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参考资料:
1、 周锡卿,施丁,周用宜.山河壮丽:团结出版社,2006-06-01黄山四千仞(rèn),三十二莲峰。
黄山:古称黟山,唐改黄山。在安徽省南部,跨歙、黔、太平、休宁四县。
丹崖夹石柱,菡(hàn)萏(dàn)金芙蓉。
菡萏:即荷花。
伊昔升绝顶,下窥(kuī)天目松。
天目:山名,在浙江临安县西北,上有两湖若左右目,故名天目。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yú)踪。
炼玉:指炼仙丹。羽化:指成仙而去。黄山有炼丹峰,高八百七十初,相传浮丘公炼丹于峰顶,经八甲子,丹始成。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温伯雪:名伯,字雪子。李白此处借其名以喻温处士。独往:谓离群而隐居。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shā)井。
丹砂井:黄山东峰下有朱砂汤泉,热可点茗,春时即色微红。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凤吹:用仙人王子乔吹笙作凤鸣事。云车:仙人所乘。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陵阳:即陵阳山,在安徽泾县西南。相传为陵阳子明成仙处。
回溪十六度,碧嶂(zhàng)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niè)彩虹。
桥:指仙人桥,又名天桥、仙石桥,在炼丹台,为黄山最险之处。
参考资料:
1、 周锡卿,施丁,周用宜.山河壮丽:团结出版社,2006-06-01黄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石柱峰、吴蓉峰、莲花峰,均高耸峭拔。直刺青天,形如蓬荷。王琦在解释前两句诗时说:“诗意则谓黄山三十二峰曲口莲花,丹崖夹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顶之圆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项之开放者,如关蓉之己秀。未尝专指三峰而言也”
诗人自叙曾游黄山,描写其高峻神秀,有神仙遗踪。 黄山的朱砂泉,自朱砂峰流来,酌饮甘芳可口,浴洗令人心境清廓。气爽体舒。自己来到黄山时,有仙乐呜奏,温处士整理仙车相迎。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踏着彩虹化成的石桥,拜访温处士。
诗人以丰宫的想像、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黄山壮丽多姿的景象;点出众降、练玉处、丹沙井,使人获得非常亲切的美感。
诗人凭借他“伊者升绝顶”,游览黄山所得到的印象,根据所送的朋友的“处士”身份及其归居之地,驰骋想象和联想,运用有关的神话传说,创作出了这篇具右浪漫主义特色的作品。前八句正面写黄山,描写它高峡、秀丽,是神仙修炼之地,为写送温处士归山养真修造作为铺垫。 以下十四句从“送”字着笔,是全诗的主旨,中分数层;先写与温处士相遇;次写温处士是游五岳归来,归休黄山白鹅旧居,并希望他在归休之地得道成仙,以引渡自己;再次,“去去”四勺,是写同温处士分手时道剔的话,想象他在途中的经历和将要见到的景象;最后两句写他日相访,表达了诗人对温处士的感情。诗中表现出一种飘然欲仙的浪漫主义色彩。
参考资料:
1、 蔡守湘.历代山水名胜诗选:甘肃教育出版社,1987年09月:第156页-第158页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孔夫子已经死了许多年,我如今也在乘船浮游大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天黑见北斗星斗柄掉转,才知道新的一年已经到来。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任轻便的木船随意飘去,垂下钓竿并没有什么期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何在。
问一问那乘槎归来的人,海上仙洲究竟在什么地方?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3-34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
仲尼:即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浮于海:语意,表示不得志而避世。
昏见斗柄(bǐng)回,方知岁星改。
昏:黄昏,天色将晚时。斗柄:指北斗七星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回:指回复到前一年年终时的位置。岁星:即木星。古人以其岁行一次,用以纪年。岁星改,是说一年又要过去了。
虚(xū)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虚舟:轻舟。
为问乘槎(chá)人,沧洲复何在。
乘槎人:槎,指竹、木筏。沧洲:指海上可供隐居之处。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3-34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天子身居未央宫,妻妾来收拾衣裳。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现在未得皇上在紫宫宠爱,怎敢拂坐黄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没有皇上的旨意,洪水来了也不敢乱走,如果皇上遇到危险,舍命也要保护皇上,就像博熊的冯婕妤一样。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卑微之身侍奉日月,轻飘若飞萤之光。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愿君采撷葑菲草的时候,不因为它的根部难看而抛弃它的叶片。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9年:第124页天子居未央,妾(qiè)侍卷衣裳。
未央:汉宫名。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紫宫:帝王宫禁。这里借指天子。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水至”句:刘向《列女传·贞顺》:楚昭王出游,留妇人渐台之上而去。王闻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夫人曰:“王与宫人约,令召宫人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行。”于是使返取符,则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日月:象征君王。
愿君采葑(fēng)菲,无以下体妨。
“愿君”句:意谓愿君王勿以自己身份身的低下,而忽视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9年:第124页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听说春天回来了,我还未识其面,走出房舍到梅树下去访寻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
昨夜东风吹入江夏,街头的杨柳已经冒出金黄的嫩芽。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碧水浩荡云雾茫茫,王汉阳您不来呀,令我白白的愁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我已预先拂净青山上一片石摆下酒宴,要与您连日连夜醉在壶觞之中。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518-519 .2、 刘忆萱 王玉璋 .李白诗选讲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06月第1版 :402-405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bàng)寒梅访消息。
走傍:走近。
昨夜东风入武阳,陌(mò)头杨柳黄金色。
武阳:此指江夏。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泛指田间小路。陌头:街头。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美人:古人往往以美人、香草比君子,此指王汉阳。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shāng)。
预拂:预先拂拭。壶觞:酒器。壶:盛液体的容器。觞:古代酒器;欢饮,进酒。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518-519 .2、 刘忆萱 王玉璋 .李白诗选讲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06月第1版 :402-405 .此诗前四句主要是围绕着“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的气息。先写“闻道”,再写“走”“访”,直至东风荡入之后,方见焕然春景,紧扣“春还”二字娓娓写来。后四句是邀请友人前来醉饮赏春:五六句是全诗的承转机杼之句;七八句不直言说透“邀请”二字,却以超脱的想象把邀请的殷切之情表达出来。此诗之妙,即在于写阳春之气不落俗套,诗词通俗易懂,新鲜活泼,全似从心里流出,饶有情致。全诗结末一股按撩不住的赏春激情全从“连日醉壶觞”数字一涌而出,足以荡人心魄。
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围绕着“春还”二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的气息,写春天是怎样悄然回归的,表达了诗人终于迎来了春天的那种喜悦之情。“闻道春还未相识”,是说只听到春天回来了,还没有见到她。一开始就流露出急于看到春还的心情。其实当寒凝大地的时候,春天的气息才刚刚萌动,哪里能亲眼见到她呢!所以“闻到”二字表明春归的消息最先是从人们交谈中听到的。如此生活细节,一经诗人捕入诗句便增加了诗的韵味。既然是闻春未见春,就自然要去寻春、问春,于是引起了下面的诗句。
“走傍寒梅访消息”,梅是无生命的,怎么能够拜访、叩问呢?这是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走”“访”二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急不可待地走出房舍,到梅树下去探究春天归否的一片诗情。
“昨夜东风入武昌”一句是写春归。人们常说:一夜暖风就染绿了柳梢头。这里“东风”之前冠以“昨夜”二字,意在形容久盼不归的春风,一夜之间就迅速而又静悄悄地来了。然而这还仅仅是表现时节骤然暗换的特点,并没有写出春归的气势来,所以“东风”之后再缀一“入”字,表明春风的到来是排挞而入的。这样就把春归的特点表现得维妙维肖了。可见诗人炼字炼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陌头杨柳黄金色”一句是写早春的动人景象。全诗至此几经婉转方才暗暗点明诗人终于看到了“春还”这一层意思。“黄金色”是一种嫩嫩的鸭黄之色。春上柳梢,最初并不是绿色,那是因为细嫩的柳尖刚刚钻出,还没有饱受春光的沐浴,因而显得很幼稚,从远处看去便是一种朦胧的悦目的灿然金色。近人刘永济说:“景物之接于人无私也,而慧眼词人独能得其灵妙,……然景物自有精、粗之不同,而感人最深,必其精者。故当其由目入心之际,殆已加以拣择而遗其粗迹;及乎由心出手之时,不过自写吾心之照耳。”(《词论》)可见诗人写早春之色,不用“嫩绿”“新绿”等字,完全是出于细心观察又融进了自己喜悦之情所得。总观如上四句,诗人先写“闻道”,再写“走”“访”,直至东风荡入之后,方才写所见到的焕然春景,这全是紧扣“春还”二字娓娓写来,细如抽丝地再现了早春姗姗来迟的脚步儿声。
诗的后四句是邀请友人前来醉饮赏春。五六两句是全诗的承转机杼之句。“碧水浩浩云茫茫”是比兴用法,没有更多的意思,不过是用景语虚引而已。从而自然贯通到“美人不来空断肠”一句上来。既然春已回归,而美人未至,岂不辜负了一片融融春光!为此诗人才说他有“断肠”之恨。称友人为“美人”,亦不过是言思念之切,用这样戏谑俏皮的诗句寄给友人更见友情的亲密。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是说自己已经预先将青山中一片石拂拭干净,只等友人来此痛饮一番。这两句写得尤为精采。诗人不直言说透“邀请”二字,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了一个动人的细节,便把邀请的殷切之情表达出来了,同时还含有共赏春光之意,这样便与前四句所婉转写出的盼春、迎春之意暗暗沟通了。古人作诗,结句大体不出景结、情结两法。本诗当属予情结。全诗结末一股按撩不住的赏春激情全从“连日醉壶觞”数字一涌而出,足以荡人心魄。
清代袁枚提倡诗要有“性灵”,他在《随园诗话》中曾说:“牡丹芍药,花之至富丽者也,剪彩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鲜,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后可与论诗。”本诗之妙,即在于写阳春之气不落俗套。比如诗中“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就完全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话虽然说得通俗,但是新鲜活泼,全似从心里流出,饶有情致。又比如“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也一是出于一片真情。这就证明:只有情真,才有诗人自己的个性。
参考资料:
1、 刘忆萱 王玉璋 .李白诗选讲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5年06月第1版 :402-405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卧思陈事暗销魂。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从那一次闭隔昭阳,冷居深宫,年复一年,春来春去,岁月飏逝。长长春夜,寒意料峭,直袭人心底。宫中清漏,点点滴滴,似乎永远没有停止的时节。恍惚中又回到了承汁君思的时候,名花倾国,君王笑看,玉楼金屋,笙歌遍彻,醒来却是一梦。往事不再,昨日如烟,回首只能独自伤心泪下。
歌吹隔重阍。绕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重重宫门之外传来笙歌乐舞之声,当年也是这样的热闹繁华。而此时宫门这边,只有满庭芳草,凄凄而生。独倚长门,万般惆怅,脉脉此情,千回百转,只能独自体味,谁来倾听一个冷宫弃女的诉说呢?凝情而立,又是落寞黄昏,又是寂寂长夜,又是魂梦伤心,又是依然的一天,一年,年复一年。
一闭昭(zhāo)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卧思陈事暗销魂。罗衣湿,红袂(mèi)有啼痕。
昭阳:本汉代宫名,此借指王建之宫。春又春:过了一春又一春。宫漏:古时宫中的铜壶滴漏计时。永:长,慢悠悠。陈事:往事。红袂:红袖。
歌吹隔重阍(hūn)。绕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chóu)怅(chàng)向谁论?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歌吹:歌唱弹吹,泛指音乐之声。重阍:宫门。阍:本指管理宫门开闭之卒隶,后引申为宫门。“重阁”,言门有多层,故深远难入。长门:汉代宫名,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失宠之后,退居长门。
此词起句显出一个失宠的宫女凄凉孤独的影子。“春又春”,重复的两个“春”字淡淡点出如水流逝的时光。春来了,春去了,草荣复枯,花谢花开,恍然中不知过了多少年月。春来了,万物复苏,生命蓬勃,可是失宠的女子只能独对凄然。春去复来,青春一去不再。“梦君恩”以下是对过去爱情的怀恋。前事历历,犹在眼前,卧思旧事,仍疑幻疑真。上片结尾两句写梦醒后的无望。由思而梦,由梦而疑,由疑而绝望泪下,她曲折幽微的心里被细致入微,层次分明地刻画出来。
哀情至此,似已无可深入。下片首句使女子长夜独泣的情景中脱离出来。宫门外的笙歌乐舞之声,是当年她也曾承欢侍宴的热闹繁华。霓裳如旧,丝竹依然,而一切已不属于她。她在重重宫门的这边,在君王早已忘却的深院里。君恩一断,咫尺天涯。这种对比是不堪体会的:昔日的承宠与今日的落寞,彼处的歌舞繁华与此地的凄清萧索。见此闻此之下,是一种极致的入骨凄凉。失宠的宫人,在强烈对比中,伤痛无奈之情又深了一层。
芳草接天,春色寂寂,又是一年无望的等待。与上片“春又春”相应,不能不担心她年华永逝。纵能如陈皇后以千金买赋,恩情亦无法换回。独倚长门,满怀的是无可解释的绝望与无奈。天下之大,宫墙之深,竟无一人可以共语,这份凄清,烘托到极致,更让读者看到一个茕茕孑立的女子,她的无助与哀伤。
尾句疏疏八字,凝聚的是深深浓浓的凄绝。白居易《后宫词》中说:“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诗中的宫女只是倚笼坐到明,而此词的女子又历尽了芳草斜阳,年复一年,迎来的仍是“宫殿欲黄昏”。五字平白,却令人眩目醉心,真如有黄昏的一阵风,吹遍荒凉。余韵悠然,低徊不已。
全首词一直在淡淡娓娓地叙下来,说幽宫,说寒夜,说梦醒衣湿,芳草连天,说宫殿黄昏,说万般惆怅;无掩饰,无刻意雕琢,只是坦白率真地洒落真情。一切出于自然却并不平淡无味,真情幽怨才意蕴动人。运密于疏,寓浓于淡是韦庄词的清艳绝伦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