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吹曲辞。折杨柳
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但恐人别促,不怨来迟迟。
莫言短枝别,中有长相思。朱颜与绿杨,并在别离期。
楼上春风过,风前杨柳歌。枝疏缘别苦,曲怨为年多。
花惊燕地雪,叶映楚池波。谁堪别离此,征戍在交河。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重阳之日,大家一起喝菊花酒、登高山,这与传统的习俗是一样的。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封将军治军威严峻厉,常让人感到一股肃杀之气。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横笛凄凉的声音令南飞的大雁悚然惊动,娇美的歌声令边塞的云彩陶醉而降落。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边廷上,幸喜没有战事,承蒙您的恩惠,戍守的人们得以放怀欢乐、醉舞军中。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0-201页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黄花酒:菊花酒。会:契合,相一致。昔闻:以前听说的。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bàng)中军。
霜威:威严如霜。亚相:此处指封常清。杀气:秋日肃杀之气。傍:依附。中军:此处以中军指代主帅。
横笛惊征雁(yàn),娇歌落塞云。
征雁:南飞的大雁。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荷:承受恩惠。吾君:对封常清的尊称。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0-201页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颔联二句意指封常清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时刻保持谨慎。“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颈联二句是诗人信手描写节日里战士们的欢愉活动,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笛声、歌声里都蕴含着深深的思乡之情。“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尾联二句是称颂在封常清的英明领导下,边境安宁,因而将士们能在重阳佳节高歌豪饮。
封常清是唐朝名将,在安史之乱初期因谗被杀,历史上对唐王朝统治者自毁长城的举动贬斥颇多,而这首诗中则生动反映了这位将领能征善战,治军严谨,同时又放达不拘与下属同乐的可贵品质。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0-201页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
夕阳余光点撒在村外的原野上,村里人家炊烟袅袅,乌鸦也早早的飞入密林深处。
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
溪流南边的小路对面群山峻岭,东边的几家邻居还沐浴在夕阳光下。
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
门前的小径两旁花草繁茂,马儿踏于清沙软泥之上自饮甘泉。
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真是既想待在季友的住处欣赏月色美景,又想去李太守那里游玩赏花。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
寒原:指冬天的原野;冷落寂静的原野。
长溪南路当群岫(xiù),半景东邻照数家。
岫:山。半景:微光,余光。东邻:东边的邻居。
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
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主人:这里指作者的友人王季友。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归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成纪郎官名字叫李义山,身归黄土让人空怀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诗词树林的枝叶已落尽,学术界的浪涛一夜枯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狂风暴雨把那灯烛吹灭,姓名一直在我心中思念。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他应该到世外攀折玉树,身著霓裳登上那仙人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空怀有凌云万丈的高才,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鸟啼花落斯人归于何处,竹死桐枯凤鸟不再飞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良马不遇足因无主而弯,知音痛失心由断弦而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冥府不用感叹阴阳相隔,又有文星送入坟墓中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508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8-409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63-764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rǎng)抱长叹。
成纪:古县名,战国时设置,县址大约在今甘肃省秦安县。适归:往归;归向。高壤:土丘。一作“黄壤”。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lán)一夜干。
词林:词坛。借指文学界。学海:喻指学术界。波澜:比喻诗文的跌宕起伏。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ní)裳(cháng)上绛(jiàng)坛。
物外:世外。谓超脱于尘世之外。琪树:仙境中的玉树。霓裳:神仙的衣裳。相传神仙以云为裳。一作“霓衣”。绛坛:一作“玉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jīn)抱未曾开。
凌云:多形容志向崇高或意气高超。襟抱:怀抱之意。这里指远大的理想。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竹死桐枯:传说中的凤凰非甘泉不饮,非竹不食,非梧桐不栖。这里是说社会残酷地剥夺了李商隐生存下去的条件。
良马足因无主踠(wǎn),旧交心为绝弦哀。
踠:屈曲、弯曲的意思。绝弦:断绝琴弦,喻失去知音。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九泉:犹黄泉。指人死后的葬处。三光:古人以日月星为三光。文星:文曲星,传说中天上掌管人间文事的星宿,通常指富有文才的人,此处指李商隐。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508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08-409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63-764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归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这两首诗是情辞并茂的悼友诗。李商隐是一代才人。李商隐的诗辞采精工富丽,韵调婉转微,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由于政治宗派斗争的原因,这样的大诗人于病死荥阳后,文坛竟然出奇地沉默,极少有人赋诗撰文来纪念他。现存的当时悼念李商隐的诗仅有两首。这珍贵的两首《哭李商隐》诗出自李的挚友、诗人崔珏之手。
第一首诗表达对亡友李商隐的深切悼念,同时赞叹其文学奇才,感慨其不幸的命运遭遇。
第二首,崔珏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便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而以“未曾开”收句,便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对才人的叹惜。首联貌似平淡,实则包含数层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
中间两联,承首联而写“哭”。李商隐有《流莺》诗:“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归?”以伤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归可栖,自喻政治上的失意。崔诗“鸟啼花落人何在”,则用“鸟啼花落”烘托成一幅伤感色调的虚景,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使“哭”出来的“人何在”三个字更实在,更有劲,悲悼的意味更浓。
第四句以“桐枯凤死”暗喻李商隐的去世。《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足见其高贵。这鹓雏即是凤一类的鸟。李商隐在科第失意时,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鸱鸟,而自喻为鹓雏(《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当时凤在,就无桐可栖,无竹可食。此时竹死,桐枯,凤亡,就更令人悲怆了。此句用字平易、精审,可谓一哭三叹也。
“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要归之于压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现实。一般人都为此深感悲愤,何况作为李商隐的旧交和知音呢。“旧交心为绝弦哀”,明哭一声,哀得恸切。春秋时,俞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闻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
尾联作者独运匠心,采用了“欲进故退”的手法,荡开笔触,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意思是说:莫要悲叹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现在您的逝去,就是送入冥间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星”啊!这其实既不是安慰亡友,也不是诗人自慰。李商隐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达,冥间不可期。因此说,这只不过是作者极度悲痛的别一种表达方式,是“反进一层”之法。
撼动人心的悲恸,是对着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两这首诗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誉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发就愈加浓烈,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愈有力,诗篇感染力就愈强。互为依存,层层相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408-409页.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47-1248页.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高大绵延的城墙上城楼高百尺,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垂泪 一作:垂涕)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我始终向往将来成就一番回转天地的事业后,带着满头白发,乘一只小船归隐江湖。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我没料到小人们会把“腐鼠”一样的小利当成美味,竟然对鹓雏猜忌个没完。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680-681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370 .3、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90-391 .4、 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42-44 .迢(tiáo)递(dì)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tīng)洲。
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càn)春来更远游。(垂泪 一作:垂涕)
贾生:指西汉人贾谊。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piān)舟。
永忆:时常向往。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yuān)雏(chú)竟未休。
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680-681 .2、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370 .3、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390-391 .4、 陈永正 .李商隐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42-44 .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就不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在这里,这个“永”字下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
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结响凝固,工力固颇近社诗;而更为关键的,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与杜甫的胸襟怀抱,极为相似,因为王安石也从这两句诗中照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击节称赏。这是第二层。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寓言谓: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鵷鶵(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庄子自比)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比惠施)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见《庄子·秋水》)意为,你的位置我一向不屑一顾,你切莫杞人忧天,自相惊扰。
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时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这是第三层。
这首诗,笔力健举:风骨清峻,结构严谨,而语句灵活变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涕、王粲远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复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典,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参考资料:
1、 黄清士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04-1205 .终南有茅屋,前对终南山。
终南山下有我的茅屋,茅屋正对着终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整年没有客来柴门常关,整天无所用心常觉心安。
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也不妨喝点酒钓钓鱼,你只要能来就请常来玩。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8-99终南有茅(máo)屋,前对终南山。
终南: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省西安市南。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
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长自闲。
终年:全年,一年到头。长:一作“常”。闭关:闭门谢客,断绝往来。谓不为尘事所扰。无心:佛教语,指解脱邪念的真心。自闲:悠闲自得。
不妨(fáng)饮酒复垂(chuí)钓,君但能来相往还。
垂钓:垂竿钓鱼,喻隐居生活。但:只,只要。往还:交游,交往。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98-99这首小诗表现了诗人在隐居中寂静安闲的生活情趣,又表达了对志趣相投的友人的真挚感情。
从诗的内容上看,此诗的主旨是要引起友人的兴致,招致他来相聚共乐。诗人首先描写他的隐居之所的清幽。虽是几间茅屋草舍,但面对着巍峨深邃、苍翠欲滴的终南山,开门即可观赏山色。头两句娓娓道来,不加丝毫藻饰,意在引起友人的联想。三、四句进而写自己的隐居生活情趣。从早到晚,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无人打扰,更无机心杂念,煞是悠闲。为了吸引友人到来,又有意写自己终年无客,门虽设而常关,流露出几分寂寞。思念友人前来相伴之意不言而喻。最后两句,又以饮酒、垂钓等赏心乐事相招,直率地表达希望友人能经常来聚会的心愿。
从诗的写法上看,全篇以诗代书,写得朴实、自然、亲切。为使友人从字里行间就能体会出自己孤寂而清幽的心境,诗中有意采用重复的字眼和相同的句式。首二句连用两个“终南”,使友人加深印象,突出出门面山的优势。三四句又巧妙地把终南山的“终”字移用来创造给人以悠长、缓慢之感的时间意象。一个“终年”再叠加一个“终日”,两个同一结构的诗句反复、排比,用以烘托寂寞、清闲的心态,使人感到诗人在山中就这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静静生活下去,对世事不闻不问,甚至不管岁月的流逝,惟一遗憾的是不能与张諲朝夕相处。四个“终字”,两个“长”字的叠用,诗句节奏显得非常缓慢。
全诗写得轻松自然,毫不着力。只有心地十分散淡、安闲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散淡、安闲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