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武侯庙的孔明先生的画像早已遗落不知何处,整座山空寂只有草木徒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站在这里好似还能听到诸葛亮作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再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了啊。
参考资料:
1、 沈文凡.杜甫诗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542、 龚笃清.杜甫诗精选精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953、 陈邦炎,杜甫《武侯庙》赏析,《名作欣赏》1990年第06期遗庙(miào)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丹青落:庙中壁画已脱落。丹青指庙中壁画。草木长:草木茂长。两句写庙景,言武侯去世时间之久远。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辞后主:蜀后主刘禅建兴五年,诸葛亮上《出师表》,辞别后主,率兵伐魏。南阳:诸葛亮本以布衣躬耕于南阳(今河南南阳),因刘备三顾之于草庐中,遂佐备建立蜀汉、与魏、吴成鼎足之势。
参考资料:
1、 沈文凡.杜甫诗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542、 龚笃清.杜甫诗精选精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953、 陈邦炎,杜甫《武侯庙》赏析,《名作欣赏》1990年第06期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76年),当时杜甫正流寓夔州,因瞻拜武侯祠有感而作此诗以悼念诸葛亮。该诗前两句描写庙内、外的景色,描写山之空寂,也暗示武侯一生的志业早已随岁月而消逝,回首往事一切皆空。后一联诗以短短十个字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道出了武侯放弃早年隐居南阳的生活而终身尽瘁国事,以身许国、义无反顾的境遇和心情。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这两句写诗人瞻仰武侯庙所看到的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上句写庙。诗中“丹青”,指庙中的壁画;“落”,剥落、脱落。从“遗”字和“落”字可想而知,前来祭拜的人很少。想当年诸葛亮为蜀汉的创建和巩固,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而诸葛亮的遗庙竟是这样的景象,诗人顿生感慨。再看下句,诗人站在武侯庙放眼四望,周遭环境也是如此的空寂和荒凉。“空山”,指白帝山。诗人用一个“空”字,似乎是说这山上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说明人迹稀少;一个“长”字,说明草木无忧无顾地生长,倒很茂盛,进一步反衬出武侯庙位于一片荒山野草之中,是多么的令人感伤!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这两句由武侯庙写到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出山辅佐刘备以及后主,赞叹有加。诗人似乎还能听到诸葛亮作《出师表》辞别后主的声音,可他壮志未酬,病死军中,在也无法功成身退,回到故地南阳啊。上句“犹闻辞后主”,“辞后主”,蜀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兵汉中,实行伐魏,临行上《出师表》,向后主刘禅辞行,告诫后主要亲君子,远小人,表明自己的一片忠贞之心。下句“不复卧南阳”是上句的继续,由于诸葛亮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在也不能回到他的躬耕之地南阳了。“南阳”,郡名,诸葛亮曾躬耕于此。“不复”二字,既写出了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之情,将一生献给蜀汉事业的伟大功业和奋斗精神;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赞叹之情和无法功成身退返故乡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虚实相生,融情于景。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限。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这首诗可以说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参考资料:
1、 金启华、金小平.中学生文库杜甫诗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330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九月九日又重阳,登高望远,天空万里无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神工鬼斧,山川形成,长江把楚汉,界限分明。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狂风鼓动着江水,形成了一波波龙形的浪涛。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传说中,汉武帝在高大的楼船横渡游览汾河的时候曾经大发感慨:气势何雄壮!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如今的讨伐悖逆的军队楼船气势更为壮观,旌旗飘扬。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洞庭湖上水步骑三军罗列,白羽箭影映射在酒杯中间。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战鼓隆隆震天响,那有心情去采撷黄菊花。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舞动的剑气要把落山的红日重新托起,让太阳重新发出灿烂的光芒。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汉武帝说我给大家高歌一曲,可以鼓舞大家的斗志,有助于压制暴徒气势。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值此战乱时期,我们可不能以陶渊明为榜样,去东篱下采撷菊花。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秋楚汉分。
楚、汉:谓楚地之山及汉水也。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雨下了很久,南湖的水长的满满的;雨过天晴之后我来到南湖。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太阳慢慢下山了,在湖面上投下了又红又大的影子,晚风停息绿水泛不起半点涟漪。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湖水淹没了部分堤岸,远处有疏疏落落的民舍;水漫了湖岸,有许多船舶停在那里。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在欣赏风景的时候,我如何对付因孤独而引起的悲凉?这样美好的景色也不能使我快乐,真是可惜啊!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07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212久雨南湖涨(zhǎng),新晴北客过。
南湖:在今江西省,指鄱阳湖南部。鄱阳湖自星子县、瓮子口以南为南湖,以北为北湖。北客:北方来的人,诗人自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日沉:日落。风定:风停。
岸没闾(lǘ)阎(yán)少,滩平船舫(fǎng)多。
没:淹没。闾阎(:里巷的门,借指人家。船舫:泛指船。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可怜:可惜。心赏:用心领略、欣赏。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07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212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
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
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
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
这首诗描写了南湖的傍晚景色,表现了诗人独游的遗憾之情。
首先交待作者自己游湖的情境,久雨初晴,湖水大涨,北客南来,自然倍感新奇。中间四句即描写湖景。时值傍晚,夕阳西坠,似乎沉入湖中,但却留下了满天红色的光影,这时湖风停息了下来,澄碧的湖面一片平滑,浩阔而晶莹。放眼望去,由于久雨导致湖水大涨,淹没了原先的湖岸,所以人家稀少,而湖边沙滩,广袤而平整,聚集着许多船舫,人家少而船舫多,正见水乡特色,也是湖水大涨后的独特景况。这四句写景,在夕阳与湖水之间,红光留影,碧水映照,色彩明丽,从岸没到平滩的范围,人家虽少,而船舫却多,又充满生机活力。尤其是颔联,对仗工整,前句形容日落后的红霞,后句形容湖上风平浪静,形象逼真,色彩明丽,描写细致,均极恰切,写景如画,可谓写景的佳句。
写景之后便自然地转入最后两句,抒写了诗人一人独游的感叹。这首诗抓住“新晴”,“水涨”的特点,描写南湖的傍晚景色,因而写得有自己的个性,不流于一般。
总之,诗人正是抓住久雨的情境,写出水涨的特点,展现出浩渺壮阔的景观。面对这无比浩阔的湖面,使人顿生空寂落寞之感,诗人又是独自一人来游,自然难免独游之叹了。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07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212送客饮别酒,千觞无赭颜。
满怀凄苦饮酒送别朋友,千杯下肚脸上醉形不留。
何物最伤心?马首鸣金环。
什么东西最教伤心痛苦?马行环佩叮当人将分手。
野色浩无主,秋明空旷间。
荒野景色浩渺无人管束,天高地远秋来气爽风柔。
坐来壮胆破,断目不能看。
茫茫原野好像失去主宰,只剩下空寂旷远的黄秋。
行槐引西道,青梢长攒攒。
官槐排列引向西行的道路,簇集的青青树梢望不到尽头。
韦郎好兄弟,叠玉生文翰。
韦郎真是好兄弟知心朋友,文笔精妙字字珠玉文章锦绣。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硗田。
荒山上有我寒酸简陋住处,一亩薄田蓬蒿丛生稻麦无收。
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
下雨的夜晚差吏催租呼叫,与舂米声交错相杂吵扰不休。
谁解念劳劳?苍突唯南山。
韦郎远去谁了解我的酸楚?只有突兀的南山与我同苦忧。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10-212送客饮别酒,千觞(shāng)无赭(zhě)颜。
觞:古代酒器。赭颜:因酒醉而脸红。
何物最伤心?马首鸣金环。
金环:马络头上的铜环。
野色浩无主,秋明空旷间。
浩无主:因友人远去而感到原野也像失去了主宰般的惆怅。
坐来壮胆破,断目不能看。
坐来:顷刻,顿时。断目:目断。一作“新月”。
行槐引西道,青梢长攒(zǎn)攒。
“青梢”句:一作“青松稍长攒”。青梢,指槐树。攒攒,聚集的样子。
韦郎好兄弟,叠玉生文翰。
叠玉:联璧意。生文翰:文章有光彩。文翰,文章,文辞。
我在山上舍,一亩蒿(hāo)硗(qiāo)田。
蒿硗田:田之多石者。蒿,碻之误也。
夜雨叫租吏,春声暗交关。
春声:一作“舂声”。交关:交错。
谁解念劳劳?苍突唯南山。
劳劳:忧怆的心情。一作“劳苦”。苍突:苍翠而突兀。南山:终南山。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10-212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写作者与韦仁实兄弟的情谊,写得很有感情。
全诗可分两大部分。前十二句写伤离别。开篇迅即点题,写“送客”。送别时心情凄苦,故饮千杯而面无红色,“何物最伤心”句,唤起下文,载着韦氏兄弟的马匹已经驰去,马络头上的铜环鸣响,最能使送别人伤心。“野色浩无主”以下六句,描写送别地之景物,秋时天高气爽,野色辽阔,无人管领,斯人已去,空留旷野。目断远处,不胜惆怅,顿时使人心碎胆破。此时只有一行行官槐的青树梢簇聚着,伸向西去的官道上。景物描写中饱含着诗人送别时凄苦的心绪和眷恋的情思。“韦郎好兄弟”已经远去,回想起他们文笔精妙,字字如积叠的美玉,很觉惋惜,不能再和他们说诗论文,徒增伤感。
“我在山上舍”以下六句突然运用转笔,转写自己,慨叹自己困守不遇。先写家园土地之贫瘠,次写催租吏之困扰,夜雨中,催租吏的叫骂声和舂稻声交织在一起。“夜雨叫租吏,春(舂)声暗交关”二句刻画出催租吏雨夜上门催逼租税,农家被迫连夜舂米的辛苦景象,勾勒出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侧影。最后二句说,有谁能像韦氏兄弟那样经常怜念我忧怆的心情呢?唯有苍翠突兀的南山陪伴着我。用问语收结,给人以悠然不尽的想象空间,更具含蓄美。结尾与开篇遥相呼应,韦氏兄弟与自己交谊深厚,所以离别时倍感伤心。
全诗由饮别到送行,到惜别,到思念,并同自己的困境结合起来,真挚,凄婉,感人。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2、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9-21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玉树影斜,日暮下朝之时,宫中多有乐事。
后庭朝未入,轻辇夜相过。
由于君王白天忙于政务,至夜晚才乘着轻辇来到后宫。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嫔妃们在花间恶意谈笑,在明烛下娇声唱歌。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娥。
在月光下尽情地唱吧,跳吧,莫要叫明月归去,我们还要请月宫中的嫦娥一起来欢歌醉舞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8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5-246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9-185玉树春归日,金宫乐事多。
玉树春归日:一作“玉殿春归好”。
后庭朝未入,轻辇(niǎn)夜相过。
笑出花间语,娇来竹下歌。
竹:一作“烛”。
莫教明月去,留著醉嫦(cháng)娥(é)。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88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5-2463、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9-185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45-2462、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79-185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