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五月的鲥鱼已从江南运到北京,荔枝和卢桔也未能抢先。
赐鲜枝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
皇帝赏赐的时鲜食品遍及到宦官宅第,时鲜祭品已熟有谁来主持宗庙的筵席。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尽管风沙满天,送鲥鱼的驿骑仍在奔驰,遇上炎热的暑天就在江上送鱼船里用冰雪护着鲥鱼。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金盘敢望传。
白色的鱼鳞细嫩的鱼刺实在令人喜爱,又岂敢盼望皇帝赏赐那玉箸金盘。
参考资料:
1、 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4册 明朝、清朝,武汉出版社,2016.07,第20页2、 (清)朱梓 冷昌言,宋元明诗三百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02月第1版,第249页五月鲥(shí)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鲥鱼:产海洋中,春夏之交为产卵期,方溯河而上,南方江河中多有之,以江苏镇江市之金山、浙江之桐庐县等处所产为最有名。燕:指北京,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自南京迁都于此。卢橘:《文选》注为枇杷。《本草纲目》李时珍注为金橘。此应指枇杷。先:抢先。
赐鲜徧及中珰(dāng)第,荐熟谁开寝庙筵。
鲜:时鲜食品。及:到。中珰:宦官。珰,冠饰。第:宅第,府第。荐:无牲而祭曰荐,指时鲜祭品。开:设,此指主持。寝庙:即宗庙,前为庙,后为寝。筵:筵席。
白日风尘驰驿(yì)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风尘:风沙。驰:奔驰。江船:江中之船,此指送鱼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zhù)金盘敢望传。
玉筯金盘:皇帝赐臣下食物所用器物。筯,同“箸”。敢:岂敢。望:盼望。传:颁赐,赏赐。
参考资料:
1、 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4册 明朝、清朝,武汉出版社,2016.07,第20页2、 (清)朱梓 冷昌言,宋元明诗三百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02月第1版,第249页此诗通过咏鲥鱼,讽刺君王重口体之养而劳民伤财,重宦官小人而忘祖宗远君子。诗以颔联为中坚,首联写鲥鱼被帝王看重,颈联写营运时情况,尾联抒发感叹,都为鲥鱼入宫后赐宦官而不及荐祖庙而铺设。全诗咏鲥鱼,但不是一般的咏物,而是重在讽刺,对比之中深含讽刺,讽刺中寓对比,相互照应。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桔未应先。”两句写江南鲥鱼,五月就运到北京。第一句点出了五月间船经过许多地方,才把这鲜美的鲥鱼运到北京。此时正是鲥鱼最鲜美的时候。但这时连南方的荔枝,卢橘都未能运到北京,可见鲥鱼之鲜。诗人运用对比,揭露了封建帝王的生活需要已达到穷奢极欲的地步。
“赐鲜遍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三四句写赐鲥鱼给宦官而不祭宗庙。这里用“中珰”来代称宦官。皇帝把新鲜的鲥鱼赏赐给宫廷中每一个宦官之家,从中可知“皇恩浩荡”,说明宦官地位很高,备受恩宠。从中也可知道鲥鱼的贵重、也反衬了宦官的地位和权势。各地贡给京都的时鲜土特产,封建帝王竟置宗庙于脑后,而先赏赐宦官,说明了封建统治者所标榜的孝道是多么虚伪。此联亦是下句同上句对照,讽刺意义鲜明。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五六句写陆路水路送鱼忙。尽管是满天风沙,送鲥鱼的驿骑,仍日夜奔驰。在炎热的暑天,江上送鱼船里就用冰雪护着鱼,以保持其鲜味。鲥鱼运到北京其间历经千辛万苦。白天信使骑着马在风尘中奔驰,一路上不知累倒了多少匹健壮的马匹。一个“驰”字、“护”字,就足以说明封建帝王为享乐腐化的生活而不惜劳民伤财。
结尾两句写受赐无望的愤懑。鲥鱼白鳞细骨很可爱,但只有那些“玉筯金盘”才有希望得到宫中传来的赏赐。由鱼论及朝政,表示了作者对明中叶宦官专横当道的莫大讽刺,亦表示诗人自己受赐无望。以此作结,既说明了诗人的愿望,也说明了诗人的不满。
全诗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以突出主题。作者将讽刺性放在对比之中,用鲥鱼之鲜对比宦官之贵,用不祭祖先却先赐鲥鱼对比皇帝同宦官的关系,再用运鱼进京的千辛万苦对比宦官正举着玉箸夹吃金盘中的鲥鱼,对比之中深含讽刺,讽刺中寓对比,相互照应,因而构成了这首诗深刻的讽刺意义。
参考资料:
1、 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4册 明朝、清朝,武汉出版社,2016.07,第20页2、 田军 王洪等主编,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第461-462页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梦成。
砌蛩鸣,树鸟惊。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梦成。
月明风清,秋色宜人,栏杆外梧桐叶被秋风吹动,发出阵阵轻响。睹景伤情,不禁悲从中来,辗转反侧,归梦难成。
砌蛩鸣,树鸟惊。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台阶旁蟋蟀的悲鸣,夜间寂静,树上栖息的鸟儿见月光而惊飞。仰首望天,映入眼帘的是大雁成行,横于天际。北雁南归,更使羁旅他乡的游子倍增伤感。
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jiàn)外声。难教归梦成。
槛:栏杆。
砌(qì)蛩(qióng)鸣,树鸟惊。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砌蛩:台阶旁的蟋蟀。蛩,蟋蟀。塞雁:秋天雁从塞上飞回,故称。
秋风清,秋月明。叶叶梧桐槛外声。难教归梦成。
砌蛩鸣,树鸟惊。塞雁行行天际横。偏伤旅客情。
这是一首抒写思乡的小令。上片起首三句,月明风清,秋色宜人,栏杆外梧桐叶被秋风吹动,发出阵阵轻响。思乡的词人睹景伤情,不禁悲从中来,更增添了思乡的愁绪,于是辗转反侧,归梦难成。
下片,写户外近处的景物。传入耳中的是台阶旁蟋蟀的悲鸣,夜间寂静,树上栖息的鸟儿见月光而惊飞。两句见出环境的凄凉、冷寂,正应词人孤独的思乡心理。仰首望天,映入眼帘的是大雁成行,横于天际。北雁南归,更触动了他的乡情,使他这羁旅他乡的游子倍增伤感。从听觉、到视觉的转换,拓宽了词作的意象空间,加上烘托、反衬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游子思乡的主题逐渐深入,水到渠成,引出尾句,以“偏伤旅客情”重笔直陈作结。
全词把极寻常的思乡之情,写得含蓄蕴藉,曲折动人,移情于景,借各种具体可感的意象把无形的思乡曲曲传出,文心细密,动人心弦。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沿随着官墙透迤蜿蜒;杏仁麦粥香气溢散,家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
白下酪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举目但见无尽的青山;节逢清明,更令客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看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幸亏还酪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参考资料:
1、 邱芬编写.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第96页2、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20页新烟着柳禁垣(yuán)斜,杏酪(lào)分香俗共夸。
馆中诸公:即史馆中一同修史的宋濂、王祎、朱右等十六人。馆:指翰林院国史编修馆。新烟,古时风俗,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冷食,次日重新生火,故曰新烟。禁垣:皇宫的围墙。杏酪:传统习俗,在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麦为酪,捣杏仁作粥。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白下:南京的别称。
卞(biàn)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卞侯:卞侯即晋朝的卞壶。他曾任尚书令,后来在讨伐苏峻的叛乱中战死,被埋葬于白下。卢女:即莫愁,古代善歌的女子。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gū)春酒醉京华。
待诏:明代翰林院所设官职,主管文件奏疏。此指修史。京华:即京都。
参考资料:
1、 邱芬编写.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第96页2、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20页清明节,旧时风俗为人们扫基祭祖的日子,所以最易触发客居在外的游子的乡思。这首诗所抒写的心情也大抵如此,只是它表现得特别含蓄委婉、曲折隐微,在高启的律诗中又是一种格调。
“清明无客不思家”,既曰“无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内。不过,全诗直接抒写思家之情语,仅此一句,其余则着力描写最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谓色彩缤纷,明丽如画,甚至有画所难到者。但这一切,似并未使作者陶醉,从而消释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见景生情,反而更衬托、引发了他的思乡情。
官墙外的垂柳,丝丝弄碧,新烟萦绕;人家所精心制作的杏酪,散发出阵阵的芳香。这风光节物无不在告诉作者清明节的到来,自然也会唤起他往岁在家乡与家人共度佳节的种种回忆。这一来,客居青山环绕的京师金陵的作者,自然便思念起家乡来了。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五、六两句,意更深曲复杂。迷芳草,芳草萋萋,一片凄迷,化用《楚辞·招胞士》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婆婆。”已寓有思归之意。而作者偏又以芳草与卞侯墓并置,以落花与莫愁女映照,似更富有富贵难久恃,盛时难长留的感慨。
作者来京前曾写道:“北山恐起移文诮,东观惭叨论议名。”(《被诏将赴京师御别亲友》)于《赴京道中逢还乡友》诗中又曾写道:“我去君却归,相逢立途次。欲寄故乡言,先询上京事。”对自己来京任职内心显然已有矛盾和疑虑。加之写罢此诗后仅四个月,朱元璋召见作者,面授户部侍郎,他却固辞不受,遂被放还。因而,在他的思家之情中交织有上述的感慨,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正是因此,他才写出了末尾两句的强自宽慰之词:幸而有几位同院的故友,可与沽酒共饮,一醉京华。其意正是针对暗含于上述节物风光描写中的寡欢、不幸心情而言,而“醉京华”之“醉”,也是为了谴闷宽怀而醉,而非缘欢快而取醉。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220页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鸿雁飞到衡阳就再也不向南飞,我的信怎么才能到达你的戍所永昌。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我的命薄好似春天即将凋谢的花,六诏之地的风景想必也令人断肠。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说要归来,可是一年将尽还没有回来;说要下雨了,可是天上却艳阳高照。
相怜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我们曾经相约归期,可是赦书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你的谪戍之地呢?
参考资料:
1、 胡传淮主编;陈名扬,岳敦云,李宝山,胡云柯副主编.遂宁风雅:现代出版社,2017.01:702、 胡晓明主编.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09:240-2413、 徐振邦选注.古代女子爱情诗选: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07:331雁飞曾不到衡(héng)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曾:竟。衡阳,今湖南衡阳。衡山回雁峰在衡阳城南一里,相传大雁至此不再南飞。锦字:妻子致丈夫之书信。典出《晋书》,窦滔妻苏氏思夫,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永昌:杨慎谪戍于云南永昌卫。
三春花柳妾(qiè)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三春:春天有三个月,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即指春天。妾薄命:乐府古题,内容多写妇女哀怨。六诏风烟:指杨慎戍地的风景。六诏,唐初分布在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经过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统称“六诏”。“诏”为其首领的称呼。其中蒙舍诏因其地居其他五诏之南,又名南诏,至唐开元中统一六诏。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zhāo)阳。
曰归曰归:说要归来。其雨其雨:下雨。其:语助词,无义。
相怜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相怜:又作“相闻”。刀环:刀头的环,因环、还同音,喻征人思归。金鸡:古代下诏书大赦时,在竿上设鸡,口衔红旗,以示吉辰。因其鸡头装饰黄金,故称为“金鸡”。后比喻为赦罪。夜郎:汉代西南地区一地方政权,此泛指西南边陲。
参考资料:
1、 胡传淮主编;陈名扬,岳敦云,李宝山,胡云柯副主编.遂宁风雅:现代出版社,2017.01:702、 胡晓明主编.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09:240-2413、 徐振邦选注.古代女子爱情诗选: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07:331诗的首联描写希望寄书信给贬谪远地的丈夫,又担心无法送到;颔联描写诗人的哀怨,并设想丈夫思己之状;颈联化用典故,描写思念与盼归之情;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丈夫回家的期待。全诗哀婉动人,用典贴切自然,典雅含蓄。
首句“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是说相传北雁南来,不过衡阳,而云南永昌又在衡阳之南,音书更难到达。本欲寄信却说信无法到达,这是情感的一重压抑。思念丈夫之心日炽,诗人想到在这美好的春天,夫妻俩天各一方,纵使眼前风景如画,只是徒增感伤,离情别恨,让人愁肠寸断。
三四句“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中“花柳”本是春天的象征,同时也因其美好易逝而常常与女性之命运联系在一起。常说花红易衰,红颜易老,都是薄命之叹。“花柳”“风烟”,都有美好易逝的特征,正是这种特征,让诗人格外感到时光的促迫,离别的久远,思念的铭心刻骨。这两句对仗十分工整,一句写诗人自己之感,一句设想丈夫思己之词,有杜甫《月夜》“心也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清浦起龙《读杜心解》)的笔法,更增一倍思念。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句则是说明思念之深,盼归之切。这两句化用《诗经》,将盼归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句不单纯写天气,而是用这种别扭的天气比喻听说丈夫要归来,但每次都失望的情绪。这种情绪与黄峨要表达的情绪一致,将盼归表达得深沉、含蓄。这两句对仗非常工整,自然而富有韵致,如同天造。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是说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思念,只为守候丈夫的归来。一个“空”字,包含了诗人无限失望的情绪,而“何日”用反问的形式,表明没有期限,反问之中蕴含诗人深深的绝望;黄峨的猜想是对的,直到杨慎病逝,她才万里奔丧,迎得丈夫灵柩回乡归葬。
这首诗写得哀婉动人,读来似有哽咽克制之声,用典贴切自然,显得典雅含蓄。对于“其雨其雨怨朝阳”句,前人认为她有剽窃嫌疑,其实套用前人诗句在诗歌史上并不少见,宋人黄庭坚就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关键是看用得是否贴切、自然,黄峨称得上袭旧弥新。
参考资料:
1、 胡晓明主编.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09: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