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我细细的桂叶眉很久不描了,面上的残妆和著眼泪打湿了我的红色绸衣。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我自是很久没有梳洗过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来安慰我的寂寥之心。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xiāo)。
红绡:红色薄绸。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liáo)。
寂寥:寂寞空虚。
江采萍风韵神采,无可描画,精通诗文,曾深受玄宗宠幸。只是杨玉环的到来使得清高孤傲的梅妃渐渐失宠。杨贵妃设法贬梅妃入冷宫上阳东宫。梅妃得宠时,各地争相进献梅花。但如今,大家都是忙着给杨贵妃送荔枝,谁还记得曾经专宠一时的梅妃江采萍呢?
)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因为喜爱你那青葱的秀色,所以把你移种到这个地方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不曾被植种于御史台中,只能栽于这沙漠之中。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柏树傲视那叶片脆弱易折的门前柳树,嘲笑那花朵滥放媚俗的院内梅花。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不用发愁岁月已近冬日,那些寒霜冷露哪里能令柏树摧损呢?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9-200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李十五栖筠:李栖筠,安西节度府判官。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qì)中栽。
台:指御史台。汉代御史府中多植柏树,后因称御史台为柏台或柏府。碛:沙漠。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cuī)。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9-200页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
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于柏树浓阴之下,一股清凉之气溢满全身,令人心驰神往。
颔联二句是诗人对这株柏树命运的叹惜:“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很明显这是诗人引以自喻,即自己不能被任用于朝堂,只好兀兀效力于边塞。其实,柏树无论栽于何处,那“青青”秀色是不变的,也正如诗人不论身处庙堂之高还是居身于边塞之远,都能时时以报国为己任,其高风亮节如翠柏常青,千载而后浓阴仍能荫庇后人。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二句运用了拟人和倒装的修辞手法,十分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对那些窃居高位,却不思加强自身修养、为国为民,只是一味地饰言媚上、互相倾轧、争权夺势的无耻之徒的蔑视与嘲笑。
最后,“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夸赞柏树有四季常青的优良品质,足以傲视严寒。同时也是诗人自明心志,表达了任何挫折困难都无从磨灭自己一心为国的志向。
全诗清新、秀雅,颇有建安风骨之气象。先写移栽的原因,饱含着对柏树青葱本色的赞赏;承此而叹惜柏树的命运,又蕴涵对其不弃沙漠之地,仍然茁壮成长的钦佩之情,转而贬斥杨柳与梅花的无聊、纤弱,更衬出柏树的不同凡响;最后高扬柏树的岁寒本色。全诗的意境也同这柏树之品质的升华一样登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9-200页
)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蜀僧濬怀抱着绿绮琴,他来自西面的峨眉山。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不知不觉,暮色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68-170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920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07蜀僧(sēng)抱绿绮(qǐ),西下峨眉峰。
蜀僧濬: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绿绮:琴名。峨眉:山名,在四川省峨眉县。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hè)松。
一:助词,用以加强语气。挥手:这里指弹琴。万壑松:指万壑松声。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琴曲有《风入松》。壑:山谷。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客:诗人自称。流水:语意双关,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馀响:指琴的余音。霜钟:指钟声。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秋云:秋天的云彩。暗几重:意即更加昏暗了,把上句“暮”字意伸足。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168-170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19-920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07此诗写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技艺之高妙。首联写和尚来自诗人的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琴声之高妙诱人。全诗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明快畅达,风韵健爽,在赞美琴声美妙的同时,也寓有知音的感慨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两句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绿绮”本是琴名,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名叫绿绮,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司马相如是蜀人,这里用“绿绮”更切合蜀地僧人。“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这里的。“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像被流水洗过一般地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义,其中包涵着一个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汤问》中“高山流水”的典故,借它,表现蜀僧和自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
“余响入霜钟”也是用了典的。“霜钟”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这句诗写琴音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列子·汤问》里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话。宋代苏东坡在《前赤壁赋》里用“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形容洞箫的余音。这都是乐曲终止以后,入迷的听者沉浸在艺术享受之中所产生的想象。“余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流畅的琴声渐远渐弱,和薄暮的钟声共鸣着,这才发觉天色已经晚了:“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感觉时间过得真快。
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其实,“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
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而李白的这首五律却写得极其清新、明快,似乎一点也不费力。其实,无论立意、构思、起结、承转,或是对仗、用典,都经过一番巧妙的安排,只是不着痕迹罢了。这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的艺术美,比一切雕饰更能打动人的心灵。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6-358
)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是谁在美丽的楼阁上吹笛子?悦耳的笛声随着轻风断断续续传来。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当笛声嘹亮时,就像横在碧蓝的天空上阻遏来往的浮云。当笛声清和时,就像随着冰冷的月光照进我的床里来。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就一篇怀马融。
笛声优美,就像当年桓伊随兴所至为王徽之奏的三首曲子;而曲调的优雅更让人想起马融的笛赋中所用的词句。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一曲吹毕,不知道吹奏的人是否还在画楼上,而那嘹亮的笛声却好像还飘荡在空中,久久淡散。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71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画楼:雕梁画栋的楼阁。
响遏(è)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lóng)。
遏:止住。 碧落:天空。道家称天空为碧落。清:清越。形容笛声清悠高扬。 帘栊:挂着帘子的窗户。
兴来三弄有桓子,赋(fù)就一篇怀马融。
三弄:指《梅花三弄》。 桓子:晋朝的桓伊。马融:汉朝人。有《笛赋》一篇。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liáo)亮尚飘空。
尚:还。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 等.千家诗鉴赏辞典.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71
)
长安大道沙为堤,早风无尘雨无泥。
长安城中专为丞相和枢密重臣从私邸前往宫中通行车马所铺筑的沙面大路,早上即使刮风也不会尘土飞扬,即使下雨也不会有污泥。
宫中风漏下三刻,朱衣导骑丞相来。
宫中用于记时的风制漏壶显示过了三刻(推测为五更三刻,一般官员五更二刻上朝列队),丞相才在身着红色服饰为前导的骑士引导下来到宫门前。
路傍高楼息歌吹,千车不行行者避。
在前来的路上,两旁高楼上的歌姬和乐师都停息了歌声和演奏,路上车马和行人都不得不停下回避。
街官闾吏相传呼,当前十里惟空衢。
掌管巡察街道和里巷的官吏前后大声呼喊着为丞相车马队喝道,车马队前十里以外都成了无人阻挡的空路。
白麻诏下移相印,新堤未成旧堤尽。
然而,这表面的威仪和煊赫都是暂时的,白麻制成的皇帝诏书一下发,丞相的官印就要移交,朝中权位就要更替,为新任丞相和枢密重臣新铺筑的沙面大路还没建好,为前任旧臣所铺筑的沙面大路就因无人看管维护而湮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