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北磵

:
本分参禅学,吟中透一关。
清名传北磵,遗像在南山。
石塔人千古,烟梯屋数间。
诗魂何处觅,应伴白云閒。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徐集孙

徐集孙,字义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理宗时尝在临安作过小官(《休日招李山房杜北山访渭滨秋浦于孤山》“不枉微官客日边”),退居后名其居室为竹所。有《竹所吟稿》。事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 徐集孙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126篇诗文

猜你喜欢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晚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衰老,别妨碍自己的处处开心,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是对待平常是一样。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67-1368页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xiè)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玉瀣:美酒。《黄庭》:道家经典著作,论养生之道。

贪啸傲(ào),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元:通假字,同“原”,本来。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67-1368页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这首《鹧鸪天》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

  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净。“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诵便难以忘怀。“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与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三、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明人冯时化在《酒史》卷上写有:“隋炀帝造玉瀣酒,十年不败。”陆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黄庭”是道经的名称,《云笈七签》胡《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遁甲缘身经》,都是道家谈论养生之道的书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三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作者惬意的生活。陆游读的《黄庭经》是卷轴装,所以边读边卷,“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不单是陆诗用了“啸傲”此词,其他诗人也经常用此词,比如郭璞《游仙诗》:“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陶渊明《饮酒》其七:“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作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与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据夏承焘、吴熊和《放翁词编年笺注》中讲到,南宋乾道二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这首词和其他两首《鹧鸪天》(两首开头句分别为:插脚红尘已是颠、懒向青门学种瓜),都是这时候写下的。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两句就尤其显得冷隽。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浣溪沙·水满池塘花满枝

: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春水溢满了池塘,花儿在枝头绽放。那香气袭人的百花丛中,黄鹂鸣声婉转。东风轻轻软软的撩动着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春天白昼渐长,可惜春梦太短。醒来后只见烟雾迷蒙的杨柳低处,燕子双双飞舞,令人无限羡慕。百无聊赖,只好在窗前以红子斗棋,独自游戏。

参考资料:

1、 徐寒 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上.北京:中国书店,2011年:2312、 俞朝刚,周航 主编.全宋词精华 2.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913、 竺金藏 选注.分调绝妙好词 浣溪沙.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514、 刘尊明,朱崇才 编著.休闲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5945、 高远 主编.学生必背 唐宋词三百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116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wéi)
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正体为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乱香深里:香气袭人的百花丛中。乱香,即花丛。语:指黄鹂的啼叫声。黄鹂:也称“黄莺”、“黄鸟”,鸣声婉转。弄帘帏:吹拂着窗帘和帏幕。弄,拂弄,吹拂。帘帏,帘帐,帐子。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dòu)棋时。
交飞:双飞。柳烟低:形容柳叶低垂的轻柔之态。柳烟,柳树枝叶茂密似笼烟雾,故称。玉窗:装饰华丽的窗子。红子:指红色的棋子。斗棋:下棋游戏。

参考资料:

1、 徐寒 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上.北京:中国书店,2011年:2312、 俞朝刚,周航 主编.全宋词精华 2.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913、 竺金藏 选注.分调绝妙好词 浣溪沙.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514、 刘尊明,朱崇才 编著.休闲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5945、 高远 主编.学生必背 唐宋词三百首.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116
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东风轻软弄帘帏。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玉窗红子斗棋时。

  此词上片从视觉、嗅觉、听觉以及触觉等角度写春天对闺中少妇的感官刺激,下片由上片生发,写闺中少妇沉浸于相思之中的情态。全词虽只有六句而每一句都独立形成一组景致,六个画面完美、和谐地组合成特殊的意境,通过景物抒写闺怨,写景饱满酣畅,言情深隐蕴藉,词浅意深、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尽显。

  此词上片点染环境,依次写闺中人所见、所闻、所感,层层进逼,对景观的感受自远及近,人渐渐地被渲染出来。开头的“水满池塘花满枝”一句从视觉角度写盛春景色。接连用两个“满”字来表现水与花,是从唐代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名联化出,十分贴切地展现楼外春光满眼。“乱香深里语黄鹂”把颜色之鲜艳转化为气味之传播,在听觉感受上增设嗅觉一层,显得春天更为生动。在语意上与前一句既有衔接,又另成一境。其中“乱香”承接前句“花满枝”,一个“乱”字,写出百花争艳的春日胜景。“语黄鹂”中“语”字是将黄鹂的鸣叫想象成低语的表现,饶具情思,黄鹂软声细语的啁啾之态因而更加突出。

  “东风轻软弄帘帏”一句从触觉角度写春色,将繁茂的春景与“帘帏”中人联系起来,一个“弄”字,几许撩人,“帘帏”二字则点示出人的存在。从池塘到花丛,再到院中帘帏,景物之间虽无脉络可循,却形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此句写春风翻动帘幕,虽未写人,而人物情思已隐隐显露。帘外春光灿烂,人却在帘幕深处,是情慵意懒,没有出游赏春的心思,还是满心愁绪,怕孤身一人见春伤怀。对此句中并未直言,因而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显得笔致轻巧。

  “日正长时春梦短,燕交飞处柳烟低”两句写日长之时,主人公百无聊赖,于是用午睡打发时光,偏偏好梦易醒,醒过来之后,梦中的美好消逝无踪,不觉间归燕交飞,烟柳迷茫,日又西沦,前句直露,后句微婉,有错落之致。其中“燕交飞”饱含情致,既是对“春梦”氛围的烘托,更暗示了“春梦”的内容,透出“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的潜在意向,见燕子双飞,更突显闺中少妇的孤独;而柳又引出离愁别绪。其中“交”字将燕子引颈相戏的亲昵模样描写得十分贴切。接下来“玉窗红子斗棋时”一句以事结题,本旨拍合,味淡而永,流露出无可奈何中的奈何,无所用心中的用心。“玉窗”、“红子”构成一幅色泽鲜明、温润美好的图画,仿佛可以看见主人公斜倚玉窗,纤纤素手捏起鲜艳红润的棋子,懒懒下棋的模样。

  全词没有花费笔墨讲述主人公的心情,情感的表达亦不见痕迹,只通过景物勾勒情思,但全词处处含情,主人公的困懒和孤寂蕴涵于浅淡的文字中,韵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徐寒 主编.历代古词鉴赏 上.北京:中国书店,2011年:2312、 李文禄,宋绪连主编;余冠英,杨仁恺,张震泽,刘万泉 顾问.古代爱情诗词鉴赏辞典.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年07月第1版:727-7283、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 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年:235-2364、 程自信,许宗元 主编.宋词精华分类品汇.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03月第1版:44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访益上人兰若

: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独自一人去寻访益上人的庙宇,路上经过了一片洁净的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一条小径延伸到积满白雪的松林深处,几座山峰在斜阳中隐隐生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山僧高兴地迎接我到来,带着我在林中佛阁四处赏玩。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吟罢诗歌我拂衣告别,身后的钟声断断续续传来,最后消逝在云端。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益上人:不详。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兰若:寺院。青莲宇:青色的莲花因花叶修广,青白分明,佛教中用以譬喻佛之眼睛。青莲宇就是诗题中的益上人兰若。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供人看:一作“借人看”。

吟罢拂(fú)衣去,钟声云外残。
拂衣:提起或撩起衣襟。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严羽以《沧浪诗话》最为后世说师者所称道。他以禅喻诗,对诗歌创作提出了一些精到的见解。尽管其中在禅、诗两方面都有错误之处,但他对佛学还是有一定研究的。他与佛门弟子不仅有联系,而且过从甚密。这首诗就是记叙他为了寻访一位法名益的和尚,过沙滩,穿松林,踏积雪,冒严寒,跋山涉水,只身进山的情景。

  首联“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两句写诗人独自启程,去远寻自己尊敬的益上人的寺院。“独”字写出了诗人的超然洒脱。他独来独往,身心自由,别无牵挂,贵在适意。“寻”暗示了益上人的住处地处幽僻,很难找到,所以必须去“寻”。青莲,就是青色的莲花,它的叶子长而宽,青白分明,好像人的眼睛,所以常用来比喻佛的眼睛。青莲宇指寺院。“行过白沙滩”,暗示了可能走了比较远的路,可能还穿过了河流。“白沙滩”以少总多,代表走过的各种地形。

  颔联“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诗人走到松林之前,发现一条小路通入林中,远望群峰,寒气笼罩,散发着阵阵的寒意。“一径”说明人烟稀少,只有一径通幽。用一“入”字,说明路的窄小,在白雪覆盖的松林下,一条小路曲折蜿蜒,钻人其中。像一幅“寒山雪松图”,把雪松和小路的比例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在这样幽僻的地方,本来很少人来访。在这寒冷的冬天的傍晚,想必更是无人来访。今天诗人来到,山僧大喜,赶忙殷勤地带领客人参观自己的寺院。两个人一边游览,一边吟诗,沉浸在游览山林楼阁的惬意中。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诗人乘兴而来,游兴已尽,潇洒的挥一挥衣袖,踏上返回的路。看来,诗人不执著于外境,也不执著于友情。他心无挂碍,辞行以后,心地一片空净澄明,不喜也不忧,只有身后的钟声在回响,时断时续,恍若飘出天外,恍若飘人心中,那么静穆、幽远。

  诗人踏雪而来,又尽兴而去,不吝情于去留之间。庙宇、沙滩、青松、山峰自在自然。诗歌无一句不在写景,而又无一句不在写诗人从容淡泊的胸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亦尽得禅之三昧。

  一般诗评家都以为严羽“论诗甚高”而写诗却“专宗王孟”,“囿于思想,短于才力”。这首诗亦是学习王、孟诗那种清雅的格调、冷寂的气氛、静谧的意境,一级化静为动、以虚衬实等表现手法。从字面看,“独”“青”“白”“寒”“暮”“残”等都给人一种凉飕飕的感觉;“青莲”“白沙”“松雪”“山僧”“林阁”“钟声”又共同构成了一个格调高雅的整体。“一径入松雪”,巧妙地化景物为情思。本是静止的弯弯山路用“入”字一形容,就有了动态,有了情感。“数峰生暮寒”,写出了静谧深僻的环境。诗人感受到寒冷,本是来无影、去无踪的,而此刻仿佛正从斜阳照射下白雪覆盖着的山峰顶上升腾而起,若在热闹场合,能产生这种细微的感觉吗?结尾的钟声,给人的印象格外深刻。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作者认为,诗的最高妙之处,在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于“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也就是说,诗歌创作在艺术表现上不应该太实、太切,应该给人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美感,给人回味无穷的余地。从这首诗,特别是结句来看,作者是在努力实践自己的理论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1332-1333页2、 姜剑云.禅诗百首.上海:中华书局,2008:204-20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你脸上泪水纵横,像一枝鲜花沾带着露珠,忧愁在你眉间紧紧缠结,又像是碧山重叠攒聚。这别恨不仅属于你,我们两人平均分取。你我久久地、久久地互相凝望。再说不出一句话语。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雨收云散,一切欢乐都成为过去,令人无情无绪。从此朝朝暮暮,我将空守孤寂。今夜,当我投宿在荒山野店,我深情的灵魂会跟随潮汐回到你那里。

参考资料:

1、 李炳勋 .宋词三百首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127-128 .2、 蔡义江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106 .3、 沙灵娜 .宋词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198-199 .

泪湿阑(lán)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qù)
眉峰碧聚:古人以青黛画眉,双眉紧锁,犹如碧聚。取:助词,即“着”。觑:细看。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mù)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断雨残云:雨消云散。喻失去男女欢情。山深处:指富阳僧舍所在地。断魂:指极度的哀思。分付:付予、付给。潮:指钱塘江潮。

参考资料:

1、 李炳勋 .宋词三百首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127-128 .2、 蔡义江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106 .3、 沙灵娜 .宋词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0 :198-199 .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这首词是毛滂青春恋情的真实记录。情人决别,后会无期,送别一程接一程,从杭州直送到百里之遥的富阳。然而这黯然销魂的别离还足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令作者心碎的帷幕就从此拉开:“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挂满泪珠的脸颊犹如带露的花朵,颦蹙的黛眉像远山一抹。一幅娇怜痛惜的模样,经过妙笔的摹写,就这样呈现出来了。它同周围的景色化成一片,构成一种凄丽哀惋的色调。白居易的“梨花—枝春带雨”(《长恨歌》),张泌的“黛眉愁聚春碧”(《思越人》),为此二句所本。然却用得脱化无痕,形神兼胜,真是色绘高手。这两句塑造了一位含愁带泪的佳人形象。隋唐国力强盛,崇尚雍容富态、健康自然的女性美。宋朝国力渐衰,在审美观念上也一反唐代的标隹,以文弱清秀为美,多愁多病的弱女子形象占据了文学作品的主导位置。到明清时期,“愁病美人”仍然很受欢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代表。

  “此恨”句,说明离愁对于双方是同样的沉重,要知道两人的地位是不同的。一个是宦游四海的贵胄公子,一个则是沦落风尘的烟花女郎。但是地位的悬殊并没有阻止他们倾心相爱。他们热恋着,共同承受着离恨的折磨。当然,他们也知道这种恋情是难以维持的。今番解手,就要相见无期了。所以这次分离,多半成了长别。“更无言语空相觑”一句,纯乎写情,有直指奔心的力量。语已尽,泪已枯,无声的饮泣往往比呼天抢地的号啕更加沉痛,“空相觑”三字反映出一种木然相对的绝望的悲哀。浯朴而情挚,传神之极笔也。

  下片“断雨”二句,写景色之荒残;零零落落的雨点,澌灭着的残云,与离人的心境正相印合。这是一层意思。另外,还有一层双关之意。宋玉《高唐赋》有“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之语,即后人所谓神女生涯也。毛滂兼取此意来形容他与琼芳的恋情。而这种残云断雨的凄凉景象,也正象征着这段露水姻缘已经行将结束了。从此以后,只剩下岑寂的相思来折磨着这一对再见无期的离人了。结拍两句,设想别后的思念,付断魂于潮水。情景交融,绵绵无尽,可说是极悱恻缠绵之能事了。

  总的来说,上片写两人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用画龙点晴之笔,特写泪眼愁眉,营造出一种凄丽哀婉的氛围。接着以“平分取”、“无言”、“空相觑’’写离愁的难言,从外表的神态写到内在的心态,简中有繁。下片写词人深山羁旅的凄苦与思念。先写别后的惆帐,再设想别后的心愿,愿付断魂于潮水,由此再现二人的情义缠绵。

  从艺术风格来讲,这首词与一般镂刻藻绘的别情之作不同,它是以浅近之语传铱至之情而独擅胜场的。愁眉泪颊,断雨残云,本是寻常物态,可是一经作者感情之酝酿融注,便含情吐媚,摇荡人心。

参考资料:

1、 蔡义江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106 .2、 唐圭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072-107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二砺

: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象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jiá)商音。
《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十年如践(jiàn)亡吴计,七日包胥(xū)哭楚心。
十年句:越王如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niè)空林。
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