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

:

终南在吾目,秋色远接应。谁招天外翠,来作窗应靓。

娟娟初画眉,盈盈独临镜。云去物象空,月出心源莹。

我欲往从之,有客誇捷径。洗耳复洗耳,松风入清听。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程自修

程自修,字忘吾,洛阳人。读书城东门,隐居不仕。金末,元好问荐授礼部郎中,自修闻之,弃家南去。 7篇诗文

猜你喜欢

喜春来·春宴

: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梅花虽残了,它那洁白的花瓣上香气。柳树抽芽了,梢头一片嫩黄色,柳叶儿还没长出来。春风和煦,吹满楼台。桃杏的花苞儿刚刚裂开,这种情景正该高唱《喜春来》。
梅残玉靥(yè)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宜唱喜春来。
玉靥:似玉的脸颊,此处指梅花瓣。靥,面颊上的酒窝。柳破金梢眼未开:破,指嫩芽刚出。金梢,嫩黄色的树梢。眼未开,指柳叶尚未长出,如睡眼没有睁开一样。桃杏拆:拆,拆裂。指桃杏的花苞刚刚裂开。拆,原作折,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

:
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
长戈袅,飞鸟绝。原厌肉,川流血。叹人生此际,动成长别。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栏犹挂当时月,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

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
塞外的元兵,奔驰南下;长安五陵旁的树木都失去了颜色,云雾阴沉地笼罩者,军鼓的声音震耳欲聋,似要穿裂天地。险固的河山均被一一攻破,守将们束手无策。渐渐战争的烽烟,直弥漫到了京都的上空,笼罩在了宫殿之上。

长戈袅,飞鸟绝。原厌肉,川流血。叹人生此际,动成长别。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栏犹挂当时月,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
挥动着长戈,战场上连飞鸟都灭绝了;原野上堆满了尸体,山川在流血。悲叹人生的这个时候,动不动就会亲人、朋友间彼此永别。回头看那开封城外的玉津园,春天刚刚来到,雕花的栏杆犹挂着一轮新月。更有那西来的流水环绕着城墙,独自悲怆地呜咽着。

参考资料:

1、 本社编 .黄拔荆选注,词曲荟萃 元明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09月第1版:第24页2、 木河主编,金秋萍.廖卉萍选注,乖孩子学名诗 元代诗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8:第21页

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àn),鼓鼙(pí)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què)
满江红:词牌名,始为《上江虹》,原为吴民祭祀河神的迎神之曲,双调九十三字,有平韵、仄韵两体。塞马:同赛(saì)马,塞外的骑兵。指元军。五陵:长安北有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这里用来指北宋、金都城汴梁。鼓鼙:鼓,大骨;鼙,小鼓;鼓鼙指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百二河山:形容山川形势险固。古人称函谷关之险,二万人可以抵挡一百万。筹策:计谋策划。烟尘:战争的烽烟。九重城:指京都。蒙金阙:笼罩在宫殿之上。比喻国家灭亡。金阙,宫阙。

长戈(gē)(niǎo),飞鸟绝。原厌肉,川流血。叹人生此际,动成长别。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栏犹挂当时月,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
长戈袅:挥动长戈。戈,古代兵器。袅,摇曳。原厌肉:厌同原野上堆满了尸体。厌,通“餍”(yàn),饱足。动成长别:动辄就会彼此永别。玉津:园名,在开封南门外。雕栏:雕花的栏干。

参考资料:

1、 本社编 .黄拔荆选注,词曲荟萃 元明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09月第1版:第24页2、 木河主编,金秋萍.廖卉萍选注,乖孩子学名诗 元代诗曲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8:第21页
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百二河山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
长戈袅,飞鸟绝。原厌肉,川流血。叹人生此际,动成长别。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栏犹挂当时月,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

  上片写塞马南来的凶残与金朝君臣将帅的昏庸无能导致亡国。蒙古军队狂奔而来,硝烟滚滚,战火连天,汴京城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草木失色,百姓悲号,天昏地暗,战鼓震天,大有“天穿地裂”之势。全国呈现出一片混乱。接着作者沉痛地指出导致金朝亡国的原因:本来可以凭借险要山河作为屏障以拒塞马,但朝廷昏庸,将帅无能,以致“百二河山”的险要也发挥不了作用,使蒙军长驱直入,直逼九重,终至亡国。作者既痛心国亡,又气愤统治者的昏聩,心中之气,悲抑难平。

  下片写亡国之惨状和自己的心灵感受。“长戈袅”四句,蒙军长戈飞舞,连天空的飞鸟都已灭绝,原野上尸体多得无处堆放,似乎河中流淌的都是鲜血。兵燹酷烈,生灵涂炭,这是如实地描述当时元军的暴行,字字血泪,力敌万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回写自身。以“叹”字领起,在国难之中,活着的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与家人动辄失散,遂成永别。词写到此,已将国难家难写尽,于是以“回首”二字宕开,追古伤今。当年的汴京,春光满城,莺鸣芳树,燕舞晴空,如今却疮痍满目,雕栏虽在,明月犹悬,而人事全非,故国之思,令人肝肠寸断。接着,以“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作结。“更”字加强感情力度,河水呜咽,着一“空”字,透出作者在亡国之后无可奈何的悲叹,徒增伤感。

  全词写兵祸以实录,用史笔也;写悲感移情于景,用笔空灵。词情激愤,悲壮沉重。

参考资料:

1、 刘筑琴编著.豪放词三百首注析:三秦出版社,2003.8:第45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论诗三十首·其四

: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陶渊明的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chún)
天然:形容诗的语言平易,自然天真。豪华:指华丽的词藻。真淳:真实淳朴。

南窗白日羲(xī)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羲皇上: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诗的最高境界。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田园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鹧鸪天·楼宇沉沉翠几重

:

楼宇沉沉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轳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

楼宇沉沉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沉沉的几重绿色映着楼宇,辘轳亭下,落满了枯黄的梧桐树叶,河水闪着粼粼的光,雨中,天空现出了彩虹,树影中秋意浓浓,鹊儿在风中鸣叫着。

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
见不到我的爱人,思念真是无穷无尽,古来心怀离愁别绪的人,都是在这夕阳中愁断肝肠!山上的碧云,似也有分离的愁与恨,一片飞向西,一片飞向东。

楼宇沉沉翠几重,辘(lù)(lu)亭下落梧桐。川光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川光:波光水色。

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
何穷:无穷。

楼宇沉沉翠几重,辘轳亭下落梧桐。川光带晚虹垂雨,树影涵秋鹊唤风。
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碧云犹作山头恨,一片西飞一片东。

  通过描写楼宇层叠深邃,树木重重围绕的空寂幽深的景象为女主人公的活动提供背景,暗示了女主人公的身份为下文女主人公凝愁聚恨的情感作铺垫。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云被山头分隔,刹那间正是一东一西,他只是把这恨,藉碧云在山头的位置,化静态为动态,让断肠之人更加断肠,含蓄隽永。开篇“沉楼重翠”明写女主人公居住环境的幽深空寂,实际上是突出主人公孤独寂寞之愁。“梧桐”句,主人公倚楼凝望所见之景,落叶梧桐不仅没有排解他的寂寞之愁,更把她的愁加深一层,伤秋之愁。“川光带晚”句,主人公把目光投向远方,看到傍晚时分虹垂雨的美丽景象,乐景衬哀情,引发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愁。“树影”句主人公目光落在近处看到巢中鸟儿呼唤未归的同伴,更衬托她形单只影的孤独,层层递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

: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漫游风尘十年一觉湖州梦,仍像旧时一样久别重逢。四目相对心意相同,却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寻春时恨自己为什么来晚,芳艳的春事尽已成空。恼恨这无情的春风,吹得疏荫绿遍吹尽了姹紫嫣红。

参考资料:

1、 张璋选编, 黄畲笺注.历代词萃.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04月:280-2812、 郑竹青,周双利主编.中华诗词经典 第五卷:学习出版社,2011.01:3161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xī)一点通。
采桑子,词牌名,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湖州:今浙江吴兴县。灵犀一点通: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道贯通的叫作通天犀,看作是神奇灵异之物。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ào)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懊恼:悔恨烦恼。绿尽疏阴落尽红:即杜牧“绿叶成荫子满枝”诗意。

参考资料:

1、 张璋选编, 黄畲笺注.历代词萃.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04月:280-2812、 郑竹青,周双利主编.中华诗词经典 第五卷:学习出版社,2011.01:3161
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

  王寂,善写情词,善写他人故事。该词即隐括杜牧故事而成。

  与杜牧原诗《遣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相比,此词全篇含有杜牧故事,又有杜牧诗意。杜牧用绝句,句式整齐,音节浏亮,表现的意绪略显轻微,其妙于比兴,但只提供了一个大的情境。而此词则用长短句,参差交错,富有乐感,更显哀感顽艳,凄恻动人,且情感更深内容更详,“眼约心同”更为此词画龙点睛,神、情、意顿时毕现。

  上片,“十年尘土湖州梦,依旧相逢”“湖州梦”似仿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之句。作者把“一觉”换成“尘土”更显含蓄朦胧。回首十年人生路,重返湖州,但见尘土满衣襟,难喜相逢。”眼约心同,空有灵犀一点通。“后一句中化用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而词意顿改。李诗言虽相隔两地,但情感相通,此则近在咫尺,却不能相亲相爱,一个“空”字表达了多少惆怅,多少怨恨。句中前日“依旧”,继言“空有”,对比转折,准确而强烈地传达了那种沉重的失落感,那种对时乖命蹇、阴差阳错的诅咒和无可奈何的情绪,好像一下子从情感的波峰跌到浪谷,从美好的梦幻跌落到无情的现实中来,一种沉重的失落感顿上心头。

  下片“寻春自恨来何暮,春事成空。”感慨命运无情,时光空度,只留下一种深深的怨愤。“懊恼东风,绿尽疏阴落尽红。”“东风”、“落红”句,遗憾之气十足,意味悠远弥永。重情的人,偏有坎坷的爱情经历,情到深处,让人倍尝辛苦,十年之愁,凝铸了佳篇。作者直接化用杜牧诗句,更是表达作者对“绿尽疏阴落尽红”的无奈,只能懊恼东风的无情。

  在这首词中,作者写男女情事,不是像前代词人那样,咏离别,寄相思,而是选择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境,写由重逢带来的感伤。久别重逢,理应使人惊喜欢欣,可是这首词所写的却是一种令人痛苦难堪的重逢。经历了长期的相思之苦以后,满怀着美好的憧憬而来,却因相逢而撕碎了霓虹般的梦影。旧情虽在,人事已非,咫尺相对,只能眉目含情而已。这种情境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

  作者引用杜牧诗事,遣词用意似有同感。字里行间既述说杜牧往事,又寄托了自身无限情感。这首词写久别(十年)重逢,不见些许欢欢,满是一种痛苦伤怀之情。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22622、 林力,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18193、 杨敬敬编著.最美古诗词全鉴 典藏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2017:1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