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重阳初启(qǐ)节,无射正飞灰。寂寞风蝉(chán)至,连翩(piān)霜雁来。
启节:古代使臣出行,执节以示信。后因谓侍从引驾或高级官吏起程为“启节”。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孟嘉:东晋时大将军恒温的参军。

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阴行先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注释

启节:(1).古代使臣出行,执节以示信。后因谓侍从引驾或高级官吏起程为“启节”。
孟嘉:东晋时大将军恒温的参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阴行先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阴行先

(?—730前)唐武威姑臧人。张说妹婿。初补陈州司仓,不乐而辞之。玄宗开元初,张说刺相州行先为从事,常陪吟咏。又为宜城公主记室参军,迁长河令。迁蔚州别驾,入为庆王友,转太子中允。官至国子司业、邠王府长史。卒年七十五。 1篇诗文

猜你喜欢

短歌行

:
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出为白昼入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初升的太阳颜色像火一样,上升千里只需一刻。

出为白昼入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
太阳出来就是白昼,沉没就是黑夜。浑圆的太阳运转起来像旋转的珠子一样不停息。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停不住的太阳啊,我能把你怎么办呢。只好举起酒杯来唱一首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歌声愁苦,吟唱的词也是愁苦的。在座的少年们请听好。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今天还没有过完明天就紧催着要来了,秋天刚过去春天又来了。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人生漂泊时光荏苒,美丽的容颜和时光一样总是很快消逝。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
劝你勉强笑一笑,劝你勉强喝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人的一生得不到长久的欢乐,青春年少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老年很快就来了。

(tóng)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曈曈:闪烁的样子,一般形容日出时。

出为白昼千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huī)(tuí)
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隳颓:衰败、毁败。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yú)老到来。
须臾:一会儿,片刻。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昭君二首

: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汉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飘光流影照耀着明妃王昭君。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一日出嫁,登上玉关道,天涯一去不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汉月还可以从东海升起,明妃西嫁,没有回归之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燕支山天地冻寒,好将雪花当作鲜花,蛾眉憔悴埋没胡沙之中。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就因为生前没有黄金,以至被画工画成为丑八怪,只有死后埋葬沙漠的青冢,使人悲叹。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王昭君拍拂着玉鞍,上马后啼哭污染面颊红装。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今日汉朝宫人,明天就成为胡人的妻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秦地:指原秦国所辖的地域。此处指长安。明妃:汉元帝宫人王嫱,字昭君,晋代避司马昭(文帝)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之为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妃归。
玉关:即玉门关。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é)眉憔悴没胡沙。
燕支:指燕支山,汉初以前曾为匈奴所据。山上生长一种燕支草,匈奴女子用来化妆,故名。蛾眉:细长而弯的眉毛,多指美女。胡沙:西方和北方的沙漠或风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zhǒng)使人嗟(jiē)
枉图画: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妃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青冢:即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据说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黄,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葱一片,所以叫“青冢”。

昭君拂玉鞍(ān),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汉朝宫女王昭君远嫁匈奴单于呼韩邪的故事,因为故事精彩、寓意丰富,自汉代以来就在民间广泛流传,不仅赢得了老百姓的喜爱,也成为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经久不衰的一个创作题材。千百年来,产生了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而且以王昭君故事为题材创作的诗歌、小说、戏剧也多得数不清。唐朝大诗人李白的《王昭君二首》,就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

  公元752、753年(唐天宝十一、二年)间,李白继幽州之行又有一次漠北之行,他离开幽州南下魏郡又沿太行北上,入河东道,至云中郡,而后北行至单于都护府凭吊昭君墓,写下《王昭君二首》。因为对于昭君出塞,李白满怀惋惜之情,所以诗歌通篇都弥漫着一种伤怀、伤感的气氛。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用一个“月”字,来烘托昭君远嫁匈奴的伤感主题:中原汉家的月亮,那光华跟随着远嫁匈奴的昭君。然而她一踏上通往玉门关的路,就如同去了天涯,永不回归。“月”在这里既代表家乡的月亮,也代表故乡、故国。然而一个小小的玉门关,竟会把这一切无情阻隔。回望家乡那轮圆月,就要在眼前永久消失,这种生离死别的感觉,不能不让人平添几分惆怅。

  接着诗人又以“月”字发出忧伤的慨叹:汉家的月亮到了明天又会从东海升起,但昭君西嫁,却是一去不返。这种别离,让诗人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无望,所以更加重了忧伤的思绪。诗人又提到了燕支山,在诗人看来,匈奴那里的燕支山,终年酷寒,不生草木,只有落雪作花,所以诗人想象,昭君嫁到匈奴,就连曾经倾国倾城的美貌,也憔悴衰老,埋没在黄沙滚滚的塞外。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却是汉代后宫的画师,昭君她生前没有黄金送给后宫的画师,死后也只留下一座青冢,令后人凭吊,扼腕叹息。

  关于“枉图画”,有一个传说,昭君曾作为掖庭待诏,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当时其他宫女为了早日博得恩宠,都用黄金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希望把自己画美,被皇上选中。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行贿,所以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把昭君所谓的“悲剧”和宫廷画师相联系,尽管有些牵强,却更能加深悲伤的主题。

  第二首诗写昭君拂净了马鞍,流着眼泪上马向西而去.。“今日”还是汉朝的宫里人,“明朝”就是匈奴单于的妻妾了。按照丁启阵先生的说法,当诗人到写第二首时,似乎情无以堪,只能勉强完成一首五言绝句,不同于第一首的五联十句。

  昭君出塞的故事,历来都被人写作多种主题。李白的这两首诗尽管走的是悲悯伤情路线,读来仍然让人伤怀、感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风·齐有倜傥生

: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他用雄辩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建立莫大功勋。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299-3002、 韩兆琦编著.唐诗选注集评.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45-146

齐有倜(tì)(tǎng)生,鲁连特高妙。
倜傥:气宇轩昂,不受拘束的样子。鲁连:战国时期齐人鲁仲连。高妙:杰出,出众。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yào)
明月:指夜明珠。《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珠有夜光、明月,生于蚌中。”光曜:光辉。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义不帝秦,却秦救赵一事。末照:犹余光也。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典故,可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尚气节。游赵之时,恰遇秦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求援于魏国,魏安釐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往见赵相平原君,陈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赵王抗秦之决心。鲁仲连帮助赵国坚定信念击退秦军后,平原君赵胜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复见。

吾亦澹(dàn)荡人,拂衣可同调。
澹荡:淡薄,不慕名利。拂衣:超然高举的意思,表示语气坚决。同调:谓志趣相合。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299-3002、 韩兆琦编著.唐诗选注集评.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45-146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一个“特”字,表达了一腔倾慕之情。“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这种极度的推崇,可见诗人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鲁仲连一生大节,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古风》的这首则专书前一事。当初辛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平原君已为之犹豫,若无鲁仲连雄辩坚拒,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在此关键时刻,鲁仲连起的作用无异挽澜于既倒。“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崇。

  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这是其功业即画策的高妙所致。但鲁仲连的为人钦敬不仅如此,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他却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说罢辞去,终身没有再见平原君。“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直书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文士却力图将二者统一,并以此与政界庸俗作风相对抗,似曾成为一种思潮。

  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自我设计的重要部分,在这个方面,他引为楷模的历史人物,便是张良、鲁仲连。李白的功成身退主要是为了抬高自己的从政身份,目的在以谋臣策士出仕。这样,自然而然地落实到吟咏者——“吾”身上的,即是对鲁连人格精神的高度推崇,“我”慕其风而愿与之同调了。一“倜傥”,一“澹荡”,既是鲁连的人格写照,也是诗人的精神追求;既是诗人的自许,也是诗人的自期。他是要把对鲁仲连心中由衷的仰慕转化为现实生活中自觉的人格追求,完成他的人生理想与政治理想。

  这首诗直书其事,直抒胸臆,可说是最为质朴的写法。寥寥数句,给读者刻画了一个高蹈而又仗义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又寄寓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全诗虽然有为个人作政治“广告”的意图,却也能反映诗人一贯鄙弃庸俗的精神。“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妾薄命》),这两句诗正好可用来形容李白自己的诗品,即随意挥洒,独具标格。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299-30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过四皓墓

: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我来到商山看洛水,到幽静之处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甪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如今在哪里?只有山上的萝藤依然茂密。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山上四座荒芜的坟墓相连,成了千古荒凉的遗迹。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他们当初在这里炼金丹,什么时候金丹成而玉泉闭?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只有寒山映照着明月的冷光,千年古松也枝叶枯干,失去了往日的氛氲。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山中只有妖魔鬼怪在兴风作浪。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曾经高声咏唱的紫芝歌已经停息,但是,高洁的英名却万古流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现如今的政治局面酷似当年,历史循环,让人悲伤!

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商、洛:谓商山、洛水之间。

园绮复安在?云神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

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赋得江边柳

: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杨柳的翠色在荒凉的岸边绵延,透过曳如烟柳丝,隐约能看见远方的高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岸边柳树的倒影铺撒在水面,随波摇晃,飘扬的落花落在垂钓人的头上。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柳树的根深深藏在水底,成了鱼的栖息处,低垂的柳枝系住了旅客之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风雨萧萧的夜晚,从梦中惊醒又增添几许忧愁。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71

翠色连荒岸,烟姿(zī)入远楼。
翠色:草色。翠:一作“草”。连:一作“迷”。烟姿:轻盈美好的姿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丰居宅后,有六株梅,开时……(丰)叹曰:‘烟姿玉骨,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此处指柳姿,柳丝摇曳如烟。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影:一作“叶”。钓人:钓鱼人。人:一作“矶”。

根老藏鱼窟(kū),枝低系客舟。
鱼窟:指鱼栖身的洞穴。鱼:一作“龙”。系:一作“拂”。客舟:运送旅客的船。晋陶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xiāo)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萧萧:象声词。此处形容风雨声。惊梦:惊醒睡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71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此诗题为“赋得江边柳”,柳、留谐音,柳树容易生长,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表示挽留和祝福。此诗视角敏锐,画面绝美,笔锋老到。

  首联一二句,写柳色、柳姿,语句对偶:“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翠色”,是指柳树的颜色。“连”,不是一棵树,是一片。如果诗人想把自己暗喻成江边柳,那么“荒岸”这两个字,就有意义了。秋天中柳树的翠色,应该是衰老的颜色,也可以美,但它是一种苍老的美,暗示着诗人已身心疲惫。草木枯黄的秋天,岸也是荒的。“荒岸”是想说明诗人自己的生存环境,环顾四周,不知哪里是自己的人生归宿。

  诗人想:烟波渺渺,隐隐约约中,依稀能看见远方的楼宇,这些楼宇才是诗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可惜,温馨的家庭生活离自己太遥远了,可望而不可及。

  颔联三四句,写柳影、柳絮,语句对偶:“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岸边柳树的倒影铺撒在水面,随波摇晃,成了虚的东西,诗人眼前的处境梦幻迷离,一片茫然。飘扬的落花落在垂钓人的头顶,命运无非就是被人无情地摘扔而去,甚至不曾有过一眼相看,终归被抛弃的担忧涌上心头。

  颈联五六句,写柳根、柳枝,语句对偶:“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柳树老了,根部溃烂,成了鱼儿的避难所。在别人的眼里,自己不再新鲜,已经成了他们的暂寄处,就像一个旅店,过往行客们,匆匆来也匆匆去。柳枝虽然能系客丹,但那是暂时的,客舟终要远行。“枝低”就像诗人伸出的双手,双目企盼地牵扯着客人的角衣,结果无济于事。

  诗的前六句看似写景,实则述己,写江边柳的秋色实是喻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命运。

  尾联七八句,写心情:“潇潇风雨夜,惊梦复添愁。”诗人终于站出来,直抒胸臆。梦醒了,是因为有潇潇风雨;往事不堪回首,诗人猛醒之间,却依然找不到人生的风标,无处可逃。风雨之夜,柳枝引起人的离愁,切合题意。

  全诗在写法上,通篇不着一个“柳”字,但句句写柳,又暗喻自己的身世处境,情真意切,引人同情。历来诗评家对此诗评价甚高。

参考资料:

1、 肖占鹏,王蕊.论鱼玄机爱情诗歌中的功利主义思想倾向.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