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怨诗

:
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
农人推着呕哑作响的农车,没日没夜地辛苦耕作。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到最后却没分得半粒粮食,只落得一个老农的空名。

手推呕哑车,朝(zhāo)朝暮(mù)暮耕。
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空得老农名。
  农民费劲牛车马力辛苦耕种,而实际收获少得可怜。作者通过揭示这样一个现实,表达了对不劳而食者的愤恨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农人推着呕哑作响的农车,没日没夜地辛苦耕作。
到最后却没分得半粒粮食,只落得一个老农的空名。

注释
朝朝暮暮:指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比喻从早到晚,天天如此。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农民费劲牛车马力辛苦耕种,而实际收获少得可怜。作者通过揭示这样一个现实,表达了对不劳而食者的愤恨以及对现实的思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曹邺

曹邺

曹邺(约816~875),字业之, 一作邺之,桂州(今广西桂林阳朔)人。晚唐诗人。 与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曹邺曾担任吏部郎中(唐)、洋州刺史(唐)、祠部郎中(唐)等职务。 112篇诗文

猜你喜欢

寒夜思友三首·其一

: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久别后的孤寂渐渐侵入我的心怀,客居他乡使我脸色变得憔悴不堪。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夜不成眠,只有在月色之下弹琴相慰,这样的相思之情怎样才能到尽头?

参考资料:

1、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3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侵:侵扰。此处有渐进之义。容色:面容,脸色。容是容貌,色是神色。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调:整理。何极:什么时候才能终结。

参考资料:

1、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3
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这首诗写诗人因思念友人而苦苦煎熬,心情焦虑神情憔悴,以弹琴寄托思绪,也难以排遣痛苦。

  首句“久别侵怀抱”,点明写诗的缘起。长久的离别所产生的孤独、乡愁,慢慢地侵入了诗人的怀抱之中,即占据了他的身心,弥漫了他的精神,让他在这种愁思中难以自拔。

  因为久别之思慢慢侵入、充溢情怀,所以就有了第二句:“他乡变容色。”乡愁之苦,可谓是一至于斯。排解愁思的办法之一,是“月下调鸣琴”,即在乡愁最深切之月夜整理琴弦,歌之咏之。

  但是,从下句“相思此何极”来看,这相思仍然是排遣不了的,所以オ有这个感叹。

  这首诗几乎就是直抒胸臆之作,这既是初盛唐之际的唐诗风格,更是王勃的特殊风格,或者说,是由他开创的一种诗风。

参考资料:

1、 苏爱风.王勃诗歌艺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新竹

: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
新竹上的苞叶才刚刚褪去,就已透出青冷的翠色。

冉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柔垂的枝干偏偏布满竹粉,渐渐招来清风,枝叶沙沙作响。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高低疏密有致的叶片透过很多阳光,还没有密密挨挨的挤在一起。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但那一团团竹节,不管大小,都透着坚贞的气韵。

新篁(huáng)才解箨(tuò),寒色已青葱。
新篁:新生之竹。亦指新笋。解箨:竹笋脱壳。

(rǎn)冉偏凝粉,萧萧渐引风。
冉冉:形容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扶疏: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寥落:稀少。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秋夜曲

: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一轮秋月刚刚升起秋露初生,罗衣已显单薄却懒得更换别的衣裳。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更深夜阑还在殷勤拨弄银筝,原来是怕空房寂寞不忍回归。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唐诗三百首赏析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年04月第1版 :598-599 .2、 方笑一评注 .唐诗三百首品读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04 :343-344 .3、 沙灵娜译 .唐诗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9 :405 .

桂魄(pò)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桂魄:即月亮。相传月中有桂树,又月初生时的微光曰魄,故称初生之月为桂魄。轻罗:轻盈的丝织品,宜做夏装,在此代指夏装。已薄:已觉单薄。

银筝夜久殷(yīn)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筝:拨弦乐器,十三弦。殷勤弄:频频弹拨。空房:谓独宿无伴。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唐诗三百首赏析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年04月第1版 :598-599 .2、 方笑一评注 .唐诗三百首品读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8.04 :343-344 .3、 沙灵娜译 .唐诗三百首全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8.9 :405 .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少妇独守空闺,沉浸于相思,不忍更衣;借弹筝自遣寂寞,又不忍回屋。诗人借用女主人公心理活动来展示其独守空房的哀怨,曲尽其妙;代写思妇心境,抒发内心空虚的痛苦,更显深刻细腻生动,流露出女主人公独守空房、思念丈夫的怨情,表现出诗人诗艺的功力。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点明时间,夜幕初临,月充刚刚从东方升起,秋露虽生,却还微薄稀少,说明天气已经凉爽,但还不觉寒冷,给人一种清凉之感,烘托出女主人公清冷孤寂的心情。这与下面一句正好相互呼应,由于天气已凉,所穿的轻盈细软的罗衣,已感到单薄了。但还不觉得寒冷难忍,所以还没更换衣服。字里间隐隐充溢出女主人公因秋凉需要更衣而思念远方丈夫的情愫。

  “银筝夜久殷勤弄”写女主人公的弹筝行动,实际是以乐曲寄情。讲述女主人公一直在室外弹筝,从月亮初升一直到夜深,仍然在频频弹拨,丝毫没有回房的意思。实写女主人公迷恋弹筝,以至废寝忘餐。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她并不是因为爱弹筝爱得入迷才这样,而是“心怯空房不忍归”,以揭穿了女主人公内心处的秘密。

  “心怯空房不忍归”以巧妙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方法,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她独守空房的哀怨。写女主人公在深深思念着远出的丈夫,夜不能寐,不愿独守空房,只有借弹筝来排遣凄凉寂寞的情怀。房空,心更空虚,其情悲切。

  此诗前两句是写景,写得颇为悠闲,秋夜微凉,景物凄清;诗人描写了一种清冷的景象,以此为“背景”,再写女主人公的“衣着”,以衬托其孤寂。末两句是写情,主人公寂寞难寝,殷勤弄筝,接写“弹筝”的行动,似迷恋乐曲,实际上以乐曲寄情。末句画龙点睛,通过正面抒情,对思妇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生动深刻的刻划,顿觉无限幽怨之情跃然于纸上。

  此诗语极委婉,情极细腻,把儿女羞涩的情感遮掩得严严实实。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唐诗三百首赏析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5年04月第1版 :598-599 .2、 王丽珍译注 .唐诗三百首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09月第1版 :211-212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南曲

: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偶尔到江边采摘白蘋,又随着女伴祭奠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当着众人不敢明说心怀,暗暗地投掷金钱,卜问我那远方郎君的音讯。

参考资料:

1、 胡汉生 .唐乐府诗译析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164-165页 .2、 何立智 .唐代民俗和民俗诗 .北京市 :语文出版社 ,1993年 :461-462页 .3、 尚永亮 .唐诗观止 .西安市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610-611页 .

偶向江边采白蘋(pín),还随女伴赛江神。
偶:偶尔,一作“闲”。白蘋:一种水中浮草,夏季开小白花。赛:祭祀,古代祭神称为赛。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zhì)金钱卜远人。
不敢:一作“不得”。分明语:公开表示。金钱卜:古占卜方式之一,相传是汉代易学家京房所创。最初,卜者在卜卦过程中仅用金钱记爻,后来把这一占卜过程简单化,并逐渐推向民间。卜者把金钱掷在地上,看它在地上翻覆的次数和向背,以决定吉凶、成败、归期、远近等。远人:指远方的丈夫。

参考资料:

1、 胡汉生 .唐乐府诗译析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年 :164-165页 .2、 何立智 .唐代民俗和民俗诗 .北京市 :语文出版社 ,1993年 :461-462页 .3、 尚永亮 .唐诗观止 .西安市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年 :610-611页 .
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这首诗的开头,没有费笔墨去描绘人物身边的景物和环境,也没有抒发人物的情绪和心理,而是直接描写人物的举止行动。这是别具一格的写法。江边采蘋和赛江神,都是极富生活气息的场景。在迎接热闹非凡的祭江神中,且看女主人公的表现,“偶向”和“还随”两个词语,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不在焉。去采白蘋也好,去看赛江神也好,她都是无可无不可,女伴们叫她一声,她就跟着去了,人人都为热闹的大阵势兴高采烈,可是她却没有兴致。她一定是有心事的。这种用人物动作行为暗示人物心理的写法,别具一格。

  三、四两句道出女主人公的心事。“不敢”二字写出了女主人公心中的娇怯、羞涩。“语”的内容,应该是想打听自己丈夫远行的吉凶或归期远近。越是炽热地思念,就越是不敢当众剖白心迹,就越能令读者体味到她内心的痛苦之甚,幽怨之多。第三句描绘女主人公羞怯的性格,为结句起了铺垫作用。尾句接着写她偷偷地为“远人”占卜。这一细节描绘将女主人公的纯洁心灵、美好情感表现得自然真实、栩栩如生。

  这首写闺情的诗歌,别致之处就在于用细节的刻画,由人物的动作神态,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衬写人物的无限情思。“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的这一细节,传神生动,使得一个娇羞痴憨的闺中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诚和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南宋词人王沂孙的《高阳台》中有“屡卜佳期,无凭却恨金钱”的句子,即是借用了这两句的意思。另外,本诗语言淳朴清新,极富生活情趣,贴近生活。

参考资料:

1、 林方直 王志民 .唐诗精华 .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5年 :354页 .2、 谢真元 .一生必读唐诗三百首鉴赏 汉英对照 .北京市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2006年 :347-348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萤火

: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萤火虫侥幸依靠腐草而化出,不敢靠近太阳飞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它的光亮不足以照亮书卷,有时还会玷污衣衫。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微小的躯体,常在慢帐外随风飘荡,或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等到十月到来清霜凝重时,不知会飘落在哪里去。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86-2872、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77-1783、 (唐)杜甫著.杜甫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138页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幸:侥幸。因:依靠,凭借。敢:岂敢,不敢。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未足:不足以。时;有时。点:玷污。

随风隔幔(màn)小,带雨傍林微。
幔:帷幔。微:指萤火虫闪着微光。

十月清霜重,飘零(líng)何处归。
重:清霜凝重。飘零:漂泊。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86-2872、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77-1783、 (唐)杜甫著.杜甫集 (第二版):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01月第2版:第138页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唐中宗以后,宦官日益得势。玄宗时,多至三千人,其中有一千多人被抬上五、四、三品高位。以杨思勋、高力士最为显赫一时。比如杨思勋就被授予辅国大将军(正二品)称号,后又加骠骑大将军(从一品)称号,封虢国公。再如高力士,曾经手阅处一应进奏文表,文表所奏事项,他甚至有权自行处理,只有遇到大事方才报告皇帝。唐朝有名的将相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等,都是走高力士的后门才爬上去的。

  诗人杜甫看透了“开元盛世”掩盖下的这些腐败现象,在诗中逼真地描摹萤火虫的光影形状,诗人借咏萤火虫而讽刺宦官。

  “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阳飞。”句写萤火虫本质下贱,不敢在太阳下飞行的阴暗心理。“腐草出”就已经极不体面,作者又巧妙地在句首加上一个“幸”字,则显出即就是那肮脏发霉的腐草,萤火虫也只有遇到侥幸的机会,方能从中出生。另外,古代在皇宫中当宦官的人,入宫前必须接受“腐刑”(也叫“宫刑”,即男子去势)。这第一句中的“腐草”,正足以启人联想到受过腐刑的宦官。

  三、四句以“未足临书卷”否定可以照人读书的传说,写萤火虫成事不足;“时能点客衣”说专以玷污别人为能事,写萤火虫败事有余。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句写萤火虫通常活动情形:它那微小的躯体,常在慢帐外随风飘荡,或在林边树下带雨挣扎。“随风”有本无根基,借势飘游的意思;“带雨’’有在将死前强作挣扎的意思。“隔慢”“傍林”写它欲潜藏形迹; “小”、“微"二字写形体,也写其本质。

  最后“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两句写萤火虫不久将自行消灭,表达了作者对结束宦官专权制度的强烈愿望。

参考资料:

1、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77-17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