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司直使吴(得家花斜沙字,依次用)

:
使臣方拥传,王事远辞家。震泽逢残雨,新丰过落花。
水萍千叶散,风柳万条斜。何处看离恨,春江无限沙。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众甫

[唐](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子初,清河人。(唐才子传云:京口人。此从全唐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元年前后在世。官河南寿安县尉。罢秩乔居云阳。后拜监察御史,为淮甯军从事。(唐才子传云:“隐居不务进取,与皇甫御史友善,……时官亦有徵辟者,守死善道,卒不就”,与此似为截然二人。此从全唐诗)众甫诗多为五言,传世甚少。 3篇诗文

猜你喜欢

怨词二首·其一

: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我有一件轻罗质地的衣裳,还是秦王在世的时候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多少次在春风中翩然起舞,秋季到来天凉不能再穿着。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12

妾有罗衣裳(shang),秦王在时作。
罗衣裳: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秦王:唐太宗李世民在唐初封秦王。这里泛指古代君王,非确指。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zhuó)
著:穿。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12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这首诗很像戏剧的独白。它能使人想象到比诗句本身更多的情景:女主人公大约刚刚翻检过衣箱,发现一件敝旧的罗衣,牵惹起对往事的回忆,不禁黯然神伤,开始了诗中所写的感叹。

  第一句中的“罗衣裳”,既暗示了主人公宫女的身份,又寓有她青春岁月的一段经历。封建宫廷的宫女因歌舞博得君王一晌欢心,常获赐衣物。第二句说衣裳是“秦王在时”所作,这意味着“秦王”已故,又可见衣物非新。唐诗中常以“汉宫”泛指宫廷,这里的“秦王”也是泛指帝王。后两句紧承前两句之意作感慨。第三句说罗衣曾伴随过宫女青春时光,几多歌舞;第四句语意陡然一转,说眼前秋凉,罗衣再不能穿,久被冷落。两句对比鲜明,构成唱叹语调。“不堪”二字,语意沉痛。表面看来是叹“衣不如新”,但对于宫中舞女,一件春衣算不了什么,向来是“汗沾粉污不再著,曳土踏泥无惜心”(白居易《缭绫》)。可见这里有许多潜台词的。刘禹锡的《秋扇词》,可以作这两句诗的注脚:“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可见诗中对罗衣的悼惜,句句是宫女的自伤。“春”、“秋”不止指季候,又分明暗示年华的变换。“为舞春风多”包含着宫女对青春岁月的回忆。“秋来不堪著”,则暗示其后来的凄凉。“为”字下得十分巧妙,意谓:正因为有昨日宠召的频繁,久而生厌,才有今朝的冷遇。初看这二者并无因果关系,细味其中却含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之意,“为”字便写出宫女如此遭遇的必然性。

  这首诗句句惜衣,而旨在惜人,运用的是比兴手法。衣和人之间是“隐喻”关系。这是此诗的艺术特点。罗衣与人,本是不相同的两种事物,此诗的作者却抓住罗衣“秋来不堪著”,与宫女见弃这种好景不长、朝不保夕的遭遇的类似之处,构成确切的比喻。以物喻人,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宫女丧失了作人权利这一极不合理的现象,这就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司马将军歌

: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叛将康楚元、张嘉延非法弄兵,窃取荆州。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北落星的光彩明亮闪耀,战争胜利在望;南征猛将密集如云,气势如雷。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靠近天的长剑像闪电一样地挥动,直斩长鲸,劈开海水。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我看到楼船这样壮阔,就像王浚当年率领军队从三蜀东下,直取吴国,接受了吴军的投降的景象。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扬兵开战,虎旗张扬,杀声震天,江中顿时白浪翻滚,犹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指挥的将军身居玉帐之内,在河魁星的方位设置军帐。紫髯若戟,头冠崔嵬,十分威武雄壮。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天子驾临,细柳营开,细柳治军严谨,纪律严明。才知道灞上的队伍,就像孩子们在做游戏,很容易受到敌人的袭击。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羌笛横吹《阿亸回》曲子,月光笼罩下的戍楼中吹起《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将军舞起长剑,壮士呼声震天。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军队得胜庆功,演奏献凯之曲时,功臣的画像能被画在未央宫的麒麟台上。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86页

狂风吹古月,窃(qiè)弄章华台。
古月:是“胡”的隐语。这里指叛将康楚元、张嘉延。窃弄章华台:指康张叛军弄兵窃取荆州。窃弄,非法弄兵。章华台,楚灵王所筑造,旧址在今湖北省。这里代称荆、襄一带。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北落”两句:北落星的光彩明亮闪耀;南征猛将密集如云,气势如雷。北落,星名,即北落师门星。位置在北方,古代常用此星占卜战争胜负,如星光明亮,就认为胜利在望。

手中电曳(yè)倚天剑,直斩长鲸(jīng)海水开。
电曳:像闪电一样地挥动。倚天剑:意谓靠近天的长剑。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xiāng)下三蜀。
龙骧:人名,指益州刺史王浚。官至大将军。三蜀:指蜀郡、广汉、犍为三郡,皆在今四川境内。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虎旗:即熊虎旗,古时主将的军旗。

身居玉帐临河魁(kuí),紫髯(rán)若戟(jǐ)冠崔(cuī)(wéi)。
玉帐:指主将所居的军帐,坚固不可侵犯,像玉制作的帐篷一样。临河魁:在河魁星的方位设置军帐。紫髯:原为三国时吴国孙权容貌的美称,这里指南征将领容貌的威武。崔嵬:高耸的样子。

细柳开营揖(yī)天子,始知灞(bà)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羌笛:由西方部族传入的笛子。这里泛指笛。《阿亸回》:即《阿滥堆》,乐曲名。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ɡāi)
九垓:九重天。麒麟台:麒麟阁,在汉代的未央宫内。汉宣帝时,画功臣霍光、苏武等十一人的图像在麒麟阁上。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86页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司马将军歌》,乐府《征伐王曲》调名,是李白模仿《陇上歌》而作的乐府诗。诗中歌颂南征将士威武的气概和严肃的纪律,表达了诗人对平定康张叛乱的必胜信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献从叔当涂宰阳冰

: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
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
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
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
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金镜霾六国,亡新乱天经。
显明的正道在海内已经昏暗,皇帝的废立已经不按天之常道。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难道不知汉高祖和汉光武帝的崛起,是因为羽翼丰满的原因?

萧曹安屹屼,耿贾摧欃枪。
萧何曹参安稳了摇摇欲坠的国家,耿弇和贾复摧毁了社会上的邪恶势力。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你是我们家族的项梁季父,杰出的圣代英豪。

虽无三台位,不借四豪名。
现在虽无三台宰相高位,也不借取四豪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的名义。

激昂风云气,终协龙虎精。
激昂的精神风生云起,犹如龙虎神采奕奕。

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你二十来岁从燕赵来,德才俱佳的贤人对你逢迎有加。

鲁连善谈笑,季布折公卿。
你像鲁连善于谈笑,就像季布征服众多公卿。

遥知礼数绝,常恐不合并。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不讲究礼节了,常恐与他们不合群。

惕想结宵梦,素心久已冥。
梦里常有忧思,纯洁的心地也已经受到损伤。

顾惭青云器,谬奉玉樽倾。
面对你这个青云人物,心有惭愧,又喝了你那么多美酒,真不好意思。

山阳五百年,绿竹忽再荣。
五百年前的山阳嵇康﹑向秀等尝居此为竹林之游,如今山阳的绿竹又再次繁盛。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高歌振动林木,笑声喧喧犹如雷霆。

落笔洒篆文,崩云使人惊。
你挥笔拨洒古篆文,好像云崩天裂使人吃惊。

吐辞又炳焕,五色罗华星。
你吐辞鲜明华丽,宛如五色的罗华星。

秀句满江国,高才掞天庭。
你的秀丽诗句传遍江南,华丽的辞藻,高妙的文才,天庭尽知。

宰邑艰难时,浮云空古城。
在这艰难时刻当一县之长,城内空空如也。

居人若薙草,扫地无纤茎。
居民如锄过的草,没有几个,遍地而扫,也找不到几个恩。

惠泽及飞走,农夫尽归耕。
你来以后,恩惠遍及所有的生灵,农夫也全部回尽耕种。

广汉水万里,长流玉琴声。
万里长江水,流趟着你的玉琴声。

雅颂播吴越,还如泰阶平。
高雅的颂乐传播吴越,高昂的乐声直冲天空的星辰而去。

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
小子我离别了金陵,来的时候大家在白下亭送我。

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
就像群凤怜客鸟一样,熟人们被我哀鸣抱不平。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
每个人都赞助了我一点小钱,钱不多而意重泰山轻。

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
但是钱真不多,花费又太大,如同舀一斗水去浇长鲸,不够啊。

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
弹着宝剑高歌苦寒曲, 寒风起于堂屋前的柱子间,呼呼地响。

月衔天门晓,霜落牛渚清。
天快亮了,月亮衔在东方七宿角宿中的室女座之间,秋霜落满牛渚,水静泉明。

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
长叹一声,回家吧!面临长江我彷徨不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喝醉后可以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就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郭先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年幼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告辞离开。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杜甫全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95-99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kēng)
李侯:指李白。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阴铿:南朝文学家,字子坚,官至陈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东蒙,此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一带。怜:喜爱。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共被:同被而寝,谓亲如兄弟。日:一作“月”。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幽期:隐逸之期约。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高兴:高雅的兴致。小童:年幼的男仆。《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落景(yǐng)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落景:夕阳。景,同“影”。寒杵:寒秋时的杵声。屯云:积聚的云气。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chún)(gēng)
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谁:一作“惟”。欲:一作“与”。莼羹:用蓴菜烹制的羹。

不愿论簪(zān)(hù),悠悠沧海情。
簪笏: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悠悠:安闲貌。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杜甫全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95-99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全诗可分三部分。

  开头六句为第一部分,叙写作者对待李白的交情。两人共被同行,亲如弟兄。“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可见作者是应约来此欢聚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见来此已是秋天,更见二人情谊之深。

  中间六句为第二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

  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刘辰翁以为“入门高兴发,侍立小重清”两句不可解,金陵生撰文认为此即曹洞宗所谓“不犯正位”,言小童清,则主人之清雅脱俗固不难想见。“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两句,朱彝尊谓“‘谁’字疑当作‘惟’字谓得”。金陵生据诗意认为当以“谁”为长。此联是正反两面言之,上句谓范十隐居自是为全其志节,如《橘颂》所咏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者;下句反诘,谁欲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若作“惟”则与结联“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表意重复。

  这首诗写寻范居士仅数句,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确乎难能可贵。若论叙事的真实、细节的生动、形象的传神、语言的幽默,却不及李白同时的作品《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参考资料:

1、 陈贻焮.杜甫评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3-852、 金陵生.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解.文学遗产,2002(0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夜渡江

: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船只轻小人不觉其动,看到船边缆绳被拉直才知道船夫正背纤而行。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听见笛声从对岸传来知道离岸不远了,又闻到荷花香味知道岸边长满了荷花。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夜色虽然晦暗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在黑暗中好像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646页2、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年1月版

夜渚(zhǔ)带浮烟,苍茫晦(huì)远天。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晦:光线不明,昏暗。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恐:一作“似”。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646页2、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年1月版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夜渡江图,艺术构思颇为独特。诗先交待了画面的背景: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这里由“浮烟”“苍茫”“晦”等词的渲染,表现出江上夜色的独特之处,视线既不明晰,也不是漆黑一片,以下的描写都是由这种独特的情境所生发。因为天色昏暗,远处景物不辨,失去了参照物,所以船行而人不觉其行,只是看见船边缆绳被拉得笔直,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纤而行,可见江水其实甚为湍急。突然听见悠扬的笛声从对岸传来,所以知道离岸不远了,同时又嗅见荷花的香味,所以知道岸边长满了荷花,通过听觉和嗅觉感受渡江的距离,实际上又暗含了牧童夜归与荷塘夜色的景境。夜色虽然晦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而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点点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这样一来,在洲渚浮烟、天色晦暗的特定景境之中,既暗含了江水流急、白帆点点、牧童夜归、荷塘飘香的景色,又表达出夜间渡江的独特心境,可谓情景交融,构思别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