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金部韦郎中
贺客犹扶路,哀人遂上堂。歌筵长寂寂,哭位自苍苍。
岁时宾径断,朝暮雀罗张。书留魏主阙,魂掩汉家床。
徒令永平帝,千载罢撞郎。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不到嵩阳转眼过去十年,从前隐居的心事已经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见,少室山的三十六峰还在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夷门的初春二月柳条泛绿,流莺数声令人热泪沾衣。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招我,知道你以此来忘掉帝力。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山人一心前往嵩阳路,只留下无穷眷念长久回忆。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2: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6202、 吕树坤,徐潜选注译.新编·注释·今译唐诗一千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01:102不到嵩(sōng)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嵩阳:隋唐时县名,在嵩山之南;唐武后时期改称登封(今属河南)。动:近。心事:指欲隐居嵩阳之事。徒然:枉然,空然,意谓不能实现。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三十六峰:嵩山有三十六峰。犹眼前:依然还在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yì)。
夷门:战国大梁的城门。在今河南开封县城内。战国时魏国的贤士侯赢为夷门监者。流莺:莺鸟。流,谓其鸣声圆转。
凿(záo)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不我招:即不招我之意。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权统治。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juàn)眷长相忆。
眷眷:同睠睠,反顾的样子,表示心里顾念很深。
参考资料:
1、 周蒙,冯宇主编.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2: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08:6202、 吕树坤,徐潜选注译.新编·注释·今译唐诗一千首: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7.01:102诗的前两句诗人感叹十年的时间,人事屡经变迁,心境发生很大变化,过去曾经有过的种种梦想和想法都被时间慢慢地消磨直至淡忘,隐居的心事也已经徒然。三、四句中写诗人来到嵩山之后的情形,本想会会旧友叙叙旧情,可是遗憾的是仅有的几个挚友可能都遭遇变时,没有再见到。看着挺立眼前的嵩山三十六峰,诗人不由发出慨叹:青山依旧,时人难求。唯其如此,他才格外珍惜与杨山人的友情。
五、六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具体时节、地点。开封二月,草长莺飞,阵阵春意令人流连忘返。春色使人欣喜,却也使人生出感伤,因为诗人就要在此时此地告别朋友。本来报春的流莺,现在却叫人感伤不已。这时的春色越迷人,越惹动离情,所谓“以乐景写哀”,更觉悲哀。诗人面对将要归嵩阳的时人,面对让人伤情的景致,离别之情难耐,不禁潸然泪下。
七、八句用了《击壤歌》的传说典时。这个传说原本是对尧安民之政的歌颂和赞扬,本诗则以“凿井耕田”、“忘帝力”等表示隐居生活。诗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欣羡杨山人过着超然世外的恬淡隐居生活。
最后两句描写别离。挚友别离,前路漫漫,离愁别绪总会涌上心头。诗人祝愿友人这一去前路顺利,申说别后必然相忆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的叙旧分别,诗人触景生情,以景写情,通过此诗抒发内心的依依惜别。诗写得婉转流畅,情深意切。
参考资料:
1、 刘常编著.高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43-47入苑白泱泱,宫人正靥黄。
白茫茫的御沟水在哗哗流淌,宫中的美女正在打理着晨妆。
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绕堤的石条路上清冷无人,拍岸的绿波散发出淡淡幽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别馆里醒来,好像还在作梦,刚放下酒杯,又玩起曲水流觞。
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京城本是我暂寄的漂泊之地,有幸结识您——才貌双全的何郎。
参考资料:
1、 滕学钦疏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中国书店,2010.09:第8页入苑白泱(yāng)泱,宫人正靥(yè)黄。
泱泱:深广的样子。靥黄:在面颊附近施以月形黄色粉妆,曰黄星靥,见段成式《酉阳杂俎》。
绕堤(dī)龙骨冷,拂岸鸭头香。
龙骨:御沟边雕龙的石条。鸭头:绿色,指水。御沟有宫女洗下的脂粉,水为之香。
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shāng)。
泛小觞:即流觞,古人斟酒于觞中,放在曲折的水中,随水流泛,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喝酒。
幸因流浪处,暂得见何郎。
何郎:三国魏何晏,字平叔,南阳人,有奇才,美容貌,尚金乡公主。这里借以指沈驸马。
参考资料:
1、 滕学钦疏译.李贺诗歌全集简疏:中国书店,2010.09:第8页诗写自己荣幸地与沈驸马同避于宫苑御沟清波荡漾的水边,李贺想在政治上有所出路,对驸马这种身份的人难免有点巴结奉迎之心,这也是他未能免俗之处吧。即使这种应酬之作,李贺写得也不空泛,沟水流入宫苑、宫女正在梳妆,水声惊醒早梦,水流泛然、可供流觞等一系列场景的描绘,显得富有生活情趣。从诗中“绕堤龙骨冷,拂岸鸭头香”、“停杯泛小觞”来看,当是三月三日宴游作“流觞曲水”之戏。
诗写御沟之水,只起首一句直笔状水流之貌,馀皆曲为之辞,然都不离御沟和水。流入御沟之水,始则“白泱泱”,其时正值清早时候,继而水绕沟堤,已有脂粉香气。再经别馆,汩汩有声,故能惊人梦醒,曲折回环,故可流觞饮酒为乐。同游者贵为驸马,幸得相见于御沟。此诗是李贺逞才之作,有讨好之嫌,似无深寄。
参考资料:
1、 李华 李景华主编.唐诗一万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831页2、 刘衍著.刘衍论著集: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1:第56页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qián)娄(lóu)百事乖。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顾我无衣搜荩(jìn)箧(qiè),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泥:软缠,央求。
野蔬充膳甘长藿(huò),落叶添薪(xīn)仰古槐。
藿:豆叶,嫩时可食。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diàn)复营斋(zhāi)。
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942-944页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江中流水一刻不停歇地冲刷着沙砾,前面的波浪尚未退去后面的波浪已经生成。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使人忽然回忆起昔日漫步潇湘洲头的往事,不禁和着迎神曲调唱了几声。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2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zhǔ),回唱迎神三两声。
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一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48-52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62、 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513、 王启兴.千家诗新注: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7:2004、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56义公习禅(chán)寂,结宇依空林。
禅寂:即梵文禅那的音义合译,亦简称“禅”。为佛教基本修证之法,即寂静思虑之意。寂:一作“处”。结宇:建舍。宇,屋檐,代指房屋,这里指禅房。一作“构”。空林:空寂的山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hè)深。
众:一作“群”。壑:沟壑。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雨足:雨脚,指像线一样一串串密密连接的雨点。空翠:明净的翠绿色。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亦指《莲花经》。不染心:心地不为尘念所染。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62、 田文.细说活解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2513、 王启兴.千家诗新注:湖北长江出版集团,2007:2004、 许海山.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156此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义公是位高僧,禅房是他坐禅修行的屋宇。
“禅寂”是佛家语,佛教徒坐禅入定,思惟寂静,所谓“一心禅寂,摄诸乱恶”(《维摩诘经》)。义公为了“习禅寂”,在空寂的山里修筑禅房,“依空林”点出禅房的背景,以便自如地转向中间两联描写禅房前景。
禅房的前面是高雅深邃的山景。开门正望见一座挺拔秀美的山峰,台阶前便与一片深深的山谷相连。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会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而当雨过天晴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净,晚霞夕岚,相映绚烂。此刻,几缕未尽的雨丝拂来,一派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方能体味义公的高超眼界和绝俗襟怀。
描写至此,禅房山水环境的美妙,义公眼界襟怀的清高,都已到好处。然而实际上,中间二联只是描写赞美山水,无一字赞人。因此,诗人再用一笔点破,说明写景是写人,赞景以赞人。不过诗人不是直白道破,而是巧用佛家语。“莲花”指通常所说的“青莲”,是佛家语,其梵语音译为“优钵罗”。青莲花清净香洁,不染纤尘,佛家用它比喻佛眼,所谓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法华妙音品》)。这两句的含意是说,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具有佛眼般清净的眼界,方知他怀有青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胸襟。这就点破了写景的用意,结出了这首诗的主题。
作为一首题赞诗,诗人深情赞美了一位虔诚的和尚,也有以寄托诗人自己的隐逸情怀。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以清词丽句,素描淡抹,写出了一帧诗意浓厚的山林晚晴图。空林一屋,远峰近壑,晚霞披洒,空翠迷蒙,自然幽雅,风光闲适,别有一种生意,引人入胜,诗作至今仍为精品。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89-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