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灉湖茶

:
灉湖唯上贡,何以惠寻常。还是诗心苦,堪消蜡面香。
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若有新春者,西来信勿忘。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齐己

齐己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558篇诗文

猜你喜欢

华清宫三首·其二

:
障掩金鸡蓄祸机,翠华西拂蜀云飞。
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

障掩金鸡蓄祸机,翠华西拂蜀云飞。
金鸡障后的人(安禄山)蓄意谋反已久,叛乱一起帝王带着贵妃仓皇出逃。

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
珠帘遮挡的朝元阁已不复以往,只有过往的燕子飞来飞去,再不见旧人回。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障掩金鸡蓄祸机,翠华西拂蜀云飞。
金鸡:即金鸡障。画金鸡为饰的坐障 。祸:指安史之乱。翠华西拂:指安史之乱时玄宗与贵妃们逃亡四川的情形。

珠帘一闭朝元阁,不见人归见燕归。
朝元阁:指阁名,传说玄宗于天宝七年在朝元阁中拜见玄元皇帝。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浩歌

: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遣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南风把大山吹成平地,天帝派天吴移来了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王母的桃花开了上千遍,长寿的彭祖和巫咸也该死过几回。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坐骑的青骢马花纹如连钱,初春的杨柳含裹着缕缕云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弹筝美人用金杯劝我饮酒,谓我年轻,前程未知当自勉。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不须纵酒欣赏那哀怨曲《丁都护》,要知道世上的英雄本来无定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买丝线绣一幅怜才爱士的平原君,有好酒只拿去浇祭赵州的旧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漏刻催逼,水流急急通过玉蟾蜍,侍酒女子头发稀薄已经不好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眼看着浓黑眉毛转眼变衰白,二十岁的男子哪能无谓地空劳碌?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1-43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王母:传说中的西王母(事见《穆天子传》、《列子》等),传说她栽的仙桃树三千年结一次果实。彭祖:传说他叫篯铿,是颛顼的玄孙,生于夏代,尧封他在彭地,到殷末时已有七百六十七岁(一说八百余岁),殷王以为大夫,托病不问政事巫咸:一作巫戊,商王太戊的大臣。相传他发明鼓,发明用筮占卜,又会占星,是神仙人物。

青毛骢(cōng)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xiāng)烟。
青毛骢马:名马。参差钱:马身上的斑纹参差不齐。含缃烟:形容杨柳嫩黄。缃:浅黄色的绢。缃,一作细。

筝人劝我金屈卮(zhī),神血未凝身问谁?
筝人:弹筝的女子。屈卮:一种有把的酒盏。神血句:酒醉时飘飘然,似乎形神分离了,不知自己是谁。神血未凝:即精神和血肉不能长期凝聚,它是生命短促的婉曲说法。身问谁:是“身向谁”的意思。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丁都护:刘宋高祖时的勇士丁旿,官都护。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平原君:赵胜,战国时赵国贵族,惠文王之弟,善养士,门下有食客数千人,任赵相。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军围赵都邯郸,平原君指挥抗秦,坚守三年,后楚、魏联合,击败秦军。

漏催水咽玉蟾(chán)(chú),卫娘发薄不胜梳。
漏:古代的计时器。玉蟾蜍:滴漏上面玉制的装饰。可能诗人写的这种漏壶就是蟾蜍形状的,水从其口中滴出。卫娘:原指卫后,即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传说她发多而美,深得汉武帝的宠爱。《汉武故事》:“上见其美发,悦之。”这里的“卫娘”代指妙龄女子,或即侑酒歌女。发薄不胜梳:言卫娘年老色衰,头发稀疏了。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秋眉:稀疏变黄的眉毛。换新绿:画眉。唐人用青黑的黛色画眉,因与浓绿色相近,故唐人诗中常称黛色为绿色。刺促:烦恼。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41-43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遣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缃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都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唯浇赵州土。
漏催水咽玉蟾蜍,卫娘发薄不胜梳。
羞见秋眉换新绿,二十男儿那刺促?

  首四句写高山大海也会变化,人不论多么长寿,也会死。在亘古以来的时空中,一切都不是永恒不变的。五至八句言借酒销愁。九至十二句写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愤懑。诗人认为当世没有平原君那样的贤主,只好买丝绣成平原君的像,洒酒祭奠他。最后四句言人生易老,既然不遇明主,索性及时行乐吧。一个普通的意思,在李贺的笔下,竟有这么多奇思妙想。

  诗题“浩歌”语本《楚辞·九歌·少司命》,即长歌、大声唱歌、纵情放歌之类。一般说来,写作这样的诗宜从叙事写景入手。但诗人不屑于蹈袭故常,偏从虚处落笔,一开始就把想象的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幻象纷呈,雄奇诡谲,却又把沧海桑田的“意”婉曲而又鲜明地表达出来了。宋人刘辰翁评这首诗说:“从‘南风’一句便不可及,佚荡宛转,真侠少年之度。”(引自姚佺《昌谷集注解定本》)诗人用豪放的笔触,雄奇的景象,抒发自己凄伤的情怀,真是既“佚荡”,又“宛转”,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惊世骇俗的英气,所谓“侠少年之度”,指的就是这种非凡的气度。

  三、四两句,一写仙界,一写尘世。传说王母种的遣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生实”。彭祖和巫咸则是世间寿命最长的人。当王母的遣树开花千遍的时候,彭祖和巫咸也不知死了多少次了。两相比照,见出生命的短促。长寿的彭祖和巫咸尚且不能久留人世,何况寻常之辈。这里有两个对比:一是把仙人与凡人相比,一是把凡人中的长寿者与普通人相比。前者见于字面,后者意在言外。这样层层比照、烘托,“人生几何”的命意更加显豁。

  五至八句写春游时的情景,用的是反衬手法。先着力烘托春游的盛况。“青毛”句写马。马的毛色青白相同,构成钱形花纹的名叫“连钱骢”,是为名贵之马。骑在这样的马上,饱览四周的景色,真是惬意极了。初春的杨柳笼含淡淡的烟霭。眼前的一切是那么柔美,那么逗人遐想。后来大家下马休憩,纵酒放歌,欢快之至。而当歌女手捧金杯前来殷勤劝酒的时候,诗人却沉浸在冥思苦想之中了。他想到春光易老,自己的青春年华也将逝如流水。“神血未凝身问谁”描述的正是这样一种意绪。

  接着诗歌又由抑转扬,借古讽今,指摘时弊,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怀。“丁都护”或者像王琦所说,实有其人,并且是这次郊游宴乐的参与者(见《李长吉歌诗汇解》);或者当时有“丁都护嗜酒”的传说,诗人借以表达劝戒之意。“不须浪饮丁都护”,既是劝人,也是戒己,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怀才不遇就浪饮求醉,而应当面向现实,认识到世道沦落,英雄不受重用乃势所必然,不足为怪。诗人愈是这样自宽自慰,愤激之情就愈显得浓烈深沉。“世上”句中“无主”的“主”,影射人主,亦即当时的皇帝,以发泄对朝政的不满。“买丝”云云,与其说是敬慕和怀念平原君,毋宁说是抨击昏庸无道、埋没人才的当权者。表面写“爱”,实际写“恨”,恨自己没有机会施展才能和抱负,以致虚掷了黄金般的青春年华。

  结束四句的内容与前面各个部分都有联系,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玉蟾蜍”是古代的一种漏壶。铜壶滴漏,声音幽细,用“咽”字来表现它,十分准确。另外,诗人感时伤遇,悲抑万端,这种内在的思想感情也借助“咽”字曲曲传出,更是传神。“此处通过具体的形象,揭示了“红颜易老”的无情规律。末二句急转直下,表示要及时行乐。“羞见秋眉换新绿”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要辜负眼前这位侑酒歌女的深情厚意;二是不愿让自己的青春年华白白流逝。既然世上没有像平原君那样识才爱士的贤哲,就不必作建功立业的非非之想。面对歌女、美酒、宝马、娇春,就纵情开怀畅饮吧。一个年方二十的男儿,正值风华正茂之时,不能这般局促偃蹇。这种及时行乐的思想,是从愤世嫉俗的感情派生出来的,是对黑暗现实发出的悲愤控诉。

  这首畅叙胸臆的诗篇,造语奇,造境也奇,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诗人骑马踏青,面对大好的春光,本应产生舒适欢畅的感受。但偏偏就在此时,一种与外界景物格格不入的忧伤情绪像云雾般在心头冉冉升起。这种把欢乐和哀怨、明丽和幽冷等等矛盾着的因素糅合起来的现象,在李贺的诗歌里是屡见不鲜的,它使诗歌更具有神奇的魅力。此诗在结构上完全摆脱了由物起兴、以事牵情的程式。它先写“兴”,写由景物引起的神奇幻象。接着写春游,色彩秾艳,气韵沉酣,与前面的幻觉境界迥然不同,但又是产生那种幻觉的物质基础。诗人故意颠倒它们的先后次序,造成悲抑的气氛和起落的形势。

  后面从“神血”句起都是抒发身世之悲的笔墨。它们与开头相适应,有力地表达了悲愤的情怀。全诗活而不乱,粘而不滞,行文的回环曲折与感情的起落变化相适应,迷离浑化,达到了艺术上完美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02-100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想要攀折月中桂枝,无奈天空如此远阔!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许多故旧相送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忍受别离的苦痛寂寂寞寞到了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贬谪南荒从未遇到郦食其那样的朋友,长夜难眠,春寒料峭充满下厅。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居人:指居住在永州的故旧。独醒:盖以屈原自喻,言其头脑清醒,不与世俗同流。可怜:怜,有怜爱、怜惜两个意义,这里应是后者。长亭:古时设在路旁供行人停息的亭舍。诗词中的长亭多指送别的地方。

(jīng)州不遇高阳侣(lǚ),一夜春寒满下厅。
荆州:古州名,永州古属荆州。高阳:指汉高祖刘邦的谋士郦食其(lì yì jī丽异机)。侣:伴侣。下厅:指客舍。这句说作者心事重重,夜晚春寒料峭,不能成眠。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公元809年(元和四年),他接到家庭世交、时任京兆尹的许孟容的来信。“得罪五年,未尝有故旧大臣以书见及者”,所以他欢欣鼓舞,随即给他回了一封千余字的长信。信的结尾,切盼许孟容设法改变他的处境,竟是满纸乞怜之词。接着他又给萧俛、李建、裴埙、顾十郞等故旧写信求援,也是毫无结果。此外,柳宗元还在《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一诗中用“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发出嘤嘤求友求援之声。

  读者对于典故的理解,万不可过于拘泥。正如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一样,典故的含义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更是不可能完全粘合无间。郦食其为刘邦出谋献策,使刘邦的势力由小到大,不断发展,那他就是帮了刘邦的大忙。柳宗元认为自己参加永贞革新,其事业是正义的,却反遭贬斥;他要求重返长安,“利安元元”,其要求也是正当的。然而,他在长达十年的贬谪生活中,一直没有遇到给他以援手的朋友,所以,尽管在他举诏赴京时有那么故旧亲朋为他送行,他还是感到“可怜寂寞到长亭”。

  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在经过长达十年之久的贬抑之后,柳宗元清醒地意识到: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得到朝廷重任,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援手简直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在本应十分高兴的时候,反而一夜无眠,感到料峭的春寒包围着他,充溢于整个馆驿。

  再回头看看“独醒”二字,读者不能不佩服诗人运笔之妙。诗人决不是“离觞不醉”,这首诗也绝不是伤别离的,诗人的醒,是对于复杂的政治斗争的清醒认识,是对于自己前途充满忧虑的清醒认识。

  柳诗较少用典,这首诗虽不是古典诗词用典精当的范例,但却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邃,内涵更加丰富,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八六子·洞房深

: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
在后妃居住的幽深的房里;灯光照着绘有图画的屏风,屏风上的山色一片浓绿,显得格外古雅庄重。听见冰冷的夜雨敲打芭蕉声,惊断了房里她的好梦;醒来看见攀龙香炉的香烟,在绣花缎被上空飘升。失去了皇帝的恩宠啊,她已久住长信宫中,帷帐里萧条凄冷;原来的椒殿闲置无用,门儿关锁冷冷清清。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皇帝车驾来的路上,长满了苔藓一层。绣帘默默地低垂,过很长时间才听见,一声更漏传进宫中。她的容颜木槿花似的,憔悴在不知不觉之中。她羞于梳理乌黑的发髻,独坐呆望满面愁情;伤感的目光注视之处,皇帝乘坐的车渐渐失去行踪。不知何时才能盼到,皇帝仪仗重临再降恩宠?啊,她正在悲苦地心驰神往,翠绿的梧桐又移动了阴影。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4页2、 弓保安.唐五代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1.:143-144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qīn)。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jiāo)殿闲扇。
洞房:深邃的内室。凝翠:凝聚着绿色。沉沉,茂盛、浓重貌。惊断句:谓雨打芭蕉,惊醒宫中女子的好梦。龙烟:龙脑香燃烧时散发的烟气。龙脑,又称瑞脑、冰片,系从龙脑香树干中提取膏汁制成。辞恩句:谓失宠。长信,汉宫名。椒殿句:谓宫门常闭。椒殿,后妃居住的宫殿,以椒和泥涂壁,取温香多子之义扁,关闭。

(niǎn)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shùn)华偷悴,翠鬟(huán)羞整,愁坐望处,金舆(yú)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辇路:帝王车驾经行的道路,因久不临幸,故生青苔。迟迟句:谓更漏声缓慢地传入宫禁,形容夜长难耐。漏,古代以铜壶滴漏计时,多称玉漏。丹禁:古代宫禁涂以红色,故称。舜华:即木槿,夏秋开花,朝开暮敛,古人多形容青春易逝。一作舜华。翠鬟羞整:谓羞于梳妆。翠梁,指黑发。哭,环形发式。金舆:帝王的车驾。彩仗:帝王的仪仗。消魂:又作销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愁苦。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4页2、 弓保安.唐五代词三百首今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1.:143-144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
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舜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杜牧的这首八六子是一首宫怨词,词的上片着力刻画环境的孤寂、冷清,下片情与景交错而行,写出弃妃心中的希望、惆帐、寂寞与无奈,整首词铺叙委婉,时而抒情,时而布景,井然有致。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起拍三句,写居室所在庭院深深,室内陈设华丽、气氛凄清。“灯照”,点明此处所写为夜间景况;画屏,指屏风,在灯光映照之下,上面所画山水色调显得凝重沉着。“深”、“凝”、“沉沉”四字,渲染了夜中女主人公居室氛围的典雅凝重的特征。

  “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三句,写出客观环境的幽静清凉。“冷滴”一语,写出女主人公的神经极其敏感,若为无牵无挂之人,纵使雨打芭蕉,也不至于转眼便被惊醒;“红窗”之“红”字,色彩明亮,同前所写“深”、“凝”、“沉”等字形成对照,象征凝重的压抑的氛围中主人公孤独的心理只有在“红窗好梦”中才有片时解脱;被相思之苦所缠绕的女主人公刚刚幸得入眠,可作好合之梦,不料竟被雨打芭蕉惊断,此种心境可想而知。而梦醒之后,但见那龙形香炉中冒出的烟雾弥漫室内、沾满锦被,无限哀思有如袅袅薰烟不断上升消散,愈见其凄清之意。“龙烟”是指攀龙香炉内所燃香料之烟,飘渺而至,笼罩绣衾,若有若无,虚虚实实。这高贵典雅的环境衬托出女主人公的身份,也衬托出其心境。

  “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扇。”点明女主人公身份是已失宠之宫妃。“长信宫”多为失宠后妃居处代称,屡屡出现于唐人诗中。词中的“久归”,点明自己失宠日久,因而“凤帐”形同虚设、宫门常关闭不开。“椒殿闲扇”是说她至长信宫后,原来居处已被锁起闲置。

  “辇路苔侵。”过片一句,青苔长满了皇帝车驾的必行之路,说明皇帝久已不行幸,与上片之”辞恩久归长信”相呼应,以形象的画面揭示宫妃的冷落处境。

  “绣帘垂,梧桐又移翠阴”一句结语,虽未点明这种企望又要落空,但时光不待,桐阴转移,女主人公仍陷在心驰神往的一厢情愿悲苦之中。

  全词所写虽不过是描绘宫妃失宠望幸的情态,但其借助环境渲染烘托表述人物心态的手法却很有独特之处。其形象细腻的描绘笔触显示了作者状物摹情的艺术功力,通篇读来婉转缠绵,曲折幽深。

参考资料:

1、 赵仁珪 朱玉麒 杜媛萍 李建英.唐五代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90页2、 刘维治.唐宋词研究 (修订本):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77-783、 程自信注评.唐五代词二百首:黄山书社,1998年11月第1版:53页4、 赵仁珪.唐五代词三百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年02月第1版:39-4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