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
冰兔半升魄,铜壶微滴长。薄帷乍飘卷,襟带轻摇飏.
此际昏梦清,斜月满轩房。屣履步前楹,剑戟森在行。
重城宵正分,号鼓互相望。独坐有所思,夫君鸾凤章。
天津落星河,一苇安可航。龙泉白玉首,鱼服黄金装。
报国未知效,惟鹈徒在梁。裴回顾戎旃,颢气生东方。
衰叶满栏草,斑毛盈镜霜。羸牛未脱辕,老马强腾骧。
吟君白雪唱,惭愧巴人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丛外漏声不断传向远方。塞雁向南归去令人惊心,杂乱的城鸟寻觅着栖巢,望着画屏上对对金鹧鸪令人格外伤感。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 .《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花间派词传》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48 .2、 林霄 .《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 .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5 :12 .3、 陈耳东,陈笑呐 .《情词》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47 .4、 亦冬 .《唐五代词选译》(修订版)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11 :48 .5、 赵仁珪 .《唐五代词三百首》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2 :49 .6、 郭彦全 .《历代词今译》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10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tiáo)递(dì)。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zhè)鸪(gū)。
漏声:指报更报点之声。迢递:遥远。塞雁:北雁,春来北飞。城乌:城头上的乌鸦。画屏:有图饰品的屏风,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摆设。金鹧鸪:金线绣成的鹧鸪,可能绣在屏风上,也可能是绣在衣服上的。
香雾薄,透帘幕,惆(chóu)怅(chàng)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薄:通“迫”,逼来。惆怅:失意、烦恼。谢家池阁:豪华的宅院,这星即指女主人公的住处。谢氏为南朝望族,居处多有池阁之胜。后来便成为一共名。韦庄归国遥词中有“日落谢家池阁”句。红烛背:背向红烛;一说以物遮住红烛,使其光线不向人直射。
参考资料:
1、 顾农,徐侠 .《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花间派词传》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48 .2、 林霄 .《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 .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5 :12 .3、 陈耳东,陈笑呐 .《情词》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47 .4、 亦冬 .《唐五代词选译》(修订版)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11 :48 .5、 赵仁珪 .《唐五代词三百首》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2 :49 .6、 郭彦全 .《历代词今译》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10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
上片写室外之景。首三句描写春雨绵绵洒在柳丝上,洒在花木丛中的情形。独处空闺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触动其心绪,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因此,当她听到从花木上掉下来的雨滴之声,犹误以为是远方传来的计时漏声。可以想象,思妇由于对远人的眷念时刻萦系在心,无法释然。故而心绪不宁,度日如年。那雨滴之声就像是放大了的漏声,对她来讲就格外地刺耳。柳丝、春雨等本是浓丽之景。但在这里只是用来暗示思妇凄凉的心境,增强对比的效果。“惊塞雁”三句则进一步渲染思妇的这种心理感觉。人忍受不了这夜雨之声的侵扰,那么物又如何呢。在思妇的想象中,即使征塞之大雁,宿城之乌鸦,甚至是画屏上之鹧鸪也必定会闻声而惊起,不安地抖动其翅翼。这几句是移情于物的写法,以惊飞的鸟来暗示思妇不安的心情。“画屏金鹧鸪”乍一看似突亍铿由室外移至室内,由听觉变成了视觉。其实,描写静止的鹧鸪慢慢变得灵动起来,这种错觉正好衬出思妇胸中难言之痛苦。
下片描写思妇所居之室内情形。在兰室之内,炉香即将燃尽.香雾渐渐消散,但却依然能透过层层的帷帐。在这样精致雅洁的环境里,思妇的心态却只能以“惆怅”两字来概括,可见其凄苦。这里“谢家池阁”泛指思妇居处。由于这些华堂美室曾经是思妇与离人共同欢乐的地方。现今独自居住,物是人非,故其心理感觉就迥然不同。“红烛背”三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在这孤寐无伴的夜晚。百无聊赖的环境下思妇之情状。如何才能排遣心中绵绵不绝的离情,如何才能寻觅离人的踪影。只有吹熄红烛,放下帐帷,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扰,进入梦乡。然而“梦长君不知”,这又是一种多么可悲可叹的情景。
全词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思妇寂寞凄凉的心理状态,深沉细腻的感情世界,几乎都是从具体的物象中反映出来的。
参考资料:
1、 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24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李白的坟就在采石江边,坟地周围的野草向着天边肆意蔓延。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可悲的是这荒坟深穴中的枯骨,当他还在人世时,曾经写过惊天动地的诗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但凡是杰出的诗人,大都命运多舛,可又有哪一个的命运,像李白一般坎坷悲惨?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5-862、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1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李白墓:唐代大诗人李白死于当涂(今属安徽),初葬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迁葬青山。今安徽马鞍山南采石山下采石镇犹存墓址。过往诗人到此多有吟咏。采石:即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较狭,形势险要,自古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镇。田:指墓地。
可怜荒垄(lǒng)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可怜:可叹,可悲。荒垄:荒芜的坟墓。穷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惊天动地:形容发生的事情极不寻常,令人震惊。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但是:但凡是,只是。薄命:命运不好,福分差。就中:其中。沦落:落魄,穷困失意。君:指李白。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5-862、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1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李白墓在采石江边只是一个传说,相传李白曾身着宫锦袍,醉酒采石矶,因跃入江中捉月而逝,渔人得其衣冠下葬。现在马鞍山市江心洲的宫锦村和采石的李白衣冠冢都是托此传说而得名。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在采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其中尤以白居易的这首诗最为有名。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片萧索悲凉的气氛。
颔联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达出了诗人强烈的悲愤之情。“可怜”两句说可怜那躺在荒野黄泉下的寒骨,当他活在人世的时候,曾经写出过惊天动地的诗文。这里通过“可怜”、“曾有”这样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词语,鲜明地展示出了李白诗文的伟大和一代诗仙死后墓地的凄凉这一矛盾,直接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悲愤之情。尽管死后凄凉冷漠,但李白是不朽的,他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文永远留在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
最后两句提出诗人多薄命,而李白才愈高则命愈薄的问题,表达了诗人对李白起伏坎坷的一生深切的同情和不平,也从侧面再次赞颂了李白的伟大。结尾言不尽而意亦不尽,耐人寻味。
全诗用李白杰出的成就,与李白坎坷的命运、死后墓地荒凉和后世文坛的暗淡组成了多重对比,从而赋予了作品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85-862、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41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
我喜欢吟颂谢脁的诗文,喜欢他诗歌中那句“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所描述的感觉。
谢脁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
谢脁已经成为历史,当涂的大青山也变得如此空虚,万幸的是殷公你不愧为后有来者。
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
你送我珍贵的裘毛衣,上面绣满五色云彩和白色图案,就好像雨过晴天中绚丽的彩虹,光彩照人。
文章彪炳光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
衣上绣的图案纹路错综斑斓,色彩绚烂,一定是那位神仙般的少女绣成的衣裳。
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
衣裳轻如松花上的金粉,仿佛风一吹就会漫天飘扬;绿色色彩浓烈,如同吃足了雨水的青苔,滋润无比。
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
又如同远处青翠的海岛,又仿佛是红色的飞霞映衬江边的青草。
凝毫采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
上面描画着满满的含露花蕊,娇艳无比,一定花费了几年工夫才绣出如此天工开物。
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
殷公你把这珍贵的衣裘送给我,我也不跟你客气,穿你的衣裘,让别人看去吧!我穿上它,一定可以让山山水水顿时散发出青辉。
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
谢康乐看到我这衣裘,肯定以为是那里的奇山异水而顿时诗兴大发。
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
衣襟前面绣满了冥色沉沉的森林深壑,衣袖上绣着与夕阳共辉的飞霞。
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
就是神仙们看了也会惊叹连天。高耸的险峰千万座,座座绿色苍莽。
身骑白鹿行飘飖,手翳紫芝笑披拂。
我穿上它骑上白鹿就出发,跟我走吧,这就出发,飘飖如仙云中行,手握紫色的灵芝,隐隐约约,笑声随风飘飘。
相如不足跨鹔鹴,王恭鹤氅安可方。
司马相如的鹔鹴羽衣不足夸耀,王恭的鹤毛氅披更不足为敌。
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五云裘上素花点点千千万,犹如王母瑶池飘来的雪花,更奇异的是片片都带着香气,把春风都熏个透透。
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
我将代表你穿上它去九天遨游,我也将代表你去朝见三十六位神仙。
下窥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
我还代表你在天上俯瞰你,可是拉不到你的手,无法把你拉上天,但是,我已经代表你上天了。你在地上朝我挥手,以挥手的姿势将我拥有,永远的相思一定让你愁肠寸断。
参考资料:
1、 阎琦.《李白诗选评》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2、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
“我吟”二句:指谢脁《观朝雨》诗“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谢脁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
青山:在当涂东南三十里。谢脁尝筑宅于此,死亦葬于此。
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
粉图珍裘:谓裘衣上绘有山水之图。
文章彪炳光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
“文章”句:谓五云裘色彩鲜艳光怪陆离。素娥:嫦娥。玉女:神女。以下数句即写五云裘上所绘图画。
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
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
凝毫采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
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
违:拒绝。
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
“顿惊”二句:谓五云裘所绘山水使谢灵运惊讶。谢灵运以山水诗闻名,故云。
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
“襟前”二句:谓五云裘襟、袖上山水图画,状如谢灵运山水诗。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有“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二句,故云。
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
身骑白鹿行飘飖,手翳紫芝笑披拂。
“手翳”句:用曹植《飞龙篇》“忽逢二童,颜色鲜好。乘彼白鹿,手翳芝草”句意。
相如不足跨鹔鹴,王恭鹤氅安可方。
“相如”句:司马相如有鹔鹴裘。王恭:字孝伯,东晋名士,美姿仪,尝披鹤氅裘,涉雪而行,时人叹为神仙中人。见《晋书·王恭传》。以上二句谓五云裘胜过司马相如鹔鹴裘、王恭鹤氅。
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
“为君”二句:意谓自己将着此裘上天朝见玉皇。三十六玉皇,道家所谓三十六天之帝王。
下窥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
“下窥”二句:谓其已经上天,而留殷明佐在地面,使我翘首相思。以上皆想象中语。
参考资料:
1、 阎琦.《李白诗选评》 .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2、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诗篇起笔出人意料,前二句先写谢朓诗之优美感人,接着惋惜斯人已逝,第四句笔锋一转,点出殷公。这一曲笔使文情出现跌宕。谢胱虽没,但后继有人。李白是推崇二谢的,曾以“中间小谢又清发”自比,本诗下文又以谢灵运诗句赞友人所赠锦裘之美。此时以谢朓比友人,足见他对友人才华的看重和赏识。
从读者心理看,李白这样称许友人的才情,接下来该从这个角度生发开去。可是,“粉图珍裘五云色”再另起一头,诗人不再谈诗论文,却说起那五云裘来。这其实是切入正题。前面四句,原来是铺垫。五云裘者,五色绚烂如云,故以五云名之。以下一大段,大笔挥洒,对五云裘作具体描绘。其中亦有变化。“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文章彪炳光陆离”三句,写裘之色彩斑烂,华美无比,所以断定出自神女之手,是一件神物。这在文意上成一小顿。之后,又回到裘本身,写云裘上的美丽的图案,图案上的松花碧苔、江草江花、大海小岛、远山红霞。这宏大的画图,精微的工艺,显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因而再一次判断为“几年功成夺天造”。神女所制,已是高贵无比,而以神女之巧,方几年完成,又见其构思之精巧、工艺之复杂、工程之浩大,也就衬出这五云裘之弥足珍贵。
对这样高贵的赠品,李白毫不掩饰自己的惊喜之情。他没有故作姿态,矫情拒辞,而是痛痛快快地收下了它,不仅如此,还立即穿上这裘衣,以示对友人的尊敬和谢忱。李白亲切自然,豪放洒脱的形象也顿时跃然纸上。这是一件不但给自己增添风采,也给山水增辉的裘衣。要是谢灵运在世,恐怕也会惊讶不已,感叹自己的诗句被如此完美地反映在图画中。这裘上的画,正是谢灵运在《石壁精舍还湖中》所写的“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的诗意的再现。
至此,诗人已完全进入了想象的世界。穿上这件裘衣,别说一般王公贵人,就连神仙也个个自愧不如,他们远远地观赏着、感叹着,挤满了千崖万岭。美丽的裘衣刺激了他的想象,这位对神仙境界极为向往的浪漫大师的思绪正在仙国飞扬。仿佛自己已经骑上那早已放牧在青崖间供他随时驱遣的白鹿,手擎着用三岛十洲的特产紫芝仙草做成的华盖,正在天空飞驰。这该是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潇洒。传说司马相如有一件用鹔鹴鸟羽做的鹔鹴裘,十分美丽,视为至宝;王恭则用鹤羽为氅,常常乘高舆,披鹤氅裘,俨如神仙中人。但比起诗人来,恐怕他们都黯然失色了。在这种自得心态中,诗人继续遐想着,他在飞升,到了高高的天界。风景这边独好。仙境瑶台雪花纷纷,漫天飞舞,这雪景不同尘世,没有严冬的肃杀,却有春天的温暖;没有砭人肌骨的酷寒,倒有沁人心脾的清香。诗人更加兴奋,他要更上一重天,去参见高居三十六天之上的玉皇大帝啦!就在这时,他偶一回头,看见那位给他带来运气的朋友却不能同行,他正羡慕地望着自己,为他们之间的突然分别而伤感。诗人自己也似乎悟出了什么……全诗就这样戛然而止。
这首酬答之作颇能代表李白个性。全诗通过吟咏五云裘强烈地抒发了主体的情感。写五云裘之美,浓墨重彩,金碧辉映,为的是突出友人的深情。而这件彩裘又与自己仙风道骨的形象相得益彰。它刺激了诗人的想象力,在着衣后的短暂时间里,诗人仿佛因这巧夺天工的神奇外衣而飘飘欲仙了。他上天入地,笑傲王侯,临虚御风,上谒玉皇,摆脱了尘世的种种羁绊和烦恼,从而奏出一曲主体的颂歌。诗中的夸张和想象贯穿始终,从他对珍裘的赞叹到披裘飞升上谒玉皇,无不如是,而这正是李白的风格特征。诗中的种种想象又曲折而真实地反映了这位浪漫大师的心态。李白崇尚道教,“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道教的洞天福地多是名山大川,恍如神仙境界在尘世设立的“广告牌”。所以,在李白的思维中,似乎形成了一种定势,由美丽衣衫上的山水图案联想到清静幽美的自然界,披上这样的裘衣,自己就好象置身于理想中的乐土。他平日梦萦魂牵的一些神仙境界中的道具,如白鹿、紫芝等,也及时地出现在他面前,招之即来,唾手可得,于是终于飘然成仙,乐极一时。似幻似真,而一切皆出于情。一件五云裘让诗人喜悦,而友人的情谊更让人沉醉。这又恰好表明了诗人对友谊的看重。因而,诗人流露出的这激情也就格外感人。
此诗节奏明快,气韵生动,一气呵成。开头以吟谢诗发端,引出殷公,赞其才俊。接着落笔即转,切入“见赠五云裘”,由此美物产生种种联想,直至飞升而去。而最后两句忽又回首,对想象中的分别感到伤悲。本是虚写,却照应了开篇,“结穴”回归友谊,干净利落,结束全篇。此结句颇令人回味。这一回顾,看似在说他人对自己成仙的羡慕,但也流露出了诗人自身对仙界的企羡以及深知天界难以企及的潜意识。因为这毕竟是想象,是幻觉,当诗人清醒过来,面对“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现实,对于理想中的仙境,也会“矫手相思空断肠”。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初旭 .《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
长沙在楚地的深部,洞庭湖这时正是深秋。
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断鸿零雁随着归人的南行愈来愈少,江边的芦苇却长得茂密邈远。
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你所走的这条路,记得清清楚楚都是我经过的,路途已经很远了,你也该回来了。
孤游怀耿介,旅宿梦婉娩。
你孤游远行省亲,为人正直,希望你路途平安,睡的香甜。
风土稍殊音,鱼虾日异饭。
随着南去的路远去,风土、方言方音、饭食也越来越不同了,吃的鱼虾越来越多。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
你的亲友都在河南,到长沙后同谁在一起生活呢。
参考资料:
1、 唐宋八大家集编委会.文白对照 唐宋八大家集(1-3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343-3442、 张清华.韩愈诗文评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664页3、 刘耕路.韩愈及其作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229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
李正字:名础,官秘书省正字。贞元十九年进士,元和初为秘书省正字。长沙入楚深:长沙在楚地的深部。洞庭:洞庭湖。值:当。
人随鸿雁少,江共蒹(jiān)葭(jiā)远。
鸿雁少:相传北雁南飞至衡山回雁峰止。再往南去的人少了,鸿雁也少了。蒹葭:芦苇。
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历历:清清楚楚。悠悠:路途遥远貌。
孤游怀耿(gěng)介,旅宿梦婉娩。
耿介:耿直。婉娩:依恋之情。
风土稍殊音,鱼虾日异饭。
稍:渐渐。日异饭:饭食也变样了。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yǎn)。
亲交:亲友,亲人。息偃:休息。
参考资料:
1、 唐宋八大家集编委会.文白对照 唐宋八大家集(1-3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343-3442、 张清华.韩愈诗文评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664页3、 刘耕路.韩愈及其作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229这是一首浅白中涵深情、平直中寓奇崛的诗。
首四句点明送友人的时间和地点。深秋的楚地景色,不禁令诗人浮想联翩,渺渺兮骤发思旧之愁怀。诗人曾在唐贞元十九年(803)遭贬南方,为阳山县令,后又曾徙掾江陵,对荆楚之地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都比较熟悉。所以,接着便有“历历余所经”之叹。这个感叹,既兼有反刍遭贬生涯的苦味,又包含了对故地的留连与怀念之情,感情当是非常复杂的。而对句“悠悠子当返”,则是对友人将返故乡的遥想与勉励。山川邈远,故地风情,您也该返回故乡了。因而,上下对句,形式上非常工整,“历历”与“悠悠”相对,“余”与“子’’相对,“所经”与“当返”相对,对仗可谓一丝不苟,而所濡涵的意蕴却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由此便显出诗人独运的匠心:用工整完全的对仗形式来载荷参差错落的意绪,从形式与内容的迭加错合中,造成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诗境。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下来八到十句,便是承着“悠悠子当返”进一步联想开去。友人胸秉耿介之怀,孤独南行,旅宿之夜,当也梦见妻子柔顺婉媚的仪容,南方风土殊异,音声亦皆不同了,全诗截此已下来一大半。从开篇,便从大景远景霉起,从远景到近景,从状物到抒情,句句收束,层层递敛,率皆预想途中情景之辞。写彼时彼地,竟未直接写送别一字,直到最后,才将聚焦点对准到了此时此地,戛然而收。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此句一经道出,便流露出了诗人深深的依依惜别之情。到此结束,留有反复咀嚼,回味无穷的余地。
初看此诗,颇感清新澹淡,风神邈远。诗人对友人的殷殷之情,通过对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描绘,徐徐荡漾而出,可感可亲。这似与韩愈宏放奇伟的风格不大一致。但细味此诗,却可以发现,它的结构也颇奇特。诗人在河南,送友人归湖南故乡,不是从河南的此时此地写起,而是一反常规,从湖南的彼时彼地着笔,而且用十句的大半篇幅来主要描写彼时彼地,仅最后两句才写送别的此情此景,点明题旨,着法甚奇。因而,诗人是突破了常轨旧格,奇构异想。
参考资料:
1、 吴小平.韩孟诗派作品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62-63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巴陵长江侧岸的这堆石头,经历了万年的风浪,横卧成为白马驿。
乱流若电转,举掉扬珠辉。
江水奔涌,漩涡如电快速旋转,船棹激起的水珠在阳光下虹光灿烂。
临驿卷缇幕,升堂接绣衣。
裴侍御在水驿升堂,卷起绣帘,把刺绣的衣服赠送与我。
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
友情深厚,把所有的客套礼仪放在一边,为我带来了一片灿烂的阳光,温暖我流放途中感受的凄凉。
侧叠万古石,横为白马矶。
乱流若电转,举掉扬珠辉。
临驿(yì)卷缇(tí)幕,升堂接绣衣。
绣衣:用《汉书》绣衣直指事。
情亲不避马,为我解霜威。
避马:用《后汉书》桓典事。
这是李白在流放途中,经过现岳阳巴陵县的时候,遇到当时朝廷御史台(相当于今天的检察院)的裴侍御也在鸭栏驿,于是请李白上坐,送衣,问寒问暖。在李白特别需要外界支持的时候给于了深切的关怀,其他如宰相张镐等都给于了很多帮助。
从诗中可以看到,李白是比较会交际的,关键时刻还是有朋友的援手,同时,也看到当时的人情还真有大唐的气度,不是处在那种墙倒众人推的社会氛围之中。有了这么多朋友的帮助,才有可能在流放三千里的水路走了一年多,沿途都是地方官员招待,这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