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以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818-38192、 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1册:黄山书社,2009:652-6543、 三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李商隐梓州诗今译:三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4:146-147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tiáo)递(dì)作佳期。
辛未: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迢递:遥远的样子。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碧落:道教语谓天界,这里指天空。金风玉露时:指秋天牛郎织女相会之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清漏:古代以漏壶滴漏计时,夜间清晰之滴漏声曰“清漏”。微云:天河中的云彩。
岂能无意酬(chóu)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酬:谢。乌鹊:相传农历七月七日,乌鹊搭成鹊桥渡牛郎织女相会。乞巧:农历七月七日晚,妇女在院中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她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荆楚岁时记》称“有嬉子网于爪上者则以为得巧”。嬉子是蜘蛛的一种。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818-38192、 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1册:黄山书社,2009:652-6543、 三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李商隐梓州诗今译:三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94:146-147“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是借牛郎织女故事发端,表现人与人遇合的困难。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在中国长期流传的美好传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两颗星宿隔着天河相望,每隔一年时间才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在乌鹊搭成的桥上相会一次。二人的阻隔本是在外来势力的强压下才形成的,但诗人却翻陈出新,说恐怕是神仙们爱好别离,才故意将相会的时期安排得这么远。从这两句诗中,可以隐约地体察到诗人的这种心情:他和令狐绹的隔膜已经很久,此次进京又经过了许多周折,费了许多唇舌。现在才渐渐有了转机,所以他觉得时间太长,但必定算有了希望,这便是“迢递作佳期”的含义,语中微露喜悦之情又暗寓自我调侃的意味。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二句说,佳人的相会要经过耐心的等待,需要在一定的良辰里才能实现。前句表地点,后句指时问。“金风”表明时间为秋季,暗合七月在初秋之义。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描绘双方盼望相会时的焦急心情。“渐移”表现嫌时问过得太慢。这两句诗是说,二人急切地盼望着相会时刻的到来,可是那漏壶中的刻箭却移动得非常缓慢,他们焦灼地相望了很久很久,然而那些连接两岸的云气尚未接通,所以他们迟迟也未能过河相会。这两句诗曲折地表现出作者在获得补太学博士的职务后,希望再有新的提升,还在焦急地渴盼着。张采田解释这两句诗说“属望尚奢”,是有道理的。
最后两句内容含量更大,思想感情也比较复杂。诗人在这里又拈出七夕的故事与习俗。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是说,牛郎织女得以相会,怎么能不想要报答乌鹊架桥的功德呢?但是为了心灵手巧,人们还是向蜘蛛乞求,希望它把丝套在瓜果上以带来巧慧。若再加以解析的话,前句是借用乌鹊填河成桥以渡织女的故事来暗喻自己是通过令狐绹的引荐搭桥才谋得官职的,对此事当然有心意要感激报答其恩德。后句一转,意谓尽管如此,但我所得到的仅仅是个微不足道的职位,只有再作别的打算了。联系李商隐后来的行踪,这两句诗的语意就更明白了。补太学博士后不久,李商隐就离开此职,到由河南尹改镇东蜀的柳仲鄄幕府中任节度书记,十月改判上军,不久又升任检校工部郎中。这便可证明李商隐对令狐绹的举荐虽有一定的感激之情,但对其职位并不满意。他可能当时已在另寻出路,开始向“蜘蛛乞巧丝”了。
此诗的表现方法非常高明。诗人即事即景抒情,将有关节日的传说、习俗与自己的处境、思想感情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借彼言此,既是彼又是此,使二者妙合无垠、浑然一体。从表面意义来看,诗人是在写“七夕”节日的情景,从古老的传说故事到一直延续的民间风俗乃至于当时的客观景象都概括了进去。若仔细品味,诗人在这形象的描述中又寄托了很深的寓意,将自己当时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含蓄地倾述出来,缠绵委婉,余味无穷,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另外,诗人利用谐音双关的手法,用“巧丝”来谐“巧思”,也增加了此诗的情趣。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030-1032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硉兀如堵墙。
东郊的那匹瘦马啊,让我心伤不已,它那瘦弱突出的马骨,就像墙头伸出的石头一般。
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
拿起马缰绳,绊动它的马足,它却只挪动四蹄,歪歪倒倒,那可不是要飞跃的本意啊。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仔细看看它身上的六个印子,其中有一个官方印,大家都说它是那部队遗留在路旁的。
皮干剥落杂泥滓,毛暗萧条连雪霜。
它的皮肤干裂,毛色灰暗,夹杂着泥水污渍一片片剥落,仅存在身上的也沾满了冰霜。
去岁奔波逐馀寇,骅骝不惯不得将。
去年它还在左奔右突驰骋在疆场,驱逐敌寇吧,不是良驹也不会被选中使用在战场啊。
士卒多骑内厩马,惆怅恐是病乘黄。
军中将士骑得都应该是天子马厩的良马,这匹马跟乘黄宝马相当,只是病了的缘故吧。
当时历块误一蹶,委弃非汝能周防。
疆场之上,只图一快,却不小心跌倒一跤,这委实也不是你一匹战马所能够预防的啊。
见人惨澹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见到来人,发出凄惨悲凉的鸣叫,似是悲哀的倾诉,失落了主人,两眼没有闪闪晶光。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
天气寒冷,远远的放逐,必定只能与鹤为伴,日落时分会遭到乌鸦啄疮的无情的捉弄。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如果,谁家愿意收养这匹老马,一定会有好处,不信,请到明年草长莺飞的时候看吧!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98-99东郊瘦马使我伤,骨骼(gé)硉(lù)兀(wù)如堵墙。
骼,音格。肆兀,形容马骨出如石。如堵墙,也是说瘦。
绊之欲动转欹侧,此岂有意仍腾骧(xiāng)。
绊之:用马缰绊动马足。欹侧:歪歪倒倒。腾骧:飞跃。这句有“岂复有意于用世”的意思。
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六印带官字:是说马身所印六个印子,其中有一个官字印。
皮干剥落杂泥滓(zǐ),毛暗萧条连雪霜。
剥落:脱落。“毛暗”句:马病毛头生尘,故曰毛暗。连雪霜,是说身带雪霜,和上句都是写瘦马的可怜的。
去岁奔波逐馀(yú)寇,骅(huá)骝(liú)不惯不得将。
“去岁”句:公元757年(至德二载)旧历九月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去岁句指此。骅骝:古良马名。将,与也。
士卒多骑内厩(jiù)马,惆(chóu)怅(chàng)恐是病乘黄。
“士卒”句:内厩,犹御厩、天厩,指天子马厩。这时马少,三军多骑内厩所养的马。而内厩多好马,故有“恐是病乘黄”的推断。乘黄,也是古良马名,此指瘦马。
当时历块误一蹶([jué),委弃非汝能周防。
误一蹶:失足跌倒。杜甫疏救房琯,触怒肃宗,一跌不起,有似于此马。汝:指马。周防,犹提防。原谅马的无辜,也就是诉说自己的无罪。
见人惨澹(dàn)若哀诉,失主错莫无晶光。
错莫:犹落寞、素莫。鲍照诗:“今日见我颜色衰,意中索莫与先异。”
天寒远放雁为伴,日暮不收乌啄疮(chuāng)。
放:放牧。皮干剥落,转动无力,故乌啄其疮。极写瘦马之可哀。
谁家且养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98-99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98-99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我和从弟在南斋高卧的时候,掀开窗帘玩赏那初升的玉兔。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淡淡月光泻在水上泄在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光阴苒苒这窗月已几盈几虚,清光千年依旧世事不同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德高望重崔少府在清江河畔,他今夜必定如庄舄思越之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千里迢迢可否共赏醉人婵娟?微风吹拂着清香四溢的兰杜。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6-27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28-29高卧南斋(zhāi)时,开帷(wéi)月初吐。
帷:帘幕,一作“帐”。
清辉澹(dàn)水木,演漾(yàng)在窗户。
澹:水缓缓地流。演漾:水流摇荡。
冉(rǎn)冉几盈虚,澄(chéng)澄变今古。
冉冉:渐渐。一作“荏苒”,指时间的推移。几盈虚:月亮圆缺反复多次。澄澄:清亮透明,指月色。
美人清江畔(pàn),是夜越吟苦。
美人:旧时也指自己思暮的人,这里指崔少府。越吟:楚国庄舄(xì)唱越歌以寄托乡思。这是以越切山阴,意谓想必在越中苦吟诗篇。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共:一作“其”。如何:一作“何如”。吹:一作“出”。兰杜:兰花和杜若,都是香草。兰,一作“芳”。
参考资料:
1、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26-272、 沙灵娜 何年.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28-29这首诗的主题是“玩月”。诗人与堂弟高卧南斋时,月亮刚刚出来。渐渐地升高之后,清辉遍洒水上、树木上,倾泻在窗户上。这两句写月光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个“澹”字、一个“演漾”,逼真地说出了月光照地时人对月光的感觉。
诗人没有停留在对月色的描摹上,而是宕开一笔,写对月亮的思考:亘古以来,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可是人呢?人也是一代又一代,代代人都看着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不常啊。
继而诗人悬想朋友崔少府也必定在这清月之下、清江之畔吟诗。诗人与朋友虽相隔千里,但同在望月。诗的最后一句“微风吹兰杜”最有意味:不说对朋友思念,而写兰杜之芳,那么,这兰杜之芳能吹到朋友那里去吗?朋友知道我在思念他吗?
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8-210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轻波荡漾的水面映射出四周山色,澄澈的泉水倒映着山间林木扶疏的姿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不理会石上的喧闹纷乱,独自回忆着山中的静谧。
漾(yàng)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漾漾:水波飘荡的样子。山光:山的景色。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这是一首写泉的小诗,它不是写山中的泉,而是写山下的泉。山中泉是涓涓细流,而山下泉则常常已汇流成小潭。依傍山麓,不免倒映出山光林影。诗就是从描写这水中的倒影开始的。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写轻波荡漾的水面,反射著四周景物的色彩,或草木之幽绿,或岩石之沉黑,总之是那山的色调。而在那山的基色上又映出林木扶疏的姿影,因为泉水清冽,诗人用了一个“倒”字来写林影,十分生动,而且涵义丰富,既可以指水中之影如林木倒伏水面,又可以表示水中之影与实物之形的正反颠倒,体物入微,极其简练而富有情趣。
“那知石上喧”转写声,并进而寄托一时的感兴。泉由山中流到山下,在石上激起喧响,这本是自然之理,也是泉流的最后归宿。然而诗人却设想,这种喧响的嘈杂会让它怀念起在山中时的安静。这里“却忆山中静”的“忆”字有的版本作“益”,如果是“益”那么就是一种以动写静的反衬表现。仔细玩味,我觉得还是“忆”于义为长。诗人生活在大历年代,当时战乱初平,满目疮痍,社会现实令人失望。于是在当时人的心理上都弥漫着一重消极隐退的情绪,常常是身入仕途,心却萦系在江湖之上、山林之间。这首诗实际上就表现了那种典型的心态。诗人起先是渴望立功扬名、一意进取的,可当仕宦生活饱经忧患之后,他转而怀念起未出仕的清闲了。“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诗人借助于移情手法,将自己的内心活动投射到外物上去,使客观外物泉成了自己心灵的外化和表现。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国古代诗人眼中,山水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审美对象,它同时是诗人主体的投射和外化。诗人观赏山水,同时也就是在观照自我,他在物我之间寻求一种沟通和交流,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甫曾这首小诗篇幅虽短,同样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回想为官时的日子,没有比做刺史时更快意舒畅了。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欢乐的接待来访的宾客,妻儿的生活能够得到保障。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自从来到东都以后,生活清闲更胜从前。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做分司时清闲的生活胜过刺史,辞去官职后生活清闲胜过分司。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更不说是在这偏远的家乡,能收到你的书信非常欣喜。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仰慕你的大名就像与你相识已久,一起做乐曲就像是新得的知己。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下雪时就先到朗之家里拜访,不是花开时节不相约。
斗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边畅饮着自己酿造的美酒,边细细品味所作的诗句。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作为邻里已来往无数遍,在那京都城门也已分别五次。
岐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翘首以盼你的来信,书信到时放能舒展眉头。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槐亭院中已满是落叶,竹阁池中的水也结满冰霜。
雀罗谁问讯,鹤氅罢追随。
门庭冷落无处询问讯息,只得放弃追问。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身体病痛增多,容貌与体力也在逐渐衰退。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虽已年老记忆减退,但你我间那些相处场景仍历历在目从未忘却。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历想为官日,无如刺史时。
历:经过了的。无如:不如,比不上。
欢娱接宾客,饱暖及妻儿。
及:达到。
自到东都后,安闲更得宜。
东都: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安闲:安静清闲;安逸舒适。
分司胜刺史,致仕胜分司。
分司:唐宋制度,中央之官有分在陪都(洛阳)执行任务者,称为“分司”。但除御史之分司有实权外,其他分司多用以优待退闲之官,并无实权。又清制,“盐运使”下设“分司”,属运同、运副或运判管领。致仕:辞去官职。
何况园林下,欣然得朗之。
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欣然:喜悦貌。
仰名同旧识,为乐即新知。
仰:尊敬仰慕。
有雪先相访,无花不作期。
斗醲(nóng)干酿酒,夸妙细吟诗。
斗: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醲:味浓烈的酒。
里巷千来往,都门五别离。
里巷:街巷。都门:京都城门。
岐(qí)分两回首,书到一开眉。
岐:岐山,在中国陕西省。
叶落槐亭院,冰生竹阁池。
雀罗谁问讯,鹤氅(chǎng)罢追随。
雀罗:捕雀的网罗。常用以形容门庭冷落。鹤氅:泛指一般外套。
身与心俱病,容将力共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