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姚郎中罢郡游越

:
逍遥方罢郡,高兴接东瓯。几处行杉径,何时宿石楼。
湘声穿古窦,华影在空舟。惆怅云门路,无因得从游。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郑巢

郑巢,[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不祥,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大中间,举进士。姚合为杭州刺史,巢献诗游其门馆。合颇奖重,凡登览燕集,巢常在侧。后不仕而终。巢著有诗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30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张五归山

: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送君归山我心已惆怅,再送人啊不知又是谁?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一起相处才只几天,忽然你却辞官先归。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东山里还有我住过的茅屋,请替我扫一扫那陋室柴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不久我也该辞官归去,哪能使自己心事乖违!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1-72

送君尽惆(chóu)(chàng),复送何人归。
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携手:指携手一同归隐。一朝:一时。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jīng)(fēi)
东山:指隐居或游憩之地。荆扉:柴门。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谢官:辞官。心事:志向,志趣。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1-72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客,送的却尽是惆怅,一“尽”字极为妙用,送别之时的满腔惆怅,因了这一“尽”字而多了几许沉甸。”几日同携手“,今朝友人却要“先拂衣”了。诗人应该是带着一份嫉妒与歆羡的心情写下此句的。东山的茅屋,那是诗人向往的地儿,身处污浊不堪的名利官场,然而他的心却时刻惦念着那片澄澈宁静的世界,怎奈污秽的现实,复杂的心境,让他如何也做不了抉择。“幸”不过是于迷途中的自我一份希望罢了,心存着那一片净空,预留着那一寸土地,于自己总该是一剂灵魂的安神剂了。末句表明诗人的心迹与志向,直白了当,然一“岂”字又平添了几许回味。

  徘徊,是诗人此阶段的主题。又是眼看着好友明确地奔向自己的人生道路,而自己依旧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踟蹰,无限惆怅。与好友相知相交的日子极为短暂,原还是自己在这昏暗时节难得的安慰。而此时好友利索地抛却一切烦恼,即将奔赴想往已久的生活,只留一份潇洒在诗人心头煎熬。诗人恨的是自己无能,无力摆脱世俗的物质羁绊;愁的是时光匆匆,难以实现心中的夙愿;难排遣的,还有往日同窗共进的生活不复返的愁绪。

  东山茅屋,或许是友人归隐所在。一个“幸”字,淡了些诗人内心迷茫的雾霭,可喜可庆的是,友人还的茅草屋还为诗人敞开着,让他得以有机会清除内心的尘埃。荆扉,即实指的柴门,虚指的心门。人生一大乐事,就是与知己倾心畅谈,诗人期盼着,也努力着。然而,或是命运不济,晚年的他,在孤独中沉寂着,写出一篇篇看似清淡实则惆怅的诗歌。好友的离去,永远是他心灵上的创伤。诗人或许可以和西方的拉奥孔比拟,同样遭受着生命难以承受之重,同样在无声地反抗着,表情却一直是让人难企及的平静。

  然而这“幸”,似乎给了诗人一份希望,坚定了诗人追求自我生活的决心:“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诗人“尽惆怅”的不仅仅是那份依依惜别的情谊,更是那份“心事违”的无奈与复杂的心境。身陷官场,污浊黑暗的现实,早已肃杀了那颗宁静的心,然个中的丝丝缕缕,又岂是简单的一个退字亦或是一个进字能够道清楚说明白的?罢了罢了,即便是那百般的歆羡,即若是那内心的疾呼,现实,终究只能是如此这般徘徊无尽。

  全诗文字朴实自然,用笔委婉曲折,写出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无限的失落。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1-7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金陵五题·石头城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68—69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故国:即旧都。石头城在六朝时代一直是国都。周遭:环绕。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淮水:指贯穿石头城的秦淮河。旧时:指汉魏六朝时。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68—69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咏怀石头城,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诗人写了山、水、明月和城墙等荒凉景色,写景之中,深寓著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悲凉之气笼罩全诗。

  诗一开始,就置读者于苍莽悲凉的氛围之中。

  开头两句写江山如旧,而城已荒废。山围故国周遭在,首句写山。山围故国,故国即旧城,就是石头城,城外有山耸立江边,围绕如垣墙,所以说山围故国。周遭,环绕的意思。潮打空城寂寞回,这句写水。潮打空城,石头城西北有长江流过,江潮拍打石墙,但是,城已荒废,成了古迹,所以说潮打空城。这两句总写江山如旧,而石头城已荒芜,情调悲凉,感慨极深。

  后两句写月照空城。淮水东边旧时月,旧时月,诗人特意标明旧时,是包含深意的。淮水,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是六朝时代王公贵族们醉生梦死的游乐场所,这里曾经是彻夜笙歌、纸醉金迷、欢乐无尽的不夜城,那临照过六朝豪华之都的旧时月即是见证。然而曾几何时,富贵风流,转眼成空。如今只有那旧时月仍然从秦淮河东边升起,来照著这座空城,在夜深的时候,还过女墙来,依恋不舍地西落,这真是多情了。然而此情此景,却显得更加寂寞了。一个还字,意味深长。

  李白《苏台览古》有句云:“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谓苏台已废,繁华已歇,惟有江月不改。其得力处在“只今惟有”四字。刘禹锡此诗也写江月,却并无“只今惟有”的限制词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一切都被包含在“旧时月”、“还过”的含蓄语言之中,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而诗境更浑厚、深远。

  诗人把石头城放到沉寂的群山中写,放在带凉意的潮声中写,放到朦胧的月夜中写,这样尤能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俱归乌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江城涛声依旧在,繁华世事不复再。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参考资料:

1、 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68—6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越人送给我剡溪名茶,采摘下茶叶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一饮后洗涤去昏寐,神清气爽情思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再饮清洁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飞雨落洒于轻尘中。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三饮便得道全真,何须苦心费力的去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来自欺欺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愁看毕卓贪图饮酒夜宿在酒瓮边,笑看陶渊明在东篱下所做的饮酒诗。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崔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谁能知饮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传说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11年:4272、 胡光舟.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3773、 江希泽 .少陵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694、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6275、 陶渊明.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89

越人遗(wèi)我剡(shàn)溪茗,采得金牙爨(cuàn)金鼎。
越:古代绍兴。遗:赠送。剡溪:水名,“剡溪”位于浙江东部,又名剡江、剡川,全长二百多公里,乃千年古水。自新昌至溪口,环绕会稽、四明和天台三座名山蜿蜒而来,其间清流奔腾风光惊艳。早在秦汉置剡县时就有“山有天台,水有剡溪”之称。此处剡溪应特指嵊州。金芽:鹅黄色的嫩芽。爨:此处当烧、煮茶之意。金鼎:风炉,煮茶器具。

素瓷雪色缥(piāo)沫香,何似诸仙琼蕊(ruǐ)浆。
素瓷雪色:白瓷碗里的茶汤。缥沫香:青色的饽沫。琼蕊:琼树之蕊,服之长生不老。

一饮涤昏寐(mèi),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wèng)间夜,笑向陶潜(qián)(lí)下时。
毕卓:晋朝人,是个酒徒。一天夜里,他遁着酒香,跑去偷喝了人家的酒,醉的不省人事,被伙计们捆起放在酒瓮边。次日掌柜的见捆的是州郡“吏部郎”,哭笑不得,此事被传为笑谈。陶潜篱下:陶潜,陶渊明。篱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崔侯啜(chuò)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是说崔石使君饮酒过多之时,还会发出惊人的狂歌。狂歌,此指放歌无节。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丹丘:即丹丘子,传说中的神仙。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2011年:4272、 胡光舟.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0年:3773、 江希泽 .少陵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1694、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6275、 陶渊明.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89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是一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诗篇,诗人在饮用越人赠送的剡溪茶后所作,他激情满怀,文思似泉涌井喷,诗人从友赠送剡溪名茶开始讲到茶的珍贵,赞誉剡溪茶(产于今浙江嵊县)清郁隽永的香气,甘露琼浆般的滋味,在细腻地描绘茶的色、香、味形后,并生动描绘了一饮、再饮、三饮的感受。然后急转到“三饮”之功能。“三饮”神韵相连,层层深入扣紧,把饮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动人的歌颂。

  这首诗给人留下有二层意义:一是“三饮”之说。当代人品茶每每引用“一饮涤昏寐”、“ 再饮清我神”、“ 三饮便得道”的说法。“品”字由三个“口”组成,而品茶一杯须作三次,即一杯分三口品之。二是“茶道”由来缘于此诗,意义非凡。茶叶出自中国,茶道亦出中国。“茶道”之“道”非道家的“道”,而是集儒释道三教之真谛。儒主“正”,道主“清”,佛主“和”,茶主“雅”,构成了中国茶道的重要内涵。皎然首标“茶道”,使茶道一开始就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为中心的茶文化圈内任何僧侣、文人所不可匹敌的。结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动,可以认为皎然是中国禅宗茶道的创立者。他认为饮茶不仅能涤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门径,三饮便可得道全真。借助于饮茶使思想升华,超越人生,栖身物外,达到羽化成仙或到达参禅修行的美妙境界,是中国古代茶道的主要类型之一。皎然的“三饮”便得道把饮茶活动作为修行悟道的一条捷径,借助于饮茶活动得到物我两忘的心灵感受,达到仙人般精神境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风

: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李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英欢呼雀跃,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yú)(jiá)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把村花村树描绘成为有感情的生命,尤其农村百花火热的迎春之情,写得极其真切,创造了一种“神似美”。并通过将荠菜这个可爱的小生灵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论,说明了春天是无私的:对花而言,春风过处,不管是园中名卉还是村头野花,都不会错过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而春风也从不厚此薄彼,使它们呈现一派欣然的景象。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
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
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梦想。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
秋雨料峭,寒意肃然,北风萧瑟,秋江清爽。你是孤傲高洁的检察官,身姿潇洒,有仙道之气。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
你平生多有使人感激不尽的行为,素有忠义的褒奖。近来却祸事连连,天怒人怨,以往事业如流水消失。

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楚邦曾经有壮士伍子胥,依靠吴王终于报了家仇。申包胥在秦庭大哭七日七夜,眼睛都哭出鲜血,终于获得秦国的支持,回来救楚。

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
但是楚王被鞭尸的耻辱发生且达极限,庙堂墓地上也长满了荒草。这和如今的某些人一样,佞臣贼子陷害忠良。

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梦想。
长安虽然仅一水渺然相隔,却如何能驾车而返呢?只能日夜听那哀猿啼鸣,夜夜梦里与你相见。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xiá)赏。
绣衣:御史所服。

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

楚邦有壮士,鄢(yān)(yǐng)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
壮士:谓伍子胥。按《史记》,伍子胥者,楚人也。父曰伍奢,为太子太傅。楚平王信费无极之谗,杀伍奢及其子尚。伍子胥奔吴,阖闾以为行人,与谋国事。九年悉兴师伐楚,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时平王已卒,子昭王出奔,伍子胥求昭王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于是申包胥走秦告急,求救于秦,秦不许。申包胥立于秦廷,昼夜哭,七日七夜不绝其声。秦哀公怜之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乃遣车五百乘救楚击吴。

(biān)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mǎng)。颇似今之人,蟊(máo)贼陷忠谠。
蟊贼:皆害苗之虫也。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又《诗诂》:蟊贼一虫,以禾将黄而虫害之,故曰蟊贼。取以喻谗恶之人。

(miǎo)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yāng)。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梦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