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歌

: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
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
东方渐渐亮了,天已快明,这时夜空中还有星星闪耀,汝南的晨鸡已经开始啼叫了。

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一曲终了后,夜尽天亮,戒严的设施都陈列好了。月亮隐没,星星稀落,天大明了。

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
耳畔传来用钥匙开宫门的声音,其声音之大就像千家万户都在开门。这时宫中城墙之上有乌鹊翩翩飞来。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rǔ)南晨鸡登坛唤。
汝南:后汉郡名,在洛阳东面。

曲终南(lòu)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南:铜壶滴南,古代的计时器。“南尽”,指夜尽天亮。严具陈:戒严的设施都陈列好了。

千门万户递鱼钥(yuè),宫中城上飞乌鹊。
鱼钥:古代的钥匙,铸成鱼形。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
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
  “鸡鸣”,据说是一种楚歌,起源于汉代。《乐府广题》曰:“汉有鸡鸣卫士,主鸡唱。宫外旧仪,宫中与台并不得畜鸡。昼漏尽,夜漏起,中黄门持五夜,甲夜毕传乙,乙夜毕传丙,丙夜毕传丁,丁夜毕传戊,戊夜,是为五更。未明三刻鸡鸣,卫士起唱。”《汉书》曰:“高祖围项羽垓下,羽是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应劭曰:“楚歌者,鸡鸣歌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方渐渐亮了,天已快明,这时夜空中还有星星闪耀,汝南的晨鸡已经开始啼叫了。一曲终了后,夜尽天亮,戒严的设施都陈列好了。月亮隐没,星星稀落,天大明了。耳畔传来用钥匙开宫门的声音,其声音之大就像千家万户都在开门。这时宫中城墙之上有乌鹊翩翩飞来。

注释
汝南:后汉郡名,在洛阳东面。
漏:铜壶滴漏,古代的计时器。“漏尽”,指夜尽天亮。
严具陈:戒严的设施都陈列好了。
鱼钥:古代的钥匙,铸成鱼形。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简析

  “鸡鸣”,据说是一种楚歌,起源于汉代。《乐府广题》曰:“汉有鸡鸣卫士,主鸡唱。宫外旧仪,宫中与台并不得畜鸡。昼漏尽,夜漏起,中黄门持五夜,甲夜毕传乙,乙夜毕传丙,丙夜毕传丁,丁夜毕传戊,戊夜,是为五更。未明三刻鸡鸣,卫士起唱。”《汉书》曰:“高祖围项羽垓下,羽是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应劭曰:“楚歌者,鸡鸣歌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猜你喜欢

古人谈读书

: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朱熹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曾国藩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气则绝对不会甘心居于下等;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聪明。好:喜好。耻:以……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
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谓:说。漫浪:随随便便。急:要紧。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kuī)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盖:在句首,发语词。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鸡鸣歌

: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
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
东方渐渐亮了,天已快明,这时夜空中还有星星闪耀,汝南的晨鸡已经开始啼叫了。

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一曲终了后,夜尽天亮,戒严的设施都陈列好了。月亮隐没,星星稀落,天大明了。

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
耳畔传来用钥匙开宫门的声音,其声音之大就像千家万户都在开门。这时宫中城墙之上有乌鹊翩翩飞来。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rǔ)南晨鸡登坛唤。
汝南:后汉郡名,在洛阳东面。

曲终南(lòu)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南:铜壶滴南,古代的计时器。“南尽”,指夜尽天亮。严具陈:戒严的设施都陈列好了。

千门万户递鱼钥(yuè),宫中城上飞乌鹊。
鱼钥:古代的钥匙,铸成鱼形。

东方欲明星烂烂,汝南晨鸡登坛唤。
曲终漏尽严具陈,月没星稀天下旦。
千门万户递鱼钥,宫中城上飞乌鹊。
  “鸡鸣”,据说是一种楚歌,起源于汉代。《乐府广题》曰:“汉有鸡鸣卫士,主鸡唱。宫外旧仪,宫中与台并不得畜鸡。昼漏尽,夜漏起,中黄门持五夜,甲夜毕传乙,乙夜毕传丙,丙夜毕传丁,丁夜毕传戊,戊夜,是为五更。未明三刻鸡鸣,卫士起唱。”《汉书》曰:“高祖围项羽垓下,羽是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应劭曰:“楚歌者,鸡鸣歌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佐治遇蛙

:
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佐治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至田间,三尸叠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皆蛙也。哀之,购以放生。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放,后必为人所获;前有清渊,乃放生池也。’吾从之至此,不意挥斧,遂被害。二仆随后不远,腰缠百金,必为二人诱至此,并杀而夺金也。”张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获。一迅即吐实,罪死。所夺之金归商。
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佐治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至田间,三尸叠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皆蛙也。哀之,购以放生。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放,后必为人所获;前有清渊,乃放生池也。’吾从之至此,不意挥斧,遂被害。二仆随后不远,腰缠百金,必为二人诱至此,并杀而夺金也。”张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获。一迅即吐实,罪死。所夺之金归商。
  金华县的长官张佐治到一个地方,看见有许多青蛙在道路旁鸣叫,都昂着头,好像有冤要说似的。张佐治对这事感到很奇怪,便下车步行,青蛙见他下了车,于是又蹦又跳地来他的面前为他引路。一直走到了一田边,只看见三具尸体叠在一起。张佐治力气大,用手提起上面两具尸体,发现最下面那具尸体还在微微颤动,于是喂给那人热水喝,不一会儿那人醒了。他讲起了经过:“我是名商人,在路上看见两个人挑着竹筐去集市,筐中有许多青蛙。我为它们感到悲哀,于是我便买下了青蛙把它们全放生了。那两个卖蛙的人说:‘这里水池很浅,即使你把青蛙放生了,也会被别人捉去;前面有一潭深水,是个放生池。’我于是便跟那两人前往放生池。可料想,那两个人挥动斧头,于是,我就被他们伤害了。我的两个随从还没走远,身上带着几百两金子,(他们)肯定把我的随从诱惑到这里,把他们杀害然后抢走金子。"张佐治回到郡内,急忙下令捉捕。不出几天人的金子都落网了,一审讯便吐露了事实,把他们处死。夺回来的金子还给了商人。
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佐治异之,下车步视,而蛙皆蹦跳为前导。至田间,三尸叠焉。公有力,手挈二尸起,其下一尸微动,以汤灌之,未几复苏。曰:“我商也,道见二人肩两筐适市,皆蛙也。哀之,购以放生。二人复曰:‘此皆浅水,虽放,后必为人所获;前有清渊,乃放生池也。’吾从之至此,不意挥斧,遂被害。二仆随后不远,腰缠百金,必为二人诱至此,并杀而夺金也。”张佐治至郡,急令捕之,不日人金俱获。一迅即吐实,罪死。所夺之金归商。
  金华:古地名,今浙江金华市。郡守:郡的长官。挈:提。从:跟随。斤:斧头。导:引路。并:同时。清渊:深水。市:到市场上去。汤:热水。适:到....去。前导:在前面开路。焉:在那里。未几:不久。从之:跟随着他们。哀之:为他感到哀伤。异之:感到奇怪。 异:奇怪。虽:即使。导:引,引导。渊:深水,深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书法家欧阳询

: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欧阳询曾经有一回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住马观看古碑,过了很久才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欣赏,等到疲乏了,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看,就又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bēi),晋索靖(jìng)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qiú)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裘:皮袍。尝:曾经。书:写(字)。反:同“返”返回。伫立:站立。去:离开。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及:等到。复:又,再。去:离开。布:铺开。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二鹊救友

: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其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古树,喜鹊在上面筑巢,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快长成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很快,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也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鹊们欢呼飞舞了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cháo)其上,孵(fū)(chú)将出。一日,鹊徊(huái)翔其上,悲鸣不已。顷(qìng)(zhī),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ɡuàn)横空而来,“咯咯”作(zuò)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zā),遂俯冲鹊巢,衔(xián)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巢:筑巢。鹳:一种较凶猛的鸟。匝:圈。盖:原来。顷之:在原文中等同"未几"俄而,一会儿的意思。已:停止。作:发出。雏:变成幼鸟(名作动)。集:栖,躲。此处为聚集,会合。俄而:一会。尾:尾随。遂:就。翔:飞翔。徊:徘徊。俯:向下俯冲。上:上方。语:告诉;诉说。
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若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
  动物世界里的亲情也同样让人感动,本文中喜鹊看到自己同伴的孩子遭到赤练蛇的侵犯,从而“悲鸣不已",招来群鹊,其中两只喜鹊请来一只鹳,也许是群鹊的友爱感动了鹳,鹳勇敢地“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动物尚能如此讲究情义,连动物都如此,我们人类岂能无情无义。所以我们要助人为乐,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要团结友爱。当问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时,要会动脑筋,就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加以解决,要学会求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