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处士山中见赠

:
厥初游太学,相与极周旋。含采共朝暮,知言同古先。
孟阳题剑阁,子云献甘泉。斯须旷千里,婉娩将十年。
今来艳阳月,好鸟鸣翩翩。同声既求友,不肖亦怀贤。
引领迟芳信,果枉瑶华篇。成颂非其德,高文徒自妍。
声尘邈超越,比兴起孤绝。始信郢中人,乃能歌白雪。
跂予北堂夜,摇笔酬明哲。绿竹动清风,层轩静华月。
想像南山下,恬然谢朝列。犹恐鶗鴂鸣,坐看芳草歇。
邀以青松色,同之白华洁。永愿登龙门,相将持此节。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储光羲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156篇诗文

猜你喜欢

赠道者

: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她穿着一身洁白如雪的衣服,就好像一枝美丽的梅花般好看。这位曳着雪白衣裙的女子,正含情脉脉,带着羞涩的微笑,姗姗来到我的梦中。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如果这位白衣女子来到越溪边,置身于一群身穿红色衣裙的越国美女中,那情景就好像一片红色的莲花中绽放了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9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4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yǎn)微妆入梦来。
麻衣如雪:语出《诗经·曹风·蜉蝣》,此处借用来描绘女子一身如雪的白衣。

若到越溪(xī)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越溪:春秋末年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地方。末两句是诗人的想象。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90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04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此诗从题目“赠道者”可以看出,诗赠送的对象是个道士,从诗的内容看,这是个女道士。此诗题目一作“赠送”。如果是后一个题目,那么,他写赠的对象就不一定是个女道士。但无论用哪一个题目,都不难看出,诗人所要着意描绘的是一个漂亮的白衣女子,并且对她的美色是颇为倾倒的。

  首句中的“麻衣如雪”,出于《国风·曹风·蜉蝣》,这里借用来描画女子所穿的一身雪白的衣裳。在形容了女子的衣着以后,诗人又以高雅素洁的白梅来比拟女子的体态、风韵。次句中的“微妆”,是“凝妆”、“浓妆”的反义词,与常用的“素妆”、“淡妆”意义相近。“笑掩”写女子那带有羞涩的微笑。这女子是如此动人,她曳着雪白的衣裙,含情脉脉地微笑着,正姗姗来到诗人的梦境。

  从甜蜜的梦境中醒来,诗人不禁浮想联翩,以致在他眼前呈现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美丽境界:他仿佛看到这一女子来到越国的一条溪水边,走进一群穿着红色衣裳的浣纱女子中间;那风姿,那神韵,是这般炫人眼目,就像是开放在一片红色荷花中的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这两句,以“若”字领起,说明这是诗人的假想之词。首两句说的是女子的神,此两句则是说女子的形,然而在写法上却不似前两句作直接的描绘,而以烘托之法让人去想象和思索。当女子置身于漂亮的越女中间时,她便像是红莲池中开放的一朵玉洁冰清的白莲;她的婀娜娇美,自然不言而喻了。

  在表现手法上,此诗主要采用了拟物的手法。一处用“一枝梅”,一处用“白莲”,后者尤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当然,以莲花比美人,并不是武元衡的独创。稍晚于武元衡的白居易也曾以莲花比女子,如“姑山半峰看,瑶水一枝莲(《玉真张观主下小女冠阿容》)。但比较地说,白居易只是运用了拟物一种手法,以形象显出单纯的美;武元衡在拟物时,兼用了烘托的手法,让诗中女子在一群越女的映衬下亮相,然后再过渡到莲花的比拟上,更有一种优美的意境和特殊的艺术效果。不过,全诗的情调只是在吐露对白衣少女美貌的神往之情,诗旨便不可取了。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40-74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赵侍郎看红白牡丹因寄杨状头赞图

: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迟迟的开放是为了避让百芳,在您的贵府邸栽成每天对着玉堂华院。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红牡丹袅挪含烟,依依向人欲语还羞。白牡丹皎洁似与月相融,让人看不见花月的界限,只闻到清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东风将你剪裁的如此美丽,淡泊的妆容仿佛西子一般。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人们雅称你为花中之王,年年的春光都被你占尽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溪半夜闻笛

: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
羌笛声声吹起《梅花引》的曲子,却让人在这吴溪听到陇头流水般的伤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又使这月光下的秋浦寒山,响遍令人肠断的边关之声。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3

(qiāng)笛梅花引,吴溪陇(lǒng)水情。
羌笛:古代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一种竹笛。吴溪:指清溪,古属吴。陇水:即《陇头水》,古乐府横吹曲。陇水情:“情”一作“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玉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李白常以玉门关形容去国离乡的忧愁。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3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以铺叙的方式来描绘出一幅羌笛笛声哀怨、陇头流水幽咽的荒凉凄美画。诗中荒凉壮丽与哀怨婉转也是直接用羌笛吹出的。诗人夜半闻笛声,或许笛子所奏的是《梅花引》之曲调,或许根本不是悲愁的曲调,但诗人联想到悲愁的身世和处境,从而引发了悲愁之情。《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可见陇水之情乃是悲愁之情。李白《秋浦十七首》之第二首有“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之句,可见这里的“清溪陇水情”乃是断肠之情。

  “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此处的寒山当在秋浦,而玉关声应该是使人肠断的悲声,因“春风不度玉门关”,亦表达出诗人常以玉门关形容去国离乡的忧愁。月光、流水、笛声、断肠人便是构成这幅画图的基本元素。

  从此诗可以看出羌笛已经和表现征战之苦、思乡之痛 的《从军行》、《度关山》联系起来了,集中表现家国之思、思乡之痛。这主要是因为羌笛多与出塞、关山、陇头水等边塞的地名相联系,而这些地名令人自然而然想起荒凉的边关塞漠、流血厮杀的战场、久戍边疆未归的将士。而诗歌的基调是低沉的、伤痛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伤桃源薛道士

: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花坛边的老松尚在,仙鹤的巢却已空空如也。白鹿在旧日里的羊肠小道中悠闲地行走。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故人(指薛道士)亲手种的千万株红桃树,花朵已经开满了山坡,而它们的主人却不在了,只能任凭春风吹拂。

坛边松在鹤巢(cháo)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鹤巢空:典故,驾鹤西归,委婉地表达“逝去”的含义。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白鹿、鹤、桃树:这里都是“隐士”,“出世”的象征,诗中它们的主人薛道士已经与世长辞,所以这三种仙物也就无所寄托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休洗红

: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不要洗红衣啊,一洗再洗,红色会变浅。

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
亲爱的人儿骑上马,放辔驰骋要趁少年;昨日送你出征,与你相别在桥畔。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封侯之日早早归来,不要作那弦上的箭!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2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 主编;冯浩菲,徐传武 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李贺诗选译 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232-2333、 李小梅 选注.唐代情诗精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153-1544、 滕学钦疏 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今译.北京:中国书店,2010年:273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休洗红:乐府古题。乐府古辞有《休洗红》二首。

(qīng)卿骋(chěng)少年,昨日殷(yīn)桥见。
卿卿:男女的爱称。这里用来称呼所爱恋的男子。骋少年:放荡不羁的青年。骋,矜夸。殷桥:桥因洗红而赤。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弦上箭:比喻一去不复返。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2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 主编;冯浩菲,徐传武 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李贺诗选译 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232-2333、 李小梅 选注.唐代情诗精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153-1544、 滕学钦疏 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今译.北京:中国书店,2010年:273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此诗纯是民歌体的一首诗,题目即由乐府古辞《休洗红二首》而来,而且从音调、字句上都仿拟《休洗红二首》的第一首(休洗红,洗多红色淡。不惜故缝衣,记得初按茜。 人寿百年能几何?后来新妇今为婆。),承用其岁月易逝、红颜易老之义而以“休洗红”起兴,转而以少妇送别的口吻,最后以喻作结,嘱咐恋人功成名就后早日归来,不要一去不返,久负芳容,语浅而情深。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红纱绢洗得次数太多,难免褪色;红颜相思太久,自然憔悴。此处用比兴的手法说明岁月消磨,红颜易老,要珍惜青春时光。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以女子口吻写其送别之际嘱托男子功成名就后及时归来,不要如离弦之箭一去不返,使自己独守空闺,坐愁红颜老。这两句纯属生气灌注的活泼口语,语意浅近如话,比喻新颖贴切,晓畅自然,通俗易懂。

  全诗使用了比兴手法,节奏明快,言短情长,语重心长,在叮嘱的话语中,既有嘱托,更有深切的期盼,深深地揭示出少女对情人深切的爱情,感情纯真,极富意趣。但全篇都是女郎送别的口气,虽然想象丰富,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但摹拟仿制的痕迹也还是比较明显的。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 主编;冯浩菲,徐传武 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李贺诗选译 修订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232-2332、 李小梅 选注.唐代情诗精萃.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153-1543、 滕学钦疏 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今译.北京:中国书店,2010年:2734、 傅经顺.李贺传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805、 杨鸿儒 编著.爱情诗评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1766、 闵泽平 编著.李贺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5年:5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