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五月如火的榴花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枝叶间时时可以看到初结的小果。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可惜此地没有达官贵人乘车马来欣赏,艳艳的榴花只好在苍苔上散落纷纷。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104-1062、 汤贵仁 等.韩愈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9-80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照眼:犹耀眼。形容物体明亮或光度强。时见:常见。子:指石榴。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jiàng)英。
可怜:可惜。无车马:无达官贵人乘车马来欣赏。颠倒:回旋翻转,多指心神纷乱。绛:大红色。绛英:这里指落地的石榴花花瓣。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104-1062、 汤贵仁 等.韩愈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9-80这首诗开头两句点明时令,勾画出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后两句点明地点,表明石榴花无人游赏以致美景寂然零落,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全诗描述景致清新自然,并在描摹客观景物中寄寓着人生哲理。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两句点明时令,寥寥数语就勾画出了五月里石榴花开时的繁茂烂漫景象,尤其“照眼明”三字,生动传神。诗人既写了花,也写了看花人的愉快心情。后两句点明地点,这是生长在偏僻地方的石榴,没人去攀折损害他的花枝,殷红的石榴花繁多地落在青苔上,红青相衬,画面十分优美,使人觉得几多可爱和惋惜。其实诗人正是爱其无游人来赏,爱其满地“青苔”“绛英”,倘有人来赏,则车辙马蹄践踏得不堪了,还不如任其花开花落、果熟果烂,来得自然,委婉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境。
此诗前两句写景状物,后两句抒发感想。作者并不直接来写景,而是通过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但花开得再美又能如何,还不是寂寞无声落,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亦即暗喻朋友满腹才华,却被统治者贬谪于穷乡僻壤,无法施展,“颠倒”二字更是有力批判了统治者的不识人才以及诗人和作者都怀才不遇的愤懑。
全诗描述景致清新自然,从中又可以见出诗人浓郁的情趣和缜密丰富的文思。而诗意和描述的骤变,却又全寓于似清淡实重浓的语句之中,使得诗意陡然转深,也显示了写法的“喜山不平”的变化特色。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104-106盖将军,真丈夫。
盖将军,真是大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三十岁就当上了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玉门关的关城偏远又单孤,黄沙万里百草都干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南邻犬戎北面接着胡,将军来此防备意外事。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带着五千甲兵胆壮气又粗,军中无事只知求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暖屋里挂着绣帘烧起红地炉,织成的壁衣还有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灯前的侍婢倾泻玉壶,金铛里乱点的是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紫绶金印的在左右趋,一问才知不过是家中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眸。
美人一对闲且都,红唇翠眉映着那明泸。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清歌一曲世上所无,今日高兴地听到了《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可爱啊完全胜过了秦罗敷,使君五马只能空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她们穿着绣有野草的紫罗襦,拿着红牙雕的赌具玩樗藕。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纤手往玉盘中投成卢,众人夸奖说从来没有输。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马槽里昂昂地都是骏马驹,那桃花叱拨的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主人骑着它打猎在城南隅,腊日射杀了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我来塞外考察边储,为君一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醉里争着酒盏相互喧呼,忽然想起那长安的旧酒徒。
参考资料:
1、 涂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08 第1版:第134-135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27-230页盖(gě)将军,真丈夫。
盖将军:当为盖庭伦,当时任河西兵马使。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行年:犹言年纪。执金吾:金吾将军,唐时武官中的显要职位。
玉门关城迥(jiǒng)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迥:遥远。白草:西北草原上的野草,到秋天干枯变白,称为“白草”。
南邻犬戎(róng)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yú)。
犬戎:古代西方戎族的一支,诗中借指西北的少数民族。胡: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通称。备不虞:用以戒备意外事变的发生。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甲兵:武装的士兵。但:只。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qú)毹(shū)。
壁衣:悬挂在墙壁上用作装饰用的布帛。氍毹:毛织的地毯。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chēng)乱点野酡(tuó)酥(sū)。
玉壶:形容精美的酒壶。金铛:金属制的平底浅锅。野酡酥:野外猎获的兽类制的酥油。
紫绂(fú)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紫绂:紫绶(shòu),系印纽的紫色丝带。金章:铜制的官印。古代大官赐有紫绶金印,诗中指盖将军家奴的服饰,用以显示他的显贵。苍头奴:私家的奴仆。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眸(móu)。
闲且都:仪态雍容闲雅,容颜美好艳丽。翠眉:用青黑色的矿物颜料螺黛描画过的眉毛。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chú)。
凤将雏:汉代乐曲名。
可怜绝胜秦罗敷(fū),使君五马谩(màn)踟(chí)蹰(chú)。
秦罗敷:汉代乐府诗《陌上桑》的女主人公,后代指美丽而有节操的妇女。使君:汉代对刺史、太守等州郡长官的尊称。五马:汉太守驾车用五只马。谩:空;徒。踟蹰:徘徊行不进。
野草绣窠(kē)紫罗襦(rú),红牙缕(lòu)马对樗(chū)蒱(pú)。
野草绣窠:指美人服装上的花纹图案。紫罗襦:紫色轻柔而有疏孔的丝织物裁成的短衫。红牙:乐器名,用紫檀木制的拍板。缕马:指红牙板上雕刻着马,作为装饰。樗蒲:古代一种赌具,砍木为子,一具五枚,掷五木看它的采色,以赌胜负。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玉盘:玉琢成的盘子。卢:赌樗蒲时,一撒五子都是黑的,算是最胜采,称为“卢”。
枥(lì)上昂昂皆骏驹(jū),桃花叱(chì)拨(bō)价最殊。
枥:马厩。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骏驹:良马名。桃花叱拨:良种马名。殊:昂贵。
骑将(jiāng)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将:语助词,用在动词后面。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为旧时猎祭的日子。千年狐:老狐,比喻凶恶的敌人。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gū)。
按边储:指至德元年,岑参领伊西北庭支度副使,佐理边务的事。酒剩沽:买更多的酒。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酒盏:酒杯。咸阳:秦时都城,这里借指唐都长安。
参考资料:
1、 涂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08 第1版:第134-135页2、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27-230页《玉门关盖将军歌》的内容与表现方式在岑参的边塞诗,甚或是整个唐代的边塞诗中,都有一点别致。它用纪实的铺叙手法,首句便以“真丈夫”起笔,由年龄、相貌,及其智、其威,介绍盖将军的功名和业绩,写出了这位守将武勇的外貌和粗豪的性格的一面,又从室内装饰、家宴、奴婢、家戏、名驹、出猎等几个侧重场景,写出了他军中无事只知寻欢作乐的一面。其中对奢侈豪华的夜宴的描写占了一半的篇幅,里面有赞赏也有讽刺。这种讽刺自然是委婉的,甚至带点调侃的语气。这位盖将军在古代边将中大概很有点代表性。他们在战场上是勇猛的,在争豪斗富的享乐方面也决不示弱。从狭隘的角度看,这些记述,无不是为盖将军炫耀光彩。但就理解全诗而言,诗末却以“酒剩沽”、忆“旧酒徒”(诗人旧友皆为学子,均非权贵),无不表现出诗人的清高。诗中尽述盖将军家妓之美貌,闻绝世名曲之喜悦后,却以秦罗敷之绝胜而告警。虽然此议夹在几个侧重面之间,却能使读者领悟到诗人对其奢侈之过的批评。
这首诗的主旨是歌颂盖将军,这是题中应有之义。但诗中所写盖将军享受的奢侈,连奴仆侍妾都服三品以上官服,反映出了唐朝边将的骄盈跋扈。这是唐玄宗后期穷兵黩武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安史之乱和后来的藩镇割据,决不是偶然的。从客观上看,这首诗为后人记述了盛唐时达官显贵的荒淫奢侈,成为史料的一个方面,颇具有价值。此诗句句押韵,或三句一顿,或两句一顿,既富有音乐感,又穷极抑扬顿挫变化,具有一种声情效果。
参考资料:
1、 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谢楚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高适岑参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27-230页2、 徐百成著.岑参西域诗新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02:第89页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画里的松树好像真的松树一样,让我细细思考在哪里见过。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好像曾经在天台山上见过,正是那石桥南畔的第三株!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无:犹么,疑问词。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pàn)第三株。
天台山:在浙江省东郡,是甬江、曹娥江和灵江的分水岭。主峰华顶山在天台县城东北,多悬崖、峭壁、飞瀑、林泉之胜,石梁瀑布最为著名。隋代敕建的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陈隋之际高僧智顗(智者大师、天台大师)于此创立天台宗。唐代高僧丰干、寒山、拾得均曾居此。
好的艺术品往往具有一种褫魂夺魄的感召力,使观者或读者神游其境,感到逼真。创作与鉴赏同是形象思维,而前者是由真到“画”,后者则由“画”见真。这位盛唐诗僧景云(他兼擅草书)的《画松》诗,就维妙维肖地抒发了艺术欣赏中的诗意感受。作者用简朴的句子,不作写实的介绍,以虚写实,却顿现画中松的精妙之处。
一件优秀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就很新鲜、强烈,令人经久难忘。诗的首句似乎就是写这种第一印象。“画松一似真松树”。面对“画松”,观者立刻为之打动,由“画”见“真”了,这是不寻常的妙品。“一似”二字表达出一种惊奇感,一种会心的喜悦,一种似曾相识的发现。
于是,观画者进入欣赏的第二步,开始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联想,去玩味,去把握那画境。他陷入凝想沉思之中:“且待寻思记得无?”欣赏活动需要全神贯注,要入乎其内才能体味出来。“且待寻思”,说明欣赏活动也有一个渐进过程,一定要反复涵泳,方能猝然相逢。
当画境从他的生活体验中得到一种印证,当观者把握住画的精神与意蕴时,他得到欣赏的最大乐趣:“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这几乎又是一声惊呼。说画松似真松,乃至说它就是画的某处某棵松树,似乎很实在。然而未有过“天台访石桥”经历的读者,毕竟不知某松到底是什么样子,似乎又很虚。然而细加玩味,此松之精神俱在。
这是从天台石桥的特定环境暗示出来的。“天台”是东南名山,绮秀而奇险,“石桥”是登攀必经之路。“石桥南畔第三株”的青松,其苍劲遒媚之姿,便在不言之中。由此又间接传达出画松的风格。这就是所谓虚处传神了。
诗言画松之逼真,具体到石桥南畔“第三株”,又似乎过于指实。其实,“天台”、“石桥”在唐诗中几乎作为奇境胜地的同义语被广泛运用,此诗对此未必是实写。或者应该更为确切地说,是实事虚用而已。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620-621页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
高名动京师,天下皆籍籍。
斯人竟不起,云卧从所适。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
秘书何寂寂,无乃羁豪英。
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却顾女几峰,胡颜见云月。
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
汉朝有隐士郑子真隐居在谷口这个地方,在山涧耕读鱼樵。
高名动京师,天下皆籍籍。
清高的风韵,名震京都与天下。
斯人竟不起,云卧从所适。
他坚决不当官,在山中悠闲自若,坐卧松云。
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若大家像他那样不救济世难,独善其身有什么意思呢?
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
阁下乃世家子弟,也隐居过一段时间,现在逢与明主。
谈天信浩荡,说剑纷纵横。
谈起天下大事就滔滔不绝,说起连横合纵的霸略那是精彩纷呈。
谢公不徒然,起来为苍生。
谢公在国有危难时毅然出山,拯救天下苍生。
秘书何寂寂,无乃羁豪英。
老弟曾经身为国子监秘书,那是个寂寞无闻的职位,真的是委曲人才。
且复归碧山,安能恋金阙。
你也曾经退归故乡,不留恋那虚度生涯的官僚生活。
旧宅樵渔地,蓬蒿已应没。
故乡的田园已经荒芜,长满了野草。
却顾女几峰,胡颜见云月。
看看附近的女几峰,她正以嘲笑的神态看着云和月。
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
笑你为官半生,白了少年头。
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如今我们风云际会,你不远万里来庐山找我。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
披着庐山云雾,遥望蓝天,咱们毫不拘束,畅谈天下大事。
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留侯张良与商山四皓的绮里季,原来就是一家人,不分你我。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我们要先安定天下,功成以后就隐居四海五湖。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南宫内苑,东墙路旁,那是天子走过的地方。温柔的柳丝已知春的来临,又吐出嫩绿,泛起鹅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杏花也在含情相望,羞红的脸上又有几分彷徨。为什么行人不解杏花的情意,却独爱柳丝只为它愁伤断肠。
参考资料:
1、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19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0-41南内墙东御(yù)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杨柳枝:原为乐府曲名,后变为宫词,又演变为词牌名。又作“杨柳”。南内:天子的宫禁叫“大内”,简称“内”。墙:一作“桥”。御路:皇宫内的道路。旁:旁边,侧边。丝,一作“枝”。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何事:何用,何须。行:一作“情”。
参考资料:
1、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19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0-41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温庭筠的八首《杨柳枝》描写的都是宫苑边的杨柳。这一首写的是春柳杏花之中,行人所触发的伤别之情。
前两句明写柳,而由柳触发起的别情却隐含其中。“南内墙东御路旁”一句,暗切杨柳。“须知春色柳丝黄”一句,明写柳色,柳丝嫩黄,置于绿的春色中,愈显娇美动人。此句似从李白诗句“春从柳上归”和“柳色黄金嫩”化出,为后两句张本。
后两句以报春的杏花之有情相衬,写行人仍然对柳最伤情,将别情点破。“杏花未肯无情思”,用杏花与柳枝对比,推进一层,说明杏花亦能含情。“何事行人最断肠”一句是写行人在杏花柳色之中,而最引人伤别的,还是柳枝,这就把柳色春思更推进了一层。最后一句用疑问语气,又未直接写柳,但因柳寓含情感,柳的艺术魁力,已在其中。
以往写离情的诗词通常借柳起兴,或见柳生情,而此词写行人离情虽然也是因柳而起,但中间以杏花相衬,于比较中将柳之牵动人情写深了一层。如此构思颇有新意,更耐寻味,堪称精妙。
参考资料:
1、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19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