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兴

: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垂钓时突然雨大风急,只能卷起钓丝,走进船舱,拿出盛酒的陶罐,对着风雨自斟自饮。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酒醉睡着后无人唤醒,待到酒醒,才知船儿已经顺着山溪漂流到前溪。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ōu)篷底独斟时。
瓦瓯:陶制的小盆。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

  这首诗是诗人老年归隐九华山后即兴所作的一首不同于他以往风格的诗篇。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溪流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独乐其乐的闲适心情和隐逸之乐。

  “山雨溪风卷钓丝”,句中隐含一个因果关系:因为有“山雨溪风”,所以“卷钓丝”了。稍有垂钓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下的是小雨,刮的是柔风,反而更能刺激钓鱼人的兴趣,更容易钓到鱼,给垂钓活动蒙上一层朦胧的诗意,古诗“斜风细雨不须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雨疾风狂才足以让钓者收竿停钓。诗人大概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吧,无奈天公不作美,才有“卷钓丝”的无奈。

  从诗句上也看不出来,也许是诗人有意忽略季节特点,表明自己一年四季都垂钓溪上,季节并不是他强调的重点。诗人的着眼点在于:用垂钓这一表示隐逸的传统话题昭示自己的生活状态――隐居。诗人晚年奔走无门,不得不回到家乡九华山过清苦的隐居生活。也许生活艰难,垂钓还有维持生计的意思,鱼可作为吃食的一点补充。又因雨大风急,连这点小小的心愿都不能实现,诗人心里该有几分酸楚吧。

  “瓦瓯蓬底独酌时”与上句互为因果:“卷钓丝”是“因”,“独酌时”是“果”。按照常理,收竿了,应该划船回家了,但诗人却没有,而是躲进船里,面对风雨迷茫,倒出瓦罐中的酒自斟自饮起来,或许诗人是想等雨稍稍小一点儿再继续垂钓;也可能是因为“山雨溪风”,正好有了过酒瘾的借口,诗人才有机会喝一杯。然而,透过画面的情景和气氛,这种闲适自乐的背后,却似乎隐藏着溪上人内心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醉来睡着无人唤”,让小舟在山溪中任意飘流,看来潇洒旷达,实在也太孤寂,有点看透世情、游戏人生的意味。

  “流到前溪也不知”又和“醉来睡着无人唤”构成因果。因为醉了,睡着了,才不知不觉被船儿载到了前溪。此时诗人醒了,还有一点懵懂,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到前溪了。这里似乎透露出诗人一刹那的欣喜,人隐逸的日子很清苦,难得有欢乐的时候,即便像睡一个好觉这样微不足道的乐趣恐怕都少之又少吧,所以印象深刻,作诗述之。

  诗人身处暗世,壮志难酬,他的《自叙》诗写道:“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老来奔走无门,回到家乡九华山,过着清苦的隐逸生活。《溪兴》中所描写的这个遗身世外的溪上人,当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60页2、 李立朴.唐才子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垂钓时突然雨大风急,只能卷起钓丝,走进船舱,拿出盛酒的陶罐,对着风雨自斟自饮。
酒醉睡着后无人唤醒,待到酒醒,才知船儿已经顺着山溪漂流到前溪。

注释
溪兴:此诗系诗人晚年归隐家乡时所作。
瓦瓯:陶制的小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老年归隐九华山后即兴所作的一首不同于他以往风格的诗篇。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溪流表达了诗人随遇而安,独乐其乐的闲适心情和隐逸之乐。

  “山雨溪风卷钓丝”,句中隐含一个因果关系:因为有“山雨溪风”,所以“卷钓丝”了。稍有垂钓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下的是小雨,刮的是柔风,反而更能刺激钓鱼人的兴趣,更容易钓到鱼,给垂钓活动蒙上一层朦胧的诗意,古诗“斜风细雨不须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雨疾风狂才足以让钓者收竿停钓。诗人大概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吧,无奈天公不作美,才有“卷钓丝”的无奈。

  从诗句上也看不出来,也许是诗人有意忽略季节特点,表明自己一年四季都垂钓溪上,季节并不是他强调的重点。诗人的着眼点在于:用垂钓这一表示隐逸的传统话题昭示自己的生活状态――隐居。诗人晚年奔走无门,不得不回到家乡九华山过清苦的隐居生活。也许生活艰难,垂钓还有维持生计的意思,鱼可作为吃食的一点补充。又因雨大风急,连这点小小的心愿都不能实现,诗人心里该有几分酸楚吧。

  “瓦瓯蓬底独酌时”与上句互为因果:“卷钓丝”是“因”,“独酌时”是“果”。按照常理,收竿了,应该划船回家了,但诗人却没有,而是躲进船里,面对风雨迷茫,倒出瓦罐中的酒自斟自饮起来,或许诗人是想等雨稍稍小一点儿再继续垂钓;也可能是因为“山雨溪风”,正好有了过酒瘾的借口,诗人才有机会喝一杯。然而,透过画面的情景和气氛,这种闲适自乐的背后,却似乎隐藏着溪上人内心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醉来睡着无人唤”,让小舟在山溪中任意飘流,看来潇洒旷达,实在也太孤寂,有点看透世情、游戏人生的意味。

  “流到前溪也不知”又和“醉来睡着无人唤”构成因果。因为醉了,睡着了,才不知不觉被船儿载到了前溪。此时诗人醒了,还有一点懵懂,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到前溪了。这里似乎透露出诗人一刹那的欣喜,人隐逸的日子很清苦,难得有欢乐的时候,即便像睡一个好觉这样微不足道的乐趣恐怕都少之又少吧,所以印象深刻,作诗述之。

  诗人身处暗世,壮志难酬,他的《自叙》诗写道:“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老来奔走无门,回到家乡九华山,过着清苦的隐逸生活。《溪兴》中所描写的这个遗身世外的溪上人,当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60页2、 李立朴.唐才子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在动乱的晚唐,激情飞扬、疾恶如仇的诗人老来奔走无门,回到家乡九华山,过着清苦的隐逸生活。创作这首诗时,诗人身处暗世,壮志难酬。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6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255篇诗文

猜你喜欢

山行留客

: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92、 张旭.山中留客.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2011,07:19-21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山行:一作“山中”。春晖:春光。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纵使:纵然,即使。云:指雾气、烟霭。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592、 张旭.山中留客.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2011,07:19-21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78-37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怀宛陵旧游

: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
想当年曾在宛陵城游览胜地,谢玄晖与李太白都留下足迹。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溪水倒映针阳实在令人遐想,迎风飘扬的酒幌也映入小溪。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90-191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tiǎo)青山李白楼。
陵阳:山名,旧传因陵阳子明于此山成仙而得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北,这里用作宛陇的代称。佳地:胜地。谢朓:字玄晖,南齐诗人。青山:泛指此处群山,此处的“青山’与“楼”为互文,不是分属于谢朓和李白。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日斜溪上:溪水倒映着斜阳。思:想,遐想。酒旗:酒家的酒幌。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90-191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这是一首山水诗,但不是即地即景之作,而是诗人对往年游历的怀念。宛陵三面为陵阳山环抱,前临句溪、宛溪二水,绿水青山,风景佳丽。南齐诗人谢朓曾任宣城太守,建有高楼一座,世称谢公楼,唐代又名叠嶂楼。盛唐诗人李白也曾客游宣城,屡登谢公楼畅饮赋诗。大概是太白遗风所致,谢公楼遂成酒楼。陆龟蒙所怀念的便是有着这些名胜古迹的江南小城。

  这首诗的佳处不止在描摹山水如画,更在于溶化着诗人深沉的感慨。通观全诗,前二句是平叙宛陵旧游的怀念,说自己从前曾到陵阳山的那个好地方游历,那里有谢朓、李白的游踪遗迹。后二句是回忆当年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傍晚,在句溪、宛溪旁缓步独行,夕阳斜照水面,那叠嶂楼的倒影映在水中,它那酒旗仿佛飘落在春天流水中。那情景,最惹人思绪了。惹起的思绪是什么,惹起思绪的原因是什么,诗人没有说,也无须说破。前二句既已点出了诗人仰慕的谢朓、李白,后二句描摹的这帧山水图所蕴含的思绪感慨,不言而喻,是与他们的事迹相联系的。

  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很不得意,“江海虽未从,山林于此始”(《始之宣城郡》)。李白客游宣城,也是牢骚满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然而谢朓毕竟还有逸兴,李白更往往是豪游,青青的陵阳山上,那幢谢朓所筑、李白酣饮的高楼,确令人思慕向往。而自己一介布衣,没没无闻,虽然也游过这陵阳佳地,却不能为它再增添一分风韵雅胜。于个人,他愧对前贤;于时世,他深感没落。因此,回想当年旧游,只有那充满迷惘的时逝世衰的情景,给他难忘的深刻印象。这就是西斜的落日,流去的春水,晚风中飘摇的酒旗,流水中破碎的倒影,构成一幅诗意的画境,惹引无限感慨的思绪。由此可见,这首怀念旧游的山水诗,实质上是咏怀古迹、感时伤世之作。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显然在于炼词铸句,熔情入景,因而风物如画,含蓄不尽。前二句点出时间、地点,显出名胜、古迹,抒发了怀念、思慕之情,语言省净,含意丰满,形象鲜明,已充分显示诗人老到的艺术才能。后二句深入主题,突出印象,描写生动,以实见虚,在形似中传神,堪称“画本”,而重在写意。李商隐《锦瑟》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那种无望的迷惘,在陆龟蒙这首诗里得到了十分相似的表露。也许这正是本诗的时代特色。诗歌艺术朝着形象地表现某种印象、情绪的方向发展,在晚唐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趋势,这诗即其一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93-129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宫词二首

: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
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关闭在皇宫整整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我唱一曲悲凉的《何满子》,眼泪不由得双双落在唐武宗的面前。

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
自己凭仗着能歌唱之日,赢得了先皇无限的宠爱。

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
新声在何处唱起,使那宫中歌者哀痛有如断肠。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783、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02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故国:故乡。此为代宫女而言。深宫:指皇宫。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何满子:唐教坊曲名。君:指唐武宗。

自倚(yǐ)能歌日,先皇掌上怜。
倚:凭仗。先皇:指唐武宗。

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
李延年:汉武帝李夫人兄,以善歌宠极一时。此处泛指唐武宗时宫中歌者。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783、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402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
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

  一般以绝句体裁写的篇幅短小的宫怨诗,总是只揭开生活画图的一角,可从一个片断场景表现宫人悲惨的一生;同时往往写得委婉含蓄,一些内容留下许多想象空间。这首诗却与众不同。这两展示的是一幅生活全图,而且是直叙其事,直写其情。

  作者在第一首诗的前半首里,以举重若轻、驭繁如简的笔力,把一个宫人远离故乡、幽闭深宫的整个遭遇浓缩在短短十个字中。首句“故国三千里”,是从空间着眼,写去家之远;次句“深宫二十年”,是从时间下笔,写入宫之久。这两句诗,不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把诗中女主角的千愁万恨一下子集中地显示了出来,而且是加一倍、进一层地表达了她的愁恨。一个少女不幸被选入宫,与家人分离,与外界隔绝,失去幸福,失去自由,本来已经够悲惨了,何况家乡又在三千里之外,岁月已有二十年之长,这就使读者感到其命运更加悲惨,其身世更可同情。与这两句诗相似的有柳宗元《别舍弟宗一》诗中“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一联,也是以距离的遥远、时间的久长来表明去国投荒的分外可悲。这都是以加一倍、进一层的写法来增加诗句的重量和深度。后半首诗转入写怨情,以一声悲歌、双泪齐落的事实,直截了当地写出了诗中人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这后两句诗也以强烈取胜,不以含蓄见长。过去一些诗论家有诗贵含蓄、忌直贵曲的说法,其实并不是绝对的。应当说,一首诗或曲或直,或含蓄或强烈,要服从它的内容。这首诗的前半首已经把诗中人的处境之悲惨写到了极点,为逼出怨情蓄足了力量,因而在下半首中就势必让诗中人的怨情喷薄而出、一泻为快了。这样才能使整首诗显得强烈有力,更能收到打动读者的艺术效果。这里,特别值得拈出的一点是:有些宫怨诗把宫人产生怨情的原因写成是由于见不到皇帝或失宠于皇帝,那是不可取的;这首诗反其道而行之,它所写的怨情是在“君前”、在诗中人的歌舞受到皇帝赏识的时候迸发出来的。这个怨情,联系前两句看,决不是由于不得进见或失宠,而是对被夺去了幸福和自由的抗议,正是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这首诗还有两个特点。一是:四句诗中,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曾指出,诗句中“实字多,则意简而句健”,而他所举的“皆用实字”的例句,就是名词句。这首诗之所以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与运用这种特殊的诗句结构有关。另一特点是:四句诗中,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歌唱,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而数字在诗歌中往往有其特殊作用,它能把一件事情、一个问题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给读者以更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这首诗的这两个艺术形式上的特点,与它的内容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第二首,表现宫中歌唱,随时都在创作新声。作者另有《听歌》二首,其一:“儿郎漫说转喉轻,须待情来意自生。只是眼前丝竹和,大家声里唱新声。”《边上逢歌者》又有:“垂老秋歌出塞庭,遏云相付旧秦青。少年翻掷新声尽,却向人前倒耳听。”足见诗人对新声及情感的重视。这首诗以“新声何处唱?断肠李延年”作结,包容了丰富的内蕴,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直接点出“新声”,用“何处唱”一衬,其哀怨之情便流露出来了,最后一句提到了“断肠”,感情更进一步,在感情高峰上结束全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77-9782、 赵乃增.唐诗名篇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10:598-5993、 杜兴梅.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线装书局,2011:18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玉花骢图如真马倒在皇帝榻上,榻上马图和阶前屹立真马相同。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皇上含笑催促左右赏赐你黄金,太仆和马倌们个个都迷惘发怔。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将军的门生韩干画技早学上手,他也能画马且有许多不凡形象。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韩干只画外表画不出内在精神,常使骅骝好马的生气凋敝失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将军的画精美美在画中有神韵,偶逢真名士才肯为他动笔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而今你漂泊沦落在战乱的社会,平常所画的却是普通的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你到晚年反而遭受世俗的白眼,人世间还未有人象你这般赤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只要看看历来那些负盛名的人,最终已经坎坷穷愁纠缠其身了。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shù)为清门。
魏武:指魏武帝曹操。庶:即庶人、平民。清门:即寒门,清贫之家。玄宗末年.霸得罪。削籍为庶人。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晋代有名的女书法家,擅长隶书及正书。王右军:即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xūn)殿。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13年——711年)。引见:皇帝召见臣属。承恩:获得皇帝的恩宠。南薰殿:唐宫殿名。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凌烟:即凌烟阁,唐太宗为了褒奖文武开国功臣,于贞观十七年命阎立本等在凌烟阁画二十四功臣图。少颜色,指功臣图像因年久而褪色。开生面:展现出如生的面貌。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进贤冠:古代成名,文儒者之服。大羽箭:大杆长箭。

(bāo)公鄂(è)公毛发动,英姿飒(sà)爽来酣(hān)战。
褒公:即段志玄、封褒国公。鄂公:即尉迟敬德,封鄂国公。二人均系唐代开国名将,同为功臣图中的人物。

先帝御马五花骢(cōng),画工如山貌不同。
先帝:指唐玄宗。死于公元762年。五花骢:玄宗所骑的骏马名。骢是青白色的马。山:众多的意思。貌不同:画得不—样,即画得不象。貌,在这里作动词用。

是日牵来赤墀(chí)下,迥立阊(chāng)(hé)生长风。
赤墀:也叫丹墀。宫殿前的台阶。阊阖:宫门。

诏谓将军拂绢(juàn)素,意匠惨澹(dàn)经营中。
诏:皇帝的命令。意匠:指画家的立意和构思。惨澹:费心良苦。经营:即绘画的“经营位置 ,结构安排。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九重:代指皇宫,因天子有九重门。真龙、古人称马高八尺为龙,这里喻所画的玉花骢。

玉花却在御榻(tà)上,榻上庭前屹(yì)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yǔ)人太仆皆惆怅。
圉人,管理御马的官吏。太仆:管理皇帝车马的官吏。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韩干:唐代名画家。善画人物,更擅长鞍马。他初师曹霸,注重写生,后来自成一家。穷殊相:极尽各种不同的形姿变化。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huá)(liú)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盖有神:大概有神明之助,极言曹霸画艺高超。写真:指画肖像。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lǚ)貌寻常行路人。
干戈:战争,当指安史之乱。貌:即写真。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kǎn)(lǎn)缠其身。
坎壈:贫困潦倒。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此诗当与前诗并看,互为补充。 诗起笔洗炼,苍凉。先叙曹氏乃魏武之后,今却沦为庶人。然后颂其祖先业绩和辞采丰韵犹存于身。开首就抑扬起伏,跌宕多姿。继而写曹氏在书画上之用功进取,情操高尚。一生沉于丹青,不思富贵,不知老之将至。写 “学书”是衬托,写“丹青”是点题。主次分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开元”八句,集中颂扬曹氏人物画的成就。“先帝”八句,细腻刻画曹氏描绘“玉花骢”的经过。 “玉花”八句,写画马的艺术魅力,竟使真假难分,并以韩干之画作为反衬。 “将军”八句,写如此精湛绝伦的画师,竟在战乱年代中落泊江湖,为画路人卖画为生,不禁发出世态炎凉之感慨,抒发自身晚年失意之怅惘。 诗在结构上错综神奇、然宾主分明。情感上抑扬起伏,摇曳多姿。诗的结句,更为历代诗人所赞赏。清代翁方纲曾称此诗为气势充盛,“古今七言诗第一压卷之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凉州词三首·其三

: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流去,白草、黄榆树已经生长了六十年。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边城的将士都承受主上的恩惠赏赐,却没有人知道去夺回凉州。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中国网络文学联盟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yú)六十秋。
风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境内。位于黄河南岸。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细,干熟时呈白色,为牛羊所喜食。黄榆:乔木名,树皮黄褐色。叶,果均可食。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过去了六十年之久。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恩泽:恩惠赏赐。凉州:唐陇右道属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代宗宝应、广德年间沦于吐蕃之手。此地以凉州泛指陇右失地。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中国网络文学联盟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写道:“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缘边空屯十万卒,饱食温衣闲过日。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元稹的《西凉伎》也说:“一朝燕贼乱中国,河湟忽尽空遗丘。连城边将但高会,每说此曲能不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凉州沦陷未收的原因,是守边将领的腐败无能。张籍的第三首诗正是表达这个思想主题,而诗的风格迥然有别。“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这两句写景,点明边城被吐蕃占领的时间之久,以及景象的荒凉萧瑟。“凤林关”,在今甘肃临夏市西北。安史之乱前,唐朝同吐蕃的交界处在凤林关以西,随着边城四镇的失守,凤林关亦已沦陷。在吐蕃异族野蛮掠夺、横暴奴役下,凤林关内,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岁岁年年只见寒水东流,白草丛生,黄榆遍地,一片萧条。这里,诗人既用“白草黄榆”从空间广度来写凤林关的荒凉,又用具体数字“六十秋”从时间深度来突出凤林关灾难的深重。“六十秋”这不是夸张而是写实,从公元762年(唐代宗初年)四镇失陷,到诗人公元824年写这首诗时,已是六十年还未收复。国土失陷如此之久,边民灾难如此之深,为什么没有收复?原因在哪里?由此诗人发出了深沉的感慨、愤激的谴责。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前句写边将责任的重大。“皆承主恩泽”,说明了边将肩负着朝廷的重命、享受着国家的厚禄、担负着人民的重望,守卫边境、收复失地是他们的天职。然而六十年来失地仍在吐蕃的铁蹄下,这不是国政内虚、边力不足。后一句直指原因:守边的将领无人提起收复凉州。边将享受着国家优厚的待遇,却不去尽职守边、收复失地,可见其饱食终日、腐败无能。这两句一扬一抑,对比鲜明,有力地谴责了边将忘恩负义,长期失职,实在令人可憎可恨,可悲可叹。

  此诗的主旨落在最后一句,诗人不是从正面围绕主题来叙述,而是从侧面落笔,这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色。一、二两句从空间和时间描写边城深重的灾难,看来似乎是控诉吐蕃的侵占罪恶,而联系最后一句“无人解道取凉州”来看,诗人的用意是在用现实来谴责边将,正是他们的失职而带来的长期失陷,边将已成了历史的罪人。第三句以鲜明的对照,严正谴责边将无才无德,面对失去的山河熟视无睹。这一景一情,从侧面有力地突现了卒句主旨的表达,义正辞严,酣畅淋漓。

参考资料:

1、 何国治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63-764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36-43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