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
亭伯负高名,羽仪称上京。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
六月飞将远,三冬学已精。洛阳推贾谊,江夏贵黄琼。
推演中都术,旋参河尹声。累迁登御府,移拜践名卿。
庭聚歌钟丽,门罗棨戟荣。鹦杯飞广席,兽火列前楹。
散诞林园意,殷勤敬爱情。无容抱衰疾,良宴每招迎。
契得心逾重,言忘道益真。相勖忠义节,共谈词赋英。
雕虫曾靡弃,白凤已先鸣。光接神愈骇,音来味不成。
短歌甘自思,鸿藻弥难清。东里方希润,西河敢窃明。
厚诬空见迫,丧德岂无诚。端守宫闱地,寒烟朝暮平。
顾才无术浅,怀器识忧盈。月下对云阙,风前闻夜更。
昌年虽共偶,欢会此难并。为怜漳浦曲,沉痼有刘桢。

亭伯负高名,羽仪称上京。魏珠能烛乘,秦璧许连城。

六月飞将远,三冬学已精。洛阳推贾谊,江夏贵黄琼。

推演中都术,旋参河尹声。累迁登御府,移拜践名卿。

庭聚歌钟丽,门罗棨戟荣。鹦杯飞广席,兽火列前楹。
棨(qǐ):1.古代用木头做的一种通行证,略似戟形:~信。2.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木制,形状似戟:~戟。

散诞林园意,殷勤敬爱情。无容抱衰疾,良宴每招迎。

契得心逾重,言忘道益真。相勖忠义节,共谈词赋英。
勖(xù)古同勉励:~勉。

雕虫曾靡弃,白凤已先鸣。光接神愈骇,音来味不成。

短歌甘自思,鸿藻弥难清。东里方希润,西河敢窃明。

厚诬空见迫,丧德岂无诚。端守宫闱地,寒烟朝暮平。

顾才无术浅,怀器识忧盈。月下对云阙,风前闻夜更。

昌年虽共偶,欢会此难并。为怜漳浦曲,沉痼有刘桢。
痼(gù):1.经久难治愈的病:~疾。2.长期养成的不易克服的癖好、习惯:~癖。~习。~弊。

亭伯负高名,羽仪称上京。魏珠能烛乘,秦璧许京城。
六月飞将远,三冬学已精。洛阳推贾谊,江夏贵黄琼。
推演中都术,旋参河尹声。累迁登御府,移拜践名卿。
庭聚歌钟丽,门罗棨戟荣。鹦杯飞广席,兽火列前楹。
散诞林园意,殷勤敬爱情。无容抱衰疾,良宴每招迎。
契得心逾重,言忘道益真。相勖忠义节,共谈词赋英。
雕虫曾靡弃,白凤已先鸣。光接神愈骇,音来味不成。
短歌甘自思,鸿藻弥难清。东里方希润,西河敢窃明。
厚诬空见迫,丧德岂无诚。端守宫闱地,寒烟朝暮平。
顾才无术浅,怀器识忧盈。月下对云阙,风前闻夜更。
昌年虽共偶,欢会此难并。为怜漳浦曲,沉痼有刘桢。

  主人翁上京表达曾经对自己帮助的亲人及师友之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注释

1、棨(qǐ):1.古代用木头做的一种通行证,略似戟形:~信。2.古代官吏出行的一种仪仗,木制,形状似戟:~戟。
2、勖(xù)古同勉励:~勉。
3、痼(gù):1.经久难治愈的病:~疾。2.长期养成的不易克服的癖好、习惯:~癖。~习。~弊。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简析

  主人翁上京表达曾经对自己帮助的亲人及师友之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韦嗣立

韦嗣立(654—719),唐代诗人。字延构,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武则天时任莱芜县令。韦思谦子,韦承庆弟。少举进士,任双流令,政有殊绩。武后、中宗时,历位凤阁侍郎、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参知政事。有定策立睿宗之功。中宗景龙时任兵部尚书。韦嗣立因与万年(今西安市旧城一带)人韦后同姓,曾奉诏附韦后属籍。韦后临朝乱政,为玄宗所杀,韦嗣立为此受到株连,徙往陈州,死后追谥为“孝”。 8篇诗文

猜你喜欢

对酒

: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蒲萄美酒,金叵罗。吴地少女年方十五,娇小的骏马把她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青黛描秀眉,还穿着红锦靴。吐字音不正,娇滴滴地唱着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豪华的筵席上,你投入怀中醉眼婆娑。芙蓉帐里,能奈你何?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73-974

蒲萄酒,金叵(pǒ)罗,吴姬十五细马驮(tuó)
蒲萄酒:据《太平寰宇记》载西域有之,及唐贞观中传入,芳香酷烈。叵罗:或作“颇罗”,胡语之酒杯。细马:骏马之小者。

青黛画眉红锦靴(xuē),道字不正娇唱歌。
青黛:古画眉颜料,其色青黑。红锦靴:唐代时装。

(dài)(mào)(yán)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玳瑁筵:也写作瑇瑁筵,谓豪华名贵之筵席。芙蓉帐:用芙蓉花染缯制成的帐子。泛指华丽的帐子。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73-974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这首七言古诗写少年冶游情景,是李白初下江南时候的生活写照。全诗节奏明快,情绪高越,细节明晰,歌唱性极强。

  此诗先写“蒲萄酒”“金叵罗”“玳瑁筵”“芙蓉帐”,其物色华贵精美绝伦。然后女主人公登场。芳龄十五,骑一匹小马。以“细”指“小”,至今粤语犹然。“驮”字好,坐非正坐,开启了漫不经心模式。“道字不正娇唱歌”,是女主人公无目的性地任意挥发。是因为她是吴姬,不能说洛阳正音,才“道字不正”呢,还是她有意来一番个人演绎,将一首熟悉的歌儿唱出陌生化的新奇感呢?李白是深谙此中秘诀的,他明白这是撒娇,发嗲。在另一首写给金陵女子的诗中他也说:“楚歌吴语娇不成,似能未能最有情。”不要太认真,不要卖弄,有本事最好藏起来,技艺在纯熟与生疏之间,态度在迎合与超然之间,这才是“娇唱歌”,“娇不成”也“最有情”。十五岁的吴姬真不简单,她已经掌握了人情与歌艺的精髓:似能未能,大巧若拙。此诗写吴姬着笔不多,但其天生丽质,音容笑貌,一览无余,很可见出李白刻画人物之工。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73-97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长安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里栽种着许多株桃树,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1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44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拂面:迎面、扑面。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刘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1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44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当时权贵的。此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43-844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12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八阵图

: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 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 一作:名高)
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参考资料:

1、 海兵.杜甫诗全集详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78-279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 一作:名高)
盖:超过。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海兵.杜甫诗全集详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278-279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 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治今重庆奉节)时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三国鼎立你建立了盖世功绩,创八阵图你成就了永久声名。

  这两句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的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说,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使他声名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练的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做了铺垫。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国风·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

  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参考资料:

1、 海兵 .杜甫诗全集详注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278-279 .2、 吴小林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65-566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石竹咏

:
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

萋萋结绿枝,晔晔垂朱英。
翠绿枝条生长茂盛,垂挂着繁盛美丽的红花。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常常担心寒冷的露珠降临,无法保住它那美好的生命。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叹息石竹时也思考自身,此生难道是我衷情的吗?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在我尚未降临人世的时候,究竟是谁是我萌生的呢?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
抛开这样的事情不再说它了,顺应自然的变化又何必惊恐呢?

(qī)萋结绿枝,晔(yè)晔垂朱英。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晔晔:美丽繁盛的样子。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
委化:自然的变化。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

:
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畲。
列骑低残月,鸣茄度碧虚。
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
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
肸蠁巫言报,精诚礼物余。
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

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畲。
秋日炎炎久旱不雨耽误了农事,贤良的韦使君惦念着受灾的农田。

列骑低残月,鸣茄度碧虚。
率领骑马的官员们连夜赶往黄溪,一路上吹奏着茄管,乐声响彻长天。

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
沿着打柴人行走的山路走到了尽头,停脚遥望山民们的茅屋相距甚远。

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
山谷出口处的溪流清凉洁净,丛林中黄神祠旁的古树枝叶稀疏。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
在秋日的湿雾里点燃香火,祭坛上刚摆好玉器已经曙光初露。

肸蠁巫言报,精诚礼物余。
巫师祝祷的声音像响虫一样鸣叫,神态虔诚祭品丰盛而有余。

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祈雨结束暖风仍然吹翻了野草,太守的车马一走,相信黄神定会赐雨。

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
我是等待加罚没有实职的官吏,接到随行的简书,反而惭愧阿附。

骄阳愆(qiān)岁事,良牧念菑(zī)(yú)
骄阳:烈日、赤日。愆过错、差错,这里指造成了灾害。岁事:即农事。良牧:“牧”为汉代州郡长官名;“良牧”就是贤良的州郡长官,这里实指韦中丞。念:即记念、惦念。菑畲:耕地。古代指初耕的田地。

列骑低残月,鸣茄(jiā)度碧虚。
列骑:指韦彪和诗作者等一行骑马前往黄溪祈雨的人员。残月:指农历月末形状像钩的月亮或拂晓快落山的月亮。茄:是汉唐时期的一种管乐器。度:意为传送、响彻。碧虚:即碧空。

稍穷樵(qiáo)客路,遥驻野人居。
穷:走完。樵客:即打柴的人。驻:车马停止。野人:指山民。

谷口寒流净,丛祠(cí)古木疏。
丛祠:丛林之中的神祠。

焚香秋雾湿,奠(diàn)玉晓光初。
奠玉:祭奠神所使用的玉器。晓光:即曙光。

(xī)(xiāng)巫言报,精诚礼物余。
肸:声音振动。蠁:即响虫,俗称地蛹。巫:泛指以代人祈神为职业的人。报:告知。精诚:指祈雨的心意十分虔诚。礼物余:用来祭祀黄神的祭品丰富有余。

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惠风:和风。偃:倒伏。偃草:风把草吹倒了。灵雨:佳雨,及时的好雨。

(sì)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
俟罪:指等待受罚。非真吏:诗人贬为永州司马,为员外官,即在编制之外的官。且既无公务,又无官舍,所以说不是“真吏”。翻:副词,反而之意。奉简书:指遵从韦中丞所发简牍的命令随行祈雨。

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畲。
列骑低残月,鸣菑度碧虚。
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
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
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
肸蠁巫言报,精诚礼物余。
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
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

  这是一首叙事诗,在写作手法上相当朴实,记事、写景,较少抒情,语言工整,用词精确恰当。从文义的表面上看,赞美韦彪关心民间疾苦而祈神求雨,但本意是对韦中丞等州府官员愚昧迷信、劳民伤财行为的批评,对自己蒙屈而沦为下僚的悲叹。

  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无神论者,他曾针对韩愈天有意志、能赏罚的观点,提出:“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世谓之阴阳。”他认为天地只是自然物,既无意志,也不能赏罚,“功者自功,祸者自祸”(《天说》),希望天地能赏罚、有哀仁都是迷信(《天说》)。他还认为,“生植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祸乱,皆人也……其事各行不相预,而凶丰理乱出焉”(《答刘禹锡天论书》),天事与人事各不相干。另外,在《非国语》中,他还指 出:“山川者,特天地之物也。阴与阳者,气而游乎其间者也。自动自休,自峙自流,是恶乎与我谋?自斗自竭,自崩自歇,是恶乎为我设?”认为天地、元气、山川等自然物的运动变化是自然而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据这些认识,柳宗元对韦中丞黄溪祈雨的荒诞行为,必然是持批评态度的。

  当时的永州刺史韦彪,跟柳宗元并没有什么深厚的交情。柳宗元到永州一年多后,唐宪宗改元大赦天下,韦彪便北移了。这人毫无才干,连北移的贺表也是请柳宗元写的。但由于他身为永州的行政首长,柳宗元的顶头上司,柳宗元又是待罪之人,并且希望得到朝庭的赦免和重新起用,因此柳宗元当然不便直接批评韦彪,只能用赞赏的表面形式来记述这件事。但诗题中标明“口号”,而“口号”是古人随口吟成的诗体,这便给诗添了几许诙谐。诗人写这场荒诞的祈神求雨戏时,字里行间充满了辛辣的讽刺,传神地刻画出了韦彪其人:兴师动众,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是沽名钓誉的行径;神祠荒凉清冷,象征他的愚蠢糊涂;场面宏大,巫师装神弄鬼,讥讽他的迷信与无知;并且通过“惠风仍偃草”的写实,“灵雨会随车”的用典,以对比的手法来揭示韦彪祈雨的无功与荒谬。据诗人的《游黄溪记》记载,黄溪在城东七十里,“黄神”乃是王莽的后代,是避祸来的。韦彪导演的这场闹剧,吹吹打打弄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才收场,使周围的百姓都受到了惊扰,根本不是在为老百姓祈福,而是在“造祸”,并且灾祸波及到了“樵客路”与“野人居”。

  诗的最后两句,才是诗人真实意图的流露:自己是“俟罪非真吏”,却奉命随行,做太守的清客、帮闲,成为献媚取悦长官的低级僚属,这对胸怀大志的柳宗元来说,是非常羞愧的。如果他是有实职实权的地方官,定会珍惜手中的权力,尽情施展自己“以利安元元为务”的抱负,干一番兴利除弊的事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