辋川集二十首。南垞

:
孤舟信一泊,南垞湖水岸。落日下崦嵫,清波殊淼漫。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裴迪

裴迪

裴迪(716-?),唐代诗人,河东(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书省郎。其一生以诗文见称,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大诗人王维、杜甫关系密切。早年与“诗佛”王维过从甚密,晚年居辋川、终南山,两人来往更为频繁,故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谖。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号称“诗中有画”的诗篇就是闲居辋川时裴迪答赠王维的。受王维的影响,裴迪的诗大多为五绝,描写的也常是幽寂的景色,大抵和王维山水诗相近。 31篇诗文

猜你喜欢

寄韩潮州愈

: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

隔岭到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0-581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木兰舟:用木兰树造的船。后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潮水:河流名,今名韩江,流经潮州。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lóng)流。
岭:指五岭。华岳:即西岳华山。篇章:指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关:指蓝关。泷流:即泷水,自湖南流入广东,唐时称虎溪。

峰悬驿(yì)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驿路:驿道;大道。残云:零散稀疏的云。城根:犹城脚。一作“城闉(yīn)”。

一夕瘴(zhàng)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瘴烟:湿势蒸发而致人疾病的烟气。浪西楼:潮州的一处楼阁,具体情况不详。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0-581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此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契,流露了一种深切的眷念和向往的心曲。首联“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两句笔力奇横,表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中二联直抒别后景况。颔联“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两句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韩愈诗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贾岛则报以“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这是互诉衷曲之语。“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景色。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色。“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怀心情。

  写到第三联,已把坚如磐石的友情推至顶峰,诗的境界也达到了高峰。第四联则荡开一笔,别开生面:“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

  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福,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真诚的友情。八句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皆从丹田流出。诗的语言酷似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的和诗,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参考资料:

1、 马君骅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6-96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华下

: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春回故乡美妙的景象无边无涯,那优美的小栏高槛是别人的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五更时惆怅苦闷又回到我心上,仍是孤灯一盏照着这片片落花。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192-194 .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jiàn)别人家。
故国:指作者的家乡。春归:指春回大地。未有涯:无边无际。小栏高槛:小小的栏杆,高高的横槛。

五更惆(chóu)(chàng)回孤枕(zhěn),犹自残灯照落花。
五更:天快亮时称五更。孤枕:指作者自己孤零零地睡着。犹:还。残灯:灯已没油,光也昏暗了。落花:指花朵零落,春即归去。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192-194 .
故国春归未有涯,小栏高槛别人家。
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

  诗的第一句写梦中的境界。作者远离家乡,久久不能归去,又正是大好的春天,思乡之情与眼前之景便衍成一梦,写自己回到了故乡,正是春光洒遍大地,无边无际。这里的“未有涯”三字,既包括姹紫嫣红”、“莺啼燕语”,也有作者的内心活动和无限的喜悦。虽然着笔不多,而喜悦之情却十分明显。次写梦后。一梦醒来,眼前所见却是小栏高槛,环境虽然优美,可惜不是梦中的故乡了,而是“别人家”。在这两句诗中,梦中回到故乡与现实中回不了故乡成了对比,梦中家乡春光大好与醒来“别人家”的“小栏高槛“成了对比。这样便把诗人极度怀念故乡,又恨不得归去的复杂情怀抒发得十分真切。

  诗的第三、四句紧承前两句写作者梦醒后的心情和环境。这些描写与第一句梦游故乡相对照,与第二句的描写紧紧相连。这里的“小栏高槛”是“别人家”,这里没有了梦游回乡的欢乐,有的只是自己五更独眠,苦闷、惆怅,室内只有残灯一盏,窗外还有纷纷的落花。这样便把诗人的内心世界,把诗人的情态和愁容展示出来,环境的凄凉冷落也写得逼真形象。这样,总观全诗,作者思乡这个题意便表现得更为完整了。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192-19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腊日宣诏幸上苑 / 催花诗

: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明天早上要游览上苑,火速传诏给春神让它知晓。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百花一定要连夜齐放,不要等到晓风吹来方才开放。

参考资料:

1、 靖宇主编,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中,辽海出版社,2001.09,第294页2、 乾县电机厂工人理论组等编,武则天,乾县电机厂工人理论组,1975年08月,第93页3、 李敬一主编,唐诗宋词名篇精选精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0,第8页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腊日:农历腊月初八。幸:皇上驾临。上苑:皇家园林,即神都苑(又称上林苑),在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之西,以花著称。春:指春神。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须:必须。

参考资料:

1、 靖宇主编,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中,辽海出版社,2001.09,第294页2、 乾县电机厂工人理论组等编,武则天,乾县电机厂工人理论组,1975年08月,第93页3、 李敬一主编,唐诗宋词名篇精选精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0,第8页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此诗简捷明快,语言流畅,主题鲜明,堪称上乘之作。与诗序整体来看,充分反映了女皇洞察一切的睿智,随机应变的能力,刚毅果断的作风以及号令一切、吞吐宇宙的气概。女皇初登大宝之位,需要树立权威,方能驾驭天下。此诗正好显示了女皇主宰一切的神气和至高无上的尊严。

  这首诗写腊八节百花盛开的奇景,也是一首具有特殊价值的诗歌。诏书属于应用文体,诗歌属于文学文体,武则天用诗的形式写诏书,而且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可见武则天的写诗技巧,亦可见唐代诗风之盛。诗歌已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的开始两句“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一写因,一写果,同时引起悬念,颇具戏剧性、情节性。武则天贵为皇帝,生活极为豪奢,忽然异想天开,在冬天里想见到百花盛开的春日景象。立意不可谓不奇,构思不可谓不奇,想象极为丰富。“春”神是虚幻之物,如今却对她宣诏,勾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

  武则天想干什么,第三句发”回答了读者的疑问。腊八节,正是寒意极浓之时,百花一般在春天才开放。虽是违背常理的想法,但却构成了浓郁的诗情画意。诗的最后一句,是对第三句的有力补充,符合作者的身份、口吻,也切合作为诏书的写作要求。这首诗想象奇特,充满着浪漫主义情调,语言明白如话,不事雕琢,在咏腊八节的诗作中是难得的佳篇。

参考资料:

1、 潘百齐 赵龙祥编著,唐诗精华365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7,第42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鹿门山怀古

: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清晨怀着兴致出门来,小船渡过汉江绕岘山。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沙洲的水鸟近看才可识别,水边的树木远望不能分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船行款款来到鹿门山,阳光明亮使山岚浅淡。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岩石间的潭水曲曲弯弯,行船到此每每迂回绕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听说庞德公曾到这里,入山采药一去未回还。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山涧中适宜生长灵芝白术,石床上滋满了厚厚的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深深感念这位襄阳老人,系住缆绳举足向上登攀。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隐居的遗迹至今犹可寻觅,超俗的风格已经远离人间。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相伴的白云不知何时飘去,栽下的丹桂空自妖娇美艳。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寻迹怀古兴味犹未尽,划船归来夕阳落西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xiàn)
鹿门山: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东南。《清一统志·湖北·襄阳府》:“鹿门山,在襄阳县东南三十里。《襄阳记》:‘鹿门山,旧名苏岭山,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遂以庙名山也。’”江岘:江边小山。此处小山指襄阳县内之岘山。

沙禽(qín)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方:《全唐诗》校:“一作初,又作相。”浦:水边。遥:《全唐诗》校:“一作远。”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至:《全唐诗》校:“一作到。”翠微:青葱的山气。

岩潭多屈曲,舟楫(jí)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xiǎn)
金涧:指风景秀美的山涧。饵:《全唐诗》校:“一作养。”按,对照下句,以作“养”为是。芝术(zhú):灵芝(一种菌类植物)、白术(草名,根茎可入药)。

纷吾感耆旧,结揽(lǎn)事攀践。
纷:盛多。耆旧:年老的朋友,也指年高望重者,此指庞德公。揽:宋本作“缆”,是。结缆:系缆,指停船。攀践:指登山。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miǎo)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yǎn)(jiǎn)
丹桂:桂树的一种,皮赤色。偃蹇:此处解作妖娆美好的样子。

探讨意未穷,回艇(tǐng)夕阳晚。
探讨:寻幽探胜。艇:《全唐诗》校:“一作舻。”指船。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登鹿门山》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一五九卷第三十五首。此诗先写清晨乘船赴鹿门山沿途所见的景物,“沙禽”、“浦树”二句的描写,正是清晨景物特色,可见诗人游览之“兴”甚浓;继写登山探访隐士遗踪,见隐士遗迹尚存,但隐士的高风亮节已相去邈远,便无限感慨,抒发了深沉的怀古幽情;最后写“回艇”,留下无限眷恋,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高士的仰慕之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庄

: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幽静的山林中有一条路边长满兰叶的小路,城外的种桃李的园子。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只是没有人间的清静,没有听到鸟儿的啼叫之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