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用伸酬谢

:

洪范分九畴,转成天下规。河图孕八卦,焕作玄中奇。

先开否臧源,次筑经纬基。粤若鲁圣出,正当周德衰。

越疆必载质,历国将扶危。诸侯恣崛强,王室方陵迟。

歌凤时不偶,获麟心益悲。始嗟吾道穷,竟使空言垂。

首赞五十易,又删三百诗。遂令篇籍光,可并日月姿。

向非笔削功,未必无瑕疵。迨至夫子没,微言散如枝。

所宗既不同,所得亦异宜。名法在深刻,虚玄至希夷。

自从战伐来,一派纵横驰。寒谷生艳木,沸潭结流澌。

惊奔失壮士,好恶随纤儿。嬴氏并六合,势尊丞相斯。

加于挟书律,尽取坑焚之。南勒会稽颂,北恢胡亥阺.

犹怀遍巡狩,不暇亲维持。及汉文景后,鸿生方dr摫。

簸扬尧舜风,反作三代吹。飘飖四百载,左右为藩篱。

邺下曹父子,猎贤甚熊罴。发论若霞驳,裁诗如锦摛。

徐王应刘辈,头角咸相衰。或有妙绝赏,或为独步推。

或许润色美,或嫌诋诃痴。倏以中利病,且非混醇醨.

雅当乎魏文,丽矣哉陈思。不肯少选妄,恐贻后世嗤。

吾祖仗才力,革车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场麾。

轻若脱钳釱,豁如抽扊扅。精钢不足利,騕褭何劳追。

大可罩山岳,微堪析毫厘。十体免负赘,百家咸起痿。

争入鬼神奥,不容天地私。一篇迈华藻,万古无孑遗。

刻鹄尚未已,雕龙奋而为。刘生吐英辩,上下穷高卑。

下臻宋与齐,上指轩从羲。岂但标八索,殆将包两仪。

人谣洞野老,骚怨明湘累。立本以致诘,驱宏来抵隵.

清如朔雪严,缓若春烟羸。或欲开户牖,或将饰缨緌.

虽非倚天剑,亦是囊中锥。皆由内史意,致得东莞词。

梁元尽索虏,后主终亡隋。哀音但浮脆,岂望分雄雌。

吾唐揖让初,陛列森咎夔。作颂媲吉甫,直言过祖伊。

明皇践中日,墨客肩参差。岳净秀擢削,海寒光陆离。

皆能取穴凤,尽拟乘云螭。迩来二十祀,俊造相追随。

余生落其下,亦值文明时。少小不好弄,逡巡奉弓箕。

虽然苦贫贱,未省亲嚅ev.秋倚抱风桂,晓烹承露葵。

穷年只败袍,积日无晨炊。远访卖药客,闲寻捕鱼师。

归来蠹编上,得以含情窥。抗韵吟比雅,覃思念棿摛。

因知昭明前,剖石呈清琪。又嗟昭明后,败叶埋芳蕤。

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徒为强貔豹,不免参狐狸。

谁蹇行地足,谁抽刺天鬐.谁作河畔草,谁为洞中芝。

谁若灵囿鹿,谁犹清庙牺。谁轻如鸿毛,谁密如凝脂。

谁比蜀严静,谁方巴賨赀。谁能钓抃鳌,谁能灼神龟。

谁背如水火,谁同若埙篪。谁可作梁栋,谁敢驱谷蠡。

用此常不快,无人动交铍。空消病里骨,枉白愁中髭。

鹿门先生才,大小无不怡。就彼六籍内,说诗直解颐。

顾我迷未远,开怀溃其疑。初开凿本源,渐乃疏旁支。

邃古派泛滥,皇朝光赫曦。揣摩是非际,一一如襟期。

李杜气不易,孟陈节难移。信知君子言,可并神明蓍。

枯腐尚求律,膏肓犹谒医。况将太牢味,见啖逋悬饥。

今来置家地,正枕吴江湄。饵薄钩不曲,跫然守空坻。

嘿坐无影响,唯君款茅茨。抽书乱签帙,酌茗烦瓯栖.

或伴补缺砌,或偕诣荒祠。孤筇倚烟蔓,细木横风漪。

触雨妨扉屦,临流泥江蓠。既狎野人调,甘为豪士訾。

不敢负建鼓,唯忧掉降旗。希君念馀勇,挽袖登文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陆龟蒙

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440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沈子归江东 / 送沈子福归江东

: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王维诗集.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99-100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5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gǔ)师荡桨向临圻(qí)
渡头:犹渡口。过河的地方。行客:过客;旅客。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临圻:临近曲岸的地方。当指友人所去之地。“圻”,曲岸。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相思:此处指友人间的彼此想念。江:大江,今指长江。

参考资料:

1、 李永祥.王维诗集.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99-100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5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这首送别之作意韵悠长,风神摇曳,绵邈蕴藉。饱含劝勉,一叙理想抱负之情。诗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景中却蕴含深情:“柳”与“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表示不忍离别,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但分别终究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友人乘坐的船只已经起航。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反衬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一句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醒出“归江东”题意。刚才还很热闹的渡头,一下变得行客稀少,冷冷清清。惟有诗人自己,仍然立在那里,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他的脑海里,或许在重温刚才与友人依依话别的情景,或许想起了之前和友人交往的点点滴滴。但这一切,都只能是追忆了。眼前只见友人所乘的船顺水而下,离自己越来越远。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也有目送友人乘舟而去的情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站在高高的黄鹤楼上,远眺孤舟,写的是远景。而王维捕捉的是船夫荡桨的细节,写的是近景。同样写送行,李白之潇洒与王维之细腻,可见一斑。

  船儿渐行渐远,友人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友人乘船而去,只要再过一会儿,他们就将消失在诗人的视线之外。而这一别,又不知何时才能重新相逢。想到这些,诗人的心中难免有些怅惘。这时,诗人依依不舍,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春满人间,春光荡漾,桃红柳绿,芳草萋萋。诗人感觉到自己心中的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像眼前春色的无边无际。诗人忽发奇想:让我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扑向你,跟随着你归去吧?“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是十分美丽的想象,有着无比蕴藉而深厚的感情。诗人似乎在对友人说:你在江上走,江南江北的春色包围着你;我的牵挂、友谊也和这春色一样,时时刻刻包围着你,陪你一路前行。春满江南江北,情亦满江南江北。不必特意写离愁别苦,别情已经充盈了满篇。更巧的是,自然之景与深挚之情妙合无间,耐人寻味。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即景寓情,情与景妙合无间,极其自然。这里藉难写之景以抒无形之情,功夫当然又深了一层。写离情别绪哀而不伤,形象丰满,基调明快,这是盛唐诗歌的特色。

  此诗描写的是最具普遍性的离别。与许多别诗一样,先用景色来制造—定的气氛,“行客稀”可见境地的凄清,反衬与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诗末两句“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与牛希济《生查子》诗中:“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两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王维“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句比较,手法相同,思路相近,同样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但感情一奔放一低徊,风格一浑成一婉约,各具姿态。“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两句是作者突发的奇想,将春色比作心中对朋友的情谊,情景妙合无间,表露得非常自然。原本充满愁绪的离别被诗人写得哀而不伤,反而觉得形象丰满、基调明快,其动人的艺术魅力不可否认。

参考资料:

1、 陈贻掀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96-19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元日述怀

: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我的官职低微还未达到中等官位,还是归家种地做隐居方外之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今天人们高歌欢饮庆贺元日的美酒,早开的鲜花也起舞迎接大唐春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嫩绿的草色掩映着通往居室的小路,美好的风光惊动了我的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但愿人生永远像元日这天一样欢乐,年年岁岁四时风物都如此新鲜。

(shì)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日,现在叫春节。筮仕:古人将出外做官,先占卦问吉凶。筮,用蓍草占卦。后称初次做官为“筮仕”。中秩:中等官位。秩,官吏的体禄,引申以指官吏的职位或品级。外臣:本指他国之臣,后也称隐居不仕的人为方外之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小岁:腊日的第二天。小岁为十二月九日。小岁酒:本指庆贺小岁之酒,这里指庆贺元日之酒。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三径:通往居室的小道。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物候:庶物各应季节而生,称物候。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投赠张端公

: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日户昼辉静,月杯夜景幽。
咏惊芙蓉发,笑激风飚秋。
鸾步独无侣,鹤音仍寡俦。
幸沾分寸顾,散此千万忧。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君子的气量没有极限,器量宏大能胸纳百川。

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为人嫉恶如仇,刚正威严正直,对待百姓仁慈宽和。

日户昼辉静,月杯夜景幽。
白天屋里光亮又安静,月夜举杯品味幽景。

咏惊芙蓉发,笑激风飚秋。
文章一出惊艳好比芙蓉盛开,笑声爽朗好比旷野秋风。

鸾步独无侣,鹤音仍寡俦。
凤凰还没侣伴,仙鹤依然独鸣。

幸沾分寸顾,散此千万忧。
幸运的是有您注意到了我,化解了我的万千忧愁。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问俗:访问风俗。

日户昼辉静,月杯夜景幽。

咏惊芙蓉发,笑激风飚秋。

(luán)步独无侣,鹤音仍寡俦(chóu)
鸾步:古代对贵者脚步的美称。鹤音:指鹤的鸣叫声。

幸沾分寸顾,散此千万忧。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出自蓟北门行

: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胡虏横行于北方,胡星闪耀着光芒。

羽书速惊电,烽精昼连光。
告急的文书快如闪电,报警的烽精日夜燃烧。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救边的将领受命出征,战车森严地列队前进。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明主坐不安席,按剑怒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用隆重礼遇任命将帅,军旗连绵登上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兵威凌厉直逼大漠,杀气汹汹直冲苍穹。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列站阵与赤山之下,扎军营于紫塞之傍。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北方的初冬风沙十分猛烈,旌旗飒飒,飘扬在万物凋伤的边塞。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在边地的月光下吹奏出悲壮的画角声,战士的军衣上凝聚了层层寒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荡平匈奴单于,追逐其部落,各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将军收功捷报上呈天子,漫天歌舞,凯旋回归咸阳。

参考资料:

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页

(lǔ)阵横北荒,胡星曜(yào)精芒。
出自蓟(jì)北门行:乐府“都邑曲”调名,内容多写行军征战之事。虏阵:指敌阵。胡星:指旄头星,古人认为旄头星是胡星,当它特别明亮时,就会有战争发生。精芒:星的光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羽书:同羽檄。这里指告急的文书。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虎竹:泛指古代发给将帅的兵符。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明主:英明的皇帝。不安席:寝不安席,形容焦急得不能安眠。

推毂(gǔ)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毂:车轮。推毂:相传是古代一种仪式,大将出征时,君王要为他推车,并郑重地嘱咐一番,授之以指挥作战全权。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幕:通“漠”。绝幕:极远的沙漠。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sài)傍。
列卒:布阵。赤山:山名,在辽东(今辽宁西部)。开营:设营,扎营。紫塞:指长城。因城土紫色,故名。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孟冬:初冬。飒:飒飒风声。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画角:古乐器。本细末大,用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军中用以报告昏晓。卷,这里是凝聚的意思。天霜,古人认为霜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楼兰:古国名。贤王:这时指敌军的高级将领。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单于:匈奴的首领。平荡:荡平。种落:种族,部落。这里指匈奴所属的部落。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参考资料:

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页
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幕,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孟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作者以当时胡虏之事为题,以小说般的叙事结构,勾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胡人桀骜,横侵塞北,北征之将帅平荡单于,擒其君长,使其种落奔散,凯旋归于咸阳,使朝廷永无北顾之虞。这首诗在歌颂反击匈奴贵族侵扰战争的同时,也描绘了远征将士的艰苦生活。

  全诗分为四段。前六句写胡人兴兵,战事骤起。首二句胡人兴兵北荒,胡星闪耀,渲染出大战来临之前紧张压抑的氛围。“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羽书、烽火报警,前线告急的羽书疾驰如电,报警的狼烟烽火昼夜不息,充分表达出前线战事吃紧的紧张状态,表现出匈奴敌军来势汹汹的场面,为下文写汉军将士英勇奋战做伏笔。三四两句写汉军驰救,救边的将领率军出征,兵车森严列队前进。表现出军队的临危不惧,反映出将士们的坚定意志。

  “明主”四句,天子按剑警觉,不安席坐,飞扬的内心也愿驰骋疆场,率军杀敌。天子选将出征,勇猛的将士率军前进,连山的旌旗布满战场,写出了君臣一心,公御外辱的坚定信念。

  后“兵威”八句,从侧面描写战争。首先是汉兵气势雄伟,其声势震慑绝域沙漠,杀气直冲云霄,表现出将士们浩荡的御敌气势。其次是列阵开营,在大漠搭起营帐,克服艰难条件,充分修整,以迎接最后的决战。随后四句描写是沙场苦况,风沙紧,旗凋伤,画角哀,衣卷霜。立冬时节天气寒冷,狂风卷集着风沙向战士们袭来,旌旗飒飒,飘荡在万物凋伤的边塞。“画角”二句极妙,愁语亦壮。在边地的月光之下,号角吹响,更显示出战争的凄凉之意。战士们的铁衣之上凝聚起层层寒霜,反映出军旅生活的条件之艰苦,而战士们不惧艰辛,舍命保国,反衬出战士们浓浓的爱国情怀。

  末六句写战胜强敌,凯旋归来。斩楼兰,射贤王,挥利刃直斩楼兰王,弯雕弓直射左右将领,是指擒贼先擒王,表现出军队高昂的斗志。“斩楼兰”深深表明此次战争已经取得战争的胜利。平荡单于,种落奔亡,说的是清除边患,平荡匈奴所属部落。最终凯歌回京,百姓相迎,报功天子,表现出了战士们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全诗描绘了一幅激烈的战争场面,将士们奋力抗击匈奴,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虽描写胜利,但给人更多的并非喜悦之情,而是充满了悲怆凄凉之感。

参考资料:

1、 许菊芳.古代边塞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09:第10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郢门秋怀

: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
清旷谐宿好,缁磷及此年。百龄何荡漾,万化相推迁。
空谒苍梧帝,徒寻溟海仙。已闻蓬海浅,岂见三桃圆。
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终当游五湖,濯足沧浪泉。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来到荆州客旅,到今天已经一个多月了,月亮也变换三次姿势——上弦下弦,如同小船来回荡。现在北风正紧,树木落叶萧萧,出门在外不容易,想回家了。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
山外的太阳是那么遥远,江上的天空是如此空旷,没有依靠的感觉真不是好滋味。洞庭湖水使人着迷,秋归的大雁也乘着云雾来到潇湘洞庭。

清旷谐宿好,缁磷及此年。百龄何荡漾,万化相推迁。
这里幽静清旷,是个修真养性的好地方,我的爱好经历多年也没有改变。人生百年,变化万千,绵绵不断。

空谒苍梧帝,徒寻溟海仙。已闻蓬海浅,岂见三桃圆。
此行既没有寻找到仙人,也没有感受到舜帝灵魂的昭示。沧海桑田,你可见到海水变浅?你可见到王母的仙桃已经成熟了三回?一回就需要经历三千年!

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终当游五湖,濯足沧浪泉。
仙人在那里?找你找得太辛苦,扪胸倚剑,仰天长叹,顾影自怜。我仍然要游走遍大地,游遍江河湖海,做个自由的隐士,濯足沧浪。

(yǐng)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朔(shuò)风正摇落,行子愁归旋。
郢门:即荆门也。唐时为峡州夷陵郡,其地临江,有山曰荆门,上合下开,有若门象。故当时文士概称其地曰荆门,或又谓之郢门。西通巫、巴,东接云梦,历代常为重镇。

(yǎo)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

清旷谐宿好,缁(zī)磷及此年。百龄何荡漾,万化相推迁。

空谒苍梧帝,徒寻溟海仙。已闻蓬海浅,岂见三桃圆。

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终当游五湖,濯(zhuó)足沧浪泉。

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朔风正摇落,行子愁弦旋。
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
清旷谐宿好,缁磷及此年。百龄何荡漾,万化相推迁。
空谒苍梧帝,徒寻溟海仙。已闻蓬海浅,岂见三桃圆。
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终当游五湖,濯足沧浪泉。

  这首诗可能是李白流放夜郎时所作。诗题的意思是在郢门这个地方遇上了秋天而抒发胸中感想。此诗共二十句,除了尾联两句,其余都是对仗,所以这是一首入律的诗歌。诗中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对隐居的向往之情,也蕴含了对时光易逝,人生如白驹过隙的慨叹,情感基调比较悲凉。

  有人认为,也许是在李白年轻时候,拜见荆州刺史韩朝宗以后,因为不得举荐而灰心,而产生出弦隐的思想,从而挥笔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也有可能是李白刚刚出川到达荆州时候就产生了思乡的情绪,“巴月三成弦”,总之,长期在外干揭游说的生活是很辛苦的,没有坚强的意志与雄厚的财力是难以支持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