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赞

:

万物变蜕,其理无方。雀雉之化,含珠怀珰。与月亏盈,协气晦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郭璞

郭璞

(276—324)东晋河东闻喜人,字景纯。博学,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长诗赋。西晋末过江,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为王导所重。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迁尚书郎。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谏阻敦谋反,为敦所杀。后追赠弘农太守。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作注,传于世。有辑本《郭弘农集》。 59篇诗文

猜你喜欢

泰山吟

: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雄伟高大的泰山,以极其清秀的灵气直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它的山岩洞穴仿佛天然间隔的空虚宅院,寂寞无声,幽静深邃。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它绝非人间工匠的制造,而是大自然造物所开发的高楼大厦。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变幻莫测的风云气象究竟是什么东西,竟然这样使我的思想波动不定。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决定离开变化多端的人境,搬到泰山中生活,恬然无为,延年益寿,安享天命。

参考资料:

1、 曹济平,韩龙瑶,吴惠风编著.《旅游文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05:第27页2、 肃静,阿华编.《中国名胜风光诗词选》:中国书店,1992.01:第190页3、 墨铸 肖秋 山东友谊书社.《历代诗人咏泰山》: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05月第1版:第8页4、 莫砺锋著.《我见青山多妩媚 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2:第224-225页5、 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458-459页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峨峨:嵯峨,山势高峻的样子。东岳:指泰山。

岩中间(jiàn)虚宇,寂寞幽以玄。
岩:山崖。间:分隔。虚宇:指天地万物。虚,天空。宇,空间的总称。寂寞:清静,无声。幽:僻静,幽雅。玄:奥妙,玄妙。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云构:高大的建筑。发:出自。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lǚ)迁。
器象:物象。《易·系辞》:“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屡迁:指思想波动不定。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逝:通“誓”。宅斯宇:以斯宇为宅,指隐居泰山。天年:指人的自然年寿。

参考资料:

1、 曹济平,韩龙瑶,吴惠风编著.《旅游文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05:第27页2、 肃静,阿华编.《中国名胜风光诗词选》:中国书店,1992.01:第190页3、 墨铸 肖秋 山东友谊书社.《历代诗人咏泰山》: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05月第1版:第8页4、 莫砺锋著.《我见青山多妩媚 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2:第224-225页5、 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458-459页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峨峨东岳高”一句,开门见山,吟咏泰山巍峨高大,“秀极冲青天”,既勾画出直刺云霄、高耸陡峭的山势,又把静止的山峰写得生气蓬勃,富含动态之美。

  与前两句从大处着眼不同,下面四句则着眼于细部描绘。山石峥嵘竟然分割了天空,显得格外静穆幽远。此山此石仪态万方,看上去好像是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而成,其实却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诗中出现的“秀”、“幽”、“玄”、“自然”等词,与魏晋时期的思想崇尚及人物品评理论有关,在这里用来形容泰山,折射出鲜明的魏晋时代色彩,也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诗人对泰山的赞叹与景仰。但诗人在感叹泰山神秀的同时,又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个人身世的坎坷与艰辛。诗人质问造化:你既令泰山如此迷人,却为何又使我遭受命运的坎坷,屡遭颠沛流离之苦。

  诗人的确与普通女子有很大不同,她在提出质问之后,并没有进一步作悲痛哀婉的泣诉,而是笔锋一转,在诗中融进自己刚强不屈的精神。面对高耸入云的泰山,面对神秘莫测的造物主,诗人没有因为自身遭遇而悲伤沮丧,而是决心投身于山川这雄奇壮伟的怀抱,以顺应自然,终亨天年。

  该诗虽有哀痛激愤之语,但对泰山之美的描写却并不是为了衬托这些情绪,而是为了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真挚而热烈的爱,这种爱与诗人坚强不屈的性格相交融,使诗人在面对泰山时淡定而又坚强,这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崇高精神状态,也是诗人在遭遇困境时更加主动地融入自然,感受自然魅力的原因。

参考资料:

1、 莫砺锋著.《我见青山多妩媚 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12:第224-22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贫居糊口靠农务,尽力勤耕东林边。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春种苦辛不必讲,常恐辜负我心愿。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田官关注秋收获,传语同我意相连。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经常挨饿的我,为吃了顿饱饭而非常高兴,早早起身束好衣带,等候天亮去秋收。

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划动船桨渡平湖,山间清溪泛舟还。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草木茂盛荒山里,猿啼悠缓声哀怨。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悲凉秋风夜呼啸,清晨林间鸟唱欢。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我自归田务农来,至今已整十二年。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华年已逝人渐老,依旧耕耘在田间。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遥遥致意荷蓧翁,姑且隐居为君伴。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122-123

贫居依稼穑(sè),戮(lù)力东林隈(wēi)
下潠(xùn):地势低洼多水的地带,即诗中所说的“东林隈”。田舍:指田间简易的茅舍,可供临时休息、避雨之用。获:收获。依:依靠。稼穑:指农业劳动。稼是耕种,穑是收获。戮力:尽力。东林隈:指下潠田所在的地方。隈:山水等弯曲的地方;角落。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春作:春耕。负所怀:违背自己的愿望。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司田:管农事的官,即田官。眷:顾念,关注。有秋:指秋收,收获。寄声:托人带口信。与我谐:同我的想法相一致。谐:和合。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饥者:渊明自称。初饱:刚刚能够吃上顿饱饭。

扬楫(jí)越平湖,泛随清壑(hè)回。
扬揖:举桨,即划船。泛:浮行,指泛舟。清壑:清澈的山间溪流。壑:山沟。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郁郁:一作“嚼嚼(jiào,洁白貌)。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闲且哀:悠缓而凄凉。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爱静夜:谓好在静夜中呼啸。晨开:指天明。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曰:语助词,无意义。此:指农业劳动。三四星火颓:指经历了十二年。三四:即十二。星火:即火星。颓:下倾。每当夏历七月以后,火星的位置开始向西下倾。下倾十二次,即经历了十二年。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姿年:风姿年华,指青壮年。事:指农耕之事。云:语助词,无意义。乖:违背,违弃。

遥谢荷蓧(diào)翁,聊得从君栖。
蓧:除草用的竹编农具。聊:姑且。栖:居住,指隐居。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122-123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这首诗写诗人自己为了生活不辞辛苦“戮力东林隈”的劳动过程。当他看到丰收在望时,想起了自己已经渡过了十年艰苦的农耕生活,心情是自豪的。

  前六句是写见到下溪田丰收时的心情。“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他的愿望和司田是一致的,这使他很觉得欣慰。看来这“寄声”与诗人的司田也是他的一位朋友。诗人在这里之所以提到这位任司田的朋友,是表示自己的农耕生活并没有脱离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并且对社会生产有积极的意义。这是陶渊明农业社会理想和务实精神的表现。接下去就写诗人怎样鸡一叫就到荒山去劳作,从而领略了山中的晨景。“饥者欢初饱”,这是多么深切的生活体验,没有亲身尝过饥饿的味道,就不知这“欢视饱"是怎么回事。正是为了求得一饱,他才天不亮就去劳动:进山是随着山势和河谷的迂伺划船前进的。山里很荒凉;听得见猿的哀啼。凄凉的夜风随着残夜逝去了,鸟儿歌唱善迎接早晨的到来。这是一个多么寂静清冷的早晨他想到自己十年的农耕生活。十二年中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初衷,付出了自己大好的年华这时陶渊明已五十岁了,老之将至,他怎能不感慨万分。诗的最后一句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遥谢荷榛翁,聊得从君栖”,致意古代隐居躬耕的先哲,我也在追随着您呢。诗人心目中有理想,有信念,有榜样,这就是他固穷守节,虽老死田野也终不反悔的原因。

  这首诗比前期的田园诗更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农耕生活的实际情形,同时也说明,陶渊明的务农,并不只是作了个样子而已。特别是在后期,他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了,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赖以生存。这时他的田园诗中纪实的成分就多了,而不象前期那样情趣盎然,那样富于浪漫谛克。可是他并不抱怨生活的艰辛,在述其艰苦之中仍然时时表现出对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参考资料:

1、 李建 康金声.古代田园诗注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27-2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八

: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自古人生就有死,谁能长寿命不亡?

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竟有不死也不老,命活万岁也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赤泉之水供我饮,员丘之树我当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日月星辰同我游,哪能很快把命丧!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灵长:与神灵一般长久。

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qú)央!
方:当。三辰:指日、月、星。考:老。渠:同“遽”,忽然。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自古皆有没,何人得灵长?
不死复不老,万岁如平常。
赤泉给我饮,员丘足我粮。
方与三辰游,寿考岂渠央!
  此诗实际上是组诗的前后两大部分的一个转折点。诗借《海外南经》、《大荒南经》以及郭璞注中有关“不死之民”“不死国”之神话传说,渲染神话世界里长生不死之乐,“有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有赤泉,饮之不老”,不死之民超越生死,与日月星辰相交往的自由生活,亦真亦幻。但诗人所借以表现的,是他在人间世所感受到的美好之物无法长存的深刻失落。而组诗从这一首开始,亦从理想转入现实,从借美丽神话所抒发的对理想政治社会的向往,进入到对晋宋之际某些隐秘的政治历史事件的揭露及对统治者恶行的批判。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90-59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归鸟·其一

: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和风不洽,翻翮求心。
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归鸟翩翩自在飞,清晨离巢出树林。

远之八表,近憩云岑。
天空辽阔任飞翔,就近歇息在云岑。

和风不洽,翻翮求心。
和暖春风迎面吹,掉转翅膀求遂心。

顾俦相鸣,景庇清阴。
且看同伴相鸣叫,身影藏在清树荫。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9-31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40-43

翼翼归鸟,晨去于林。
翼翼:形容鸟飞翔的样子,具有一种闲适从容之态。去:离开。

远之八表,近憩(qì)云岑(cén)
之:到,往。八表:八方以外极远的地方。泛指天地之间。憩:休息。云岑:高耸入云的山峰。

和风不洽,翻翮(hé)求心。
洽:融合,这里是“顺”的意思。翻翮:掉转翅膀。求心:追求所向往的。

顾俦(chóu)相鸣,景庇(bì)清阴。
俦(:同伴。景:同“影”,身影,指归鸟。庇:隐藏。清阴:指清凉树荫。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9-31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40-4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蜡日

: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风雪送走了一年剩余的日子,气温则已经开始融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门前两边种着梅与柳,那绽开的梅花一朵朵,一束束,串成一条。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我歌唱你说难得,酒中的惬意何其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说不上酒中的快乐有多少,那石门山曾聆听过奇妙的歌。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诗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104-105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85-186

风雪送余运,无妨(fáng)时已和。
蜡(zhà)日:古代年终时大祭万物的节日。蜡,周代十二月祭百神之称。余运:一年内剩下的时运,即岁暮。时已和:时节已渐和暖。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夹门植:种植在门两旁。佳花:指梅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唱:指咏诗。尔:你,指上句的佳花。言得:称赏之意。适:适意,惬意。

未能明多少,章(zhāng)山有奇歌。
未能明多少:难以明了到底有多少,意谓极多。指“酒中适”。章山:江西南城县东北五里有章山,乔松修竹,森列交荫。疑当指此。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诗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104-105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85-186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此诗开头两句写腊日一到,岁暮就会很快被送走。虽然时有风雪,但无碍于季节的转换,天气的日趋暖和,指明了自然变化规律的不可抗拒性,预示冬即去春将来,渲染了一种蒸腾向上,振奋人心的气氛。

  三、四句承接“时已和”写梅、柳干粗枝繁,高大挺拔,傍屋而植,夹门而立,那绽开的梅花一朵朵,一束束,串成一条,芳香四溢,构成一个静谧恬适的境界。在此,虽未言及其中人,其中人超尘拔俗的精神风貌,却可由所居环境的幽雅揣度到八九分。

  后四句集中表现所居之人的行为与思想活动。诗人写自己面对佳花把酒吟诗,觉得那花儿也似乎显得心满意足,高兴不已,深感这酒中的快乐,是多而又多。然而究竟其中有多少快乐。谁也弄不清楚,只知唯有像“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七岭之美,蕴奇于此”的章山那样的风景胜地,才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诗情,可写出妙言奇句佳篇的理想去处。诗人在这里恰当运用了移情于物的艺术手法,把他那种陶醉于山水,热衷隐居生活的怡然之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勾勒环境,清新秀雅,有力地烘染了人物的性格;抒发怀抱,移情于物,情趣盎然。尤其是“章山有奇歌”一句,既收束全诗,又有宕出远神之感,使想象由近及远,在更其广阔的空间驰骋,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诗的意境,使其更显节短韵长,余味悠然。

参考资料:

1、 王远国.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35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