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登迎春阁

:
未栉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
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刘驾

刘驾,唐(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与曹邺友善,俱工古风。邺先及第,不忍先归,待于长安。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唐才子传》卷七)其诗较有社会内容,如《反贾客乐》反映农民疾苦,《有感》抨击边将腐化,《弃妇》表现对被遗弃妇女的同情,都是晚唐较好的作品。《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诗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事迹见其《唐乐府十首序)) 、《唐摭言》卷四、《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80篇诗文

猜你喜欢

客亭

: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秋窗还有淡淡的曙色,窗外的落木已经残破不堪,天风还在摧残。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寒山外日出暗淡无光,江流也被掩映在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圣朝没有被丢弃之物,自己并非没有才德,如今却老病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余生还有多少坎坷磨难呢?只能像那随风飘零的蓬草,顺其自然。

秋窗犹曙(shǔ)色,落木更天风。
曙色:拂晓时的天色。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宿雾:早晨的雾。

圣朝(cháo)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弃物:被丢弃之物。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残生:犹余生。转蓬:言人之飘零无定如蓬之转。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任转蓬。
  此诗和《客夜》是同时之作。杜甫公元762年(唐宝应元年)秋,流落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这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送到绵州奉济驿,正要回头,适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只好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诗。这时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别州民

: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杭州的父老准备水酒满筵,拦路相送。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作为地方官吏为自己在任时一无建树而惭愧 ,不禁潸然泪下。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因为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为旱田多,农民也有饥荒。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我只能给父老们留下一湖水(指在钱塘增筑湖堤工程),救救干旱的灾荒。

(qí)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yán)
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shān)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蹇秀才赴临洮

: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怅望一日千里,如今头上有了白发。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还想奔赴阳谷,不嫌陇山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倚马可见纸笔,随身只带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预料你终能自致高位,建功立业的地方就在临洮。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2:82-83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二毛:头发黑白相间,俗称花白头发。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lǒng)山高。
阳谷:地名,在今甘肃淳化北。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倚马:指倚马可待的敏捷才思。雄笔:犹雄文。

料君终自致,勋(xūn)业在临洮(táo)
勋业:功业。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2:82-83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天。蹇秀才不知何人。大概这位蹇秀才与高适相似,都是久沉下僚,想到战场上去争取功名,因此高适创作此诗鼓励他。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等.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2:82-8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杜司勋

: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高楼上风雨如晦感动于杜司勋的诗文,他羽翼短小无力奋飞赶不上同群的人。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倾注心血刻意写诗感伤时事又伤离别,人世间值得推崇和赞誉的只有杜司勋!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6-127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15-716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yì)差池不及群。
风雨:抒写风雨怀人之情。斯文:此文,指他当时正在吟诵的杜牧诗作。差池:犹参差。指燕飞时尾羽参差不齐。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xūn)
杜司勋:即杜牧,晚唐时期诗人、散文家。刻意:有意为之,此指别有寄托。伤春:因春天到来而引起忧伤、苦闷。复:又。伤别:因离别而悲伤。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6-127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15-716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首句“高楼风雨感斯文”,写自己对杜牧诗歌独特的感受。这是一个风雨凄凄的春日。诗人登上高楼,凭栏四顾,只见整个长安城都沉浸在迷茫的雨雾中。这风雨如晦的景象,正好触动胸中郁积的伤世忧时之感。

  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诗人对杜牧的诗作也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因为后者就是“高楼风雨”的时代环境的产物。杜牧的“斯文”,不能确指,也不必确指,应是感伤时世、忧愁风雨之作。

  次句“短翼差池不及群”,转说自己,也暗含杜牧。这是一首送别诗。李商隐用“差池”暗寓“伤别”之情。这句是说,自己正如风雨中艰难行进的弱燕,翅短力微,赶不上同群。

  这是自伤身世孤孑,不能奋飞远飞,也是自谦才力浅短,不如杜牧。这后一层意思,正与末句“唯有”相呼应。上句因“高楼风雨”兴感而兼写双方,这句表面上似专写自己。其实,“短翼差池”之恨不独李商隐。他另一首《赠杜十三司勋员外》曾深情劝勉杜牧:“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正说明杜牧同样有壮心不遂之恨。这里只提自己,只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三、四两句极力推重杜牧的诗歌。伤春、伤别,即“高楼风雨”的忧时伤世之意与“短翼差池”的自慨身世之情,也就是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伤春”、“伤别”,高度概括了杜牧诗歌的主要内容与基本主题,并揭示了带有那个衰颓时代所特有的感伤情调的艺术风格。“刻意”二字,既强调其创作态度之严肃,又突出其运思寓意之深厚,暗示他所说的“伤春伤别”,并非寻常的男女相思离别,伤心人别有怀抱。末句“唯有”二字极高评价了杜牧在当时诗坛上的崇高地位。

  这首诗之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诗人极力称扬杜牧,实际上含有引杜牧为同调之意。既评杜,又属自道。同心相应,同气相求,诗人在评杜、赞杜的同时,也就寄托了自己对时代和身世的深沉感慨,暗含着诗坛寂寞、知音稀少的弦外之音。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50-115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秦女卷衣

: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天子身居未央宫,妻妾来收拾衣裳。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现在未得皇上在紫宫宠爱,怎敢拂坐黄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没有皇上的旨意,洪水来了也不敢乱走,如果皇上遇到危险,舍命也要保护皇上,就像博熊的冯婕妤一样。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卑微之身侍奉日月,轻飘若飞萤之光。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愿君采撷葑菲草的时候,不因为它的根部难看而抛弃它的叶片。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9年:第124页

天子居未央,妾(qiè)侍卷衣裳。
未央:汉宫名。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紫宫:帝王宫禁。这里借指天子。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水至”句:刘向《列女传·贞顺》:楚昭王出游,留妇人渐台之上而去。王闻江水大至,使使者迎夫人,忘持其符。夫人曰:“王与宫人约,令召宫人必以符,今使者不持符,妾不敢行。”于是使返取符,则水大至,台崩,夫人流而死。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日月:象征君王。

愿君采葑(fēng)菲,无以下体妨。
“愿君”句:意谓愿君王勿以自己身份身的低下,而忽视自己对君王的一片忠心。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李白诗选:中华书局,2009年:第124页
天子居未央,妾侍卷衣裳。
顾无紫宫宠,敢拂黄金床。
水至亦不去,熊来尚可当。
微身奉日月,飘若萤之光。
愿君采葑菲,无以下体妨。
  乐府《杂曲歌辞》有《秦王卷衣》,言成阳春景及宫阙之美,秦王卷衣,以赠所欢也。李白的《秦女卷衣》,这首诗与《秦王卷衣》十分不同。李白这首诗表达的是对爱情的看法,对爱情应该始终如一,不能因为彼此年老色衰而背弃对方。其实,在这首诗里,也隐含着李白自己的用世情怀,他希望为君王效力,不会因年老而放弃这一理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