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环摄御史监南选

:
汉使得张纲,威名摄远方。恩沾柱下史,荣比选曹郎。
江带黔中阔,山连峡水长。莫愁炎暑地,秋至有严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孙逖

孙逖

孙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学家,今东昌府区沙镇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61篇诗文

猜你喜欢

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 昔与德公别于此

: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与品德高尚的你相别,如今已有三十个春秋。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今天我独自登临故地,形影孤单,物是人非,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参考资料:

1、 谢汉强.柳宗元柳州诗文选读: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12:第4页

海鹤(hè)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海鹤:比喻品德高尚的人。存亡:指己存彼亡,自己还活着而德公已经去世。三十秋:三十年。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参考资料:

1、 谢汉强.柳宗元柳州诗文选读:西安地图出版社,1999.12:第4页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这是一首“感旧”之作。所感怀的对象为三十年前见到的“德公”,德公已如海鹤仙逝。当年一别,转眼三十载了,生死存亡真是无常啊!触发其感怀的媒介则是“长沙驿前南楼”。陈景云《柳集点勘》说:“长沙驿在潭州,此诗赴柳时作,年四十三。观诗中‘三十秋’语,则驿前之别甫十余龄耳。盖随父在鄂时亦尝渡湘而南。”据诗意,大约三十年前,宗元之父柳镇任鄂岳沔都团练判官,宗元随父曾在长沙驿前南楼与“德公”话别。“海鹤”自然是指德公,但称德公为“海鹤”,却自有其独特的蕴涵。其具体所指,今日虽已不可确知,却可从中领略到一种潇洒、自由、无拘无束、来去自如的意味,并由此给全诗增添一种空灵的诗化的情调。

  通首抒情,蔼然仁者之言。无一字不质朴,无一语不出自肺庸。今昔之感,洋溢在字里行闻,字字句句扣紧感旧的题旨,一气贯注,自然浑成。“存亡三十秋”,蕴藏着无限的伤感。既有世路的艰险,更有人生的坎坷,既有昔日的情愫,又有今朝的思慕。“数行泪”是哭德清公,也是哭自己的功业未就,谤责飞腾。着一“独”字,而身世之寂寥。前路之渺茫,概可想见。诗人怀旧伤今,所以有诸多感慨。

  其实还有一层无常感他没说出来:仕宦更是无常!一月奉命北归,二月到京,三月又贬柳州,人生太难预料了!怀旧伤今,诗人禁不住流下数行清泪。这首诗与前《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诗相较而读,一喜一悲,炎凉相继,颇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吴文治.柳宗元诗文选评:三秦出版社,2004年07:第2页2、 何严 羊春秋.新编唐人绝句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09月3、 张海鸥.唐名家诗导读: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9:第30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花非花

: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非花,雾非雾。
像花而不是花,似雾而不是雾。

夜半来,天明去。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来时仿佛美好的春梦能有多少时间呢?

去似朝云无觅处。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散去无处寻觅。

参考资料:

1、 李济洲 .全唐诗佳句赏析 :太白文艺出版社 ,1999年 .2、 中国文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引用日期2012-06-20] .3、 白居易《花非花》试释:黄钺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4、 白居易《花非花》再辨:谢虹光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白居易的《花非花》:文青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6、 吴功正;琵琶声声 激越动人——谈《琵琶行》的艺术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7、 花非花:麦子 - 《文苑(经典美文)》,2009年10期

花非花,雾非雾。
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来如:来时。几多时:没有多少时间。

去似朝云无觅处。
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参考资料:

1、 李济洲 .全唐诗佳句赏析 :太白文艺出版社 ,1999年 .2、 中国文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引用日期2012-06-20] .3、 白居易《花非花》试释:黄钺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4、 白居易《花非花》再辨:谢虹光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白居易的《花非花》:文青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6、 吴功正;琵琶声声 激越动人——谈《琵琶行》的艺术特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7、 花非花:麦子 - 《文苑(经典美文)》,2009年10期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借“雾”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卜的感叹。上句言会短,下句言别长。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

  语意双关,富有朦胧美是这首小诗的最大特点。雾、春梦、朝云,这几个意象都是朦胧、飘渺的,意象之间又故意省略了衔接,显出较大的跳跃性,文字空灵,精炼,使人咀嚼不尽,显示了诗人不凡的艺术功力。

参考资料:

1、 李济洲 .全唐诗佳句赏析 :太白文艺出版社 ,1999年 .2、 周啸天:白居易《花非花》赏析 .中国文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 [引用日期2012-06-20] .3、 花非花;吴菲 - 《散文诗:下半月:校园文学》,2009年 第4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彩书怨

: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相聚的时间总是很短很短,期待的时问总是很长很长。秋天又来了,满江的红叶向洞庭湖悠悠飘去,而你却在迢迢的万里之外。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秋夜长,相思更长;只有寒露带给凄凉,只有月儿与我为伴。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真想弹奏一曲热闹的江南采莲曲,把它封在信中一封又一封地往蓟北寄去。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信中没有写别的,只是写了长久以来的相思与惆怅。

参考资料:

1、 张明叶著.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第90页2、 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129页3、 仉凤峨选析.历代女性诗词曲精粹: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1:第72页4、 缪钺 ,张志烈主编.唐诗精华:巴蜀书社,1995.06:第100页5、 龚旭东编著.唐宋爱情诗词三百首精品: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2—3页6、 云葭,青黎著.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206页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yú)
彩书怨:一名《彩毫怨》。彩书:即帛书,指书信。叶下:秋至之征。初:一作“秋”。馀():不尽的,未完的。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píng)虚。
锦屏:锦绣屏风,这里指天空。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jì)北书。
江南曲:乐府曲调名。这里代指歌咏游乐之曲。贪:急切。封:这里有“写”的意思。蓟北:蓟州(今河北蓟县)以北一带地方,此泛指东北边地。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书:信。怅:惆怅。

参考资料:

1、 张明叶著.中国历代妇女诗词选: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09月第1版:第90页2、 萧枫,桑希臣编.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129页3、 仉凤峨选析.历代女性诗词曲精粹: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1:第72页4、 缪钺 ,张志烈主编.唐诗精华:巴蜀书社,1995.06:第100页5、 龚旭东编著.唐宋爱情诗词三百首精品:长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第2—3页6、 云葭,青黎著.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206页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
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该诗写思妇怀念丈夫的怨情,虽然寄寓了作者对唐中宗的思念,但不是实写自己,而是摹想之作。思妇住在江南洞庭湖边,丈夫远在蓟北。这样安排构思巧妙。首句既点明时令和地点,又化用楚辞“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中间两联对仗极工,末联点题。钟惺评此诗曰“高浑”,实为唐诗佳作。

  首联点明了地点、时间和主题,即深秋时节对夫君的怀念。头一句“叶下洞庭初”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炳娟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蓣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句意,点明时节,又借屈原诗中盼湘女水神来的吉日之意,暗含盼夫早归的宿愿。第二句“万里余”,言丈夫离去之远,愈远则念愈深,一个“思”字统领全篇。

  颔联实写思妇之怨,以“被冷”、 “屏虚”写出“怨”的高潮。用“香被冷”和“锦屏虚”来反映生活的富丽和心情的空虚与苦闷,“露浓”天寒又无人共衾则“香被冷”; “月落”夜深,锦屏中仍空虚无人,闺房孤寂,自然由“思”而生怨。

  颈联则进一步虚写所“思”,加深了那个“怨”字。《江南曲》本不是此诗必不可少之词语,但为了给“蓟北书”找配偶,就想到了“欲奏江南曲”一句,由此足见她对法之灵妙。其思情之深、其怨绪之烈,力透纸背。

  尾联束收全篇。“无别意”表达除了相思以外,也表达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久离居”表达了作者的惆怅心情。其“怨”其“思”,昭然若揭。

  该诗通过描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场景,将“国”和“家”联系在一起,带有一定的政治色色彩。全诗深沉开阔,自然真挚,清丽含蓄,对仗工整,富有情味。

  这首诗克服了初唐诗歌情感贫乏的弊端,初唐宫廷诗在将近百年的情感沉寂,开始了绵长、深情而又精彩的情感表达。从这一角度讲,堪为“宫廷诗的自赎”。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田家词 / 田家行

:
牛靿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
重铸锄犁作斤,姑舂妇担去轮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

牛靿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天久不雨,土地坚硬,牛拉着沉重的犁耙,喘着粗气一步一步地爬行着。牛蹄碰击着坚硬的土块,发出“趵趵”的声音。

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
驾牛的农民还嫌牛走得太慢,不断地挥动着鞭子,发出“咤咤”的声音,驱使着,吆喝着。然而农民终年劳累,用血和汗水换来的珍珠般的果实,却尽进了官仓,自己一无所得。因为六十年来,战争不断,年年月月、日日餐餐,官兵们吃的粮食全由农民供给,并由农民驾驶的大车不停地运往前线。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
自从官军征伐藩镇的战争开始以来,朝廷就把农民连人带牛和车以及农具一并征用了。农民驱牛驾车千里迢迢地把粮食运到前线后,结果连牛也被官兵宰杀吃掉了,农民只收得两只牛角而返。

重铸锄犁作斤,姑舂妇担去轮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但是战争还在没完没了地打下去,新的军输又在等待着他们。农民只得重铸犁锄,重做斤,重新开始一年的辛勤耕作,收获之后,运到官仓,终年辛勤劳动所获还交不够,甚至回来连房屋也被迫卖掉买粮纳税。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
但愿官军早日胜利,以报藩镇叛乱的仇恨,我们不要紧,累死了还有下一代,牛被杀了还有小牛犊,不会让官军的军粮缺少的。

牛靿(yào)(zhà)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bō)趵。
咤咤:农民的叱牛声。确确:土块坚硬的样子。趵趵:牛蹄声。

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cù)簇,日月食粮车辘(lù)辘。
簇簇:丛集的样子,此处以兵器的丛集象征战事的频繁。辘辘:车轮声。象征着农民军输的繁重和急迫。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

重铸锄犁作斤,姑舂(chōng)妇担去轮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斤:泛指农具。斤,斧子一类的工具。锄一类的农具。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dú),不遣官军粮不足。
覆:覆灭,灭亡。

牛靿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
种得官仓珠颗谷,六十年来兵簇簇,日月食粮车辘辘。
一日官军收海服,驱牛驾车食牛肉,归来攸得牛两角。
重铸锄犁作斤,姑舂妇担去轮官,输官不足归卖屋。
愿官早胜仇早覆,农死有儿牛有犊,不遣官军粮不足。
  元和十二年(817),元稹得刘猛、李余古题乐府诗数十首,读后感动万分,于是和作了十九首,把他在江陵、通州的所见所闻一一写进这组古题乐府诗里。《田家词》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息兵革”的政治主张。此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它自始至终几乎完全用农民自述的口吻、用白描的手法叙事,在貌似平和顺从的话语里,表现了农民痛苦的心声,蕴涵着农民的血泪控诉,因而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和感人肺腑的力量。再加上短句的安排,叠字的选用,急促重浊的入声字的韵脚,不仅加强了诗的形象性和音乐性,声情和文情更加契合,深化主题,强化了感情,渲染了气氛,而且使这首古题乐府的特色更加鲜明。这正是元稹“颇近讴谣”的代表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中秋

: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虚过:虚度。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