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溪寺梅花

:
金溪有梅花矗矗,平生爱之看不足。
故人爱我如爱梅,来共寒窗伴幽独。
纷纷俗子何足云,眼看桃李醉红裙。
酒狂耳热仰天笑,不特恶我仍憎君。
但令梅花绕僧屋,梅里扶疏万竿竹。
相逢岁晚两依依,故人冰清我如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赵汝愚

赵汝愚

赵汝愚(1140--1196),字子直,饶州余干人,宋代汉恭宪王元佐七世孙。卒于宋宁宗庆元二年。宋建炎(1117—1130),迁居崇德县洲钱(今桐乡市洲泉镇)。父应善,字彦远,性孝悌,工诗翰,官至江南西路兵马都监。早有大志。擢进士第一,签书宁国事节度判官。召试职馆,除秘书省正字。历迁集英殿修撰,帅福建。绍熙二年,公元一一九一年召为吏部尚书。迁知枢密院事,辞不拜。孝宗卒,适光宗疾,不能执丧。汝愚遣韩侂胄以内禅意请于宪圣太后,奉嘉王即皇帝位,即丧次命朱熹待制经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进右丞相。 15篇诗文

猜你喜欢

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

: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在夜里酒醒了无梦境,周围一片清静,起来因忧愁而倚靠栏杆。夜深天寒,晶莹的露珠不断滴落,冰冷的秋雨落到荷塘的芙蓉花上,就像清泪未曾干过。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想起与佳人一别之后,彼此音信全无,虽然身体不断地消瘦下去,但还是难以放弃思念。夜已更深,高悬的明月不知不觉地已经移过红楼十二间了。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56-158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lán)干。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阑干:即栏杆。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芙蓉:荷花的别名。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pàn)。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音尘:音信,消息。难拚:犹难舍。无端: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56-158
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露滴轻寒。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明月无端。已过红楼十二间。

  这首词抒发的是多情才子月夜相思的别情愁绪。起首二句点出时间是在深夜,隐含的背景是在酒醉之后,交代的事情是“清无梦”和“愁倚阑干”。用“清”字描写夜深人静酒醒之后神志的极端清晰和周围环境的极端宁静,见出词人当时索寞无聊的意绪。“无梦”二字,十分准确地描绘出酒醒之后神经依旧麻木思绪却骤然清醒之后,脑海里出现短暂的思维空白时的惶恐、无聊和失落。

  接下来两句写倚阑干时所见。“雨打”一句,化用唐代白居易《长恨歌》诗意:“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而抒情色彩更浓。这两句写景,实际上饱含着作者的主观色彩。

  过片交代愁因:与佳人一别之后,彼此音讯全无,而一片痴情,却日甚一日,纵然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瘦损不堪,也毫无衰竭之势。“瘦尽难拚”,可见出其愁情的深挚。

  最后两句,又转回写愁倚阑干所见。陷入沉思之中的词人,丝毫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地,夜已更深了,明月已经移过红楼十二间了。透过其“愁倚”时间之久,精神之集中,折射出其相思之深挚。“无端”二字,露出怨意,看似怨月,实则是词人内心无绪、愁怨难排时的痴语。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罗立刚.秦观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3:156-15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减字木兰花·送别

: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
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
刘晨、阮肇两个凡人到天台仙境去时经历过的那条老路。遗恨刘晨归来又离去啊。送行的酒不停地往杯里倾倒。不忍听《阳关曲》的第四声。

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
刘晨没有变老。再次来到仙境,实是万幸万幸。只怕你在仙乡因循不离开,再也不能见到这次宴会上向你敬酒的人。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091-1093页2、 (宋)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483页

天台(tāi)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
天台:山名,在浙江天台县北。旧路:比喻东坡曾在36岁时走进仕途,通判杭州,这次回杭任太守,又入仕途,自称走“旧路”。刘郎:东汉刘晨和阮肇入天台山采药,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归,抵家子孙已七世。后刘重访天台山,旧踪渺然。后世称去而复来的人为“前度刘郎”。应恨:实为反语,名为遗恨,实是一种留恋心情。

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xún)。不见如今劝酒人。
仙乡:原指刘晨、阮肇天台山仙境,这里借喻官场。只恐二句:独怕朝廷因循拖时间,如刘、阮回来后已是两百年了,见不到他入山之前所认识的人了。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091-1093页2、 (宋)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07,第483页
天台旧路。应恨刘郎来又去。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
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只恐因循。不见如今劝酒人。

  上片,写词人再次来杭复又离去,在饯行席上产生的依依难舍的心情。第一、二句交代行踪,表白恋情。“旧路”表明东坡重来杭州,“刘郎”词人自指,引刘晨、阮肇人天台山采药遇仙而隔世的故事,表明人世沧桑,时事速变。不说词人再来杭州,已是踪迹渺然,而只说刘郎来又去成为“应恨”。“来又去”,包涵着词人黄州生活之后的仙道缥缈的生活色彩。“别酒频倾,忍听阳关第四声”,写饯行席上的盛情,酒一杯一杯地倾倒,忍听着别后那种“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之音。字里行间,饱含着词人对杭州的眷恋,对西边的京城朝廷生活的厌倦之情。

  下片,承上一转,进一层渲染“怀恋”杭州“仙乡”般的生活能否重新获得。“刘郎未老,怀恋仙乡重得到”,写词人第二次来杭州,“仙乡”重现,发现自己青春“未老”的喜悦心情。“重得到”的是词人特别值得“怀恋”的“仙乡”道佛生活。在他经历黄州的大劫之后,再次来到杭州,实是万幸万幸。最后两句。写词人仍心有余悸:怕只怕朝廷“因循”旧路,诬陷忠良,我东坡这次别离杭州,不知能不能“前度刘郎今又来”,能不能再度见到“劝酒人”。然而历史是无情的,真的应验了。东坡自此以后再没有到过杭州了:“草树总非前度色,烟霞不似昔年春。桃花流水依然在,不见当时劝酒人。”

  全词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再现了词人第二次离开杭州前的矛盾心情,意欲复朝而又“怀恋”杭州。尤其引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而隔世的故事,恰到好处,让整个词篇充满了仙道色彩,从中可以窥见词人惊魂未定的矛盾心绪仍未消失。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091-109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高山流水·素弦一一起秋风

:

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素弦一一起秋风。写柔情、都在春葱。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低颦处、翦绿裁红。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
吴中。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后堂深、想费春工。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恁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丁宥的妾能诗赋,善音乐,懂得音律,具备歌舞的美妙。

素弦一一起秋风。写柔情、都在春葱。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低颦处、翦绿裁红。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
凄厉的商炫声如一阵阵秋风。音乐来自那纤细、柔情的手。徽音之外的悲哀的旋律,使秋天的鸿雁惊飞。时而低首皱眉,满含红情绿意的缠绵之态。丁宥相伴,在月夜下窗栊内共谱新曲,奏新声,新曲接旧曲,曲曲优美动听。夫妻恩爱如并蒂花迎春,天天沉醉在春天里。

吴中。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后堂深、想费春工。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恁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吴中西施虽是古代著名美女,但她不晓得音律。而丁妾音乐旋律中富有优美高尚的情感,诗才喷涌如花似碧。在深深的后堂内,费尽心力作曲、弹琴、吟诗、作赋。我愁绪满怀,时时听到雨打芭蕉的音响,当听到丁妾的商弦秋声,泪湿潸潸。丁宥金屋藏娇,可谓风流之至。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上册):中国书店,2007.1:4292、 陶尔夫,刘敬圻著.吴梦窗词传·吴文英: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317

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赋之妙。
高山流水:词牌名,又名“锦瑟清商引”。丁基仲:丁宥,字基仲,号宏庵。侧室:妾。丝桐:琴。

素弦一一起秋风。写柔情、都在春葱。徽(huī)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低颦(pín)处、翦()绿裁红。仙郎伴、新制还赓(gēng)旧曲,映月帘栊。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
素弦:商弦,商属秋。春葱:女子洁白纤细的手指。徽:徽音,美好的乐声。颦:皱眉。剪绿裁红:指红花绿叶。赓:连续。

吴中。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zhǐ)移宫。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后堂深、想费春工。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恁(nèn)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换徵移宫:指弹奏音乐。唾碧:化用《飞燕外传》所载的婕妤言飞燕唾吐如石上花的典故,赞丁妾口唾如花的诗才。花茸:用李煜《一斛珠》:“烂嚼花茸,笑向檀郎唾”之意,写夫妻嬉戏恩爱之状。琼钟:指古代美好的音乐。金屋:泛指给心爱女人住的屋宇,或女子居室的美称。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上册):中国书店,2007.1:4292、 陶尔夫,刘敬圻著.吴梦窗词传·吴文英: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317

丁基仲侧室善丝桐赋咏,晓达音吕,备歌舞之妙。

素弦一一起秋风。写柔情、都在春葱。徽外断肠声,霜宵暗落惊鸿。低颦处、翦绿裁红。仙郎伴、新制还赓旧曲,映月帘栊。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
吴中。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兰蕙满襟怀,唾碧总喷花茸。后堂深、想费春工。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泪湿琼钟。恁风流也称,金屋贮娇慵。

  此为酬赠词。发端“素弦一一起秋风”一句,紧扣小序写丁妾善于弹奏音乐,乐弦时而柔情似水,时而秋声如泣,那旋律在如春葱般的玉指中流出,柔美、凄婉,感人肺腑。“一”的叠词,加浓了音乐的凄婉色彩。“徽外断肠声”一句,化用王粲《公燕》:“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强调了乐声之悲,与“断肠”二字意思反复,浓化了音乐的悲哀之情。“霜霄暗落惊鸿”既写悲哀的旋律使秋天的鸿雁惊飞,又化用了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比拟丁妾的体态轻盈美妙。此乃一石双鸟之法。“低颦处”一句,描写丁妾的面部表情随乐曲旋律变化而变化,时而低首皱眉,满含悲意;时而面带柔情,风情万种。“剪绿裁红”化用赵彦昭“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形容丁妾红情绿意的缠绵之态。这两句刻画入微,既写了丁妾演奏时的身姿、情态,又勾出音乐旋律的变化多端。“仙郎伴”一句,转笔写丁基仲与爱妾在月夜下窗栊内共谱新曲,奏新声,新曲接旧曲,曲曲优美动听。“映月帘栊”描绘月下美景,用以烘托伉俪的似水柔情。歇拍“似名花并蒂,日日醉春浓”以并蒂花迎春的鲜明形象比喻夫妻恩爱。“日日醉春浓”以叠词“日日”又加以“浓”字强调恩爱之深。

  过片,回应上片的发端句,继写丁妾善音律,但不采用直叙手法,而曰:“吴中,空传有西子,应不解、换徵移宫”,此意是说吴中西施虽是古代著名美女,但她不晓得音律,在对比中突现了丁妾美而多艺。“兰蕙满襟怀”一句,化用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兰蕙象征丁妾音乐旋律中富有优美高尚的情感。“唾碧总喷花茸”一句,化用二个典故,写丁妾诗才喷涌如花似碧及夫妻二人恩爱嬉戏之状。此句亦是一石双鸟。“后堂深、想费春工”一句,是小结以上,继写丁氏夫妇在深深的后堂内,费尽心力作曲、弹琴、吟诗、作赋,过着幸福生活。“客愁重”一句,转笔写到自己,言自己客居在外,愁绪满怀,时时听到雨打芭蕉的音响,真是分明叶上心头滴了,着一“寒”字,更加浓了悲戚情感。听到丁妾的商弦秋声,令人泪湿潸潸。此句,呼应开头“素弦一一起秋风”,从个人感受中写丁妾的音律高超。结句“恁风流也称”一句,言丁氏金屋藏娇,可谓风流之至。

  此词赞丁妾多才多艺。在结构上纡回曲折,在手法上多种多样,有对其音乐的正面描写,又有从听者感受的侧面烘托;还对丁妾的美姿、情态的侧面描写。如此将其善丝竹、会吟诵、有美姿、品德好、夫妻恩爱等交错而写;显得生动活泼而有序。此外,在遣词造语上亦有独到之处,在用典上,时而由典语中化出新词,时而又在原典中加以衬托,扩大词境。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徐育民编著.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上册):中国书店,2007.1:42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日三首

: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已是降霜时分,邗沟里,水还是清澈的,天上万颗星星,映在水里,和船是那么近。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原以为岸边茭蒲之地,没什么人家,忽然传出了言语几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没有风,小院里也没有落叶,几只虫子相对,正在吐丝。

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望弯弯淡虹,像是挂在小西楼上似的,鹁鸠因彩虹出现而尽情地鸣噪追逐。

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
怎样才能求得盛妆的女子相对而舞,我喝酒正香,把彩虹作锦帛赏给她们。

参考资料:

1、 黄瑞云 .两宋诗三百首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 :115 .2、 陈衍 .宋诗精华录 :巴蜀书社 ,1992 :348 .

霜落邗(hán)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bàng)船明。
邗沟:又名邗江,即今江苏境内自扬州市西北入淮之运河,中途经高邮。《嘉庆扬州府志》卷八:“运河,皆云古邗沟也。……左哀九年杜预注:‘于邗江筑城穿沟,东北通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寒星:寒光闪闪的星。傍:靠近。

(gū)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菰蒲:菰,即茭白;蒲,即蒲草。

月团新碾(niǎn)(yuè)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月团:茶饼名。新碾:即旋碾旋泡。瀹:烹茶或泡茶。花瓷:指茶碗。楚词:即《楚辞》。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连卷雌(cí)(ní)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连卷:长而弯曲的样子。雌霓:副虹,双虹中色彩浅淡的虹。逐雨追晴:虹现可以预测晴雨。

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hān)聊把作缠头。
万妆相向舞:无数盛妆的女子相对而舞。万:泛言其多。缠头:指赠与歌舞者之锦帛或财物。

参考资料:

1、 黄瑞云 .两宋诗三百首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7 :115 .2、 陈衍 .宋诗精华录 :巴蜀书社 ,1992 :348 .

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星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连卷雌霓小西楼,逐雨追晴意未休。
安得万妆相向舞,酒酣聊把作缠头。

  第一首表现邢沟附近的水乡夜色。微霜已降,秋水方清,诗人乘船经过运河,习习凉风,吹来清新空气,很觉爽快。这时没有月光,只见满天星斗。诗人陶醉在迷人的秋江夜色之中,环顾四周,寒星万颗,映照水中,倍感亲切。一二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消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
  三四句赞关环境幽寂。邢沟两岸丛生着菰蒲一类水生植物,在夜色朦胧中,给人以一望无际的感觉。菰蒲星处居然隐藏人家,诗人完全没有料到,不过,这种艺术处理,只适宜于若明若晴,唯见星光的秋江之夜,如果换成月夜和白天,就不一定恰切。此联妙在使用了“疑”、“忽”二字。诗人心中正结着一个菰蒲星处有无藏舟之“地”的“疑”团。忽然几声“笑语”,方知岸上还有“人家”,疑团顿时解开。这种情景,很平常,优诗人却能通过艺术作品把它捕捉下来。宋人曾说此联是来自白道猷的“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而“更加锻炼”。诗人们各自写出了生活中的类似体验,但秦观此联却显得更灵动,因而受到黄山谷的称赏。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用的是先抑后扬法。通篇不直写旅人,而是借物托志,先写霜气、秋水、寒星、菰蒲,最后写菰蒲星处的“笑语声”,随即戛然而止。然言虽止而意未尽。这亲切的笑语声是伴随着夜行人度过迷蒙空寂的秋宵,还是瞬间消失在凄冷的夜空,留下的却是更加难耐的寂寞和愁苦。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正面阐述,而是用遮掩来突出,用省略来增添。由于构思巧妙,含蓄星邃,因而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第二首描写家庭生活中的闲适情趣。一二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月团(茶饼)新碾,花瓷为杯,茶美而器精,说明诗人很通茶道。饮罢呼儿课诵《楚词》,更见教子有方,他同把酒色财气作为生活必需的腐败官僚,是大为异趣的。
  三四句则突出了静观万物的逸趣闲情。小轩风定,树梢处于暂时静止状态,连一用古叶也不见掉落。这可给了青虫以好机会,相对吐丝,好不自在。青虫乃细小生物,吐丝是轻微动作,但诗人却能仔细进行观察,他对昆虫世界的浓厚兴趣,对人世纷扰的淡泊情怀,都是可想而知的。诗人迷醉在青虫吐丝的小天地中,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简直忘掉了荣辱得失。这种情趣,是眼中唯见财与势的俗物所无法理解的。这样,诗人的超逸情怀,无形中便从纸背反透出来。一、二句写人情,三、四句写秋景,粗看似不相干,实则气氛和谐,情景交融,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方回说秦观“古诗多学三谢,而流丽之中有淡泊”,并举了此诗,当亦属于有“三谢余味”之作。全诗语言朴素清新,画面生动,极富生活气息,闲雅而有情致。

  第三首诗写雨后彩虹当空的绚丽景象,想象奇特,语气豪放,带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诗的一、二句状景,雨过天晴,由于阳光的折射,西天出现长而弧曲的彩虹,变幻多姿,非常美丽,远远望去,就像挂在西楼之上,仿佛诗人伸手就可摘下,极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逐”和“追”两字,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彩虹以活泼甚至顽皮的性格,生动、形象,简直把彩虹写活了。此时此景,诗人也好像受了感染,神情振奋,突发奇想:如果能招来千万个美人一起歌舞,那该多好。在酒酣时,一定剪下这美丽的彩虹,赏赐给她们。缠头,指古代舞女绕缠头上作为妆饰的锦锻,后来将宴席上赏赐给歌舞者的罗锦之类的礼物称为缠头。诗人的幻想是做不到的,但却是心情愉快的真实流露。在这里,正面描摹已美不胜收,又引发奇想,使美景更加可怜可爱,锦上添花。其构思巧妙,手法新颖。

参考资料:

1、 及宝瑶,秦观《秋日三首》赏读[J],《阅读与鉴赏》,2007 2、 陈衍 .宋诗精华录 :巴蜀书社 ,1992 :348 .3、 缪钺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608-610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望江南·幽州九日

: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永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官方馆舍里十分静悄,夜晚难眠一直坐到明月西斜。漫漫长夜里阵阵角声,凄厉悲凉好像是在自语;这亡国被俘的幽囚之客,愁破了心胆正在日夜思家。可是南方北方各自是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愁苦的肝肠断裂,心中烦乱不禁搔首一声长叹。想那旧日宫殿里绮丽的席子、象牙床和碧玉枕,君王九九重阳何处与臣下醉饮黄花下。只好和着泪水弹琵琶。

参考资料:

1、 姚小鸥.宋代名家词选:海南出版社,1994:910-9112、 喻朝刚.宋词观止: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263、 萧枫.唐诗宋词全集 第16卷:西安出版社,2000:304-3054、 李星.唐宋词三百首译析: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7:548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望江南:词牌名,此体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幽州:古九州之一,辖境在今河北、辽宁一带。这里是指元大都燕京(今北京市)。九日: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官舍:官方的馆舍。作者初到燕京时,被拘留于会同馆内。月西斜:指拂晓时分月将落。永夜:长夜。角声:军中号角声。

肠断裂,搔(sāo)首一长嗟(jiē)。绮(qǐ)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niǎn)琵琶。
搔首:用手挠头。嗟:叹息。绮席:华丽的卧具。象床:镶有象牙的床,床的美称。寒玉枕:用碧玉做的枕头。黄花:指菊花。捻: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

参考资料:

1、 姚小鸥.宋代名家词选:海南出版社,1994:910-9112、 喻朝刚.宋词观止: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6263、 萧枫.唐诗宋词全集 第16卷:西安出版社,2000:304-3054、 李星.唐宋词三百首译析: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7:548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每逢重阳节,人们都要怀念远出在外的游子,异地做客的游子也思念家乡的父老兄弟。中国古代诗人也屡屡在诗中表达重阳节思亲的情怀。如杜甫《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脍炙人口之作。而汪元量由重阳节感发的就不仅仅是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更为深情的,是对故国的无限眷恋。

  小令分上下片。上片主要是对思念故国的情绪和气氛的渲染。开头:“官舍悄,坐到月西斜。”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而作者心绪如麻,不能成寐,面对一弯明月沉思默想,一直到月沉西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汪元量举头望月的所思所想就不仅仅是故乡,而要广泛、深沉得多。“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这两句紧承上面,进一步表达一种悲痛的情怀。长夜漫漫,角声时起,给人一种绝域苍茫的肃杀气氛,在这阴森恐怖的陌生之地,作者只有悲愤地喃喃自语,聊以排遣内心的痛苦于万一。这种悲痛的来源就是对“家”的无限思念。这个“家”主要是指已经沦丧于蒙古铁蹄之下的南宋王朝,一个大“家”,当然其中也包含有自己的小“家”。“南北各天涯”。从南宋临安到元大都,重山叠水,遥距数千里,真可谓天各一方。即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怀念,正是在这样的近乎绝望的境地中,才显得更加悲壮,更加沉重。

  词入下片,作者对故国、对家乡的思念,由抽象的情绪变为具象的行为。“肠断裂,搔首一长嗟。”作者虽有回天之愿,却无回天之力。作者思念国家、以至肝肠寸断,却只能以搔首长叹作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这只是一种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的举动。“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这两句涉及到了作者思家的具体内容。作者想到,往年南宋宫中那些拥金枕玉的美女们,在重阳节总是开怀畅饮,醉赏菊花,尽情欢笑。而今国破家亡,她们就不能象往年那样了。即使她们陪着征服者饮酒赏花,强颜欢笑,但由于物是人非,她们的心情也一定是十分痛苦的。末句“和泪捻琵琶”再次把内在感情化为具体行动。悲愤交集,热泪长流,但又不能跃马扬鞭,奋战沙场,只能捻动琵琶。弹上一曲曲悲歌。在这如泣如诉的琵琶曲中,会有多少作者不敢或不能用语言表达的情感。

  后人在评价汪元量的诗词时说:“唐之事记于草堂,后以‘诗史’目之,水云之诗,亦宋亡之诗史也,其诗亦鼓吹草堂者也。其愁思壹郁,又可复伸,则又有甚于草堂者也。”(李珏《书汪水云诗后》)确实,汪元量诗词中对国破家亡的沉痛感,比之杜甫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因为,南宋灭亡这段历史,比起安史之乱来更为沉痛。

参考资料:

1、 陈绪万.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华岳文艺出版社,1990:672-67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