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城南即事因访蓝田韦明府

:
闲出城南禁火天,路傍骑马独摇鞭。青松古墓伤碑碣,
红杏春园羡管弦。徒说鸊鹈膏玉剑,漫夸蚨血点铜钱。
世间尽是悠悠事,且饮韦家冷酒眠。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殷尧藩

殷尧藩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78篇诗文

猜你喜欢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2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sù)琴。
闲夜坐明月:一作“闲坐夜明月”。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zhōng)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钟期:指钟子期。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2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闻“悲声调”,宛若“寒松吟”,喧染悲凉的氛围,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用拟人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便于作者尽情发挥,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之效果。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紧扣上文,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写《渌水》时,言其作用可以“清虚心”,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其所以如此,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从写作上看,首写弹琴,中写琴曲,末写慨叹。在写琴曲时,诗人以《寒松吟》比《悲风》,虽是以琴曲比琴曲,却又使人能从曲名上想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悲”与“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风”与“松”则使人想到松涛,并进而想到乐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风入松》,传为嵇康所作,“风”与“松”相连,可使人想起这一琴曲。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如何贴切!再者,“《白雪》乱纤手”一句,诗人不仅以一“乱”字,写出弹琴动作的特点,而且从《白雪》还可使人想到纤手的白嫩,这样的配词,真是妙不可言!

参考资料:

1、 傅正谷选释.唐代音乐舞蹈杂技诗选释: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03:29-3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喜迁莺·街鼓动

: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探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街头鼓声雷动,皇城缓缓而开,赴朝庭应试科举的士子回来了。凤鸟衔着金榜从云彩中出来,顿时金鼓之声大作,让人间平地响起了雷声。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莺已飞迁,龙已化成,一夜之间满城车响马喧。家家户户神仙般的美人、小姐都聚在楼阁上,争着那登科中榜、一飞冲天的状元郎。

参考资料:

1、 周青著.《青蛾文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172、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上》.北京:中国书店,2011:443、 高峰编选.《温庭筠·韦庄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252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禁城:宫城。人回:指应考举人看榜归来。凤衔:即凤凰衔书,谓传达皇帝诏令,公布本科新登进士名册。

(yīng)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cù)神仙,争看鹤冲天。
莺迁:古代常以嘤鸣出谷之鸟为黄莺,指登第,或为升擢、迁居的颂词。龙化:如龙兴起,发迹飞腾。神仙:这里指美女。唐代进士科放榜时,富贵人家即忙于从中择婿。鹤冲天:喻进士及第者从此一步登天。

参考资料:

1、 周青著.《青蛾文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1172、 徐寒主编.《历代古词鉴赏·上》.北京:中国书店,2011:443、 高峰编选.《温庭筠·韦庄集》.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252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这首词写应试科举放榜时的热闹场面和词人进士及第后的兴奋与得意之情,一派升平气象。

  上片以浓墨重彩着力表现科举之日举子等待放榜的热闹场景,“天上探人回”写从朝廷应试而归。“凤衔金榜出云来”比喻天子授金榜,“平地一声雷”较为形象地刻画出男子得知放榜时自己已经金榜题名时内心极度的狂喜之情,突如其来的喜讯,让他多年的艰辛有所收获,恍惚之间产生飘飘欲仙的感觉。

  下片描摹新科进士簪花游街拜府之时被众人争睹的场景,“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三句极写中举之人的欢快情景。“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这里写家家户户的小姐们争着看中举的士子们,心怀爱慕之情。从而衬托了中举士子年轻才俊的得意之情。“鹤冲天”这里比喻登科中举的人。晋陶潜所著《搜神后记》卷一有云:“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遂高上冲天。今辽东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结末两句极尽张扬之势,主人公名成之后,获得极大的精神满足。而后来,《喜迁莺》这一词牌又称《鹤冲天》。

  作品画面频转,热闹非凡,活灵活现地展示出一个神气十足、洋洋自得、踌躇满志的新科进士形象,以及纷繁喧嚣的现世风情。

参考资料:

1、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21702、 夏华.《花间集》.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2:7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少年行二首

: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像高渐离一样在燕市击筑饮酒,像荆轲一样在易水上弹剑悲歌。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应结识像燕太子丹这样的爱贤之士,要结交像并州侠士一般的朋友。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若再遇到像鲁勾践这样的侠士,应该事先自报家门,若有争博之时,请多多包函,幸勿相欺啊。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骑着银鞍白马,满面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他们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哪里去呢?他们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9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55-60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15-217

击筑(zhù)饮美酒,剑歌易水湄(méi)
“击筑”句:用高渐离事。筑:一种古代的弦乐器。其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曰筑。湄:岸边。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燕太子:名丹,燕王喜之太子。并州儿:并州一带重义气轻生死的青年男子。儿,指年轻人。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jiàn),争博勿相欺。
击:一作“声”。鲁句践:人名,赵国之侠客。争博:因赌博而相争。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ān)白马度春风。
五陵:本指汉朝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为当时豪家贵族的聚居地。此泛指家居长安的豪贵之家。金市:唐代东都洛阳有金市。此系指长安西市,因可兑换金银,故名。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sì)中。
胡姬:泛指当时西域及外国的少女。当时长安多有胡人开酒肆者,店中多胡姬歌舞侍酒。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92、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55-60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15-217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尽管专门吟咏少年的诗数量不及模山范水、状物言志之作,但这类诗大都写得富有诗味,颇具特色。李白的《少年行二首》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第一首用五古的形式,迹近咏史,实是抒情,写一个少年的信念和追求。诗开头运用荆轲的典故,表现少年对荆轲事迹的向往和憧憬。对英雄人物的追慕,是青少年们所共有的心理特征。整首诗从易水饯饮落笔,但不脱不粘,若即若离,从对荆轲的身世感慨跳跃到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把由荆轲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情壮志,注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凝结成一种激扬奋发的豪情与坚定的人生信念:“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接着写鲁句践。鲁句践是战国时代的人,和当时的荆轲在邯郸下棋赌博,最后却互相争吵起来。这里仍然以荆轲的故事抒情达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少年的心理特征。

  第二首用七绝的形式,描摹刻画,情态毕露。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个任气逞能的豪侠少年形象。“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说明他的家世豪贵,生活豪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显示其豪放、倜傥、爽朗、率真,展示其无限的青春活力。在春风得意之际,这些五陵侠少驰骋着骏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出入于花海酒肆,无拘无束,在欢歌笑语中忘怀了一切,不知什么叫时光与金钱,不知什么是愁苦与忧思。这里没有明显的是非褒贬,也没有暗示出什么微言大义。这些青少年,是幸福的。从这些青少年的身上,似乎可以让人感受到盛唐的国威给这些时代的幸运儿带来的狂欢与激情,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其中倾注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刻划的是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因而,诗中写少年紧扣其个性特点下笔。敲打着乐器喝着酒,背着宝剑唱着歌,骑着白马踏着落花,风流豪爽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从中,读者不难窥见任气逞能的少年李白的影子。这是李白对自己年轻时候的一种回忆,也只有李白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全诗语言豪迈俊爽,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55-60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15-21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质上人

: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质上人有时打坐,静如枯木;有时出游,飘若浮云,心无所系,随性而行,超世脱俗。其他僧人云游,还带着盛水的瓶子和吃饭的钵,而他出门连这两件东西都不带,一身之外无所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遇到人也不会去聊人世间的琐事,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于世间之外的人一样。

(niè)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bō)可随身。
枿坐:枯坐。枿,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瓶钵: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因为是送给僧人的诗,所以诗开头便云佛事:“枿坐云游出世尘。”这是写质上人的形象。诗人抓住他的特征,刻画了他的不同凡俗。

  第二句进一步写质上人的形象。瓶钵是云游和尚喝水吃饭不可少的器具。可是质上人连应该随身携带的一瓶一钵都没有。这就更突出了质上人超出尘世的性格,成了飘飘然来去无牵挂的大闲人了。

  第三、四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这是从质上人的精神境界去刻画他的形象。他不说一句有关人世间的话,这才写出精神上大解脱的悟道者形象。人们口上说的,都是心上想的,不说人间事,是他心里根本不想这些事,因为他把人间的名利富贵看做是虚幻、短暂、无意义的。“所谓“世缘终浅道缘深”(苏东坡语),在这位质上人身上表现得非常彻底,他完全游离于尘世之外。

  他虽曾赞羡“万般不及僧无事,共水将山过一生”(《题道林寺》)的生活,但无论怎样也不能像质上人那样口不说一句人间事。所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既有对质上人的称赏和羡慕,也有诗人自己复杂心情的流露,字面上意义虽然浅近,而诗人的感慨颇深。

  杜荀鹤的诗在语言上通俗浅近,明白流畅,所以他把严于格律的近体诗通俗化了。正因为这样,他的许多诗句包括《赠质上人》在内都在长期流传中成了人们口头的熟语。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60-136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新林浦阻风寄友人

:
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
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
以此难挂席,佳期益相思。
海月破圆景,菰蒋生绿池。
昨日北湖梅,初开未满枝。
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
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
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脁诗。

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
潮水涨落有一定周期,比较可信,而大风的起止却难以预料了。

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
清晨还是西北风,黄昏就成为东南风。

以此难挂席,佳期益相思。
所以很难依靠风向挂帆,佳期眼看要过去,所以特别想念你。

海月破圆景,菰蒋生绿池。
海月被风吹破明洁的圆影,茭白也已经生满了绿水塘池。

昨日北湖梅,初开未满枝。
昨日去北湖看看那里的梅花,刚刚开放还没有开满枝头。

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
今天早上来看东门的杨柳,满是夹道下垂的青丝。

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
草木感知季节,我来的时候却难以确定。

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思绪纷纷如江上的飘雪,客旅的我愁绪如岸边青草离离。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脁诗。
明天一早就从新林浦出发,一路高吟谢脁描写新林浦的诗。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周维扬,陈子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09:第118页-第119页

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
期:约定。

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

以此难挂席,佳期益相思。
挂席:行舟扬帆。佳期:指与友人相会的日期。

海月破圆景,菰(gū)蒋生绿池。
破圆景:指圆月又快了。菰蒋:植物名。名“蒋”,或作“菰”,俗称“茭白”,多年生宿根草本。绿池:清澈的池水。

昨日北湖梅,初开未满枝。
昨日:指前些日子。北湖:即玄武湖,在今南京市。

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
白门:指金陵(今南京市)城的西门。古人称西方为白,故称金陵为白门。

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
岁物:指岁时风物。忽:迅速。如此:指前面对时光易逝,景物变化迅速的描写。定几时:定在什么时候?

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草草:忧愁的样子。客中:羁旅之中。这里指李白自己在作客。

明发新林浦(pǔ),空吟谢脁诗。
明发:天将晓时光明始发。谢脁:南齐著名谤人。谢脁诗:指谢脁《之宜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浦》一诗。谢脁到宣城郡去任太守时,从建康(即金陵,今南京)新林浦出发,曾作此诗。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周维扬,陈子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09:第118页-第119页
潮水定可信,天风难与期。
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
以此难挂席,佳期益相思。
海月破圆景,菰蒋生绿池。
昨日北湖梅,初开未满枝。
今朝白门柳,夹道垂青丝。
岁物忽如此,我来定几时。
纷纷江上雪,草草客中悲。
明发新林浦,空吟谢脁诗。

  此诗交代其现阻风遇雪,只能等待明晨逆流行船,且追忆昨日玄武湖、今朝白门之游。“清晨西北转,薄暮东南吹”两句不仅从大处落笔,描写了潮水涨落和风云的变幻莫测,而且也暗示了诗人难以继续前行的无奈和失落。“难”,“转,“相思””,诗人将真实的感情蕴于其中。追忆昨日玄武湖、今朝白门之游,表面上描写诗人游玩之尽兴,以反衬诗人不能与友人相会而思念友人。表达了诗人飘零孤苦的情怀和思念友人之情。全诗景情交融,意蕴深厚。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风浪太大,难于扬帆行舟,与友人相会的时间恐怕难以确定了,暗示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更加强烈。

  中六句借景物变化迅速,喻时光易逝。诗中的“北湖”、“白门”、都是南京地名,并且强调了玄武湖的梅花的盛开姿态,高洁秀雅,花色浓淡相宜。诗人描写海月被风吹破明洁的圆影,茭白也已经生满了绿水塘池;想像刚刚开放的梅花清幽而淡雅;还有东门的杨柳,满是夹道下垂的青丝。从“昨日”到“今朝”,暗示了诗人充实的行程和美好的游历,“梅花”和“杨柳”,则渲染出了玄武湖优美的景色和金陵的独特杨柳。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玄武湖和金陵的景色的喜悦、悠闲之情。

  后两句意为:我通夕不寐,新林浦天已黎明,但风浪太大,未能平息,只好空吟着谢眺的诗句。“空”字用得恰到妙处,表达了诗人对难以预料的风雨的无可奈何,增添了全诗的思念之情,使主题更加鲜明。且追忆昨日玄武湖、今朝白门之游,诗人对如此美丽的景色已是无心观赏了,只想与友人相会。抒发了作者飘零孤苦的情怀和思念友人之情。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周维扬,陈子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09:第118页-第11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