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校书叔云

:
少年费白日,歌笑矜朱颜。
不知忽已老,喜见春颜还。
惜别且为欢,裴回桃李间。
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
向晚竹林寂,无人空闭关。

少年费白日,歌笑矜朱颜。
我少年时代浪费了不少时光,自认为朱颜常在,高歌欢笑空度日。

不知忽已老,喜见春风还。
不知不觉发现忽然已经衰老,今天见到你来,又感觉春风回来了。

惜别且为欢,裴回桃李间。
想到马上要分别,心里难过,且多饮几杯吧,我们徘徊在桃李花间。

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
看着花儿饮美酒,听着鸟鸣飞临晴山。

向晚竹林寂,无人空闭关。
到了晚上竹林一片空寂,却正是闭关的好时间。

少年费白日,歌笑矜朱颜。

不知忽已老,喜见春风还。

惜别且为欢,裴回桃李间。

看花饮美酒,听鸟临晴山。

向晚竹林寂,无人空闭关。
闭关:犹闭门也,江淹《恨赋》:“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少年时代浪费了不少时光,自认为朱颜常在,高歌欢笑空度日。
不知不觉当中发现忽然已经衰老,今天见到你来,又感觉春颜回来了。
想到马上要分别,心里难过,且多饮几杯吧,我们徘徊在桃李花间。
看着花儿饮美酒,听着鸟鸣飞临晴山。
到了晚上竹林一片空寂,却正是闭关的好时间。

注释
(1)《晋书》:阮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
(2)闭关:犹闭门也,江淹《恨赋》:“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8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有所思

: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我所思的仙人,在碧海之东。

海寒多天之,白波连山倒蓬壶。
那里海寒多天之,掀起的巨浪可以冲倒蓬莱和方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巨大的鲸鱼喷涌出清泉,像白茫茫的泪珠。由于长鲸的阻隔,这个地方根本无人可以到达。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只有西王母的青鸟可以东飞渡海而去,我想托青鸟寄一封书信,捎给碧海之东的仙女麻姑。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6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27-128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yú)
仙:一作“佳”。东隅:东角;东方。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péng)壶。
山:一作“天”。蓬壶:即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长鲸(jīng)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长鲸:巨大的鲸鱼。此处是比喻用法。抚心:抚摸胸口,表示感叹。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青鸟:神话传说为西王母使者。麻姑:传说中的女神仙。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6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27-128
我思仙人,乃在碧海之东隅。
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
西来青鸟东飞去,愿寄一书谢麻姑。

  一腔忠贞而不被体察,满怀抱负而无从得施,这是封建社会中许多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对于具体的作家而言,当着社会生活的内容有不敢直说、不便明言者时,这种反映往往是曲折、隐晦的。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因此在《离骚》中“上下而求素”,出入于风伯日驭之间,去寻找自己的理想。正是从他开始,中国文学中出现了以游仙的形式来表现政治内容、抒发生活感慨的传统。这一传统,在魏晋时期得到了全面继承,而到了李白手中,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此篇在李白的游仙诗中,不算最出色的,但仍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运用这种形式所取得的成就。

  一起两句,开门见山,点出所思对象及其所在地点。据《十洲记》云;“东海之东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广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甘香味美。”碧海在东海之东一万里,而仙人又在碧海之东隅,可见其远。碧海之水“甘香味美”,迥别于人间,可见仙人居处的奇异、优美。诗人于仙人不能不萦之于心,而于路途的遥远、凶险亦不能不念念于怀,因而逗出下面数句。

  接着诗人列举了四事,说明欲至仙人居处的“碧海之东隅”的凶险程度。首先是气温低寒,其次是海风凶狂。风狂则浪大:“白波连山倒蓬壶”(木华《海赋》:“波如连山。”),更别提还有凶猛的怪物作祟了:“长鲸喷涌不可涉”。由于这层层险阻,诗人痛感无望的悲哀,于是只好“抚心茫茫泪如珠”了。

  去既不能,罢亦不忍,“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终竟是意难平。那么,这一份惓惓之情便只有托那神奇的青鸟代为传递了。青鸟是西王母的信使,见《汉武故事》。麻姑是传说中的一位美丽的仙女,见《神仙传》。这里,诗人请青鸟代为向麻姑(即篇首的“仙人”)表示歉意:他不是不想去,实在是去不成。

  从李白的生平经历来看这首诗,它的寓意相当明显。可以说,它反映了李白追求美好的理想,虽遭权奸们的诋毁,而始终惓惓情切的真实处境,浓缩了这位伟大诗人一生的遭遇,是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游仙诗看待的。

  《有所思》是一个古题,出自汉乐府。用此题者,一般但言男女离思。而李白将其引入游仙,将所思对象改为仙人,并赋予整首诗以深刻的寓意,不能不说是用古题写出了新意,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诗人的创造力。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22-12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长安道上行人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灰尘扑面而来,人们都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里栽种着许多株桃树,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栽下的。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1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44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紫陌:指京城长安的道路。陌:本是田间小路,这里借用为道路之意。红尘:尘埃,人马往来扬起的尘土。拂面:迎面、扑面。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道教庙宇名,在长安城南崇业坊(今西安市南门外)。桃千树:极言桃树之多。刘郎:作者自指。去:一作“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1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44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此诗通过人们在玄都观看花的事,含蓄地讽刺了当时掌管朝廷大权的新官僚。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玄都观里如此众多艳丽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还根本没有,离别长安十年后新栽的桃树长大开花了,实则是讽刺当时权贵的。此篇诗语讥忿,触怒当权者,作者因此又遭贬逐。

  这首诗表面上是描写人们去玄都观看桃花的情景,骨子里却是讽刺当时权贵的。从表面上看,前两句是写看花的盛况,人物众多,来往繁忙,而为了要突出这些现象,就先从描绘京城的道路着笔。一路上草木葱茏,尘土飞扬,衬托出了大道上人马喧阗、川流不息的盛况。写看花,又不写去而只写回,并以“无人不道”四字来形容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则桃花之繁荣美好,不用直接赞以一词了。

  它不写花本身之动人,而只写看花的人为花所动,真是又巧妙又简练。后两句由物及人,关合到自己的境遇。玄都观里这些如此吸引人的、如此众多的桃花,自己十年前在长安的时候,根本还没有。去国十年,后栽的桃树都长大了,并且开花了,因此,回到京城,看到的又是另外一番春色,真是“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了。

  再就此诗骨子里面的,即其所寄托的意思来看,则千树桃花,也就是十年以来由于投机取巧而在政治上愈来愈得意的新贵,而看花的人,则是那些趋炎附势、攀高结贵之徒。他们为了富贵利禄,奔走权门,就如同在紫陌红尘之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

  结句指出:这些似乎了不起的新贵们,也不过是自己被排挤出外以后被提拔起来的罢了。他这种轻蔑和讽刺是有力量的,辛辣的,使他的政敌感到非常难受。所以此诗一出,作者及其战友们便立即受到打击报复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43-844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912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朱大入秦

: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朱大你要到长安去,我有宝剑可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现在我就把这宝剑解下来送给你,以表示我今生对你的友情。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89-90页

游人五陵(líng)去,宝剑值千金。
游人:游子或旅客,此诗指的是朱大。五陵:地点在长安,唐朝的时候是贵族聚居的地方。值千金:形容剑之名贵。值:价值。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脱:解下。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89-90页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首句“游人五陵去”“游人”,强调其浪游者的身份。“五陵”本为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诗中用作长安的代称。京华之地,是游侠云集之处。“宝剑值千金”,惜别赠别乃知之所为这句诗本为曹植《名都篇》诗句,这里信手拈来,不仅强调宝剑本身的价值,而且有身无长物的意味。这样的赠品,将是无比珍贵,不可等闲视之。诗中写赠剑,有一个谁赠谁受的问题。从诗题看,本可顺理成章地理解为作者送朱大以剑。而从“宝剑”句紧接“游人”言之,似乎还可理解为朱大临行对作者留赠以剑。在送别时,虽然只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但入诗时,诗人的著意唯在赠剑事本身,似乎已不太注重表明孰失孰得。这反而耐人寻想。

  千金之剑,分手脱赠,大有疏财重义的慷慨之风。不禁令人联想到一个著名的故事,那便是“延陵许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受封延陵的吴国公子“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季札挂剑,其节义之心固然可敬,但毕竟已成一种遗憾。“分手脱相赠”,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语浅情深,似是赠剑时的赠言,又似赠剑本身的含义——即不赠言的赠言。只说“一片心”而不说一片什么心,妙在含浑。却更能激发人海阔天空的联想。那或是一片仗义之心,或是一片报国热情。总而言之,它表现了双方平素的仗义相期,令人咀嚼,转觉其味深长。浩然性格中也有豪放的一面。唐人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中称他“救患释纷,以立义表”,“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新唐书·文艺传》谓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那么,这首小诗所表现的慷慨激昂,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89-9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雪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参考资料:

1、 周家丞.唐诗三百首新编: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年2月:第348页2、 成都创维科学教育研究所.古诗词辞典 小学教师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329-330页

千山鸟飞绝,万径(jìng)人踪灭。
绝:无,没有。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人踪:人的脚印。

孤舟蓑(suō)(lì)翁,独钓寒江雪。
孤:孤零零。蓑笠: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独:独自。

参考资料:

1、 周家丞.唐诗三百首新编: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年2月:第348页2、 成都创维科学教育研究所.古诗词辞典 小学教师卷: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329-330页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第937-93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过汪氏别业二首

: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
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
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
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
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
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
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
游山谁可以同游?只有陵阳子明与浮丘公。

叠岭碍河汉,连峰横斗牛。
重山叠翠岭挡住了银河,连绵翠嶂横拦住斗牛星。

汪生面北阜,池馆清且幽。
汪生的别墅面朝北山,池台亭馆幽雅而清静。

我来感意气,捶炰列珍羞。
我来此更感到主人的情真意切,杀猪烤羊陈列着珍肴佳羹。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扫清石径静待着明月,开掘池塘将寒泉引入池中。

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酒酣更觉意快气爽,饮酒作乐已忘记了秋夜的寒冷。

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过去和您不相识,就听说您喜欢结交贤才。

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您的别墅中随着山势建起楼阁,凿石营造池塘亭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大火在天正中约五月里,仲夏的风从南方吹来。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数枝石樱吐着如火的花朵,丈把高的荷叶中有莲花盛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
我恨不得在这个时候赶到您的别墅,同饮共开怀。

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但我这次相访已是树叶凋落的深秋,月色昏暗,猿声悲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送琼杯。
盛情的宴会通宵达旦,玉杯美酒又伴着吴歌慷慨。

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酒酣时正要起舞尽兴,四座相佳的歌声已经唱了起来。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
太阳从天边的云海中升起,车马仍在别墅内徘徊。

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大家又相约一起到龙潭一游,枕石望山,拂去石上的青苔。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6-858

游山谁可游?子明与浮丘。
子明:指陵阳子明,汉朝人。据《列仙传》载,其好钓,一次“得白鱼,腹中有书,教陵阳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黄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浮丘:指浮丘公,传说为黄帝时仙人。《黄山图经》: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合丹于此山,故有浮丘、容成诸峰。

叠岭碍(ài)河汉,连峰横斗牛。
斗牛,谓南斗、牵牛二星。《史记正义》:吴地,斗牛之分野。

汪生面北阜(fù),池馆清且幽。
北阜:谢灵运诗:“卜室倚北阜。”刘良注:“阜,陵也。”清且:一作“涵清”。

我来感意气,捶炰(páo)列珍羞。
捶炰:屠宰的意思。

扫石待归月,开池涨寒流。

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

(chóu)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畴昔:往昔,以前。

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星火”句:火指心宿第二星,每年阴历五月间黄昏,心宿在天正中。按节气为夏至。按季节为仲夏。星火:一作“大火”。景风:夏至以后风。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恨不当此时,相过醉金罍(léi)
金罍:古代酒器,形以尊,错以金纹。

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

永夜达五更,吴歈(yú)送琼杯。
吴歈:吴歌。

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日出远海明,轩车且徘徊。

更游龙潭去,枕石拂莓苔。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56-85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