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至元丙戌,敏中兴广平安思承同为御

:
,而志意又同,以是交甚款。又畸思承得拜其兄今宣慰公于其家,公即欢然相接,倾倒如书。公时在京领漕运,明年为刑曹尚书。会夏暑,以恩例决诸司囚。敏中以御史公以秋官实同其事。旦夕相从者弥月,凡公之毅敏公恕,尽于斯得之,而情好益密矣。又再岁,思承为四川副按察之成都,敏中为御史都司,岁余,谢病归济南。已而闻公由刑曹宣慰云朔,又闻思承还京为冬官侍郎。今年癸巳夏六月,公复以宣慰来山东,常治益都,过济南,顾敏中于陋巷,且致思承之问。凡与思承别盖五年,而公则四年矣,陈契阔,甚相乐也。明旦,公已行矣,乃知公近有充闾之庆,则又喜焉,而独恨不得为一贺也。十月,公以行部复过济南,见公于皇华驿,退以鄙怀作乐府一篇献于公,以发一笑,其亦古人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十载京华,也曾是、飘零狂客。还有幸、公家兄弟,相逢相识。记得宣恩疏决日,柏台骢马秋官笔。甚人生聚散等闲间,都难测。摩抚手,天西北。放浪迹,江湖国。忽高轩飞下,今夕何夕。头上貂蝉看欲见,掌中珠颗今先得。暂放教、诗酒豁平生,公休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刘敏中

刘敏中

刘敏中(1243~1318) 元代文学家,字端甫,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人。自幼卓异不凡,曾任中书掾、兵部主事、监察御史等职,因弹劾秉政的桑哥,辞职归乡。后又入为御史、御史都事、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洒、翰林学士承旨等,还曾宣抚辽东山北,拜河南行省参政等。刘敏中一生为官清正,以时事为忧。敢于对贵□横暴绳之以法,并上疏指陈时弊。仕世祖、成宗、武宗三朝,多为监察官,受到皇帝的嘉纳。 118篇诗文

猜你喜欢

水仙子·西湖探梅

: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往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雪后初霁,天地仿佛一个巨大的冰壶,一片皎洁晶莹。我前往西湖去看梅,骑着小驴往着雪渡过溪上的小桥,嘲笑王维的《雪中骑驴图》与这境界相差太远。拣几处好的梅景,在那里提壶饮酒。对着壶中的美酒,看着眼前花如笑颜般的倒影——倘若无钱饮酒,自然可以典当自己的宝剑来换酒喝,尽可醉倒在这西湖!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西湖探梅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bū),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gū),醉倒在西湖!
老逋:指北宋诗人林逋,因其爱梅,故此代指梅花。王维:唐代大诗人。提壶:倒酒。当剑:把佩剑典当掉。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西湖探梅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骑驴往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拣梅花多处提壶。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湖山雪霁,皎洁晶莹,犹如玲珑剔透之冰壶,在此清寒之境探寻梅花,可谓清雅之至。而探梅目的,又在寻求林逋诗意和王维画境的同时,流露出作者追攀古人高远超脱的风雅。“雪晴天地一冰壶”,以比喻写出了湖山雪霁的皎洁晶莹。“竞往西湖探老逋”,“老逋”,以人代花,显得别有情味。“对酒”三句,复以不负好景的豪兴,抒写了与唐代诗人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相似的情怀,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醉倒在西湖”,是诗人摆脱一切拘束而沉湎于极乐境界的写照。

  曲中作者写到两次“笑”,“笑王维作画图”:作者往雪寻梅之美景雅趣远非王维画笔所能形容,是自我得意之笑。“对酒看花笑”:自己与梅花相对,两情相悦,是花下饮酒陶醉的笑。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西湖探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寿阳曲·潇湘夜雨

: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舟中灯火昏暗,客居他乡的我从梦中醒来,声声夜雨滴得人心碎难眠。深夜,在这孤零零的小舟中离家万里,仿佛那不是雨滴,是远离故乡的人思乡的清泪涟涟。

参考资料:

1、 周寅宾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245-2462、 作品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潇湘夜雨:曲题。“潇湘夜雨”是宋元人所称“潇湘八景”之一。潇湘:原指湘水与潇水在零陵的汇合处,后用以指湖南。梦回:梦醒。

参考资料:

1、 周寅宾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245-2462、 作品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这是马致远写的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支曲子将诗词中常有的意境和手法引入曲中,然又自出机杼地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特定氛围:雨夜、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这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强烈的共鸣,情景交融,语简意深,堪称马致远散曲小令中的佳作。

  这是马致远写的又一支表达身处天涯,心系故园的“断肠人”羁旅乡愁的小令,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曲中也描写了特有景色中的特定氛围:雨夜、孤舟、渔灯中离家万里的旅人在点点滴滴的雨声里情不自禁流下“几行清泪”,这使读者也不由得产生强烈的共鸣。

  此曲开篇“渔灯暗,客梦回”两句写在水上过夜的情景。潇湘自古为鱼米之乡,故以“渔灯”二字开头,巧妙地抓住了“潇湘夜”的特点。同时,一个“暗”字奠定了全曲暗淡感伤的气氛。“客梦回”的“客”系作者自指,此字为下文的思家作了铺垫。“梦到什么,作者未写。梦回人醒,却是孤舟夜雨,故下面紧接”一声声滴人心碎“。这句写对深夜雨声的感受。

  “孤舟五更家万里”写了离家之远,孤身之苦。“孤舟”照应“鱼灯”,“五更”照应“梦回”,“家万里”照应 “客”。这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远离家人的旅客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是为“心碎”之第一层烘托和具体内容的揭示。

  “是离人几行情泪”,再写出思家的痛苦,它是“心碎”的第二层烘托。闻雨伤心,离情顿生,乃是古代诗词常用的手法。马致远将这种诗词中常有的意境和手法引入此曲,然后有自出机杼,将雨、泪、情、景融为一体。语简意深,堪称马致远散曲小令中的佳作之一。

参考资料:

1、 周寅宾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245-24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天净沙·夏

: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云销雨霁,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屋檐。纱帐中的藤席上,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152、3572、 作品注释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diàn),玉人罗扇轻缣(jiān)
画檐:有画饰的屋檐。纱厨:用纱做成的帐子。簟:竹席,苇席。缣:细的丝绢。

参考资料:

1、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152、3572、 作品注释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作者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虽然韵调和含义不及春、秋两曲,但满是甜蜜。云雨收罢,楼高气爽,绿树成荫,垂于廊道屋檐,微微颤动,极尽可爱。透过薄如蝉翼的窗纱,隐约见到一个身着罗纱、手持香扇的女子躺在纱帐中的藤席上,扇子缓缓扇动,女子闭目假寐,享受夏日屋内的阴凉,那模样美得令人心动。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天净沙·夏》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小令。此曲运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燥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作者特意选择雨后的片刻,将夏日躁动的特征,化为静态:云收雨过,绿荫低垂,就给人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第三,与白朴的《天净沙·春》一样,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从楼上女子的角度来描写的。不过,在《天净沙·春》中,作者着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视觉和听觉,而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楼高水冷瓜甜”,正是这一具体情景下的独特感受。

参考资料:

1、 么书仪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71-1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坡羊·未央怀古

: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当年汉室三杰,都曾在这里聚会,汉朝建立后,他们还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一千多年过去了,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怎不令人无限伤悲!人事沧桑不断,而这里的山河还到处诱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鸟尽弓藏”令人悲!登上这未央宫遗址的最高处,坐地观看:东面,也是如画的河山;西面,也是如画的河山。可是,有谁能保有这壮丽的河山永在!

参考资料:

1、 宛新彬评注 .山坡羊·未央怀古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2.06 :第71页 .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yīn)勤纳谏(jiàn)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三杰:指汉代张良、萧何、韩信三人,他们帮助刘邦统一中国。纳谏:古代君主采纳臣下的进谏。遗基:指残留的未央宫废墟。闲坐地:闲坐着。

参考资料:

1、 宛新彬评注 .山坡羊·未央怀古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12.06 :第71页 .
三杰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怎不伤悲!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作者来到未央宫殿的遗址,登上那高大的土台基,思接千载,自然想到了这座宏伟宫殿的营造者,那些辅佐汉高祖刘邦创建大汉帝国江山的开国元勋们,尤其是被刘邦称为“人杰”的张良、萧何、韩信,即世称之为“三杰”者。此三人,或“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或“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让不绝于粮道”,或“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为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被封公封侯。反思自己,宦途坎坷,如今“白发满头新”([中吕]《喜春来》)而壮志未酬;张良和韩信,为刘邦开创天下,尽心竭力,建立殊勋,然而当刘邦坐稳皇帝之后,前者被迫急流勇退,后者被杀害于长乐宫钟室之中。想到自己“中年才过便休官”([双调]《水仙子》),又曾因上疏谏内廷元夕张灯事被迫弃官归去,如今虽接受朝廷任命,在关中救灾,但以后的情况又会如何,追忆历史,凭吊古人,想及现实,感念自身,让他“见遗基,怎不伤悲”,写得言真理至,水到渠成,深沉而自然。

  下面“山河犹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二句,应颠倒一下先后次序去理解。作者登上未央宫遗址那高大的土台基之上,举目四望,心胸顿时为之开扩,刚才那种略带伤感的意绪倏然逝去。关中真乃帝王之乡,金城千里,三杰的英名和事业,好象使壮美的山河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向东望去,美丽的山川如在图画之中,向西望去,美丽的山川也如在图画当中,祖国的美丽山河,使诗人心中发出由衷的赞叹。在这里,作者仰慕三杰的英气长存,为河山生色,也就是仰慕三个人物的壮志与功业,这种仰慕之中自然也就透露出作者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雄心壮志。结合作者在关中救灾时的勤政爱民诸事来看,这样的理解就更有根据了。

  这支怀古曲由缅怀历史人物写起,缘事抒情,感情的旋律始抑终扬,先含蓄后明快,起伏跌宕,韵味悠长。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普天乐·柳丝柔

: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嫩柳的枝条又柔又细,莎草如茵铺满大地。几枝红杏争闹着探出围墙,深深的庭院里把秋千系。好雨初晴,东效多美丽。看儿孙们在月下扶犁。官场的风尘已在我的心意之外,四周的青山却都在我的眼里,回来吧,学陶渊明那样回乡隐居。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386-387页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mèi)。看儿孙月下扶犁(lí)。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莎茵:像毯子一样的草地。莎,即莎草。茵,垫子、席子、毯子之类的通称。媚:娇美。黄尘:指官场上的风尘。来兮:为语气助词,相当于“吧”。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386-387页
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这首小令是其中的第一首。作者从描写春景入手,以细腻的工笔,用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绘春天景象。景中并具有层次美,而且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景愈美而情愈深,目击心萦,无不撩起浩然归志,终于水到渠成,逗出了“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的结句。可见作者写景都是为了抒情写志,这是一种以景见志的极好笔法。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386-38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