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剧·忠义士豫让吞炭

:

第一折

(智伯引缔疵上,诗云)周室中衰起战争,鸱张七国各屯兵。一从唐叔分桐后,政事分来在六乡,某乃智宣子之子荀瑶是也,国人号为智襄子,因某居长,称为智伯。这个是某家臣絺疵。某与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氏,世执晋国之政,职任六卿,惟某最强盛。前年灭了范氏、中行氏二家,彼土地人庶,尽为己有。今某心中还要将韩、魏、赵三家,一发并吞,废了晋侯,西晋土宇,皆归于某。那其间方为愿足。如今定了一计,于兰台设一筵席,请韩、魏、赵三子会饮。酒席之间,以礼问他求地,若与则巳。不与就起兵征伐。若去了三家,唐叔山河,不久入吾手也。谋计己定。絺疵,你去请三子来赴宴。疾去早来。(絺疵云)某奉工人令,着我去请三家主君,来赴兰台之宴,不敢久停久住,须索走一遭去。(下)(赵襄子上,诗云)世职为卿佐晋邦,先人生我弟兄双,智瑶强横相侵压,谨守身家死不降。某姓赵名无恤,世备晋国六卿之职。我先君赵筒子存日,曾使尹铎治晋阳,尹铎请曰:"以为茧丝乎?"以为保障乎?先君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先君曾谓某曰,晋国有难,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以是为归。某佩服先君之言,谆谆在耳。自先君弃世之后,智襄子荀瑶为晋正卿,欺俺寡弱,有移晋柞之心。前年将范氏、中行氏二家绝灭,大肆强暴。不久祸及于俺三家。今日又在兰台设宴,请某与魏桓子、韩康子会饮,不知有何事,其中必有奸计。不去又不好,等韩、魏二子来,须索走一遭。(韩康子上,诗云)昔自先王戏削桐,世为卿职在河东。奈何荀氏强梁甚,要使三家入彀中。某韩康子是也,姓韩名虎,国人称为韩康子,世为晋卿。我晋国卿六人,独某与赵、魏相厚。今正卿荀瑶不道,欲并诸卿大夫,己将范、中行灭了,又欲侵及俺三家。今在兰台设宴,请俺三人,不知有何事,须索去咱,等赵、魏二子同行则个。(魏桓子上,诗云)邦国分茅建六卿,自惭继职守持盈。谁知衰世强凌弱,荀氏跳梁拥重兵。某姓魏名驹,国人称为魏桓子,职任晋卿。叵耐正卿荀瑶,常有吞并俺韩、魏、赵之心。今日设宴兰台.来请俺三人,须索社会则个。(行科云)前面不是二位公子,呀呀。赵韩二君拜揖。(二子还礼,云)荀氏招饮,不知其旨,咱须早赴则个。(做到科,门役报科,智伯上相见科,三子云)某等有何德能,敢劳上卿置酒相待。(智云)今喜邦家无事,谨请三位公子闲饮一番。(把盏科,智云)某自先世流传,支庶众多,土地窄隘。三公子采邑与某相邻者,敢借一二区,以供樵采,不拒幸多。(韩背云)某观智伯好利而愎,今索地于
我,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思,而待事之变矣。(转云)某有万家之邑,愿献左右(智云)多谢多谢。魏公子允否?(魏背云)无故索地,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伯之命,必不长矣。(转云)某亦有万家之邑,敢献左右。(智云)多谢多谢。赵公,蔡皋狼之地,与某食邑接境,欲求借为采邑,未知允否?(赵云)念无恤承先人基业,兢兢业业,惟恐失坠。土地人庶,皆先人遗祚,我公无故见侵,决不敢基命。必不见容,有死而已。(智云)赵公好不见机,你不见六卿之家,大半归我,韩魏各已献地,你就强梁,到得那里?岂不见范氏中行氏之例乎?(赵不答起身去科。智云)赵子好是无理也!地又不与,又不辞而去,怎寄干休?韩魏二公,咱三家点起甲兵,将赵氏不分老弱,一鼓擒灭。将他土地人庶,咱三人平分了,岂不好也?(韩魏云)谨奉教令。(正末豫让上,云)某姓豫名让,是智伯家一个家臣,今日我主人兰台没宴,会韩魏赵三君,适间我主人倚兵马强盛,问三家索地,韩魏各献万家之邑,独赵君不与,我主人当筵毁辱,逼的赵君逃席而去。我主人以为得志,还要伐他。我想来,主不备难,难必至矣。蜂蚁尚能螫人,况人君乎?我须索进劝一遭。(做到科,见科,云)主人,让闻我主索地,赵君避席,主人反欲见伐。且高而不危,满而不溢。先王谓志不可满,欲不可纵。赵君逃走。必有防备,若苦苦相侵,恐非善道,不可不可。(唱)

【仙吕】【点绛唇】便待将韩魏平吞,逼的赵正逃遁。偏咱呵安稳,则待要独霸乾坤,全不怕后代人评论。

(智云)我好意请他饮酒,地又不与,又不告而去,兀的不气杀我也。(正末唱)

【混江龙】休为-朝之忿,不思量旋踵丧其身。上个尊周朝皇帝,下不闻阃外将军,独自兴心独门立,却不道半山天子半由臣。待驱兵领将,积草屯粮。平白地要把邻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智云)豫让,你言差矣。想晋国卿相,惟我居首,兵多人盛,又得韩魏二子。协心助翊。今合兵攻伐。他若拒敌,一鼓成擒;他若不拒守,决水围灌,无有不成功者。你倒来替他回护,触恼我心。(正末云)巨闻忠臣不怀情于君;孝子不畏死于父;存忠尽节,受斧钺而无怨。主公,今上有周朝天子,不尊王命,无故索地,与咱是人情,不与是正理。今日无故称兵,大不祥也。(智云)如今天王法令不行,周祚衰微,天下诸侯,互相吞并,强者霸,弱者亡,我不乘时,非为智也。(正末唱)

【油葫芦】今门周室虽微礼尚尊。(智云)某为晋国陪臣,位列正卿,不为小也。(正末唱)咱则是臣下臣,怎敢侵夺他境界起烟尘?便待要开堤灌水把军围闲,攻城掠野把民蒿混。却不道德不孤,必有邻。(智云)我削除赵氏,谁不服我?(正末唱)便待要除根剪草绝了髫龀,做的个安门己损他人(智云)我立下些基业,贻厥孙谋也。(正末唱)

【天下乐】我则怕远在儿孙近在身。(智云)我兵车较多,三倍于赵,又合韩魏之兵甲,屠灭赵氏,亦何难哉?(正末唱)自古为君先爱民。圣人道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近大臣,远佞人,则这的是经纶天下本。

(智云)韩魏二君,我一开口就与万家之邑。如何赵氏全不敬?我地与不与犹小可,如何坏我席面,逃走去了,羞我这一场,怎肯干罢也。(正末云)主人,与咱的不是怕我;不与的也不是慢我。主人听臣说来:(唱)

【哪吒令】为甚魏柜子,但言的便允?为甚韩康子,但索的便肯?为共赵襄子不辞而便奔?见他外面而服,非咱中心臣顺,都是些假热佯亲。

【鹊踏枝】主公是智超群,也不合势威人。全不肯去暴除邪,发政施仁。好勇兴兵起军,全不肯偃武修文。

(智云)我初意饮宴,元非恶意。偶然请地,触我怒发,决不轻恕也。(正末唱)

【寄生草】平白地恩翻成怨,善变做嗔。不寻思治国安邦论,常怀着篡位同谋衅,偶兴败国亡家忿。主公呆民伐罪仿成汤,推位让国学尧舜。

(智云)昔日商纣无道,武王伐之,立下这等久运基业。我今更除赵氏,是亦吊民伐罪。(正末云)昔者纣王无道,以酒为池,经肉为林。使男女裸体相淫。杀贤拒谏,轿侈无度。今日赵襄子有何罪?(唱)

【醉扶归】则为他好奢侈行谗佞,剔孕妇削贤心,因此上吕望兴师过孟津,血浸朝歌郡。为甚把武王扶持做了至尊?这的是法正天心顺。

(智云)豫让,你不替我展江山夺社稷,到来比张比李的说我。我心决意吞并赵氏,再有苦谏的。定行斩首。叉出豫让去。(正末出外,云)古者大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今我主人陷于不义,岂可自政安逸?当力谏则小。(做复回科,唱)

【金盏儿】扭回身,上阶跟。(智云)豫让,你又来了,再若阻当我,一剑挥之两段。(正末唱)见他恶哏哏画色十分愠,剑横秋水气凌云。折末尸骸横百段,热血污黄尘。忠臣个怕死,怕死不忠臣。(智云)左右,与我拿下豫让,斩讫报来。(众拿科)(韩、魏劝,云)主公不可。今欲早伐,先斩家臣,于军不利。待平了赵氏,斩之未迟。(智云)看二君之面,教豫让权寄下这一颗头,待除了赵氏,不道肯轻饶了你哩。(正末云)谢我主不杀之恩。主公不听豫让之言,后悔之晚也。

【赚煞】少不的有国不能投,有家应难奔,无粮草先逃下庶民,血沥沥尸横刀门刎。少不的事君能致其身,把我这志常存,须有用着我的时辰,主公呵咫尺征袍渍血痕。直等到外无救军,内遭危困,那时节一腔鲜血报君恩。(下)

(智云)豫让去了也。韩魏二君,咱急整人马,攻伐赵氏去来。(并下)


第二折

(智伯上,云)某智伯是也,昨日会宴兰台,求地于赵氏,叵耐赵子无理,不肯与他也罢,又心怀忿怒,不辞而去。晋人那个不知我智氏强盛,我怎肯干罢?已约定韩魏二子,合兵攻伐,须索亲督一遭。(下)(赵襄子上,云)某乃赵襄子是也,昨日智伯会酒兰台,倚他威势,平空索地。韩魏二子,恐婴祸首,各与万家之邑,某一时不合当面拒他,他就有怪恨之意,某逃席而出,他说我羞阻他,今率韩魏甲士攻我,我力寡兵微,怎生抵敌,如何是好?我待出奔长子,奈民力罢敝,无人死守;待走邯郸,奈民膏竣尽,谁与守之?我想那晋阳城池完厚,仓禀充实,尹铎之所宽也,先君之所属也,民必和矣。我须走晋阳去也。(下)(智伯引韩魏二子上,云)某智伯是也,这个是韩康子,这个是魏桓子,因赵襄子不肯臣服,某等合兵攻伐赵氏。不料赵襄子惧怕,出走晋阳,坚闭城门不出,我今令军士每在城外筑起大堤,引水围灌城里。不日之间,一城生灵,尽为鱼鳖。灭了赵氏,分了他土地人民,那时方得趁心也。韩魏二君,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咱且行水一遭去,(下)(赵襄子引正末张孟谈上,云)却怎了也?智伯攻围甚急,某避走晋阳?今又引水围灌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看看淹倒城墙。但赖晋阳百姓,感先君之恩,尹铎之泽,虽如此颠沛,民无叛意。又况韩魏二子,与我唇齿,今叉助逆,合兵相攻。我想来,也是不得已。张孟谈。你呼暗的出去,见玮魏二君,说三家俱被智氏凌铄,若赵氏朝,亡。夕必及于韩魏,二公肯念同官之好,返戈智氏,一日遂志。三家之富贵,宁有既耶?晋国政令,岂出三家之手?张孟谈,你小心在意,疾去早来。(并下)(韩、魏上)(韩云)魏公子,你知智氏之志么?今日早间行水之时,他说,吾自今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他的意思,要将咱三家尽除。独霸晋国,将如之何也?(魏云)公旦智氏对咱说,絺疵对他说。韩魏有反意,以人事知之。今合二家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之。今约胜赵三分其地,水围晋阳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陷有日。二子无喜色而有忧容,此非反而何?方才又见絺疵。咱十分谨慎,只恐他看出真情,后日必中他计,且须别做个计较、(正天张孟谈引稍公驾舡上,云)某张孟谈是也,在于赵襄子家为巨。前者智泊无故索地,俺主公不与,智氏合韩魏之兵,攻围晋阳,引水淹灌。看看水入城中,但人心素德赵氏,不忍叛离。俺主公使我去见韩魏二君求救,须索冒险履危,去定一遭。(唱)

【正宫】【端正好】雨初睛,风才定,风雨过正是三更,一轮皓月如悬镜,万里长天静。

【滚绣球】稍公呵你与我慢慢行,悄悄的听,好教我把心不定。驾着个小船儿如履薄冰。外面是军护着堤,卫而是水浸着城,教找那里寻捷径?急煎煎无计逃生,我想那晋阳城下千寻水,便是智伯胸中百万兵,虎斗龙争。(下)

(韩云)魏公子,我想来,若智氏平了赵子,祸必及咱二家,莫若先下手为强。(魏云)咱今将计就计。决开堤口,引汾水灌安邑,绛水灌平阳,使智氏军不战自乱,一壁厢整搠人马掩击,无不成事。(韩云)诚恐谋泄败事,咱须对天歃血盟誓,方敢行事。(正末上,云)某来到韩魏二君营门外,听了这一会,不想他二人也怨智氏,我今见他,不说襄子之臣,只说是智伯使命,看他怎么说?兀那小校。报与二位公子得知,说智伯使命到来。(小校云)报的主帅得知,今有智伯使命到来。(韩魏云)请相见。(见科,正末云)俺智伯主人,差小人来巡探军情。传与二位用心防守,勿致疏虞。(韩云)俺这里催趱积水,刻日破城成功。(正末云)您二位恰才商量,我都听见来。(魏云)俺才讲些兵法,明日破城,好与赵氏对敌。

(正末唱)

【倘秀才】你待顺襄子谈兵说兵,你背智伯是无情有情。(韩、魏云)某岂敢背主事仇?(正末唱)您恰才对天因何歃血盟?(韩、魏云)俺才说分了赵氏,当誓死以报智伯。(正末唱)你如何要整队伍,出军营,做的个弊幸?

(韩、魏云)某等荷智伯之德,得分赵地,大家受用,岂有携贰?(正末唱)

【笑和尚】恁恁恁忒言清行不清,恁恁恁拚死命敌活命,恁恁恁自行病自医病,恁恁恁莫打挣,恁恁恁休折证。恁恁恁别了俺阃外将军令。

(韩魏云)俺二人既遵约束,焉敢背违?(正末云)俺智伯号令严明,您可怕么?(戴魏云)他既为主帅,某等裨副,谁不戒惧?(正末云)你依的我言语,管教你不怕。(韩魏云)凡有指挥,无不听从?(正末唱)

【倘秀才】俺不是智伯家差来的使命。(韩魏云)不是智伯差来,却是那里来的?(正末唱)俺是赵襄子使将来察探事情,特地向君侯行借些救兵。(韩魏云)如今水势浩大,城廓不保,不时陷没。生民鱼鳖。就有救兵,如何救的?(正末唱)且休说淹城邑,损生灵,岂不闻唇寒齿冷?

(韩魏云)智氏怪你主人会间不辞而去,好生欺慢,因此称兵见伐。(正末唱)

【滚绣球】俺襄子便有罪尔,便令该正刑,也合可怜见虚飘飘满城百姓,浑一似缀露飞萤。家家灶产蛙,处处水刷做坑,众军民往来奔竞,咫尺间海角飘零。投至得闹炒炒阵面上逃了生性,便是番滚滚波心捞月明,感叹伤情。

(魏云)你如今待怎么说?(正末云)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况智氏有才而无德,人苦其虐,莫若倒戈于彼。无不成功。(韩云)我等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正末云)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臣有一计,二君察之:(唱)

【倘秀才】臣不才虽然无能,二主公宁心试听,济不济君侯再察情。说着呵无凭验,做着呵有实减,非是自矜。

(韩魏云)你有何长策?说来我听。(正末唱)

【滚绣球】休和他觅斗争,厮奚竞,杀下守堤吏教他自窝里厮并,您把中军掩映处潜形。您外面将堤坝来撅,俺城中把金鼓鸣。正是外合里应,教智伯才知水火无情。教那帐前旌节门前戟,都做了风里杨花水上萍,直教他一事无成。

(韩云)俺二人适间正如此商量,要决汾绛二水,灌智伯军营,将守堤吏卒杀了,恁主人内往外杀,俺二人领兵夹击,则智伯之头,可致麾下矣。(正末云)谋计已兵,二主在心者,臣复俺主命去也。(并下)(内鼓噪呐喊科,智伯荒上,云)却怎了也?不想赵氏夜杀守堤之吏,决水来灌俺寨,营垒皆没,三军逃窜。左右,急急救护则个。(荒下)(赵引张孟谈上,云)今日托天地庇佑。多亏韩魏二君协谋,将智氏一鼓而火,方趁我平生之愿也。左右,与我请韩魏二君来者。(韩魏上,云)今日诛夷智族,赵君相招,须索见咱。(做见科,韩魏云)今日大敌破灭,可贺可贺。(赵云)深蒙二君相济,得斗大憝,彼主地人庶,三家共之,左右,推过智瑶来者。(众拥智伯上,赵云)智瑶,你虐焰薰天,神人共怒,无故索地而弄兵,恣情攻城而决水,今日擒来,有何话说?(智云)我悔不听豫让絺疵之言,致有今日,且亡国贱俘,只求早死。(正末张孟谈云)智伯,(唱)

【倘秀才】往常你统着兵车百乘,如今却落不的折箭中茎,却甚不动刀枪自太平。你也忒跋扈,忒狰狞,你便噤声。

【滚绣球】当日个宴兰台酒二觥,要不阳一座城,与不与更教水围军并,平白地虎斗龙争。开汾绛两道河,平韩魏万灶兵,筑高堤有如山岭,四周围抵多少万丈深坑。当时待把人推入,今日你被人推更不轻,罪合当刑。

(赵云)想智瑶无道,吞谋众卿,妄窥晋室,罪在不宥。左右,即便斩讫报来。还将他首骨,漆作饮器,方趁我心也。(末)

【尾声】早则去除了桓子心头病,斩砍了韩康眼内丁。扫荡浮尘门月明,剪灭妖氛宇宙清。道寡称孤事不成,霸业图正令不行,智们从来好战争,更做你能行离不了影。(下)

(赵云)二位公子,咱从今高枕无忧也。明日将智伯原取的范中行二家地土及他本家的,三分分了,岂不韪哉!(并下)


第三折

(外扮絺疵上,云)某智氏家臣絺疵是也。我主人攻屠赵氏,我见韩魏有反意,我劝谏主公,不惟不信,又将我言语对二子说,返被韩魏同谋,里应外合,决水淹我军,甲士溃乱,死者山积,将智氏族灭。闪的我无处投奔,又不能为主报仇,且须逃避他国,待时而动则个。(下)(赵上,云)自从平了智氏,心愿满足,我闻得智氏还有二臣,絺疵豫让,各怀忠义,不知逃避何处,待我寻来,慢慢用他则个。(下)(正末扮豫让上,云)某豫让是也。想我主人智伯,不从吾谏,今日家破身亡,某既为人臣,受人之禄,敢私其身?况我主人以国上遇我,非群流比,某当以死报。今淬砺得一匕首,暗暗藏在身边,走入赵氏宫中,将襄子刺死,也是替主人报复冤仇。今晚月色明朗,来到赵府后园边,恐有巡逻不便,须索跳入去,方好下手也。(唱)

【越调】【斗鹌鹑】凉月辉辉,寒风飒飒,就着这月朗风清,索门天摧地塌。将匕首斜藏,把衣服拽扎,靠着柳阴,映着月华,将地面牢蹅,把墙头紧把。

(云)上的这墙来,四顾无人,我索跳过去等待则个。(唱)

【紫花儿序】滴溜溜拥身飞过,赤力力镇动花梢,扑簌簌惊起栖鸦。悄蹙蹙的潜踪蹑足。七林林的约柳分花。谁敢停时霎。转过牡丹槛荼足兼洞木香架,早来到沉香亭直下。银汉初斜,谯鼓才罢。(云)进的这园西隅,是一所厕房,门窗半掩。我且入内藏伏,再作计较。(唱)

【小桃红】两双脚轻将地皮踏,把台榭兰干抹,见个矮阔阔阶墓将板门儿亚。靠着檐压,撮身飞入无惊怕,静悄悄厕楼内等他。黑洞洞上墙匡直下,又没甚斜月照窗纱。

(赵引外携灯上,云)我今晚无事,月明直下,闲行一会,不觉行至花园门首,兀的不是厕房,我登厕一遭。(正末唱)

【东原乐】鞋履鸣穿花径,银烛焚烧绛蜡。我举目抬头观赡罢,向灯影里凹着狠鼻凹,梆嗽自矜夸,可知道气昂昂的敢轻俺臣下。

(赵云)我到这厕门前,好生惊恐,只怕有歹人,左右搜一搜。(正末荒科,唱)

【雪里梅】则听的人语闹交杂,呼左右快搜咱,他道乞丕丕心惊,我恶狠狠跳出,(外等捉拿正末上,正末唱)斗将我嗔忿忿捉拿。

【紫花儿序】将我扑鲁鲁的横拖倒拽,闹炒炒的后拥前推,我急煎煎独力难加,我不能勾剜心摘胆,只办个咬齿嚼牙。(赵云)你是甚人?黑夜入我园中,非奸即盗,如何不跪?(正末唱)教我跪膝着他,折末斩便斩敲便敲剐便剐。我其实不怕。(赵云)这厮不直说,左右取刑具来,打着问他。(正末唱)既待舍死忘生,怕甚么吊拷棚扒。

(赵云)你是甚人?来我宫中何干?若不实说,目下身亡。(正末云)我是智伯家臣豫让。俺主人遭你毒手,身亡族灭,我欲为之报仇。(赵云)你要怎生报仇?(正未唱)

【络丝娘】只为你乱军,上坏下智伯,更将他家小灭伐。我将你赵襄子就宫禁中待把你亲身刺杀,更将玉殴珠楼片瓦根椽宜教火焚下罢。这足兼豫间更别无甚别话。

(赵云)想智伯无道,损人利已,索地弄兵,有伤风俗也。(正末唱)

【酒旗儿】俺主公贪疆土,自是伤风化。你不合将他天灵盖饮流霞,我说与你众人试鉴察咱,襄子这的是你毒害那他独霸,既你个赵襄子兴心问咱,你将俺主人凌迟处死,漆骨为樽,因此上结的似上海冤仇大。

(赵云)吾虽不才,见为一国正卿,兵马钱谷,皆出吾手,你如何刺得我?(正末唱)

【调笑令】这答儿和咱话不投机一句差。他虽不是万乘主千乘君上驾,你可甚有德行的赵主官家?哎,蒺藜也开沙上花,真乃是井底之蛙。

(赵怒云)这个亡国之臣,死有余辜,怎敢大肆凶悖毁骂,好无礼也!(正末唱)

【鬼三台】休则管高声骂,相惊唬,看的咱似木楂。你有福我无缘,你稳坐龙床凤榻。若不是厕房中众人拿住咱,我报冤仇志酬非是假。若是我有分成功,咱这无明火发。

(赵云)据你说要报仇,量你一人,怎生近的我?(正末唱)

【圣药王】一只手将嗓子掐,一只手将脚腕来拿,滴溜扑摔个仰剌叉,将匕首拔,觑着你软肋上扎。教古鲁鲁鲜血浸寒沙,看你今夜宿谁家?

(赵云)我有一件事,教你欢喜不尽。(正末云)我志未遂,有何欢喜?你早早杀了我罢!(赵云)我饶你不死,你与我为家臣,倩取你高车驷马,受用不尽。(正末唱)

【眉儿弯】谁恋你官二品,车驷马,待古有德行的富贵荣华。想着俺那有恩义的主人公放不下,我故来报答。报答的没合煞,到惹一场傍人笑话。

【耍三台】我这一片为主胆似秋霜烈日,觑那做官心似野草闲花。(赵云)豫让为主报仇,真义士也!左右放了他,随他那里去罢。(正末唱)和你是剜心摘胆两事家,怎肯有喜悦和洽?我活呵谨防着断头分尸,我死后你放心称孤道寡。

(赵云)我已认的你模样,再来拿住你时,决不饶你了。(正末唱)

【尾声】则为你诛夷了俺主公,夺了天下,锯的他死尸骸做飞觥走斝绎,不争你个赵襄子等闲休,枉教普天下英雄将咱唾骂杀。(下)

(赵云)豫让去了也。他口口声声还要报仇,今已放了他,倘或遇见不干休,我须谨避之而已。(下)


第四折

(絺疵上)某絺疵是也。自从投齐回来,闻的豫让持刀入襄子厕房,要刺襄子,又被拿住。襄子念他忠义,放了他,他说还要报仇。我想赵氏人众,今番不得出他手也。我须寻着他,劝一劝则个。(下)(正末豫让漆身吞炭妆癞哑上,云)某豫让是也。今欲刺赵襄子,又恐认的我形容,是以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且妆风魔,行乞于市则个。(做急走科。净扮众小儿随上,戏科。正末唱)

【中吕】【粉蝶儿】本待向赵王宫里斩虎诛龙,空惹的市曹巾小儿每侮弄,那里也大将军八面威风。吞炭呵掏下咽喉,漆身呵伤了皮肉;主人呵更怕我声扬我这疼痛。奔走四东,行言语便推哑中。(众小儿推抢科,正末唱)

【醉春风】把我抢了脸向前推,扌光破头往后拥,这伙刁大厥地小敲才,只管把我来哄哄哄。不辨贤愚,不分高下,不知轻重。

(做打悲科,云)主公呵,你死的好苦也!想往古来今,多少贤圣之主,到今日都在何处?也量赵襄子你值甚的?(唱)

【迎仙客】当初是尧社稷,让了舜封疆。舜又命禹王将天下一统。伊尹有相汤的贤,武王有伐纣的功。想当初风虎云龙,做下一枕南柯梦。

(絺疵上)我寻了豫让一日,人说街上有一个风魔乞儿,漆身为癞,吞炭为哑,必然是他,我须索劝他一劝。(做向前认正末科,正末打悲科,絺云)老兄,咱主人已没,你改变形容,通不认得了,何乃自苦如此?(正末唱)

【石榴花】此时人物也是个英雄,豪气贯长虹,往常时谈天说地语如钟。我只为咱主公,做哑妆聋,遍身疮癤疖难行动,碜可可的答血流盥,剜心剐骨冤仇重。我今门尽在不言中。

【斗鹌鹑】我将赵襄子的玉殿金门,都变做折碑断冢。(絺云)你又无坚甲利兵,量你一人怎生近的他?(正末唱)也不索剑仗着霜锋,甲披着数重,却不道将在谋而不在勇。(絺云)咱主人身亡族灭,你欲报仇,谁其知之?(正末唱)我图甚的?则索为主忘身,便是俺为臣尽忠。

(絺云)我闻赵人把主人首骨漆为饮器,果是实么?(正末唱)

【上小楼】说着呵心头怒拥,无处发送,恨塞长空,气结秋云,泪洒西风。将俺主公头作器皿,筵前使用。则你道波俺这为臣的痛也不痛?

(絺云)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耶?今求以报仇,不亦难乎?(正末云)你言之差矣。既委质为臣,又从而杀之,是二心也。凡吾所为者极难,然且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缔云)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赵氏既昌,合当顺人应天,不宜苦苦直要报仇。(正末唱)

【幺】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絺云)前番不曾报的,今日再不济事,反罹铁钺,到那时悔将何及?(正末唱)者么教鼎镬烹,铁钺诛,凌迟苦痛。休想俺这铁心肠半星儿改动。

(赵上,云)某赵襄子是也。今日早朝晋侯回还,从这州桥上过去,左右与我前面打开闲人。(絺云)兀那来的是赵襄子,须索暂且回避则个。(先下)(正末急入桥下潜伏科。赵云)好怪哉也!马至桥边,三策三却。想必桥下有歹人,左右搜一搜。(众搜科。正末跳出,众扯住科。正末唱)

【十二月】把这荝鎆放憁,我早则见你也那英雄。(赵云)左右与我拿过来者。(正末唱)则教我急难措乒,奸教我忿气填胸。闹炒炒地一行部从,围住我在狼虎丛中。

【尧民歌】嗨,不想乞答的顿!下金锁虐蛟龙,我若得手呵,敢教你浑身血染战袍红。你和俺主人公敢一般消洒月明中,七魄三魂卉无踪,如同潇潇落叶风,最你成何用?

(赵云)这人形体好似豫让。(正末云)我就是豫让。当日宫中刺你不著,因此向山中漆身为癞,吞炭为哑,变了形容,务要刺杀了你,为我主人报仇。(赵云)你曾事范氏,中行氏,智伯灭了他二家,你不报仇,今日如何却为智伯报仇?(正末云)范氏、中行氏以常人待我,我故以常人待之;智伯以国士待我,我故以国士报之。(赵云)你说你务要报仇,两次三番只要杀我,都被我拿住,也不算你能也。(正末唱)

【耍孩儿】今日个会兵机的襄子夸英勇,显的没下梢的将军落空。你将他碜可可斩在乱军中,把一个死尸骸暴露霜风。划地漆头为器斟琼液,可甚翠袖殷勤捧玉钟。未出语心先痛,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赵云)你前来刺我,我饶了你;今日又来刺我,却饶不得你也。(正末云)明主不弃仁义之臣,愿得脱下的衣服,与主报怨,死亦无憾。(赵云)既如此,将这一件衣服与他,看他何用。(正末唱)

【三煞】豁不下我这满腹冤,干休了半世功,急煎煎独力难敌众。(拔剑将襄子衣服碎剁科,云)罢,罢,我今日剑锉了你这衣服,就和杀了你一般,死亦无恨。(唱)虽不能勾碎分肢体诛了襄子,烂锉下这件衣服便是报下俺主公。至如把残生送,下埋黄土,仰问苍空。

(赵云)豫让,你也是个义士。你今既锉了我衣服,报了主仇,你今替我为臣,富贵共之。(正末唱)

【二煞】士为知己死,女为悦己容。(云)豫让蒙俺主君知爱超出流辈,今日安忍背主事仇!(唱)我怎肯做诸侯烈士每相讥讽?我怎肯躬身叉手降麾下?我宁可睁眼舒头伏剑锋。枉子你闲唧哝,折末宫高一品,禄享千钟。

【尾声】我不想声闻在人世间名标在史记在你把我主人公葬在麒麟冢,谁受你徼买人情赵王宠!(自刎下)

(赵云)可惜豫让死了,左右将尸首抬出,以礼葬埋。我明日奏过晋侯,追封官爵,旌表忠义,劝化风俗。多少是好,须索还与韩魏二子,商量则个。

题目张襄子避兵逃难

张孟谈兴心反间

正名贪地土智伯灭身

忠义士豫让吞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杨梓

杨梓(1260~1327) 元代戏曲家。海盐澉浦(今渐江海盐)人。 4篇诗文

猜你喜欢

沉醉东风·渔夫

: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蘋花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耸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数那些在秋江上自由自在的鸥鹭。鄙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些不识字的江上钓鱼翁。

参考资料:

1、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6-17
黄芦岸白蘋(pín)渡口,绿柳堤(dī)红蓼(liǎo)滩头。虽无刎(wěn)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lù)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sǒu)
黄芦:与绿柳等均为水边生长的植物。白蘋:一种在浅水中多年生的植物。红蓼:一种水边生的草本植物,开白色或浅红色的小花。刎颈交:刎,割;颈,脖子。刎颈交即生死朋友的意思。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忘机友:机,机巧、心机。忘机友即相互不设心机、无所顾忌、毫无算计技巧之心的朋友。点:点点、数,这里是形容词作动词用。傲杀:鄙视。万户侯:本意是汉代具有万户食邑的侯爵,在此泛指高官显贵。叟:老头。

参考资料:

1、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6-17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这支曲子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点染出一幅清丽无比的秋江图。然而这仅仅是表层,作者还另有深意。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看到“黄芦”“白蘋”“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就容易联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蘋”“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得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

  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用“秋”字修饰 “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正是指 “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

  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干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古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这句的“傲”字,既有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风波千丈担惊怕”,希图逃世的思想。虽有其消极避世的一面,却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骨气和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的暗影,抒发了他们的不平之慨。

  这首小令语言清丽、风格俊逸,又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在当时就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著名散曲家卢挚的【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乘舟》,就是摹拟这首小令的:“碧波中范蠡乘舟。殢酒簪花,乐以忘忧。荡荡悠悠,点秋江白鹭沙鸥。急棹不过黄芦岸白苹渡口,且湾在绿杨堤红蓼滩头。醉时方休,醒时扶头。傲煞人间,伯子公侯。”其中的好几个句子都来自白曲,思想倾向也完全一致。不过所写不是渔夫。而是退隐江湖的官员。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76-1772、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6-1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白梅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主编;许渊冲英译.新编千家诗 汉英对照本:中华书局,2000:1902、 袁行霈编;许渊冲英译;徐放,韩珊今译.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2006:168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著:放进,置入。此身:指白梅。混:混杂。芳尘:香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qián)坤万里春。
清香发:指梅花开放,香气传播。 乾坤:天地。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主编;许渊冲英译.新编千家诗 汉英对照本:中华书局,2000:1902、 袁行霈编;许渊冲英译;徐放,韩珊今译.新编千家诗:中华书局,2006:168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寒冬中伫立的梅树比作自己。 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夭桃秾李,花中之艳,香则香矣,可惜争春太苦,未能一尘不染。“不同桃李混芳尘”的“混芳尘”,是说把芳香与尘垢混同,即“和其光,同其尘”、“和光同尘,不能为皎皎之操。”相形之下,梅花则能迥异流俗,所以“清香”二字,只能属梅,而桃李无份。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也许只是诗人在灯下画了一枝墨梅而已。而诗句却造成这样的意向:忽然在一夜之中,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大地。这首诗给人以品高兼志大,绝俗而又入世的矛盾统一的感觉,这又正是王冕人格的写照。

  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本文通过对梅花的吟咏描写,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志趣和品格。

  从诗歌大的构思技巧来看,这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通过阅读与分析,我们便知这首的主要的艺术手法是: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著.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辞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12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水仙子·相思

:
恨重叠,重叠恨,恨绵绵,恨满晚妆楼;愁积聚,积聚愁,愁切切,愁斟碧玉瓯;懒梳妆,梳妆懒,懒设设,懒爇黄金兽。泪珠弹,弹珠泪,泪汪汪,汪汪不住流;病身躯,身躯病,病恹恹,病在我心头。花见我,我见花,花应憔瘦;月对咱,咱对月,月更害羞;与天说,说与天,天也还愁。
恨重叠,重叠恨,恨绵绵,恨满晚妆楼;愁积聚,积聚愁,愁切切,愁斟碧玉瓯;懒梳妆,梳妆懒,懒设设,懒爇黄金兽。泪珠弹,弹珠泪,泪汪汪,汪汪不住流;病身躯,身躯病,病恹恹,病在我心头。花见我,我见花,花应憔瘦;月对咱,咱对月,月更害羞;与天说,说与天,天也还愁。
一重重暗恨绵绵不绝,在黄昏的妆楼间弥漫。我怀着越来越浓重的愁情,把碧玉的酒杯斟满。没有心情梳妆,懒懒地将炉香点燃。泪水夺眶而出,一行行没个间断。恹恹无力,全身难受,这心头才是真正的病源。我伴着花,那本来瘦弱的花枝料应更加憔悴;我对着月,月亮见了我也害羞地躲进云间。这一腔心事无人倾诉,只能诉向青天,青天因而也带上了愁颜。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相思
恨重叠,重叠恨,恨绵绵,恨满晚妆楼;愁积绵,积绵愁,愁切切,愁斟碧玉瓯(ōu);懒梳妆,梳妆懒,懒设设,懒爇(ruò)黄金兽。泪珠弹,弹珠泪,泪汪汪,汪汪不住流;病身躯,身躯病,病恹(yān)恹,病在我心头。花见我,我见花,花应憔瘦;月对咱,咱对月,月更害羞;与天说,说与天,天也还愁。
懒懒设设:懒洋洋。爇:点火,加热。黄金兽:兽形的铜制香炉。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水仙子·相思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院中独坐

: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以后的岁月要将余生寄托在哪里呢,无时无刻都关注着家乡的青山绿水。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那绕屋而长的松树已是高大茂密,尽把那风声错当成故乡的江涛雨声。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它年:以后的某年或某一时期。总关情:是无时不刻都在关注。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心理。

  “何处它年寄此生”,来自于诗人凄楚的内心深处。他在经历了难熬的宫廷生计,又久羁京师不得南归之后,自然便产生了人生如寄的悲凉念头。人生如寄、人生如梦及人生如戏的思想都源自佛教,反映的是人生的虚幻不真,认为人生不过是暂时寄寓于世界上的空皮囊而已。虞集的发问并非懵懂,而是十分清醒的明知故问,这种人生如寄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上,所以他做官虽然官至翰林院学士、国子祭酒也坚决地要求回归江南的家乡。

  “山中江上总关情”,指的是哪怕是隐居山中或是浪迹江湖寄此余生,都不能忘却魂牵梦绕的乡关之情。当然,这“山中江上”也代指江南的青山绿水,在那里有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画舟横笛,酒旗招摇,家乡的一草一木总让诗人牵挂着哩。“总关情”指的是无时不刻都在关注,乡关之思的落脚点总是倾注在江南故土之上。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传达的是诗人那种无法排遣的乡愁。诗人在院中独坐而思、而愁,竟然会埋怨起那绕屋而长的高高松树身上来了。绕屋的松树长而高,表明诗人居京师此屋已多年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岁月的流逝更加重诗人乡思的凝重。不仅如此,这松树又毫无理由的总是迎风发声,诗人每每听来仿佛又回到了江南的雨声里。

  “尽把风声作雨声”的不是松,而是诗人的内心错觉,这种错觉恰恰真切地反映出了诗人愁情的深植与难以驱除。诗人不仅对江南的江山景物关情,即使是北方的草木入眼入耳作声都会使他联想到江南的江涛雨声。可见诗人的乡关之思已使他进入痴迷的状态,成了他的心病。“尽把风声作雨声”也是诗人的愤激之语,独坐而思又难解乡愁之时,就连呜咽的松风也被牵连进来,成为诗人的怪罪对象。

  诗题为《院中独坐》,含有深刻的孤独和寂寞的意思,他的这种乡关之思实际上是在内心深处所藏的家国意识,故借院中的松树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大诗人李白有《独坐敬亭山》一诗,是借孤云寄托自己的孤独,虞集《院中独坐》亦从松风中找到寄托的对象,并从风声的倾听中听出江南春雨的消息,其内心的痛楚也超越他个人内心的疆域成为世人可以共鸣的故土家园意识,从而传达出“独坐”的神髓。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喜春来·金装宝剑藏龙口

: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绿杨影里骤骅骝。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绿杨影里骤骅骝。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使用的宝剑上装饰着黄金,龙形纹饰的剑鞘包裹着锋利的刀刃。装饰着红绒的虎头金牌悬挂在玉带下。骏马在苍翠茂密的杨树树影下飞驰,如同快速流动的银光闪耀。天气秋高气爽,志气豪迈,期待为朝廷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参考资料:

1、 尚儒编注. 元曲三百首 权威版本·翔实译注[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5,12-13.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绿杨影里骤骅(huá)(liú)。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喜春来:曲牌名,又名《阳春曲》、《喜春风》、《喜春儿》。此调入“中吕宫”,亦入“正宫”。小令兼用。金妆:黄金装饰。龙口:有龙形纹饰的剑鞘。虎头:指虎头牌,皇帝颁发给从军武将便宜行事的金牌。骅骝:是周穆王八骏之一,骏马。凤凰楼:宫中的楼阁。这里指代朝廷。

参考资料:

1、 尚儒编注. 元曲三百首 权威版本·翔实译注[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2015,12-13.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绿杨影里骤骅骝。得意秋,名满凤凰楼。

  这首小令刻画出一位古代大将威武雄壮的姿态,表现出立下卓著战功后志得意满的心情。虽仅二十九个字,却因为作者高超的技艺传达出异常丰盈的信息,有很强的画面感和现场感。语言简洁凝练,人物形象描绘,人物内心的描写,都生动传神。

  “金妆宝剑藏龙口,玉带红绒挂虎头”用整饬的对句为威风凛凛的将军写形。黄金做装饰的宝剑藏在龙形纹饰的剑鞘里,一个“藏“字,欲扬反抑,带给人的是“匣中宝剑夜有声”(宋陆游《长歌行》),按捺不住绝鞘欲出的张力。玉带轻摇,红绒婆娑,虎头金牌缠在腰际,在威猛的底色上又加抹一笔俊逸洒脱之姿,一个“挂”字,金牌随身摇摆跳脱的轻快意趣隐隐流出。”金”“玉”“红”描颜色质地,“龙口”“虎头”壮气势声威,绝无一字落空。

  “旌旗影里骤骅骝”与前两句的实处写形不同,转为影中传神,流光幻彩,往来驰骤,颇有“光影驰西流"(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的观感。唐杜甫《奉简高三十五使君》有“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骏马如飞,在旌旗耀眼斑斓的光影间倏忽而过,“骤”字言速度气势,更言风采神韵,举重若轻,把铁马漫卷的元军描述得有如天兵天将般飘洒烂漫。

  最后,“得志秋,喧满凤凰楼”中“凤凰楼”可能是实景,杨果《越调·小桃红》有“玉箫声断凤楼”句,这里指朝廷、京城。这一句写凯旋还朝,举城欢腾。至此,几个画面一气贯下,一幅比一幅气势足,一幅比一幅动感强,如鼓角横吹,战鼓频催。最后,色彩、光影、音声、动静、神情等所有信息全由一个牢拢场面气氛感极强的“喧”字点化,一支首尾完具流光幻彩的小令便这样遏云而出。为了造成这样一种干净利落的表达,作者在动词的选择上很讲究。”藏”“挂”“骤”“满”,下字稳重响亮,与句尾平声的平滑清扬相衬相应,抑扬顿挫,金石铿锵,讽咏之间颇有列队前行的战阵进行曲的声势。

  跟伯颜小令指点江山气定神闲的丞相气质相比,这一首的虎啸风生、奔腾驰骤正突显出一位冲杀万马军中不可羁约的勇将本色。在云一窝、月一梭叹世归隐情绪弥漫的元代曲坛,这首雄赳赳气昂昂的武夫马上之曲可称独步。

参考资料:

1、 赵义山编. 元曲鉴赏辞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146-14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