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

:
望岁心空切,耕夫尽把弓。千家数人在,一税十年空。
没阵风沙黑,烧城水陆红。飞章奏西蜀,明诏与殊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黄滔

黄滔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170篇诗文

猜你喜欢

杨柳枝词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枝头嫩芽一片鹅黄,飘荡的柳枝比丝缕还要柔软。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永丰坊西角的荒园里,没有一人光顾,这美好的柳枝又能属于谁呢?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9-240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千万枝:一作“万万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ā)谁?
永丰:永丰坊,唐代东都洛阳坊名。阿谁: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9-240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这是一首写景寓意诗,前两句写景,极写柳树的美态,诗人所抓的着眼点是柳条,写出了动态、形态和色泽显出它的材质之美。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对柳树遭遇及自己的评价,因为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而不能得到人的欣赏,寓意怀才不遇而鸣不平,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和相关政府官员。

  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抒发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是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着笔。首句写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柔嫩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丝”,比譬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确是中肯之论。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应当受到人们的赞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转,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

  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转折处加重特写,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为无人所到之处,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一顾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因为生得其地,却备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鲜明,越是突出了感叹的强烈。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就是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诗人自己,也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在一起,不着一丝痕迹。全诗明白晓畅,有如民歌,加以描写生动传神,当时就“遍流京都”。后来苏轼写《洞仙歌》词咏柳,有“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之句,隐括此诗,读来仍然令人有无限低回之感,足见其艺术力量感人至深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403:914-9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村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堂上 一作:梁上)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村而流,在长长的夏日中,事事都显恬静、安闲。

自去自来江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上 一作:梁上)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成鱼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

参考资料:

1、 李晓明 .唐诗三百首 学生版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135-136页 .2、 沃薇 许鸿 张润秀 .古诗词50首 .杭州市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年 :109页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清江:清澈的江水。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曲:曲折。抱:怀拥,环绕。长夏:长长的夏日。江村:江畔村庄。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堂上 一作:梁上)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zhì)子敲针作钓钩。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稚子:年幼的儿子。

但有故人供禄(lù)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参考资料:

1、 李晓明 .唐诗三百首 学生版 .长春市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年 :135-136页 .2、 沃薇 许鸿 张润秀 .古诗词50首 .杭州市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年 :109页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堂上 一作:梁上)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诗人以“清”称之,大概是喜爱它悠悠然绕村而流。因此给它一个美称。

  “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看吧,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南朝诗人何逊曾有“可怜双自鸥,朝夕水上游”的句子,杜甫曾学习何逊的诗,当他看到这种场景,想必会心有所会、悠然忘机。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

  这样的场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见到的,可是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令他心头为之一暖。在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时候,他何曾想象过这样温馨的时刻。这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

  杜甫能够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赖友人的帮助,眼前虽有这样的和乐与安宁,却是建立在对别人的依赖之上的。被后人尊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却要靠着别人的赠与才能活下去,而且还要说自己“更何求”,即没有别的要求。这语言越是平静从容,越是让读者心感酸楚、为之落泪。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然而数十个春秋过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仅只是一蔬一饭而已。诗人说得这样闲淡,仿佛他的心头已经不再有生活的阴霾,再也不愿去迎接那些纷扰和喧嚣。

  从作诗的艺术角度来看,这首诗写法精严而又流转自然;字句精炼、刻画细微,而又让人无迹可寻。这是杜甫律诗的老到之处。尾联上句“但有故人供禄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药物”,无论从平仄还是诗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

  全诗前后啮合,照应紧凑:“梁上燕”属“村”,“水中鸥”属“江”:“棋局”正顶“长夏”,“钓钩”又暗寓“清江”。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两“自”字,两“相”字,当句自对;“去”、“来”与“亲”、“近”又上下句为对。自对而又互对,读起来轻快流荡。颈联的“画”字、“敲”字,字皆现成。且两句皆用朴直的语气,最能表达夫妻投老,相敬弥笃,稚子痴顽,不隔贤愚的意境。

参考资料:

1、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300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41-42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昌谷读书示巴童

: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虫噪灯暗,我的家境是那样贫寒;夜寒药浓,我的身体是那样孱弱。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茕茕孓立、形影相吊,我是那样孤单;只有你,怜悯我这垂翅败落的苦鸟,不畏艰辛,与我作伴。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ISBN:9787532525218。

虫响灯光薄,宵(xiāo)寒药气浓。
薄:微弱。宵:宵夜。

君怜垂翅(chì)客,辛苦尚相从。
君:指巴童。垂翅客:诗人以斗败垂翅而逃的禽鸟自比。尚:还。

参考资料:

1、 李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王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ISBN:9787532525218。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虫噪灯暗,夜寒药浓。政治上的失意与贫病交加,令诗人感到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诗人把他的感激之情奉送给了日夜相随的巴童。不难发现闪烁其中的,还有诗人横遭委弃的悲情。此诗可与诗人代巴童作答的诗—《巴童答》对读。“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诗人百般无奈,又借巴童对答来做自我宽慰。

参考资料:

1、 李贺,《李贺诗歌渊源及影响研究》,李德辉,凤凰出版社,2010年10月,ISBN:978755060015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史 / 和蕃

: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石家庄市: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319-320页2、 范凤驰.新选唐诗精华.北京市: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223-224页

汉家青史上,计拙(zhuō)是和亲。
汉家:汉朝。青史:即史册。古人在青竹简上纪事,后世就称史册为青史。计拙:计谋拙劣。和亲:指中国历史上古代皇帝用皇族女子与其他民族统治者结亲的办法来谋求两族和好亲善,避免遭受侵扰的政策。

社稷(jì)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社稷:本指古代天子诸侯祭祀土神、谷神的庙宇,后来用做国家政权的象征。安危:偏义复词,指安全稳定。

岂能将玉貌,便拟(nǐ)静胡尘。
玉貌:美好的容貌,这里代指和亲的女子。拟:意欲;打算。静胡尘:指消除边境少数民族的侵扰。胡:汉唐时期,汉族称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即为“胡人”。尘:指烟尘,代战争。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fǔ)佐臣。
千年骨:指汉朝臣子的枯骨。西汉至作者所生活的唐德宗时代约千年,故称。辅佐:辅助。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石家庄市: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319-320页2、 范凤驰.新选唐诗精华.北京市: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223-224页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中唐诗人戎昱这首《咏史》,题又作《和蕃》,最早见于晚唐范摅的笔记小说《云溪友议》“和戎讽”条。据说,唐宪宗召集大臣廷议边塞政策,大臣们多持和亲之论。于是唐宪宗背诵了戎昱这首《咏史》,并说:“此人若在,便与朗州刺史。”还笑着说:“魏绛(春秋时晋国大夫,力主和戎)之功,何其懦也!”大臣们领会圣意,就不再提和亲了。这则轶闻美谈,足以说明这首诗的流传,主要由于它的议论尖锐,讽刺辛辣。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唐代从安史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备罹祸害。所以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血。

  在中唐,咏汉讽唐这类以古讽今手法已属习见,点明“汉家”,等于直斥唐朝。所以首联是开门见山,直截说和亲乃是有唐历史上最为拙劣的政策。实际上是把国家的安危托付给妇女。三联更鞭辟入里,透彻揭露和亲的实质就是妄图将女色乞取国家的安全。诗人愤激地用一个“岂”字,把和亲的荒谬和可耻,暴露无遗。末联以斩钉截铁的严峻态度责问:是谁制订执行这种政策?这种人难道算得辅佐皇帝的忠臣吗?诗人以历史的名义提出责问,使诗意更为严峻深广,更加发人思索。此诗无情揭露和亲政策,愤激指责朝廷执政,而主旨却在讽谕皇帝作出英明决策和任用贤臣。从这个角度看,这首诗虽然尖锐辛辣,仍不免稍用曲笔,为皇帝留点面子。

  对于历史上和亲政策的是非得失要作具体分析,诗人极力反对的是以屈辱的和亲条件以图苟安于一时。由于“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一联,击中了时政的要害,遂成为时人传诵的名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364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91页3、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149-1514、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59-615、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7页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pàn)桂堂东。
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
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分曹:分组。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jiē)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鼓:指更鼓。应官:犹上班。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364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91页3、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149-1514、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59-615、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7页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佳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木三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