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

卜尽金钱,闲愁暗逐游思起。云松螺髻,眉游春山翠。

试卷珠帘,风拂香生袂。凉如水,惜花心碎,忍把阑干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旭

张旭

张旭(约685年—约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其草书当时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11篇诗文

猜你喜欢

襄阳歌

: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落日将没于岘山之西,我戴着山公的白帽子在花下饮得醉态可掬。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襄阳的小儿一起拍着手在街上拦着我高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路旁之人问他们所笑何事?他们原来是笑我像山公一样烂醉如泥。

鸬鹚杓,鹦鹉杯。
提起鸬鹚杓把酒添得满满的,高举起鹦鹉杯开怀畅饮。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百年共有三万六干日,我要每天都畅饮它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遥看汉水像鸭头的颜色一样绿,好像是刚刚酿好还未曾滤过的绿葡萄酒。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此江之水若能变为一江春酒,就在江边筑上一个舜山和酒糟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学着历史上的曹彰,来一个骏马换妾的风流之举,笑坐在马上,口唱着《落梅花》。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车旁再挂上一壶美酒,在一派凤笙龙管中出游行乐。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那咸阳市中行将腰斩徒叹黄犬的李斯,何如我在月下自由自在地倾酒行乐?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您不是见过在岘山上晋朝羊公的那块堕泪碑玛?驮碑的石龟头部剥落,长满了青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看了它我既不为之流泪,也不为之悲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这山间的清风朗月,不用花钱就可任意地享用,既然喝就喝个大醉倒,如玉山自己倾倒不是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端起那舒州杓,擎起那力士铛,李白要与你们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楚襄王的云雨之梦哪里去了?在这静静的夜晚所能见到只有月下的江水,所听到的只有夜猿的悲啼之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34-135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42-245

落日欲没岘(xiàn)山西,倒著接蓠(lí)花下迷。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樊市南。倒著接蓠:用山简事。山简 (253~312年),字季伦,河内怀人,山涛第五子。生于曹魏齐王曹芳嘉平五年,卒于晋怀帝永嘉六年,终年六十岁。山简性温雅,有父风。山涛起初不知其山简的才华,山简叹道:“吾年几三十,而不为家公所知!”与嵇绍、刘谟、杨淮齐名。初为太子舍人。永嘉中,累迁至尚书左仆射,领吏部,疏广得才之路。不久出为镇南将军,镇襄阳。嗜酒,每游习家园,置酒池上便醉,名之曰高阳池。当时有儿童作歌以嘲之。洛阳陷落后(311年),迁于夏口,招纳流亡,江汉归附。卒于镇,追赠征南大将军。山简作有文集二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今佚。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dī)》。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山公:即山简。

(lú)(cí)(sháo),鹦鹉杯。
鸬鹚杓:形如鸬鹚颈的长柄酒杓。鹦鹉杯:用鹦鹉螺制成的酒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pō)(pēi)
鸭头绿:当时染色业的术语,指一种像鸭头上的绿毛一般的颜色。酸醅:重酿而没有滤过的酒。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lěi)曲便筑糟(zāo)丘台。
垒:堆积。魏:俗称酒母,即酿酒时所用的发酵糖化剂。糟丘台:酒糟堆成的山丘高台。纣王沉湎于酒,以糟为丘。见《论衡·语增》。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diāo)(ān)歌《落梅》。
“千金”句:《独异志》卷中:“后魏曹彰性倜傥,偶逢骏马爱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予有美妾可换,惟君所选。’马主因指一妓,彰遂换之。”落梅:即《梅花落》,乐府横吹曲名。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shēng)龙管行相催。
凤笙:笙形似凤,古人常称为凤笙。龙管:指笛,相传笛声如龙鸣,故称笛为龙管。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léi)
“咸阳”句:用秦相李斯被杀事。罍:酒器。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羊公:指羊祜。一片石:指堕泪碑。龟:古时碑石下的石刻动物,形状似龟。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chēng),李白与尔同死生。
舒州杓:舒州(今安徽潜山县一带)出产的杓。唐时舒州以产酒器著名。力士铛:一种温酒的器具,唐代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所产。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34-135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42-245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接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此诗是李白的醉歌,诗中以醉汉的心理和眼光看周围世界,实际上是以带有诗意的眼光来看待一切,思索一切。诗一开始用了晋朝山简的典故。山简镇守襄阳时,喜欢去习家花园喝酒,常常大醉骑马而回。当时的歌谣说他:“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骑骏马,倒着白接篱。”接篱,一种白色帽子。李白在这里是说自己像当年的山简一样,日暮归来,烂醉如泥,被儿童拦住拍手唱歌,引起满街的喧笑。

  但狂放不羁的诗人毫不在意,说什么人生百年,一共三万六千日,每天都应该往肚里倒上三百杯酒。此时,他酒意正浓,醉眼朦胧地朝四方看,远远看见襄阳城外碧绿的汉水,幻觉中就好像刚酿好的葡萄酒一样。啊,这汉江若能变作春酒,那么单是用来酿酒的酒曲,便能垒成一座糟丘台了。诗人醉骑在骏马雕鞍上,唱着《梅花落》的曲调,后面还跟着车子,车上挂着酒壶,载着乐队,奏着劝酒的乐曲。他洋洋自得,忽然觉得自己的纵酒生活,连历史上的王侯也莫能相比呢。秦丞相李斯也被秦二世杀掉了,临刑时对他儿子说:“吾欲与若(你)复牵黄犬,俱出上蔡(李斯的故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还有晋朝的羊祜,镇守襄阳时常游岘山,曾对人说:“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祜死后,襄阳人在岘山立碑纪念。见到碑的人往往流泪,名为“堕泪碑”。但这碑到了此时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如今碑也已剥落,再无人为之堕泪了。一个生前即未得善终,一个身后虽有人为之立碑,但也难免逐渐湮没,不能有“月下倾金罍”这般快乐而现实。那清风朗月可以不花一钱尽情享用,酒醉之后,像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显示出无比潇洒和适意。

  诗的尾声,诗人再次宣扬纵酒行乐,强调即使尊贵到能与巫山神女相接的楚襄王,亦早已化为子虚乌有,不及与伴自己喝酒的舒州杓、力士铛同生共死更有乐趣。

  这首诗为人们所爱读。因为诗人表现的生活作风虽然很放诞,但并不颓废,支配全诗的,是对他自己所过的浪漫生活的自我欣赏和陶醉。诗人用直率的笔调,给自己勾勒出一个天真烂漫的醉汉形象。诗里生活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而富有强烈戏剧色彩,达到了绘声绘影的程度,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中生动活泼的一面。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55-25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白露见日灭,红颜随霜凋。
时光过得快啊,就像露水一见太阳就干,红花一遭霜打就蔫。

别君若俯仰,春芳辞秋条。
自从与君离别以后,仿佛俯仰之间春花就换了秋枝条。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泰山顶上夏云嵯峨,山上有山,好像是东海白浪连天涌。

散为飞雨川上来,遥帷却卷清浮埃。
云化飞雨从江面上扑来,卷起浮尘直入你的珠帘帷帐。

知君独坐青轩下,此时结念同所怀。
也知道你此时一定是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屋里,也知道你此时一定在思念我。

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
我独自一人在南楼读道书,幽静清闲仿佛在神仙的居所。

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
可惜的是没有那个喜欢闹闹的人提酒来,只能希望你写篇动人的文章来提提神!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望岳三首·其二

: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西岳高耸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安得仙人罗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怎么才能求得仙人杖,拄着它登上华山去玉女祠呢?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可进了车箱谷就难以回归了,而山峰像通天的箭尾直抵天门,难以登爬。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稍稍等待天气转凉后,登上山顶去,看山本貌。

参考资料:

1、 马雅涵·《望岳》三首新释译考究·广西民联教育研究院·2007

西岳崚(líng)(céng)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崚嶒:高耸突兀。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玉女洗头盆:《集仙录》:“明星玉女,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祠前有五石白,号玉女洗头盆。其水碧绿澄彻,雨不加溢,旱不减耗。祠有玉女马一匹。”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guā)通天有一门。
箭栝:箭的末端。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白帝: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古代指西方之神。

参考资料:

1、 马雅涵·《望岳》三首新释译考究·广西民联教育研究院·2007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咏华山一首,作者所写的华山亦同样雄伟。不过,与年青时代一首相比,这无疑是一首失意之作。自天宝乱来,作者饱历忧患方得重返朝廷,而今因宰相房琯败绩丧师于陈涛斜被罚,抗疏救之而获罪被贬。作者人至中年,除了官拜左拾遗一年境遇较佳,一直极备艰辛。因此,诗中亦有流露出失意徬徨之感。作者发端“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即写华山崇高。作者虽然极欲登山,但“安得仙人九节杖”一句“安得”二字诘问,已表明了作者之愿难以实现。这好比作者欲要报国,却总是报国无门,无可奈何的心情。“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两句写作者仰望之余,预计攀登之路。不过这始终并未实行,只是作者在望岳时的盘算,藉以自我安慰而已。情况一如作者纵有一腔抱负理想,却只能空自盘算,无法行之于世。最后,本诗以“稍待西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作结,作者宦途的坎坷更是可见。现实环境的不顺,使得作者产生了厌倦宦途之情,期望于热闹中寻得凉冷以自疗创痛。以华山之顶比白帝之居,更表现了作者自感理想无可实现的失意徬徨。

参考资料:

1、 李渗 .杜甫诗集选 :长江出版社 ,2009年 :26-28 .2、 《书立方》编委会编著 .中国最美传世诗词 :重庆出版社 ,2011年9月 :69-71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楼寄王卿

: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登上楼阁观景,攀上丛林览胜,只恨当年和我一起携手登楼,相约上山的王卿已经远去多时,景同而人已无。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面对着苍茫天空,滔滔大海,引起我无限情思。秋风吹拂的山下,传来断断续续的砧杵声。极目远眺,荆榛树丛莽莽一片,一望无际,几乎塞满了全郡的每一处。

参考资料:

1、 姬沈育选注 .大唐诗作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07 :第174页

踏阁攀(pān)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楼:指滁州北楼。王卿:诗人的朋友。卿:是对人的尊称或朋友间的亲切称呼。阁:险峻处架木通行的小路。恨不同:恨不能共同踏阁。楚云沧海:指诗人在楚地,而王卿在海滨。

数家砧(zhēn)(chǔ)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数家:极言人烟寥落。砧杵:捣衣所用的工具。这里是砧杵声,指代秋声。

参考资料:

1、 姬沈育选注 .大唐诗作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07 :第174页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开头两句“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而在用笔上,却又有委婉曲折之妙。一、二两句采用的都是节奏比较和缓的“二二三”的句式:“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在这里,意义单位与音韵单位是完全一致的,每句七个字,一波而三折,节奏上较之三、四句的“四三”句式,“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显然有缓急的不同。句中的自对,也使这两句的节奏变得徐缓。“踏阁”与“攀林”,“楚云”与“沧海”,分别在句中形成自对。朗读或默诵时,在对偶成分之间自然要有略长的停顿,使整个七字句进一步显得从容不迫。所以,尽管诗人的感情是强烈的,而在表现上却又不是一泻无余的,它流荡在舒徐的节律之中,给读者以离恨绵绵、愁思茫茫的感觉。

  三、四句承一、二句而来,是“恨不同”与“思无穷”的形象的展示。在前两句中,诗人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歌唱;到这后两句,写法顿变,用似乎冷漠的笔调随意点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粗粗看去,不免感到突兀费解;细细想来,又觉得惟有这释写,才静隋真景切、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登楼怀友这一主题。

  第三句秋风里传来“数家”零零落落的砧杵声,表现了五代南唐李煜《捣练子》“断续寒砧断续风”的意境。“秋山下”,点明节令并交代“数家砧杵”的地点。“秋山”的景色也是萧索的。全句主要写听觉,同时也是诗人见到的颇为冷清的秋景的一角。最后一句着重写极目远望所见的景象。用“一郡”形容“荆榛”,几乎塞满了全郡。而“寒雨中”三字,又给“一郡荆榛”平添了一道雨丝织成的垂帘,使整个画面越发显得迷离恍惚。这一句主要诉诸视觉,而在画外还同时响着不断滴落的雨声。

  三、四两句写景,字字不离诗人的所见所闻,正好切合诗题中的“登楼”。然而,诗人又不只是在单纯地写景。砧杵声在诗词中往往是和离情连在一起的,正是这种凄凉的声音震动了他的心弦,激起了他难耐的孤寂之感与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秋风秋雨愁煞人,诗人又仿佛从迷迷潆漾的雨中荆榛的画面上,看到了自己离恨别绪引起的无边的惆怅迷惘的具体形象。因而。进入诗中的“砧杵”“荆榛”“寒雨”,是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是他用自己的怨别伤离之情开凿出来的艺术境界。所以,三、四句虽然字字作景语,实际上却又字字是情语;字字不离眼前的实景,而又字字紧扣住诗人的心境。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采用虚实相生的写法。一、二句直抒,用的是虚笔;三、四句写景,用的是实笔。二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虚笔概括了对友人的无穷思念.为全诗定下了抒写离情的调子。在这两句的映照下,后面以景寓情的句子才不致被误认为单纯的写景。景中之情虽然含蓄,却并不隐晦。实笔具体写出对友人的思念,使作品具有形象的感染力,耐人寻味,又使前两句泛写的感情得以落实并得到加强。虚实并用,使通篇既明朗又不乏含蓄之致,既高度概括又形象、生动。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等著.唐诗鉴赏辞典 新1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08 :第742-74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晚春江晴寄友人 / 晚春别

: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夕阳西下,含山欲坠,天边的云霞经夕阳映照,色彩斑斓。远处的青山一抹,就仿佛是美人的翠黛。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444页.2、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版:第624页.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53页.

晚日低霞绮(qǐ),晴山远画眉。
绮:本义是指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漂亮、华丽、精美。

春青河畔(pàn)草,不是望乡时。
春青河畔草:一作“青青河畔草”。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444页.2、 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1月版:第624页.3、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53页.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五。下面是安徽大学文学院术研究带头人、安徽大学古籍整理汉语言文字研究所顾问马君骅对此诗的赏析。

  这首小诗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情,就从中生发出来。

  首句炼在“低”字。在生活中可观察到,日低时才见晚霞,日愈落下,霞的位置亦愈低,就是“落霞”。一个“低”字写出此刻晚日沉沉,含山欲坠;落霞经晚日的金光从下面映射,更显得色彩斑斓,极为绮丽。晚日与绮霞,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次句“远”字传神。青山一抹,宛如美人画眉的翠黛。这一美景,全从“远”字得来。近处看山,便非这种色调。

  第三句“青”字最见匠心。这里“春”下单着一个“青”字,别有韵味。这个“青”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同一杼轴。王安石的“绿”,由“过、到、入、满”等经几次涂改方始得来,足见锤炼功力。韩琮在此炼得“青”字,早于王安石几百年,应该说是“先得我心”。正是这个“青”字使全句飞动起来,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青”字给人们带来信息。

  全诗着力点最终落在末句“望”字上。“望”字承前启后,肩负着双重任务。前三句的景是在诗人一望中摄取的。由望景联想到望乡,望乡自不免怀旧,所以诗题不仅标出“晚春江晴”,而且缀以“寄友人”。然而诗人为什么不说“正是望乡时”,偏说“不是望乡时”?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诗人故意不直陈,而以反意出之。正如辛弃疾在《丑奴儿》下片中所说的:“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词不言愁而愁益深,此诗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

  全诗四句,有景有情,前三句重笔状景,景是明丽的,景中的情是轻松的。末一句收笔言情,情是惆怅的,情中的景则是迷惘的。诗中除晚日、远山都与乡情相关外,见春草而动乡情更多见于骚客吟咏,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等都是。韩琮此诗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斯言可于这首小诗中得到默契。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981-98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