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江西老人李颐齐手卷

:

闽海相逢一老翁,布袍蓝缕鬓毛蓬。问渠袍事萧条甚,似尔从前寂寞穷。

酒后尚能称草圣,愁来只用指书空。如今江右犹烽火,未许平安附便鸿。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士瞻

(1313—1367)元南阳新野人,徙汉阳,字彦闻。顺帝至正十一年进士。辟中书右司掾历吏、户二部侍郎。累拜枢密副使。条上二十事,帝嘉纳,迁参知政事。仕至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有《经济文集》。 76篇诗文

猜你喜欢

天净沙·即事

: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一只只黄莺一只只春燕一派大好阳春,一朵朵红花一条条绿柳实实在在迷人。行为举止一言一事都富有风韵,娇嫩多情。真是体态完美卓绝非凡的佳人。

参考资料:

1、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4月:第181页
(yīng)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yùn)韵。娇娇嫩(nèn)嫩,停停当当人人。
真真:暗用杜荀鹤《松窗杂记》故事:唐进士赵颜得到一位美人图,画家说画上美人名真真,为神女,只要呼其名,一百天就会应声,并可复活。后以“真真”代指美女。风风韵韵:指美女富于风韵。停停当当:指完美妥帖,恰到好处。

参考资料:

1、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4月:第181页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天净沙·即事》系叠字小曲,28字全都用叠字,真可谓妙语天成,自然通俗,诗人全用白描手法,写出久别重逢后喜悦的心情,也写出了心上人的娇柔可爱。

  前四句用春天的莺燕双双飞舞、花柳婆娑多姿来形容两情相悦和女子的美好。后三句赞美女子言谈举止事事都很有风度,富于韵致,又是那么娇美年轻,一切都恰到好处,端端正正。全曲音韵和谐,语带双关,言简意丰,极具特色。

  此曲描写春暖花开时燕飞莺啼,柳绿花红的明丽春景,以及那极具风韵、袅娜娉婷的佳人。此曲最突出的特点是全篇使用叠字,颇具重叠复沓的单间之美,将人之美与景之美交融在一起,互相映衬。

  柳绿花红、菩飞莺啼、美人如云,使人产生暇接的感觉,诗人以语言音韵来表情达意,颇有情致。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681页2、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4月:第18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小桃红·晓妆

:
绀云分翠拢香丝,玉线界宫鸦翅。露冷蔷薇晓初试。淡匀脂,金篦腻点兰烟纸。含娇意思,殢人须是,亲手画眉儿。
绀云分翠拢香丝,玉线界宫鸦翅。露冷蔷薇晓初试。淡匀脂,金篦腻点兰烟纸。含娇意思,殢人须是,亲手画眉儿。
乌黑喷香的秀发像去一样堆拥,用玉还分扎成宫鸦翅的发式。在寒露浸润蔷薇花的拂晓开始梳妆打扮,脸上均匀地涂抹上淡淡的粉脂。细心衬饰插上金篦,再巾上香片花黄,面含娇媚,洋溢着无限的情思。定要让人为之神魂颠倒,再亲手描画娥眉。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713-714页
绀云分翠拢(lǒng)香丝,玉线界宫鸦翅。露冷蔷(qiáng)薇晓初试。淡匀脂,金篦(bì)腻点兰烟纸。含娇意思,殢(tì)人须是,亲手画眉儿。
绀云:青云,喻乌黑秀发。绀,深青色。玉线:将头发分开的中分线,因露出白色的头皮如玉,故称。界:划分开。腻点:细腻点缀。兰烟纸:一种润发香油。殢人:缠人,招惹人。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713-71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鹦鹉曲·农夫渴雨

: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年复一年在牛背后耕作扶犁,近日里可使农夫懊恼之极。稻苗肥壮正等着杨花吐穗,苗都要枯死了,却是响晴的天不下一丝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可恨苍天不顾人们渴雨的急切心情,让残霞把要下雨的白虹冲断,云朵向南飘去。农夫们注视着那片白云,盼望能在人间降下三尺好雨。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427-428页

年年牛背扶犁(lí)住,近日最懊(ào)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shà)青天雷雨。
扶犁住:把犁为生。住,过活,过日子。此句是说年年都是在牛背后扶着梨杖,泛指干农活。最:正。懊恼杀:心里十分烦恼。恰待:正要,刚要。抽花:抽穗。渴煞:十分渴望。

〔幺〕恨残霞(xiá)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lín),看一片闲云起处。
残霞:即晚霞。预示后几天为晴天。玉虹:彩虹。虹为雨后天象。三尺甘霖:指大雨。甘霖:好雨。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427-428页
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
〔幺〕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这支小令写农夫渴雨,用农民的口吻来写,极为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年年牛背扶犁住”,是说农夫们终生从事农业,以此为生。但是正当农作物抽穗扬花最需要雨水之时,天公却不作美,久旱不雨。他们盼望雨水救活庄稼。但天象却呈无雨的征兆,使人着急。作者心情与农夫一样,遥望长天,希望有一片闲云或许会降下甘露。这是他内心真诚的祈求,表现出他关心人民疾苦与农民同喜忧的精神。

  此曲由农夫眼中看出,口中说出,这种设身处地,直接反映农家生活与农民的思想情绪的作品,在整个元人散曲中诚属不多,难能可贵。因诗人体察农夫生活的艰辛,理解他们的心愿,才能对他们有如此真诚的同情。 [3] 

  “年年牛背扶犁住”即“年年牛背扶住犁”,因押韵和平仄的需要改动了语序,却因此使全句显得圆融老到。这一句通过跟随牛后把犁的画面,洗练而生动地塑造了田间耕作的“农夫”形象。更重要的是以“年年”为下句的“近日”作出铺垫,农夫年复一年辛劳耕田,种种苦恼都安然忍受下来,而近日却“最懊恼杀”,可见非同小可。三、四句写出了其中的原因,是因为稻子恰待抽穗扬花,偏偏却逢上天旱,以至于农夫“渴煞青天雷雨”。短短四句,就已缴足了题目的含意,勾起了读者的关心与同情。

  然而上半段只能说是交代了一个大的背景,“农夫渴雨”究竟渴望到怎样的程度?〔幺篇〕便就此进行了点染和生发。作者选取了农夫仰望天空的镜头。此时夕阳已下,残霞满天,俗谚谓“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显然毫无下雨的迹象,大违农夫的心意。全句以一个“恨”字领起,显示了农夫的失望。这“残霞”还在飘散变化,然而不久就渐渐消隐于南天。作者不直言它的消失,而用了“截断玉虹南去”的曲折表述,暗示农夫一直在残霞中寻觅着“玉虹”的踪影,也就是说,在期盼着出现降雨的征兆,然而残霞“截断”了这种可能。“截断”二字,带有毫不通融的决绝意味,呼应了前句的“不近人情”。这两句虽是贯联一气,实却包含了农夫目睹残霞从出现到消失的漫长过程。作品至此并不结止,又继续生发出余波,这就是最末两句。“望人间三尺甘霖”,望是盼望、想望,“三尺甘霖”自然是子虚乌有。然而“三尺”又说得如此具体,可见这是浮现在农夫脑海中的幻影,说明他还在痴痴盼想。皇天不负苦心人,果然天空凝起一团云朵!“看一片闲云起处”,云是闲云,起是初生,这云是否有所作为、能不能化为“甘霖”,作者皆无交代,只留下渴雨农夫“看”的剪影,也为读者留下了悠长而深重的余味。

  这支小曲纯用白描,层层生波,细腻地表现了农家甘苦的一个侧面。下片〔幺篇〕中连用“残霞”、“玉虹”、“甘霖”、“闲云”四种表示天象的词语,却有实有虚,令人玩味无穷。冯子振的《鹦鹉曲》,是在京城听歌女演唱白贲的《黑漆弩(即鹦鹉曲)·渔父》后,因友人提起此曲曲牌格律严格难循,而有意和作的,他运用各种题材,前后步原韵共作了四十一首。在声律与韵脚的限制中信步游行,可见作者不凡的才情。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427-42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燕姬曲

: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燕京少女正是十六七的大好年华,娇颜如花眼如点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短鞭娇欲滴。
踏春归来,只见身骑骏马手持短鞭,花香袭人的道路上奔跑的马儿扬起阵阵尘土。

春风澹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使人和畅的春风吹的人心情荡漾,锦筝银烛也只感高堂深深,心中空旷。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次日醒来美梦不再,隔着紫色珠帘望去只见雾蒙蒙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着人倦梳洗。
谁能珍惜这如水的美好年华,春困时节连梳洗都懒的动了。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夜幕降临小雨润湿天街,满院的杨花再也无法随风飘飘荡荡。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短鞭(biān)娇欲滴。

春风澹(dàn)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澹荡:使人和畅。

绣衾(qīn)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着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
兰香满路马尘飞,翠袖笼鞭娇欲滴。
春风驰荡摇春心,锦筝银烛高堂深。
绣衾不暖锦鸳梦,紫帘垂雾天沉沉。
芳年谁惜去如水,春困著人倦梳洗。
夜来小雨润天街,满院杨花飞不起。

  此诗以乐府民歌体,歌咏一位燕京少女。前四句写这位女子的出游,着重表现她娇媚欢快。“春风”至“紫帘”四句,写出游归来,因沐浴大好春光而逗引的荡漾春心,以凄艳居处环境烘托、暗寓其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憧憬。后四句写次日清晨醒来时的失意与无奈,形象地传达出少女年华如水之叹。三个层次随时间而展开,脉络清晰;而其间所含蕴的或轻快或寂寞或哀怨的不同情调,则又富于变化,从多角度描绘出这位多情善感的美丽女子的形象。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一枝花·咏喜雨

: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
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
都渰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为国为民,我鞠躬尽瘁、沥血呕心,求来了这一场雨,宝贵得如玉如金。老百姓空盼了好几年,今天终于把大地滋润。干枯的庄稼绿色新。春天回来了,使万物欣欣,令我高兴;逃荒的百姓,仍颠沛流离,使我遗恨。老百姓呆不住了便抛家别业,灾民们受不了时才离乡背井。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
我恨不得,把遍地野草都变成茂密的庄稼,让河底沙石都化做澄黄的金珠。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直到家家户户都生活得富足,我也算没有糟踏国家的俸禄。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眼睁睁看着天灾成害无所助,让我只急得白发长满了头颅。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
多谢老天爷的扶持帮助,老百姓从此没有哀叹处。

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
但愿这大雨一连三天不停住,哪怕下得街道成了五大湖,

都渰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大水淹没了所有大路,也还洗不尽老百姓这几年受过的苦!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数年空盼望,一旦遂沾(zhān)(rú),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祈雨:古代人们祈求天神或龙王降雨的迷信仪式。值玉值金:形容雨水的珍贵。沾濡,浸润,浸湿。省:通“醒”。焦枯:指被干旱焦枯的庄稼。恨流民尚在途:指雨后旱象初解,但灾民还在外乡流浪逃荒,作者心中引为憾事。当不的:挡不住。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shū)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
翻腾:这里是变成的意思。菽粟:豆类和谷类。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天禄:朝廷给的俸禄(薪水)。

眼觑(qù)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没是处:束手无策,不知如何是好。雪满头颅:愁白了头发。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
赤子:指平民百姓。罢叹叶:再不必为久旰不雨叹息了。

只愿得三日霖(lín)(yín)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
霖霪:长时间的透雨。

都渰(yān)了九衢(qú),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渰:同“淹”。九衢:街道。犹自:依然。

用尽我为国为民心,祈下些值金值玉雨,祈年空盼望,一旦遂沾濡,唤省焦枯,喜万象春如故,恨流民尚在途,留不住都弃业抛家,当不的也离乡背土。
[梁州]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
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
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尾声]青天多谢相扶助,赤子从今罢叹吁。
只愿得三日霖霪不停住,便下当街上似五湖,
都渰了九衢,犹自洗不尽从前受过的苦。

  作者官居高位时直言敢谏、与时不合,便中流涌退、回家隐居。朝廷几次征召,他都不出来。但为了关中百姓大旱之苦,他却高龄出仕。他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救济灾民,夜晚向天祈祷,白天出外赈灾,整日辛劳,有时因念百姓疾苦而痛哭不已,四个月后便病倒去世了。关中一带百姓哀痛如失父母。作者因此受到人民的景仰和赞扬,被历史公认为好官。

  好官为百姓而死,坏官把百姓整死。因此中国人有赞扬好官的传统。但好官确实太少了,而且越来越少。

  人民永远记得为他们而死的好官,但也不会忘记整死无辜百姓的坏官,因为他们还要亲手把其中最坏的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去。

  套曲 〔一枝花〕《咏喜雨》,是他在陕西救灾时所作,比较真 实地反映了灾区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生活。在元代散曲中这些作品是难能可贵的。

  久旱逢雨的喜悦心情,表现其对农业生产和百姓的关心。感情深挚,语言朴实无华。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的运用,为作品增色不少,艺术效果尤为显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