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柳员外书封寄近诗书中兼报新主行营兵马因代书戏答

:
郎官作掾心非好,儒服临戎政已闻。说剑尝宗漆园吏。
戒严应笑棘门军。遥知抵掌论皇道,时复吟诗向白云。
百越待君言即叙,相思不敢怆离群。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独孤及

独孤及

独孤及(725~777),唐朝散文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天宝末,以道举高第,补华阴尉。代宗召为左拾遗,俄改太常博士。迁礼部员外郎,历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课加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徙常州,卒谥曰宪。集三十卷,内诗三卷,今编诗二卷。 90篇诗文

猜你喜欢

别储邕之剡中

: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向你打探问去剡中的道路,你举手示意遥指东南方的越地。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乘船由扬州而南下,长长的流水一直通向会稽。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溪水清澈,掩映着丛丛绿竹,水明净如镜,映着荷花的倒影,传出阵阵清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与君辞别前往天姥,抖尽石尘我将高卧于秋日的霜露之中。

参考资料:

1、 纪准 .李白诗赏读 .北京市 :线装书局 ,2007年 :75-76页 .2、 詹福瑞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市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 :553页 .

借问剡(shàn)中道,东南指越乡。
借问:请问,打听。越乡:今浙江绍兴周围。春秋时越国统治中心。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jī)长。
广陵:今江苏扬州。会稽:今浙江绍兴。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镜:指水面。一则阳光照射,水面闪闪发光,二则水面清澈见底,所以比喻为镜子。

辞君向天姥(mǔ),拂石卧秋霜。
天姥:即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传说有仙人在山上唱歌,此山被道教尊为仙山。

参考资料:

1、 纪准 .李白诗赏读 .北京市 :线装书局 ,2007年 :75-76页 .2、 詹福瑞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市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 :553页 .
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诗的前二句,交待诗人的去向。但作者避免平铺直叙,用“借问”故作跌宕,引出所要行经的路线;下面用一“指”字,回应上文;同时,一“问”一“指”两个举动,又令人想到行者和送者将要分手时的情状,增强形象感。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两句进一步补充离别和要去的地点,并借“舟”、“水"二字点明诗人乃由水路进发,从而自然引出下面两句舟行所特有的景象。翠竹本生于岸边,却说“溪下绿’’,显见这是水中倒影;荷花原生予水中,却说“镜中香’’,令人于形象的比喻中悟出真象。这里,前句巧妙地衬托出溪水之清,后句突出地渲染了水面之静。水静而且清,伴以飘香的荷花,泛绿的翠竹,活画出了江南水乡所独具的特色。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辞君"正面点出别离,与诗题关合;“天姥”乃越东灵秀之山,号称奇绝。从“剡中“,到“越乡",到“会稽”,再到“天姥”,同一地区的不同名称被诗人连续使用,表面看来,似有重复繁杂之弊,但实际上,不仅每一名称的出现都有其不可取代的意义,而且还从侧面衬托出了诗人初入越东前那种向往、盼望的急切心情。在诗人想来,到了天姥山以后,仰卧于巨石之上,受着洁白的秋霜的沐浴,是何等的舒畅。

  这首别离诗别辟蹊径,新人耳目。诗中只以“辞君"见出别离,其余笔墨都用来铺叙诗人的行程和沿途的景色,最后一句,更将想象中事如实写来,充分展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一片童心。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尚永亮 .李白诗歌鉴赏 .上海市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年 :167-168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流夜郎寄内

: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身在夜郎的我因离居而怨恨愁闷,明月楼中音信稀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北飞的大雁就要归尽了,仍然没有收到你的书信。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yù)章书。
豫章:郡名,即洪州,天宝元年改为豫章郡,在今江西南昌。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道:“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是李白在盼望安陆妻子许氏的来信。“离居”和盼“豫章书”,都足以说明李白已经不是在途中流走了,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地址了。这首诗的标题中的“南流夜郎”和诗句中的“夜郎天外”说明这个固定的地点,只能是夜郎。首句中的“怨”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不平。次句言自己身在天外,妻子音信杳疏。最后写北飞的大雁都没有了,仍没有等到妻子的书信。

  可知宗氏在白上流途后仍然留在江西,宗璟又何能不陪姊而随李白?“南流”,更可知其不是溯江西去而是向南。时正是在乾元二年春天,按《大唐诏令集》卷八四《以春令减降囚徒制》:“其天下见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全免”之下有注曰“乾元二年二月”可知,李白正是依此诏免流,时正在洞庭舟中,还没有得闻诏令。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巴蜀书社,1988:233-28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横江词·其二

: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海潮向南而去,远至寻阳,牛渚山历来比马当山还要险峻。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欲渡横江又嫌风高浪险,愁似长江之水,长流万里。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3-287

海潮南去过浔(xún)阳,牛渚(zhǔ)由来险马当。
马当:即马当山,在今江西彭泽东北。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2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83-287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长江在安徽地界变为南北走向,所以“海潮”不是西去,而是南去。浔阳,即今江西省九江市。白居易的《琵琶行》所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是这里。牛渚,即采石,历来以地势险峻而闻名,可以用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来形容,其险峻远远胜过马当这个地方。“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这两句看似写渡江之险,实则写北上报国之路难行,“风波恶”,是指世事险恶,人心难测,所以才会有一个“愁”字了得。当时诗人避祸江南,也可以说报国无门,这里还没有以酒浇愁,这愁中还存在某种幻想,不似《月下独酌》其四所写的那样“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二十个字中用了三个“愁”字,而且愁到最后,连愁都不来了。

  严评本《李杜全集》载明人批此诗:“‘险马当’三字尚觉生硬。后二句语不甚深 ,以无意出之却妙。”

参考资料:

1、 陈伯海.唐诗汇评(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628-63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曲江三章章五句

: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枯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曲江秋气肃杀景物萧条,枯折为菱荷随着波涛漂摇,飘泊他乡的我啊空叹岁目已老!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江边的素沙冲刷着白石,哀呜的孤雁将同伴寻找。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即事吟诗既非今体又非古体,激越的歌声摇动着丛生的草木,江边的华屋比比相连难以计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我能甘心忍受贫苦,弟侄们何必为我泪落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我已断定此生艰难而不去问天,幸好杜曲那边还有几亩桑麻田,所以我将移居终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短衣匹马追随李广的足迹,射杀猛虎以度过余年。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53-2543、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3-54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líng)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jiē)垂二毛。
曲江:一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东南,为汉武帝所造,因池水曲折而得名。唐开元中疏凿为游赏胜地,南有紫云楼和芙蓉苑,西有杏园和慈恩寺,春秋佳日,游人如云。萧条:寂寥冷落。游子:杜甫自谓。嗟:感叹。垂二毛:年将老意。二毛,头发斑白。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白石素沙:即净石白沙。相荡:谓白石素沙在水中相荡磨。哀鸿:孤雁哀鸣。曹:同类。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shāo)林莽(mǎng),比屋豪华固难数。

即事:眼前事物。后因称以书当前事物为题材的诗为即事诗。今:今体。古:古体。长歌:连章叠歌之意。激越:歌声浑厚高亢。捎:摧折。林莽,丛生的草木。比屋豪华:形容富贵豪宅之多。比:相接连。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吾人:犹我辈,指杜甫自己。何伤:为何伤心。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sāng)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自断:自己判断。休问天:不必问人。杜曲:地名。亦称下杜,在长安城南,是杜甫的祖籍。杜甫困居长安时,尝家于此。桑麻田:即唐之永业田。南山:指终南诸山。杜曲在终南山麓,所以称“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李广:?—前119,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善骑射。残年:犹余生。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53-2543、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53-54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华固难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第一章诗人借曲江秋季萧瑟,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忧伤。首句“曲江萧条秋气高”,写诗人秋游曲江,曲江一派萧条冷落景象。次句“菱荷枯折随风涛”,写秋风瑟瑟,菱荷残枝败叶在水面随风不停摇曳。诗人缘情写景,因而景随情迁。诗中以景起兴,曲江秋气感人,诗人不免有年衰之叹。第三句“游子空嗟垂二毛”,写诗人宦旅京华,郁郁不得志,年纪将老而功名无成,面临秋色寂寥的曲江,诗人感慨万千。末二句“白石素沙亦自荡,哀鸿独叫求其曹”写曲江水下白石、素沙,在流水中摇荡不定;孤独的鸿雁悲哀鸣叫,仿佛是在寻求它的伴侣。诗中以此作比,暗喻诗人落魄孤零之况,烘托了诗人失意寂寞的心情。

  第二章写诗人放歌解忧。语似旷达,实为悲愤之词。首句“即事非今亦非古”,诗人根据眼前情事即兴吟咏,此诗以五句成篇,似为古体诗;而以七言成句,又似今体诗。这种七言五句的格式,系杜甫自创体,所以说“非今亦非古”。次句“长歌激越捎林莽”,长歌指此诗三章相连,“连章迭歌”;诗人引吭高歌,声动草木,“足以一抒胸臆”。(《杜诗详注》)第三句“比屋豪华固难数”,曲江一带豪华宅第,难以胜数。这一句措词平淡,却意味深长,写景中隐隐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感。末二句“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庄子·庚桑楚》:“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矣。”杜甫化用以表达自己愤懑不平的心情,说“甘作”正表明诗人并未“心似灰”,实质上仍是不甘心。诗人奉劝弟侄不必为他仕途失意而伤心流泪。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劝慰他人之语写出,语似达观,更显凄楚悲愤。

  第三章写诗人仕途无望,意欲归隐,抒发了内心的愤懑心情。首句“自断此生休问天”,诗人怀才不遇,认为此生仕途无望,不必去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杜甫有诗说:“南山豆苗早荒秽。”(《投简咸华两县诸子》)两句写诗人打算回祖籍隐居度晚年。曲江宅第豪华,却非故园。诗人意欲归隐,隐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和浓重的思乡愁怀。末两句“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写诗人欲学汉朝名将李广射虎于南山,以终残年。《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贬为庶人,家居数岁,尝于蓝田南山中射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一也”。“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杜甫本善骑射,多年前游齐赵、梁宋时曾“呼鹰”、“逐兽”,所以有此联想。蓝田与杜曲相距不远,因杜曲,故及南山,因南山,故及李广射虎。李广尚能“自射”,而己只能“看射”,一时感慨之情、豪纵之气,跃然纸上。此诗章法独特,前三句连韵作一顿,为杜甫自创的“连章体”。

  这三首诗层次井然,首尾相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诗人感情深沉而忧伤,悲愤之情融于全诗。诗中情景相生,比兴兼具,沉郁含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53-2542、 王新龙.杜甫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8-1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秦女卷衣

: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天子身居未央宫,妻妾来收拾衣裳。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现在未得皇上在紫宫宠爱,怎敢拂坐黄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没有皇上的旨意,洪水来了也不敢乱走,如果皇上遇到危险,舍命也要保护皇上,就像博熊的冯婕妤一样。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卑微之身侍奉日月,轻飘若飞萤之光。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愿君采撷葑菲草的时候,不因为它的根部难看而抛弃它的叶片。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9年:第124页

天子居未央,妾(qiè)侍卷衣裳。
未央:汉宫名。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紫宫:帝王宫禁。这里借指天子。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水至”句:刘向《列女传·贞顺》:楚昭王出游,留妇人渐台之上而去。王闻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夫人曰:“王与宫人约,令召宫人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行。”于是使返取符,则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日月:象征君王。

愿君采葑(fēng)菲,无以下体妨。
“愿君”句:意谓愿君王勿以自己身份身的低下,而忽视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9年:第124页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乐府《杂曲歌辞》有《秦王卷衣》,言成阳春景及宫阙之美,秦王卷衣,以赠所欢也。李白的《秦女卷衣》,这首诗与《秦王卷衣》十分不同。李白这首诗表达的是对爱情的看法,对爱情应该始终如一,不能因为彼此年老色衰而背弃对方。其实,在这首诗里,也隐含着李白自己的用世情怀,他希望为君王效力,不会因年老而放弃这一理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