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
新生的嫩叶多么娇媚,刚绽放的蓓蕾是那样秀美。
逢君后园讌,相随巧笑归。
欣逢主公后园设宴,宫中美人相随欣然到来。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劳烦主公亲动玉指,折梅赠给宠爱的嫔妃。
用持插云髻,翡翠比光辉。
她插一枝到云髻上,光彩胜过美玉翡翠。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一到黄昏花儿零落,主公的恩爱啊,也将一去不复回。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主编.齐梁体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05月:282、 鲁宝玉,汪玉川编著.汉魏六朝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03月:2663、 郑在瀛,张声启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108新叶初冉(rǎn)冉,初蕊新霏(fēi)霏。
冉冉:柔弱下垂的样子。霏霏:很盛的样子。
逢君后园讌(yàn),相随巧笑归。
讌:同宴。巧笑:笑的很甜美。
亲劳君玉指,摘以赠南威。
南威:南之威的省称,古美女名。
用持插云髻(jì),翡(fěi)翠比光辉。
云髻:高髻,梳理的很高的发式。翡翠:青绿色的玉。比:胜过。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主编.齐梁体诗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05月:282、 鲁宝玉,汪玉川编著.汉魏六朝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4年03月:2663、 郑在瀛,张声启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108这首吟咏落梅的诗作,寄托了深沉的政治感慨,这对于只求形似的六朝一般咏物诗来说,是一大发展。
“新叶初冉冉,初蕊新霏霏”,起首两句便暗寓忧惧的心理。“冉冉”,说明梅花的嫩叶还很柔弱,意指自己在政治上并不是强有力的;“霏霏”,说梅花的新蕊随风飘落,暗寓自己政治地位的不稳。明写落梅,暗写政治。
从“逢君后园讌”至“翡翠比光辉”,这六句以美人自拟,写他同随王的亲密关系。意思说他的美才可比战国晋文公时的美女南威之貌;参与随王后园宴会,又如《诗经·卫风》所写“硕人”之“巧笑”,相随而归;又说随王亲手摘下梅花赠送给他,他便像古美人把花插到发髻上,其光彩胜过翡翠美玉。这段话表达了他受到随王宠幸的感激之情。
“日暮长零落,君恩不可追”,结尾两句语气一转,由乐转忧,以梅花之落,喻指君恩之衰。忧君恩之衰的心理,是由介入皇室内部矛盾斗争所产生的危惧心理引发出来的,与担心“时菊委严霜”同义。这末两句,从篇幅来说,只是全诗的五分之一,然而从中心思想而言,却是全诗的主干与核心。也可以说,担心斗争失败,反而招来杀身之祸,这才是他借咏落梅委宛地向随王吐露出来的真情。
咏物诗至六朝而自成一格,宫体诗中之咏物已极尽图貌写形之能事,其所追求者在于形似。与山水诗至谢朓手中由客观之描写转而介入主观之抒情一样,咏物诗至谢朓手中亦一变,由求其形似,转而求其寄托。谢朓之咏物诗既有与时代相通的善于写物图形的特性,又汲取了《诗》《骚》以来比兴的传统,在客观的物象之中寄托主观的旨意。这首《咏落梅》诗便是如此。传统的所谓“香草”“美人”的比兴,这里都用上了。诗中既以“落梅”(香草)自拟,又以“南威”自拟,其所比拟均在似与不似之间,即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者也。这一艺术境界成了唐宋咏物诗词的最高准则。可以说,这首诗的艺术,正标志谢朓在咏物诗方面的杰出贡献。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年9月 :869-871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志士如红色的丝绳那样正直,如玉壶冰那样高洁清廉。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怎奈惭愧的是自己以前的意气都已经消散,只有无限的遗憾不断跟随着自己。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人们多不念旧恩,世情就是这样,一旦你衰败,没人会帮扶你。
毫发一为瑕,丘山不可胜。
人在失势以后,即使只有那么一丝一毫的缺点,哪怕足有火如丘山那样的功绩,也不能被容。
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那些小人就像食莳的硕鼠一样卑鄙,他们蝇营狗茍,像苍蝇那样巧于辞令,妄进谗言。
凫鹄远成美,薪刍前见凌。
野鸭有五种美德,但仍被宰杀,黄鹄有害无益,却因一举千里,被视为珍禽。帝王用人就像堆柴草一样,不辨忠信,后来者居上。这真让人痛心!
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
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而废掉了申后,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了班婕妤。
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
周幽王日益昏惑,汉成帝做的事情也令人叹息不已。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心中赞赏的人都难以自恃,难以保全,更何况那些外表恭敬的人呢?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
他们没有什么可以凭借的。宠疏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是唯独你这样的志士才抚胸叹息,感到无限愤慨!
参考资料:
1、 (宋)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91-92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何惭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贱恩旧,世义逐衰兴。
毫发一为瑕(xiá),丘山不可胜。
瑕:玉上的瑕疵,斑点。
食苗实硕(shuò)鼠,点白信苍蝇。
硕鼠:大老鼠。
凫鹄(hú)远成美,薪(xīn)刍(chú)前见凌。
凫鹄:野鸭和黄鹄。薪刍:柴草。这里是说君王用人好像堆柴草,后来者居上。
申黜(chù)褒(bāo)女进,班去赵姬升。
褒女:即褒姒,周幽王因为宠爱她而废掉了申后。班:班婕妤,汉成帝的妃子。赵姬:即赵飞燕,汉成帝因宠爱赵飞燕而疏远班婕妤。
周王日沦惑(huò),汉帝益嗟(jiē)称。
沦惑:迷误。嗟称:叹息。
心赏犹难恃,貌恭岂易凭。
心赏:心中赞赏,欣赏。貌恭岂易凭:外表恭敬的人不可轻易相信。
古来共如此,非君独抚膺(yīng)。
抚膺:抚胸叹息以表示愤慨。
参考资料:
1、 (宋)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91-92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心备受煎熬,长夜漫漫无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没有永久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亡。一年将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
参考资料:
1、 《古诗评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90-291页殷(yīn)忧不能寐(mèi),苦此夜难颓(tuí)。
殷忧:深深的忧虑。殷:多,深。 寐:睡觉。 颓:尽。
明月照积雪,朔(shuò)风劲且哀。
朔风:北风;朔:北方。 劲:猛烈。 哀:悲痛,凄厉。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运往,四季更替;运:即一年四季的运转。淹物:久留之物;淹:浸没。 年逝:年华逝去。 催:紧迫。
参考资料:
1、 《古诗评议》,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290-291页这是一首岁暮感怀诗,时间又是在寂静的长夜。在这“一年将尽夜”,诗人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不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尽头。
诗的开头两句,以夜不能寐托出忧思之深,用一“苦”字传出不堪禁受长夜难眠的折磨之状。但对“殷忧”的内涵,却含而不宣。《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殷忧”包含下文已经明白揭出的“运往”“年逝”之悲。它并非单纯的对自然寿命的忧虑,而是交织着人生追求、社会人事等多方面矛盾的复杂思绪。
三四两句是殷忧不寐的诗人岁暮之夜所见所闻。积雪的白,本就给人以寒凛之感,再加以明月的照映,雪光与月光相互激射,更透出一种清冷寒冽的青白色光彩,给人以高旷森寒的感受。这是一种典型的阴刚之美。这一句主要是从色感上写岁暮之夜的凛寒高旷之象。下一句则转从听觉感受方面写岁暮之夜所闻。“朔风”之“劲”,透出了风势之迅猛,风声之凄厉与风威之寒冽,着一“哀”字,不仅如闻朔风怒号的凄厉呜咽之声,而且透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两句分别从视、听感受上写出岁暮之夜的高旷、萧瑟、寒凛、凄清。这两句的真正妙处是它和殷忧不寐的诗人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契合。诗人是在特定的处境与心境下猝然遇物,而眼前的景象又恰与自己的处境、心境相合,情与境合、心与物惬。明月映照积雪的清旷寒冽之境象,似乎正隐隐透出诗人所处环境之森寒孤寂,而朔风劲厉哀号的景象,则又反映出诗人心绪的悲凉与骚屑不宁。
五六句写到随着时间的运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长留,人的年岁也迅速消逝。值此岁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这两句抒发诗人岁月不居、年命易逝之慨。这种迟暮之感与诗人的壮志不能实现的苦闷联系在一起,并由“明月”二句所描绘的境界作为烘托,这种感慨并不流于低沉的哀吟,而是显得劲健旷朗、沉郁凝重。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交融汇合,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无可追回的惋惜和对事业无成的惆怅。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697-698页可怜谁家妇?缘流洒素足。
可爱哟,这是谁家的女子?顺着溪流濯洗她那白皙的小脚。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
溪中美人就像那云中的明月,远隔千里可望而不可得。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115可怜谁家妇?缘流洒(xǐ)素足。
东阳溪,即东阳江(今金华江),流经今浙江东阳、金华一带。可怜:可爱。洒:通“洗”。
明月在云间,迢(tiáo)迢不可得。
迢迢:高远。
参考资料:
1、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115这首诗是男的唱给女的听。
“可怜谁家妇?缘流洒素足。”意思是:可爱哟,这是谁家的妇人?就着这河流洗她那白皙的脚。“素足”,这是极富刺激性的意象。古代妇女手足很少裸露,因此“素足”与“素手”、“皓腕”在古代诗文中常成为女性形体美的表征,成为引发男子性意识的触媒。南朝宋代一首民歌就这样写道:“揽裳踱,跣把丝织履,故交白足露”(《读曲歌》,大意为:撩起裙子在徘徊,赤脚手拿丝织鞋,有意教白足露出来)。后来李白也一再在诗中写道:“屐上足如霜,不着鸦头袜。”(《越女词》其一)“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浣纱石上女》)还要提起的,谢灵运和李白描写的都是越女,而越女向被认为是少见的美、少见的白(杜甫《壮游》有“越女天下白”之句),同时越中的山水又是少见的秀异,越女在这样的江水中洗“素足”,该叫少年船工如何地神魂颠倒啊。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由素足的白联想到“明月”的明,然后又以明月代指洗足妇,明月高高出没于云间,是那样引人注目、撩人思绪,但可望不可即啊。“迢迢不可得”表现出了男子对女子爱慕却不可得的焦急心情。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99-700参考资料:
1、 肖川.古代短简三百篇: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12:922、 汤高才主编 沈伟麟 吉明周副主编.历代小品大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06:1263、 李玫选注.注音 注解 今释 插图 古文小品二百篇:大连出版社,1995.01:198参考资料:
1、 肖川.古代短简三百篇: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12:922、 汤高才主编 沈伟麟 吉明周副主编.历代小品大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06:1263、 李玫选注.注音 注解 今释 插图 古文小品二百篇:大连出版社,1995.01:198这篇散文是作者向好友施从事描绘了故彰县附近的山景。文章首先总写勾勒全景,然后分镜头描绘山中的飞鸟归林和猿猴企水之景,春秋季节以及雨中之景,展现了山中变幻多姿的景象,流露出对美好的大自然的爱慕。全文寥寥数笔而极富情趣。
大然对于人类永远具有无比博大的内蕴,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了无尽的物质宝藏,也得到了刚柔并济的精神抚慰。人类如果离开了自然,那么它的生存是无法想象的。既然人类与自然有着如此不可隔离的关系,所以对自然也充满了各种感情,当人们以审美的眼光去观照自然时,自然就会展示出无限的魅力。由此人们创作出了不胜计数的文学作品来表现和赞美自然,南朝梁吴均给友人的这封小简,就是一篇出色的山水礼赞。
这篇小品描写了浙江故彰县附近的山景,寥寥数笔而极富情趣。这座青山“绝壁千尺,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整个画面体现出刚健和秀丽相结合的美,实足令人陶醉。“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作者在这里描写了飞鸟归林和猿猴企水这两个动景,它们的存在和活动给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
“秋露为霜,春罗被径”,秋天和春天各有山景,无论是秋天还是春天,所显示的山景都带来一种以赏心悦目的享受。如果说上面的景色都有一种晴朗之美,那么“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两句就是借《诗经》中的名句来点染风雨中的山水,这时的山水别具一种略显伤感的韵味。其实,山水本身是无情之物,也无所谓美感,只是有了人的介入,才产生了情愫与美感,这是人与自然相沟通后所产生的,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可以从自然中得到启示和慰藉。
结尾两句说“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清纯奇丽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内心中的忧愁苦累都会被洗涤一清,陶冶了性情,舒展了心胸。尤其当终日为俗务杂念所缠绕时,一旦面对自然的山水,就更能感受到心灵的净化。难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摆脱了污浊的官场的羁绊而回归田园时会产生由衷的愉悦,并发出“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的感叹。
参考资料:
1、 汤高才主编 沈伟麟 吉明周副主编.历代小品大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0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