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母魏氏半径题石

:
乔岳标仙迹,玄扃妥寿姬。乌号非岭海,鹤仰向京师。
系牒公侯裔,悬弧将相儿。清贞蜚简籍,规范肃门楣。
万里提兵路,三年报母慈。剑埋龙守壤,石卧虎司碑。
忧阕情犹结,祥回禫届期。竹符忠介凛,桐杖孝思凄。
许史峋嶙篆,曹侯感旧诗。鸿濛山暝启,骏彩德昭垂。
华表瑶池冥,清漳玉树枝。昭题盟岳渎,展墓庆重熙。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陈元光

陈元光

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唐朝 河东道人[(一说河南光州人,今河南省潢川县。)。漳州首任刺史。他是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被奉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在闽戍地,长达四十二年;治闽有方,开科选才,任用贤士,招抚流亡,烧荒屯垦,兴办学校,劝民读书。号称“蛮荒”之地的闽南,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陈元光成为促进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陈元光去世后,被后世尊奉为“开漳圣王”。潮州诗萃》收录其排律诗三首,后人编有《龙湖集》48首,《全唐诗》及外编录其7首。 49篇诗文

猜你喜欢

进太宗

: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一清早我就对镜梳妆,妆成后却又忍不住犹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古人千金才买美人一笑,陛下一纸诏书就能把我召来吗?

参考资料:

1、 王力等编撰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765页,第783页,1064页 .2、 《成语大词典》编委会 编; 王朝晖,陈桂杰,梁超 校 .成语大词典(最新修订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péi)回。
镜台: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裴回:即”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jù)能来。
千金一笑:即一笑千金,美女一笑,价值千金。形容美人一笑很难得。讵:副词。岂,难道。

参考资料:

1、 王力等编撰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765页,第783页,1064页 .2、 《成语大词典》编委会 编; 王朝晖,陈桂杰,梁超 校 .成语大词典(最新修订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裴回。
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徐惠的《进太宗》又名曰《妆殿答太宗》,是在皇帝屡召不赴情况下写就的一首难得表现作者“女儿性”的作品。

  “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前两句虽然不着一墨写作者如何梳妆,却让佳人对镜的优雅美态如在眼前,颇见功力。在数以千百计的后宫妃嫔中,得到君王的宣诏,本应喜悦之极应命而至。就封建文化要求女子“柔顺”、不得违抗君命的“角色规范”而言,更应该立即应诏。可徐惠却偏要君王等一等,“妆罢”后久久不去应诏,反而要在镜台前徘徊不前,故意要引逗得君王着急。等到君王真的因急生怒,她似乎又早料到了,慌不忙的借“千金一笑”的典故,戏谑地反问太宗:“古人千金买美人一笑,陛下传召我一次,我能来吗?”

  徐惠的问句,不但平息了君王的火气,也向读者呈现了一位体态婀娜、不胜罗绮的艳丽宫妃,在君王面前不屈己、不媚人的独立形象。“后妃宫女拂逆君主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手段,出于自觉意识,多数因性气所致。”由此可见徐惠的机智活泼的女儿性情,以及太宗与她之间亲昵深厚的情思。

  徐惠以轻松的笔调写下了她和太宗之间这段富于情趣的小插曲,在强调庄严又玄妙的“后妃之德”的后《诗经》时代,突然冒出“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这样充满灵性的诗句,是徐惠的天性和才华使然。后人曾作诗赞这首《进太宗》:“拟就离骚早负才,妆成把镜且徘徊。美人一笑千金重,莫怪君王召不来。”

参考资料:

1、 郭海文 .《唐代宫廷女性知识分子情怀——唐太宗贤妃徐惠诗文之分析》载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河南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杂志社 ,2012 :第149页 .2、 黄芸珠 .徐惠的诗文创作及其《谏太宗息兵罢役疏》载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3期 .陕西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杂志社 ,2011 :第58页 .3、 张红 .《唐代宫室女性诗歌创作研究》,2013年博士学位论文 .陕西西安 :陕西理工学院 ,2013 :第21页 .4、 郑光仪 .中国历代才女诗歌鉴赏辞典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1 :321-323 .5、 清湘 .好时光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1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白田马上闻莺

: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黄鸥鸟啄食着柴色的桑椹,五月里鸣叫在桑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走啊走,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日,误以为现在还是阳春。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桑蚕已老,游子尚未还归,白田这地方已开始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趋马继续前行,抚胸长叹空自悲叹。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62、 冯宇.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3983、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

黄鹂啄紫椹(shèn),五月鸣桑枝。
黄鹂:鸟名,即黄莺。椹:桑树的果实。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紫色。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cán)老客未归,白田已缫(sāo)丝。
蚕老:相传蚕足于桑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扪心:手抚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62、 冯宇.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3983、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构思上却独具匠心。

  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连在一起,上承下启,前呼后应,构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整体。就在这幅通俗、浅显的乡土风情画中,诗人寄托了他浪迹江湖、一事无成的悲哀。所谓“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言下之意是阳春已过,初夏来临,而自己大业未就,虚掷光阴,空度岁月。

  正是桑间黄莺的啼鸣惊醒了诗人,时临收获的季节,应当珍惜年华,不能再作无目的漫游了。但是,驱马向前,扪心自问,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诗人倍感悲凉,尾联收笔联系深层的现实,而表达的情感正是一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其中也含有羁旅的愁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体现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博大情怀。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2、 王许林.花香鸟语诗词集锦: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2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乡子·其四

: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洞口是哪户人家呀?屋前木兰树造的小船上系着好看的木兰花。身着襦裙长袖的女郎们互相邀约去水边游玩,春风湖面,女孩们的笑闹嬉戏声不时传来。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pǔ),笑倚春风相对语。
木兰:乔木,又名杜兰、林兰,状如捕树,木质似柏树而较疏,可造船,晚春开花。红袖:指古代女子襦裙长袖,后来就成了女子的代名词。相引去:相互邀约而去。引:招引。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洞口谁家,木兰船系木兰花。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倚春风相对语。

  这首词写南方少女的欢情。作品以虚拟问句开头,以“木兰船系木兰花”写洞口之家的实景,流露出无比赞美之情。“红袖”三句继续写洞口之家的人事,活现南方少女相引相招,相依相偎,亲昵欢快地游春谈笑的场面。

  此词表现的是,世事清明,心情舒畅,岁月静好,江山无声。有的只是红颜女子引舟,春风湖面,莺歌燕语。中原战乱之中,在偏安一隅的西蜀,却有着这般恬静、悠然的江南好风光,真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栩庄漫记》对欧阳炯的《南乡子》八首作了一个总评曰:“《南乡子》八首,多写炎方风物,不知其以何因缘而注意及此?炯蜀人,岂曾南游耶?然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罄同音者矣。”的确,在《花间集》中,这样朴质清新的风土人情词作,是别具韵味的。

参考资料:

1、 拙风文化网.南乡子·其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虢州送天平何丞入京市马

:
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远望潼关树木苍苍茫茫,京城长安就在夕阳近旁。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阵阵旋风吹醒饯别之酒,微微细雨打湿朋友行装。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练兵备战边地烟尘正浓,买马防秋塞上秋草已黄。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我知朋友此行去买骏马,不是为了学那古时燕王。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39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7-289

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关:指潼关。苍苍:迷迷茫茫。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回风:回旋的风。别酒:饯行酒。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sài)草黄。
习战:备战。习,练习,准备。边尘黑:指边地战争激烈。防秋:古代西北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特加警卫,调兵防守,称为“防秋”。

知君市骏(jùn)马,不是学燕王。
燕王,指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国君。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39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7-289
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
回风醒别酒,细雨湿行装。
习战边尘黑,防秋塞草黄。
知君市骏马,不是学燕王。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写的是送同僚入京买马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题材。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入京”二字写京城长安一带景色。“晚”和“夕阳”点出送别时间,而“关树”、“长安”为何远所去之处,暗示“入京”,同时勾划出苍茫远景。诗的三、四两句写近景。阵阵回风,蒙蒙细雨,伴着送别酒席,打湿旅人行装,从而把环境与送别自然联系起来,意境颇为别致,而“送”字自在其中。

  诗的五、六两句转写此行意义。“边尘黑”点明战争未息,“塞草黄”点明时已深秋。经这里点明“秋”字,上文的“关树”、“回风”、“细雨”等等景物便都觉得真切。这两句言及边地战争,可见诗人身在虢州,心系边塞。诗的结尾两句承“习战”、“防秋”,点明“市马”。“市马”本为“习战”,诗人却由此想到“燕昭市骏”的色而且用“不是学燕王”来说何远此行性质,似乎包含弃置州县,不被看重的叹息。

  诗的首联写“关树晚苍苍,长安近夕阳”,是惜“入京”而写自己“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的情态;诗的尾联出“市骏马”而联想到“学燕王”,也包含着“丹心亦未休”(《题虢州西楼》)却又无人赏拔的含义。这正是本诗表现上的一个特点。此外,诗中还表达了对边事的关切。这些都可以反映诗人任职虢州期间思想和生活的一个侧面。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7-28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老婆去寻李林甫的女儿——道士李腾空,应该去她在庐山上的茅庐。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她正在用水舂提炼云母以炼丹药,茅庐傍边一定还种有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你如果喜爱她的幽静居处,就不妨住下,与她一道修炼。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贤妻是宰相的后代,也喜欢学道修炼神仙术。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洁白的纤手掬弄青霭,绣花的衣裳飘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你一到庐山屏风叠,就可以手摇白玉鞭和腾空道长一起乘鹤飞天了。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着玉鞭:一作“不着鞭”。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李白从世俗的喧嚷中走出,来到山碧林翠的庐山屏风叠。“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就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将行程添上几番神秘,几番秀气。诗人情感由豪放变成和缓,表现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的从自然而来,返归自然的艺术心态。所以他毫不晦隐地写道:“若恋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李腾空是唐相李林甫之女,她才智超人,又极有姿色。然而她不慕荣华富贵,却痴心学道,自京都长安来庐山隐居,过着清苦的生活,说明唐代朝野崇尚道家风气之浓。“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寥寥数笔点化出一位心地纯白、无浊秽之气的相门女子具备的不为世俗情欲所沦丧的本性和清静的道士形象。一个人如果对世欲荣利无所追求,其归宿最好就是“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李白的妻子也是相门之后,因此也有人认为第二首“多君相门女”指的是李白的妻子。李白夫妻与李腾空一样,所企慕的就是“青莺子千岁,而千岁化桃子”(关尹子《釜》)的与世无争,长生不老的仙界生活,并以“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人间世》)定为自己的处世态度。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