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刘宋王朝的万里长城已经塌倒,荒废的营垒秋天长满野草。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秣陵城里不少男男女女,至今还歌唱《白符鸠》深深哀悼。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编选.刘禹锡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46-148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梁守中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刘禹锡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14页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檀(tán)道济:刘宋时官至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万里长城:此用檀语。
秣(mò)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jiū)。
秣陵:即金陵,楚威王以其地有王气,埋金镇之,号曰金陵。地址在今江苏江宁。士女:指有识的男男女女。白符鸠:舞曲名,出自江南。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编选.刘禹锡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46-148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梁守中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刘禹锡诗文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13-14页诗人见到檀道济故垒,回想檀道济被枉杀一事,顿生感慨,故首两句即以“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伤之,对檀道济的无罪被杀这一深悲极痛之事一掬同情之泪。然虽伤之,亦含赞颂景仰檀道济之意,此从将檀道济比喻为巍巍万里长城可见。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发其沉痛情感。次句“荒营野草秋”,以眼前荒凉萧条之景寄托其悲凉沉痛之思。由于诗人心头别有一层现实的凄楚哀感在,因此一登旧垒,便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数百年前遭冤被害者的愤怒的抗议声立即在耳际回响。这种历史与现实在心头的交感共鸣,不是说明诗人的历史意识特别强烈,而是说明诗人需要借助历史来抨击现实,抒发积愤,悼念友人。诗人的友人王叔文是中唐的政治家。在唐顺宗支持下,他主持永贞革新,兴利除弊,曾使“人情大悦”。后来不幸被宪宗“赐死”。诗人认为这也是自坏长城。三,四两句化用民谣入诗。据作者自注: “史云:当时人歌曰‘可怜《白符鸠》,枉杀檀江州。‘”檀道济的被杀,尽管宋文帝给他罗列了一大堆罪状,但历史是公正的,人民的同情在遭冤者一边。这首民谣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诗的言外之意是说,对于王叔文的无罪被“枉杀”,历史也会作出公正的判别,人民的同情也在王叔文一边。借古人的酒杯,浇心中的块垒,而又妙在不肯说破,遂使全诗意蕴深厚,寄慨无穷。
参考资料:
1、 吴在庆编选.刘禹锡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46-148页2、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505页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南方泥土中的温暖,使大地之上看不到丝毫北方秋日里肃杀萧瑟的景象。在这个晴朗的黄昏,冉冉西下的斜阳正将残留的余晖洒落在江上。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在这幽寂的日暮时分,我只听到秋蝉微弱而清脆的鸣叫声。这秋蝉犹如向我这个异乡人吟唱着生命即将离去的挽歌,倾诉着对大地的依恋,同时又似乎在向我寻求着最后的怜惜与呵护。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走进小小的村落,狗儿相互护卫着主人的家园,不让陌生人靠近。这时,一位僧侣走在江边平整的沙地上,独自归向自己的寺院。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我抬头向着西北望去,我多么想见到我来时的地方——长安。可是,又一次见到的只是从树丛中飞起来的鹧鸪。
参考资料:
1、 习古堂国学网.桂林路中作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huī)。
路:全唐诗校:“一作道。”
空馀蝉(chán)嘒(huì)嘒,犹向客依依。
嘒嘒:蝉鸣声。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zhè)鸪(gū)飞。
参考资料:
1、 习古堂国学网.桂林路中作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行路的人们都在议论您的冤情,您的言论全是为着国家的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空听说昔年贾谊曾被召回任用,已等不到公孙弘那样拜相高升。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隔着辽阔的大江唯有频频回首,仰视高远的苍天只能痛苦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想起去年我和您依依惜别之地,那时候纷飞的春雪正洒满黄陵。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24-12252、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70-72路有论冤谪(zhé),言皆在中兴。
刘司户蕡(fén):刘蕡,唐代宝历二年(826年)进士,善作文,耿介嫉恶,祖籍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大和元年(827年)参加“贤良方正”科举考试时,秉笔直书,主张除掉宦官,考官赞善他的策论,但不敢授以官职。后令狐楚、牛僧孺等镇守地方时,征召为幕僚从事,授秘书郎。终因宦官诬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言:指刘蕡应贤良方正试所作的策文。中兴:中途振兴;转衰为盛。《诗经·大雅·烝民》序:“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
空闻迁贾(jiǎ)谊,不待相孙弘。
迁:在这里是迁升之意。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却遭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汉文帝又把他召回京城,任文帝爱子梁怀王太傅,常向他询问政事。孙弘:即公孙弘,汉武帝时初为博士,一度免归,后又举为贤良文学,受到重用,官至丞相,封平津侯。不待:用不着;不用。《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yīng)。
回首:回头;回头看。汉司马相如《封禅文》:“昆虫闿怿,回首面内。”抚膺(yīng):抚摩或捶拍胸口。表示惋惜、哀叹、悲愤等。《列子·说符》:“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líng)。
黄陵:地名。在湖南省湘阴县北,滨洞庭湖。传说舜二妃墓在其上,有黄陵亭、黄陵庙。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24-12252、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70-72此诗的前半写刘蕡冤谪而死。诗先不写自己的看法,而是从引述旁人的议论落笔。行路之人都在议论刘蕡遭贬柳州确是冤屈,都说他在贤良对策中的言论全是为着国家的中兴。言“中兴”而遭“冤谪”,可见蒙冤之深,难怪路人也在为之不平了。诗人借路人之口谈论冤谪,当然比直说更加有力。这不但表现了人们对刘蕡的同情和敬重,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宦官诬陷刘蕡的痛恨,对朝廷软弱昏庸的谴责。
下面两句接着引贾谊与公孙弘两个历史人物,写诗人对刘蕡之死的痛惜。两句是说:空自听说昔年贾谊被召回朝廷,刘蕡却被远谪柳州,客死异乡,不可能像公孙弘那样再次被举,受到重用了。此联用典妥帖,何焯特别称第四句“最为精切”(《李义山诗集辑评》)。“空闻”、“不待”二语,顿挫有力,透出诗人深感怅惋痛惜之情。
诗人视刘蕡为“师友”,而他竟死于冤屈,不能不使诗人伤心痛哭。五、六两句,即扣住题面,写诗人痛哭情状。刘蕡最后似死在浔阳(今江西九江)。诗人是在长安作此诗的。遥隔大江,只有频频回首南望,望空洒泪;天高难问,沉冤难诉,死不复生,惟有捶胸痛哭。长恸之后,痛定思痛,诗人回想起一年前与刘蕡在黄陵(山名,在今湖南湘阴)相别的最后一面。那时,正当刘蕡冤谪柳州,天空阴暗,春雪凄寒。结尾两句不但烘托着二人相别时的悲凄心情,且与诗人写此诗时悲痛欲绝的心境亦融为一体,留下不尽的哀思。纪昀说:“逆挽作收,结法甚好。”(《李义山诗集辑评》)
这首诗,整篇都浸透着诗人的泪水,贯穿着一个“哭”字:始则是呜咽悲泣,随后是放声痛哭,继而是仰天悲号,最后则又变为抽噎饮泣。读完全诗,仿佛诗人的哭声还萦绕在耳际。写法上,诗人把叙述、议论、抒情三者结合在一起。前面四句全是叙述、议论,但叙述中含着很强的抒情色彩。后面四句抒情,而结联于抒情中又含着叙述成分。如果全是叙述和议论,容易干枯乏味;如纯用抒情,又与引诗所写的具体内容不太相合,难于写出刘蕡的沉冤。此诗将这三者结合起来,使公义私情,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从而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王思宇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24-1225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雨后初晴,细雨冲刷过的柳树苍翠欲滴,残花凋谢落尽,黄莺在枝头啼鸣。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乡 一作:香)
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洛阳城。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88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阴阴:形容杨柳幽暗茂盛。莺: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南朝梁沈约 《八咏诗·会圃临东风》:“舞春雪,杂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乡 一作:香)
乡梦:美梦;甜蜜的梦境。乡:一作“香”。梦:一作“又”。洛城:洛阳,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88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3此诗是集春景、乡思、归梦于一身的作品。前二句述写异乡的春天已经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二句想象春风非常富有感情而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这是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的流莺。这是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画。两句中雨晴与柳暗、花尽与莺见之间又存在着因果联系。“柳色雨中深”,细雨的洒洗,使柳色变得深暗了;“莺语花底滑”,落尽残花,方露出流莺的身姿,从中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异乡的春天已经在柳暗花残中悄然逝去,故乡的春色此时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那漂荡流转的流莺,更容易触动羁泊异乡的情怀。触景生情,悠悠乡思便不可抑止地产生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两个出语平易自然,而想象却非常新奇、意境也非常美妙的诗句。上句写春风吹梦,下句写梦逐春风,一“吹”一“逐”,都很富有表现力。它使人联想到,那和煦的春风,像是给入眠的思乡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这才酿就了一夜的思乡之梦。而这一夜的思乡之梦,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越过千里关山,来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在诗人笔下,春风变得特别多情,它仿佛理解诗人的乡思,特意来殷勤吹送乡梦,为乡梦作伴引路;而无形的乡梦,也似乎变成了有形的缕缕丝絮,抽象的主观情思,完全被形象化了。
不难发现,在整首诗中,“春”扮演了一个贯串始终的角色。它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由于春色春风的熏染,这本来不免带有伤感怅惘情调的乡思乡梦,也似乎渗透了春的温馨明丽色彩,而略无沉重悲伤之感了。诗人的想象是新奇的,奇妙的想象将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在诗人的意念中,这种随春风而生、逐春风而归的梦,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末句的“又”字,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唐代诗人写过许多出色的思乡之作。悠悠乡思,常因特定的情景所触发;又往往进一步发展成为悠悠归梦。武元衡这首《春兴》,就是春景、乡思、归梦三位一体的佳作。这首诗所写的情事本极平常:看到暮春景色,触动了乡思,在一夜春风的吹拂下,做了一个还乡之梦。而诗人却在这平常的生活中提炼出一首美好的诗来,在这里,艺术的想象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39-740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门下流过清清的小溪,古树和茅草的房檐平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这里没有世俗的热闹喧嚣,不时有水鸟儿嘎嘎地鸣啼。
参考资料:
1、 张庆等.唐人绝句百首译注: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384门径俯清溪,茅檐(yán)古木齐。
俯:向下。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红尘:指世俗社会。飘:一作“飞”。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qín)啼。
水禽:水鸟。
参考资料:
1、 张庆等.唐人绝句百首译注: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384首句“门径俯清溪”,是写别墅的大环境:门前有路径相通,门外有清流一道。这是极为幽雅的去处。有路,则幽人自往来;有溪,则可以濯吾缨。句中一个“俯’’字,充满动态感,表现出居舍与清溪的距离和高下。
第二句“茅檐古木齐”,是写别墅的小环境;茅屋为舍。古树参天。这是极为简朴高洁的去处。茅屋,则绝无世俗的铜臭;古木,则可渗透人世的沧桑。句中一个“齐”字,极写茅檐处境之高雅幽静。
第三句“红尘飘不到”,实中带虚,既写出了别墅远绝尘嚣的妙境,也隐含着诗人飘然出世的逸情。作者从激烈的政治斗争漩涡中脱身出来,休憩在这绝尘脱俗的所在,感到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轻松与解脱。生理上,耳目所及,皆山光水色,涛声松韵;心理上,不必再思考进退得失,也不必再提防暗箭明枪。诗人对这种情况,充满了自慰与自豪。
末句“时有水禽啼”是写实。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众生自在,人鸟同乐,不时传来水禽安然的啼声。只写其“啼”,未状其貌,大约是远在门外溪中之故。而“时有”二字。说明啼声不断,此起彼落,使得这幽僻的所在不致凄冷,而是充满生气。
这首诗用欣赏的口吻描绘自己乡间别墅的幽雅环境。诗写得清淡脱俗,格调超逸高古,不事雕琢而神韵自佳。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以为天然妙句。裴度“时有水禽啼”之句,似亦尽得其妙。
参考资料:
1、 吴庚舜,陆永品等.唐诗名篇赏析 下: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年: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