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滔滔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而只有钟山山势由东向西,蜿蜒如龙,似乎要与江河相抗衡。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长江与钟山相互争雄,两者之势堪称天下壮景。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之下埋下黄金,以振“王气”,但这里山川灵秀之气象至今还是旺盛的。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我心中的忧思怎样才能解开?醉着酒走上雨花台看看。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雨花台上,面对荒烟落日,一种旷远迷茫的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石头城下,江水震怒汹涌,北边的千万铁骑怎敢渡江?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不过吴主孙皓,打着黄旗北去洛阳,竟成俘虏,这分明是凶兆,可见连铁索横江都不牢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历经前代吴国,后代南朝,六朝故都宫阙荒芜,草木已繁茂!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一方霸主忙于割据称雄,几度厮杀之,只能使血流入江河似寒潮一般。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我这一生,遇到圣人很是幸运,起江南发兵,平定争霸之乱,如今已得休养生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从此四海之内永远一家人,长江不再用以限阻南北。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6-1092、 金性尧.明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8-903、 刘民红,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主题辨析,《语文学刊》 2006年18期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山势”一句:这句说,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chéng)长风。
钟山:即紫金山。“欲破”一句:此句化用《南史·宗悫(què)传》“愿乘长风破万里”语。这里形容只有钟山的走向是由东向西,好像欲与江流抗衡。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yì)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秦皇”二句:《丹阳记》:“秦始皇埋金玉杂宝以压天子气,故名金陵”。瘗(yì),埋藏。佳气,山川灵秀的美好气象。葱葱,茂盛貌,此处指气象旺盛。王,通“旺”。
我怀郁(yù)塞何由开,酒酣(hān)走上城南台;
郁塞:忧郁窒塞。城南台:即雨花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坐觉:自然而觉。坐,自,自然。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dù)?
石头城:古城名,故址在今南京清凉山,以形势险要著称。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黄旗入洛:三国时吴王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的气象,于是就率家人宫女西上入洛阳以顺天命。途中遇大雪,士兵怨怒,才不得不返回。 此处说“黄旗入洛”其实是吴被晋灭的先兆,所以说“竟何祥”。铁锁横江:三国时吴军为阻止晋兵进攻,曾在长江上设置铁锥铁锁,均被晋兵所破。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què)何萧萧。
三国:魏、蜀、吴,这里仅指吴。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均建都金陵,史称六朝。这里指南朝。萧萧:冷落,凄清。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英雄:指六朝的开国君主。务割据:专力于割据称雄。务,致力,从事。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圣人:指明太祖朱元璋。事休息:指明初实行减轻赋税,恢复生产,使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事,从事。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四海永为家:用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从今四海为家日”句,指全国统一。
参考资料:
1、 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6-1092、 金性尧.明诗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8-903、 刘民红,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主题辨析,《语文学刊》 2006年18期诗的开头描写所看到的景色:长江从万山丛中呼啸东下,锺山似蟠龙乘风西上。江山形胜,使诗人想起当初秦始皇曾在此地埋下金玉杂宝,以镇压金陵的“天子之气”,但徒劳无功,金陵依然“王气”旺盛,此时又成了新建立的朱明王朝的京城。 接着笔头一转,写诗人自己的心绪和感慨。诗人说自己本是为了排遣胸中的“郁塞”而在酒后登台眺江的。建国之初,气象更新,何来愁思?读完全诗,便不难明白,他是从历史的教训而生忧患。“荒烟落日”的远景使他引发“苍茫万古意”,石头城下的涛声使他想起了三国、六朝的旧事。当年南朝陈后主君臣曾以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 后来却成为北军的阶下囚。三国吴主孙皓迷信“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乎”的谣传,带了王室及后宫数千人要去洛阳称帝,结果途遇大雪,士卒怨怒,只好返回。过了九年,晋军伐吴,吴在长江险要之处设置铁链,横锁江面,可是依旧挡不住进攻,孙皓只好出城投降。此时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
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联系全诗主旨,这与其说是诗人对现实的歌颂,毋宁说是诗人对国家的期望。居安思危,新建起来的明朝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呢?所以这四句声调是欢快的,但欢快中带有一丝沉郁的感情;心境是爽朗的,但爽朗中蒙上了一层历史的阴影。既豪放伟岸,又沉郁顿挫。
全诗气势豪放,音韵铿锵,舒卷自如,纵横随意。
一、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要辅之以科学有效的措施。寓言中的庸医扬言他专治驼背,经他着手的病人,都能治好。但是他的治疗方法却是用两块木板夹住病人,用人在木板上面踩踏。这显然不是科学的治疗方法。我们每个单位在年初时都会提一些年度目标,向职工展示美好的前景。比如许多单位都会说要改善职工生活,提高职工福利待遇。这本是个很好的愿望,也是受职工欢迎的愿望。但如果在实现这一目标时,不是通过正规渠道,那就成“庸医”了。这种例子不是少数。如有的单位通过乱收费来增收,有的通过非法手段来增收。今天报上刊登的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已判刑),就是要求每一个私营业主向纪委缴40万元买一块纪委颁发的保护牌,不买的话就通过种种手段刁难,甚至把业主“双规”。这样的人不是“庸医”是什么?这样不但没有为职工谋好利益,反而损害了职工的利益。
二、一定要分清轻重,不能本末倒置。寓言中的庸医把病人治死了,驼背的儿子找医生评理,他却说:“我只管把他的驼背弄直,哪管他的死活!”他的错误就在于顾此失彼,轻重不分,本末倒置。在回答治驼背与救性命这两者之间谁更重要的问题时,他选择了前者,即轻者。而对更重要的“性命”,他却忽视了,因而酿成了把活人治死的恶果。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也经常要治理一些不良现象,如职工上班不遵守纪律、工作积极性不高、违犯操作规程等等。在出台一项管理措施或有关政策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实施的后果,避免因为治理了这些问题,又衍生出了其它更加严重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现操作走样,或是因为政策、措施本身不完善,必须及时纠正,以免酿成恶果。假如寓言中的医生听到病人呼救时,能及时停下来,病人就不至于丧命了。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叫做五里铺,它是富人于五所建筑的园子。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那么就不会用钥匙打开门来迎接客人。葆生叔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的主人处处殷勤招待我们。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于园中没有其他的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有两丈高的石头假山,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到上面去,因为这里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厅临近池塘,池塘里有奇异的山峰和陡峭的山沟,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起头来看莲花,反而像在天上,这里因为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沟壑盘旋而下,好像螺蛳盘旋形的外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往后还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横跨在小河上。水阁的四周,矮小的灌木生长茂盛,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人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坐在阁子中,这里的境界使人感到舒坦、碧绿、幽深。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在自然山石中怀胎,在堆砌山石的人手中孕育,在主人的精细构思中诞生,这样的假山石安置园林之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富刺,则门钥(yuè)不得出。葆(bǎo)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瓜洲:在今江苏扬州市邗(hán)江区南,临长江。步:同“埠”,水边停船之处。葆生:张联芳,字尔葆,山阴人,官扬州司马。葆生叔父,善画好收藏古董。同知:知府的佐官,分掌督梁、缉捕、江防、水利等,分驻指定地点。文中为担任同知。园:建筑园子。所园:所建筑的园林。显富:指有名声有地位的人。刺:名帖。这里做动词用,投下名帖。携:带。余:我。款:殷勤招待。之:人称代词,我们。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sháo)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hè),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suì)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tǐng)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jiū)唧(jī),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tuí)然碧窈(yǎo)。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奇:罕见的,稀罕的。磊:堆砌。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砌成假山。植:栽种。数:几.缘:顺着,沿着。以:因为。实:满满当当,没有空隙。临:临近,靠近。绝:极。壑:山沟。绝壑:陡峭的山沟。空:空旷。槛:栏杆。幽阴深邃:阴暗深远。艇子:小船.蒙丛:覆盖,丛生,草木茂盛的样子。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其:代"水阁"。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指舒坦。碧窈:碧绿幽远,幽深的草木丛中。诸:众,各。俱:都。以:凭借。显:显扬,有名声。至:到了/放在矣:语气助词,相当于“了”。憾:心感不满。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此文《于园》已被收录于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课本中,选自《陶庵梦忆》。编委选编此文时把“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删除了。
从写作意图看这篇短文重点是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无论是写用石块垒成两丈高的石坡,突出它的“以实奇”;还是写“奇峰绝壑”堆砌在后面厅堂旁的大池塘,突出它的“以空奇”;抑或是写形状像螺蛳回旋形贝壳盘旋而下的沟壑,突出它的“以幽阴深邃奇”。作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把重点放在写于园“奇在磊石”的特点。作者又由于园说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这些园林亭榭跟于园一样,是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的,而假山是依据自然之山石而创作的。它“胎于石”,有了自然之山石为蓝图还不行,还要“磊石者”一双巧手才能使它成为现实。所以说“娠于磊石之手”。“磊石者”手再巧还不行,还要有主人的精心构思,主人精心构思了,假山就诞生了,就像孩子出生或男或女一样。这种假山或雄伟,或秀丽。这样就不仅写出了假山建筑的全过程,还赞颂了能工巧匠的一双手和园林主人的高超的艺术构思。删除掉“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后就无法表达出作者这一写作意图。
从行文连贯看删掉“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一句后,因为前一句是“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所以学生一致认为“至于园可无憾矣”应该这样读:“至/于园/可无憾矣”。理解为到于园就没有什么不满意了。其实,课文这一部分从于园介绍到瓜洲诸园亭,进而说明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闻名。假山“胎于石,娠于磊石人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紧随的 “至于园可无憾矣”是“至()于()”的省略形式。在文中就是“至之于园”。于:作介词,表处所。之:表示指代,具体内容为前面的假山。文句应译为:“把假山安置园林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而由于编委把“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人”删除掉而打乱了上下文的衔接,致使学生发生误解。
从语言特色本文语言是雅语、俗语兼用,十分传神,极有表现力。如“四围灌木蒙丛”中的“蒙丛”一词,就写出灌木丛生覆盖地面的状态。又如“一壑旋下如螺蛳缠”这一通俗的比喻,很形象地写磊石而成的沟壑盘旋而下的形状。而删除掉的一段文字是介绍假山建筑的过程的.使用极其通俗的市井语言,极形象地写出建筑假山的几个步骤,编者把如此通俗形象的语言删除掉又是为了哪一般呢?
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
小楼西边的原野一片葱茏,云朵低垂,飞雁哀鸣。夕阳映照着两行衰柳,万点栖鸦在柳丛。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山上草木在秋风里仍带些绿意,远游的人却在外漂泊无依。明月清冷的光辉游子思乡的梦魂,一同来到那思妇的空闺。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 张声启 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466-467萋(qī)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qī)。
眼儿媚:词牌名,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双调,正体为四十八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武陵溪:借陶渊明《桃花源记》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事,借指爱人在远方。归梦:指远游人惦念家里的魂梦。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 张声启 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466-467上片在写法上很有层次,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有音响有色彩,可谓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虽全是对秋景的描画,但又句句抒情,情景交融,从而由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形象渲染了思妇的满怀愁绪,突出其盼望远游人归来的急切心情。“萋萋芳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闺妇伫身楼头,望及的是楼西的芳草萋萋,仰看则见空中有低压的云层。前句表面在写草,实则写人,交代闺思地点是小楼西的同时也指明闺妇不是一般的农妇,而是住在小楼上有身份人家的妇人,还以萋萋芳草形容思妇对远游人情思绵绵之况;后句则以幽咽悲切的征雁鸣叫声不时地传入闺妇耳中来增强了秋日画面的悲凉程度,渲染了思妇感伤的情怀。北雁南飞,使人想到一年一度秋风劲,雁去有时,人儿远去却无归期,思妇的伤悼之情自在不言之中。“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三句写衰柳依稀,一抹斜阳,万点昏鸦正飞向自己的栖息之处,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乌鸦倦飞后尚知归巢而人远游却不知归的鲜明对比使得让闺妇的愁肠百结而黯然销魂的怀念之情和孤独之感跃然纸上。
下片直接刻画闺妇由盼到怨的心理活动。“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思妇目睹萧瑟的秋景已令人悲生,况树又重绿,人仍不归,那绵绵情怀无法可已。接着的“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三句是思妇想象之词,虚写之笔,让读者能轻易地想见一位翘首以待的思妇空伫楼头埋怨圆月的情景:虽然天边残照已消失,凉风袭人,但她空伫楼头仍不肯归,仰望明月,思绪飞越干山万水。对圆月,她发出了埋怨,说圆月无情地照耀着她和游人,却只顾自己团圆而不顾人的团圆。
全词衬景如画,笔触精细,描摹生动,不写一些表面的情和景,而是着力地去写人物内心的动向,使得情感抒发委婉含蓄,温情脉脉,哀婉动人,闺妇的形象呼之欲出。
参考资料:
1、 候健,李世凯,史继中 主编.历代抒情诗分类鉴赏集成.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年02月第1版:294-2952、 章泰和 主编.历代词赏析辞典.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978-9803、 朱敦源 著.中华古词365首精华今译.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1993年:303-304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美丽的春色陶醉了巴陵,楼外栏杆突出于洞庭湖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洞庭湖气吞三楚江水,山则遥接九嶷,显出无限的青苍。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空阔的湖面仿佛鱼龙变化,娉婷的君山就像湘妃显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什么人在这深夜吹笛呢?可惜江风迅疾,烟雨弥漫无法看清。
参考资料:
1、 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 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5,第226页2、 (清)朱梓 冷昌言,宋元明诗三百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02月第1版,第149-150页3、 吕晴飞 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第1193页春色醉巴陵,阑(lán)干落洞庭。
岳阳楼:湖南岳阳县城西门楼,正对洞庭湖,远望君山,自唐以来为有名的游览胜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巴陵:即今湖南省岳阳市。阑干:同“栏杆”。落洞庭:是说楼外栏杆突出于洞庭湖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三楚:古代楚地颇广,一说自今苏北沛县以西至河南南部、湖北北部为西楚,自苏北徐州以东、南至扬州、苏南一带为东楚,大江之南自江西南昌至湖南长沙等地为南楚。九疑:九疑山,又名苍梧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
空阔鱼龙气,婵(chán)娟帝子灵。
鱼龙:古代戏(杂技)的一种。婵娟:仪态美好的样子。帝子:指湘江女神湘夫人。本为帝尧二女,舜妻,随舜南巡,没于湘水,因为湘夫人。灵:神。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míng)冥。
冥冥:烟雨弥漫,看不清楚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 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05,第226页2、 (清)朱梓 冷昌言,宋元明诗三百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02月第1版,第149-150页3、 吕晴飞 李观鼎主编,中国历代名诗今译,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04月第1版,第1193页这首诗首联点题,写了巴陵山的春色,也写出了岳阳楼的气势;颔联写湖景,水与山皆视野开阔,气势磅礴;颈联前句想像洞庭鱼龙变幻,着眼于自然,后句追思帝子神灵,着眼于神话;尾联写诗人陶醉于湖光山色中,乐而忘返,且运用神奇的典故,借助疑问句式,把读者引向一个诡异惝恍的境界。全诗以乐景开始,以愁意结局,急转收束,余味如笛音,悠悠不尽。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洞庭湖的无边春色。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有云:“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写的是秋景。杨基笔下所展现的,却是巴陵春色浓如酒,因而更加容光焕发,楚楚动人的景象。“阑干落洞庭”紧承上句,说春色纵横,充溢于洞庭湖面,写出了楼上人与湖中景互相契合的意趣,与首句一气呵成。
颔联山、水分叙。水则气吞三楚见出湖面的辽阔;山则遥接九嶷,显出无限的青苍。寥寥二语,便将洞庭湖及其周围环境勾画出来。“水吞三楚白”之“吞”,与杜甫“吴楚东南拆”之“坼”,孟浩然“波撼岳阳城”之“撼”,堪称异曲同工。“山接九疑青”,一个“接”字,写出洞庭湖的深远幽缈,横无际涯。
因为说到九嶷山,便自然想起传说中南巡死于此地的舜,以及舜亡后没于湘水的娥皇、女英。杨基抓住了这一特点,以空灵之笔写出颈联二句:“空阔鱼龙舞,娉婷帝子灵。”空阔的洞庭,鱼龙潜跃,气象万千,诗人因此给洞庭的山山水水笼上了一层迷人的神话般的色彩。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这结尾两句纯系想象之词,似实而幻,隐约中又辟一灵境。范仲淹说的“朝晖夕阳,气象万千”,在杨基的诗中,则用浪漫的诗情和富有神韵的笔调把它表现出来了。同时,这最后两句又隐约包含着一点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所说的迁客骚人之感。联系到杨基入明以后短短几年间一贬河南,二贬钟离,三被免于江西任上的经历,则此时虽然起复,但胸中恐怕也不会毫无芥蒂了,故而有此感。
此诗在明人五律中可称佳作。诗通篇笔墨都是为洞庭湖的“气象万千”图形传神,堪称是一首真正的山水诗。特别是诗人写景虚实结合,实景摹其形态,虚景传其神韵,而且好像有意与前贤比试似的,也用五言律诗来写。《明诗别裁》称其“五言射雕手”洵非虚誉。全诗以乐景开始,以愁意结局,急转收束,显出了诗人深厚的功力。
参考资料:
1、 衣殿臣编著,历代山水诗 下,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03,第472-473页2、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第88-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