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陪敕使麻先生祭岳

:
我皇盛文物,道化天地先。鞭挞走神鬼,玉帛礼山川。
忽下袁州使,来游紫洞前。青羊得处所,白鹤□时年。
虔恳飞龙记,昭彰化鸟篇。□风半山水,□气总云烟。
光抱升中日,霞明五色天。山横翠微外,室在绿潭边。
缇幕灰初庪,焚林火欲然。年光著草树,春色换山泉。
伊水来何日,嵩岩去几千。山疑小天下,人是会神仙。
叶令乘凫入,浮丘驾鹤旋。麻姑几年岁,三见海成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马令

宜兴人,其祖马元康世家金陵(今江苏南京),着《南唐书》(撰成于北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现藏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1篇诗文

猜你喜欢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昔日西晋王朝的政权崩溃时,中原一代的人民纷纷向南边逃亡。

沙尘何茫茫,龙南斗朝昏。
当时的局势多么纷乱,乘机崛起的军阀割据势力日日夜夜争斗不休。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胡人的马儿在汉地上奔驰,苻坚率领着前秦的军队威胁着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贤明而有才能的大臣谢安察觉到了国家即将衰败的命运,为了挽救危局,抵御侵扰,他迅速地东山再起。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晋军衣甲鲜明,军容雄壮,气势不凡;沿江陈兵,直到海隅,场面颇为壮观。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前秦的军队声势浩大,披甲执戈的军士像天上的积云一样聚集。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苻坚骄傲狂妄,不可一世,他自认兵强马多,光是把马鞭投进长江,就足以截断江流。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然而东晋王朝的局势开始好转,苻坚的军队吓得魂飞魄散。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谢安于谈笑间打败了前秦的军队,老百姓都敬重他,希望他能执掌朝政。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如今到古城金陵探访古迹,还可以见到当年的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依靠着栏杆远望四周险峻的地势,高耸的谢安墩上没有人群喧哗的声音。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我想象着谢安当年的风姿,缅怀着右军将军王羲之曾劝谢安以国事为重的言语。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王羲之和谢安志同道合,都有为国效力的心愿。他们虽已做古,其功绩却长存于世,就像蕙兰留下的芳根一样。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白鹭在春天的小洲上空飞过,青龙山迎接着初生的太阳。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虽然年代久远,谢安墩却依旧存在;只是楼台倒塌,到处长满繁盛的庄稼。

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我来这喝喝酒,并将在这墩上建造林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我将拂袖而去,到武陵源去过隐居生活。

参考资料:

1、 张厚余 .《太白诗传(下)》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年7月 :146-147 .2、 (唐)李白,(唐)杜甫,(唐)白居易著 .《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诗经典大全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2-01 :147 .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永嘉:晋怀帝年号.永嘉5年(311)匈奴贵族刘曜攻陷洛阳,杀死七民三万余人,中原一带人纷纷南耷避乱。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龙虎:喻指当时乘机崛起的割据势力。朝昏,即朝蒋。日日夜夜。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风:放逸,引申为追逐、奔弛。天骄:天之骄子,本指匈奴.这里指侍坚的前秦。蹙,迫,侵扰。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哲匠:指贤明有才之士.这里指谢安。云鹏:大鹏,指谢安。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组练:古时车卒与步兵穿的战服。楚国,指江淮一带。此句形容晋军衣甲鲜明、军容雄壮。海门:指海边。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西秦:指十六国时苻坚的前秦。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投鞭:据《晋书·符坚载记》:荮坚进攻东晋时,曾吹嘘其兵力强大,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一扫不足论,一举荡平晋军不在话下,此二句描绘苻坚的骄傲狂妄不可一世。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皇运:指东晋王朝的命运。返正,复归于正道,这里是振兴的意思。丑虏:指苻坚的军队,无遗魂,吓掉了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谈笑”二句: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苻坚攻晋时,谢安镇静如常,与其侄谢玄对局下棋.谈笑自若、遏:阻挡,此二二句意为:谢安谈笑自若地扣。败了前秦军,老自姓希望他执掌朝政。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凭览:倚栏远望,周,四周。高标:指谢安墩高高耸立。绝人喧,无喧闹之声。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东山,指谢安。谢曾隐居东山。右军言:据《晋书·谢安传》载,谢安与王羲之(右军)同登冶城时.王对谢说:“现在天下大乱,应人人为国效力,不可空谈,荒废正业。”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白鹭:白鹭洲,在今南京,李白在《登金陵凤凰台》有“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青龙:山名,在南京东南。朝暾:初升的太阳。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云物:景物。

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清波:指酒。树名园:在墩一上建筑林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武陵:郡名,在今湖南常德市一带。武陵源即桃花源,晋陶潜有《桃花源记》,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张厚余 .《太白诗传(下)》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年7月 :146-147 .2、 (唐)李白,(唐)杜甫,(唐)白居易著 .《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诗经典大全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2-01 :147 .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从“晋室昔横溃”到“天骄蹙中原”是诗歌的第一部分。西晋末年,军阀割据,朝野纷争不断。“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两句诗,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令人窒息的乱世画面。“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是指,当时匈奴的军队相继攻陷了洛阳和长安,整个中原已经在胡人的铁蹄之下。此刻如果再没有杰出的将领出来抵御侵略,司马王朝必将灭亡。这一段极力描述局势的纷乱与紧迫.是在为下一段谢安的出场做铺垫。时势造英雄.正是这样危急的情况下.主人公才可更具英雄色彩。

  从“哲匠感颓运”到“苍生望斯存”为诗歌的第二部分。谢安于乱世中应时而出,保住了岌岌可危的司马王朝的半壁江山。为了表现谢安的雄才大略,诗人首先描述苻坚领导的前秦军队是如何强大。由“百万众”和“如云屯”即可看出,前秦的兵士众多,气势恢宏,这正与西晋王朝混乱纷杂的局势形成鲜明的对比。“投鞭可填江”,固然是在描述苻坚的狂妄自傲、不可一世,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前秦的军队之强。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谢安临危受命,凭借卓尔不群的军事才能,在淝水将前秦的军队一举击破,使“淝水之战”成为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场著名战役。诗人又用“谈笑”一词勾勒出了谢安从容不迫的气度。战场上刀光剑影,惨烈异常,而谢安依然能够轻松自如,从容面对。这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三国时的奇才诸葛亮。“丑虏无遗魂”,写前秦军队的落荒而逃,既和前面大军进攻中原时的浩浩荡荡以及苻坚的不可一世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烘托出谢安战绩的显赫。这一战的胜利为谢安赢得了百姓的尊敬和推崇,使他得以流传百世,受人敬仰。

  从“冶城访古迹”到“归入武陵源”是诗歌的最后一部分。诗人的目光从历史上回到了现实中。谢安墩地势高耸,鲜有人声喧哗,这样略显荒凉的场景引发了诗人更多的思考。王羲之当年正是在这里劝谢安以国家危亡为己任,这才有了之后谢安的应时而出、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之举。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王羲之和谢安可谓志同道合,就像梧桐与嘉树一样,而他们的故事也如同蕙草留下的芳根一样,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千秋佳话。想到这段历史,诗人很自然地就会联系到自己。他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自己的才能,他相信只要有机会,自己也可以像谢安一样,建立不朽的功绩。然而身边并没有像王羲之之于谢安这样的知己,自己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苦闷无处排遣。在谢安墩上远望,白鹭在春天的小洲上空飞过,青龙山迎接着初生的太阳。诗人看见的自然景物都蕴含着生机和希望,而身边的谢安墩由于年代久远,楼台倒塌,到处长满繁茂的庄稼。这使他再次感叹功名富贵的不可长存,于是又有感而发: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建功立业,实现心中抱负,一定会辞去官职,到归隐之地享受田园牧歌的生活。

  李白的诗歌字里行间常常带有理想主义的色彩,他渴望建功立业,渴望被赏识被重用,从而可以凭借自己的才能为国效劳。谢安一战而平天下的壮举正是他最大的理想。因而登上谢安墩,诗人才会有这样多的感慨。虽然现实中有诸多不如意,他依然期待着有机会建立不朽的功业,这也是李白和一些归隐诗人不同的地方。很多怀才不遇的诗人在残酷的现实中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小隐于林,独善其身。而李白尽管有归人武陵源的念头,也依然希望是在“功成”之后再将其实现。这成了他坚持一生的信念,也成为其大部分诗篇的终极主题。

参考资料:

1、 李白,杜甫,白居易 著,杨芳云 编译 .《李白、杜甫、白居易名诗经典大全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2-1 :147-148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剪伐。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赋诗留岩屏,千载庶不灭。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
钟山怀抱金陵城,往昔曾经霸王气十足。

天开帝王居,海色照宫阙。
天上的帝王居所,海色常常映照宫阙。

群峰如逐鹿,奔走相驰突。
周围的山峰如被围捕的群鹿,奔跑驰突。

江水九道来,云端遥明没。
城边的江水分九道而来,又仿佛远上云端离去。

时迁大运去,龙虎势休歇。
时世在变迁,皇运有衰减,虎踞龙盘之势渐渐颓萎。

我来属天清,登览穷楚越。
我趁秋气高爽时登高望远,把古楚越大地包揽胸前。

吾宗挺禅伯,特秀鸾凤骨。
你是我们李家宗室的佼佼者,仙风道骨如仙鹤神鸾。

众星罗青天,明者独有月。
青天布满群星,悟道之人才能心有明月。

冥居顺生理,草木不剪伐。
依照无为之道,起居与万物不损坏。

烟窗引蔷薇,石壁老野蕨。
窗开云出入,蔷薇香自来,石上野蕨任死生。

吴风谢安屐,白足傲履袜。
你有谢安的风范,你有白足和尚昙始的气质。

几宿一下山,萧然忘干谒。
我在这里住了几夜,全然把干谒之事忘到九霄云外。

谈经演金偈,降鹤舞海雪。
与你一起谈佛经,听你演讲佛学精华,就感觉白鹤在雪海飞翔,一派空灵。

时闻天香来,了与世事绝。
时时可以感觉到天香满鼻,全心寂静,与万事隔缘。

佳游不可得,春风惜远别。
如此佳景不可多得,转眼就要分别,春风都伤心流泪。

赋诗留岩屏,千载庶不灭。
我来题它一首诗,把它刻在摩崖上,相信千年也不会磨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北山独酌寄韦六

:
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
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
门横群岫开,水凿众泉引。
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
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
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
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
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

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从来没有听说巢父和许由还要买山隐居的。

道存迹自高,何惮去隐近。
心中有道,行迹自然高尚,与居住地有没有隐群有什么相干?

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
我来到地方偏僻,没有喧哗的岭下居住。

门横群岫开,水凿众泉引。
开门就可以看到群岫纵横,凿山引来甘美的泉水。

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
山屏高耸白云飞渡,洞穴深深难以探幽。

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
江上水气日夜凝成雾,林中蒸气晚上变得凄紧。

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
在此岭可以采摘朱红色的野果,兼得修养天鼻地口玄牝的妙处。

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
坐在明亮的月光下观看真经宝书,轻拂凝霜犹如玩弄瑶琴。

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慢慢倾壶,细细品酌,自顾幽影,寂寞孤独。

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
李白啊李白,你以前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去游谒?真是可笑啊!没事就这样喝喝酒多好!

(cháo)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巢父、许由:上古高士。

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

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mǐn)
泯:灭,尽。

门横群岫(xiù)开,水凿众泉引。
岫:山。

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

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

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

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zhěn)
瑶轸:瑶琴。

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慢慢倾壶,细细品酌,自顾幽影,寂寞孤独。

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shěn)
哂:讥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少年

: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96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江海”句:江海,泛指外乡。忽遇友人本当高兴,由于彼此失意,故觉颇多苦恨。叶下,指秋风吹得树叶纷纷落下,借以渲染客恨。

酒酣(hān)夜别淮(huái)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淮阴市:市,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96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作品大意写浪迹江湖的诗人,在秋风萧瑟的时节与一位少年相遇。彼此情味相投,但只片刻幸会,随即就分手了。诗人选择相逢又相别的瞬间场面来表现“客恨”,自然地流露出无限的离恨别情,给人以颇深的艺术感染。

  诗中的“客恨”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这首小诗是借客游抒写作者落拓江湖的“不遇”之感。

  客游他乡,忽遇友人,本当使人高兴,但由于彼此同有沦落江湖、政治失意之感,故觉颇多苦恨。尤其在这金风起浪、落叶萧萧的秋天,更容易触动游子的愁肠了。“秋风叶下洞庭波”,是化用《楚辞》“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描绘南方萧索的秋色,借以渲染“客恨”,并非实指。和下文的“夜别淮阴市”一样,都是借意。

  诗的前半融情入景,“客恨”的含意还比较含蓄。后半借酒消愁,意思就显露得多了。“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淮阴市”,固然点出话别地点,但主要用意还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胸中的块垒。这里是暗用淮阴侯韩信的故事。韩信年少未得志时,曾乞食漂母,受辱胯下,贻笑于淮阴一市。而后来却征战沙场,成为西汉百万军中的统帅。温庭筠也是才华出众,素有大志,但因其恃才傲物,终不为世用,只落得身世飘零,颇似少年韩信。故“酒酣夜别淮阴市”句,正寓有以韩信的襟抱期待自己,向昨天的耻辱告别之意。所以最后在高楼对明月,他和少年知音放歌一曲,以壮志共勉,正表达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情怀。

  这首诗善于用典寄托怀抱,且不着痕迹,自然地与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因景见情,含蓄隽永。暗用韩信故事来自述怀抱之后,便引出“月照高楼一曲歌”的壮志豪情。“月照高楼”明写分别地点,是景语,也是情语。四个字点染了高歌而别的背景,展现着一种壮丽明朗的景色。它不同于“月上柳梢”的缠绵,也有别于“晓风残月”的悲凉,而是和慷慨高歌的情调相吻合,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豪气。这正是诗人壮志情怀的写照。诗贵有真情。温庭筠多纤丽藻饰之作,而此篇却以峻拔爽朗的面目独标一格,令人耳目一新。

参考资料:

1、 阎昭典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12-111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郄昂谪巴中

:
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
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

瑶草寒不死,移植沧江滨。
瑶草是受寒不死的,可以移植到仙境沧江的江滨。

东风洒雨露,会入天地春。
如果遇到东风飘洒雨露,就会与天地一道春意盎然。

予若洞庭叶,随波送逐臣。
我就像洞庭湖的落叶,随着风波送你去贬谪的远方。

思归未可得,书此谢情人。
我也思念故乡,但也不能归去,书此诗一首赠送给有情人,聊表心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