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薇

:
春雨有五色,洒来花旋成。欲留池上景,别染草中英。
画出看还欠,蓪为插未轻。王孙多好事,携酒寄吟倾。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咸用

李咸用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14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湘南即事

: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呢?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沅湘:沅水和湘水的并称。战国楚诗人屈原遭放逐后,曾长期流浪沅湘间。住:停,止,歇下。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作者通过卢橘开花、枫叶衰败这两个意象,点明时令正是深秋,秋天往往是诗人伤情悲怀的季节,诗中用一个“衰”字,将诗人面对肃杀秋景时的一怀愁绪袒露无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
龙虎谢鞭策,鹓鸾不司晨。
君看海上鹤,何似笼中鹑。
独用天地心,浮云乃吾身。
虽将簪组狎,若与烟霞亲。
季父有英风,白眉超常伦。
一官即梦寐,脱屣归西秦。
窦公敞华筵,墨客尽来臻。
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阳春。
征马百度嘶,游车动行尘。
踌躇未忍去,恋此四座人。
饯离驻高驾,惜别空殷勤。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龙虎谢鞭策,鹓鸾不司晨。
谁见过生龙活虎还需要鞭策的?谁见过凤凰像公鸡一样报晨的?

君看海上鹤,何似笼中鹑。
你看那海上的黄鹤自由飞翔,怎么可能像那鸟笼中鹌鹑?

独用天地心,浮云乃吾身。
我独用天地之心,自由飘飞的浮云才是我的身影。

虽将簪组狎,若与烟霞亲。
你虽然当了官,却喜欢与烟霞亲近,远离俗人。

季父有英风,白眉超常伦。
六父你素有英豪风度,就好比马良五兄弟中最杰出的老大白眉哥,超常绝伦。

一官即梦寐,脱屣归西秦。
你视官场犹如梦境,辞官如脱靴一样不值得挂在心上,现在你要回长安了。

窦公敞华筵,墨客尽来臻。
窦公给你操办了丰盛的别宴,文人墨客尽来为你捧场送别。

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阳春。
酒宴谁燕歌把胡雁都吸引下来,阳春白雪在天空回旋,不绝于耳。

征马百度嘶,游车动行尘。
送你的征马已经嘶叫了百回,把你的车拉动得行尘漫野。

踌躇未忍去,恋此四座人。
你之所以踌躇未忍离去,正是恋恋不舍四座的朋友。

饯离驻高驾,惜别空殷勤。
拉住你是马车不让走,再尽一杯酒!别怪我殷勤频频给你敬酒。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你何时再来竹林下,仿效竹林七贤,与你这个当代阮步兵做邻居。

参考资料:

1、 慕名至此的搜狐空间

龙虎谢鞭策,鹓鸾不司晨。

君看海上鹤,何司笼中鹑。

独用天地心,浮云乃吾身。

虽将簪组狎,若与烟霞亲。

季父有英风,白眉超常伦。

一官即梦寐,脱屣归西秦。

窦公敞华筵,墨客尽来臻。

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阳春。

征马百度嘶,游车动行尘。

踌躇未忍去,恋此四座人。

饯离驻高驾,惜别空殷勤。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参考资料:

1、 慕名至此的搜狐空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塞下曲四首·其一

: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乌孙来汉朝朝聘后,取消王号,对汉称臣。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边远地方停息了战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玉帛(bó)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玉帛:古代朝聘、会盟时互赠的礼物,是和平友好的象征。后代遂有“化干戈为玉帛”之语。朝回:朝见皇帝后返回本土。望帝乡:述其依恋不舍之情。帝乡:京城。乌孙:汉代西域国名,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此处借指唐代的西域国家。不称王:放弃王号,即内服于唐朝。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xiāo)为日月光。
兵气销为日月光:战争的烟尘消散了,到处充满日月的清辉。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干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望”字用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说明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点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汉书》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聘问不绝。武帝为了抚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从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成为千古佳话。常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能以少总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实属难能可贵。

  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垫。三、四句顺势腾骞,波涌云飞,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便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积骸成阵的兵争要冲,如今却享有和平宁静的生活。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两面关锁的写法,于无字处皆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尤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高响入云的和平与统一的颂歌。

  “兵气”,犹言战象,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定“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挽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愈唱愈高,真有拿云的气概。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常建的诗作,大多成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开边黩武的乱政而发的,可说是一剂针砭时弊的对症之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船夜援琴

: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
晴朗之夜,鸟与鱼都不动了,那轮皓月浸在幽深的江水里,入了它们的梦吧?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此刻身心澄净,除了舟中的琴,没有任何事情的骚扰,且独坐,淡然一曲吧!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琴上的七根银弦就是最知心的朋友,双耳就是他的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当那恬淡自然的声音溶入心海,整个世界永恒而美丽,谁知,哪里是古,哪里是今?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赤壁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著 吴兆基 编.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202、 蘅塘退士 著 金性尧 编.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56-357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8-50

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起。磨洗:磨光洗净。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著 吴兆基 编.唐诗三百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3202、 蘅塘退士 著 金性尧 编.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356-357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8-50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诗人凭吊赤壁古战场所写的咏史诗。它认为历史人物的成败荣辱具有某种偶然性。杜牧的这类绝句开宋人诗歌议论之风。“赤壁”,山名,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对岸为乌林,相传是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军队决战的地方。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足而立的形势。周瑜统率吴军,作为主力,用火攻大败号称八十万的曹操大军,一举成名,成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后两句是议论。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失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的描绘了两个东吴著名美女的将要承受的命运。如果曹操成了胜利者,那么大乔和小乔就必然要被抢去,关在铜雀台上,以供他享受了(铜雀台在邺县,邺是曹操封魏王时魏国的都城,故地在今河北临漳西)。

  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而已。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另外,此诗过分强调东风的作用,又不从正面歌颂周瑜的胜利,却从反面假想其失败。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如果说,孟轲在战国时代就已经知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原则,而杜牧却还把周瑜在赤壁战役中的巨大胜利,完全归之于偶然的东风,这是很难想象的。他之所以这样地写,恐怕用意还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其中也暗含有阮籍登广武战场时所发出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那种慨叹在内,不过出语非常隐约,不容易看出。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48-50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804-80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