”等赞美之词,作者信手拈来,用词巧妙。接下来的两联则说其巧于言语,极具文才,擅长文词的人都纷纷搁笔,公侯们也都自愧弗如。而末二句“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可以看出还是寄寓了作者很深的缅怀之情的。“菖蒲花发五云高”,这是婉曲表示自己思慕薛涛,而又无由相会的惆怅心情。据说菖蒲花不易开,开则人以为祥。“菖蒲花”在此暗喻薛涛,所谓“菖蒲花发”,句面意思是说自己曾见过这种不易开的花,实际即说自己与薛涛曾有亲密交往。“五云高”即空望美人居处而不可及之。这句写得甚为含蓄。

  此诗就思想性而言,无甚可取。不过是极赞薛涛人才、诗才及辞令之美,表示自己无由再会而怅然相恋之情。然全篇一气贯下,浑然成章,亦是才子佳人相赠的得意之笔。

参考资料:

1、 秦似主编. 唐诗新选[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11.第900-901页2、 关小凤. 美人如花隔云端 诗里诗外薛涛传[M]. 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16.06.第23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