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亭观涛

: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
激流起平地,吹涝上侵空。翕辟乾坤异,盈虚日月同。
艅艎从陆起,洲浦隔阡通。跳沫喷岩翠,翻波带景红。
怒湍初抵北,却浪复归东。寂听堪增勇,晴看自发蒙。
伍生传或谬,枚叟说难穷。来信应无已,申威亦匪躬。
冲腾如决胜,回合似相攻。委质任平视,谁能涯始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宋昱

(?—756)唐人。能诗。玄宗天宝元年,为监察御史,考吏部选人判,取舍不公。次年,坐贬桂阳尉。杨国忠兼领山南西道采记处置使,引为佐。天宝末,官至中书舍人,知选事。安史之乱时,为乱兵所杀。 3篇诗文

猜你喜欢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疏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危桥:高桥。属:连接。幽径:幽深的小路。

迸箨(tuò)分苦节,轻筠(yún)抱虚心。
迸:裂,开。箨:竹笋上一层一层的皮,即笋壳。筠:竹皮。虚心:空心。

俯瞰(kàn)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瞰:望,俯视,向下看。聆:听。吟:成调的声音。

差池下烟日,嘲(zhāo)(zhā)鸣山禽。
差池:参差不齐。嘲哳:亦作“啁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谅:料想,实在。要津:重要的渡口,隐喻重要的职位。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本诗更象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苦竹,楚地湘南极普通的一种竹子,而且连名称都带有贬意。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诗意,将自己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有机联系起来,寓意于有“苦竹”“虚心”的竹。诗的结构与组诗一致,分三层。前四句写实:“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远远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接,它缭绕地穿过稀疏的竹林。突出危桥、幽径、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诗中突出了“苦节”与“虚心”。第二层写桥上观景所得:俯身可以看到绢绢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啁鸣归巢。既俯看,又仰视,还运用听觉。天边的太阳,近处的鸟鸣,一一入画,充满了生机。眼中的景物往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展示。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怀大志的诗人不能象鸟一样自由飞翔,投入她的怀抱,只能与“囚徒为朋”,在寺院的木鱼声中难以入眠,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产生共鸣,伤感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抒发感概“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这里的苦竹也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栖息提供了荫凉。正如吴文治先生所指出的:“作者借竹自喻,感叹竹子虽有‘苦节’和‘虚心’的美质,也只能供人和鸟歇息遮阴,不会用在重要的渡口,隐有自伤怀才不遇之意。”(《柳宗元选集》)诗除了咏苦竹桥之外,还写到竹林、小径、溪流、竹韵、落日、鸟鸣,故自然属于山水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后出塞五首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男子汉生在这个世上,就是要在壮年的候实现自己的报负。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应当征战边疆,怎么可以守着自己出生的地方呆一辈子呢?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国家招用我们的时候远赴蓟门,大军就要走了不可以因为自己而留下。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把家里的钱财全都散尽用来装备自己。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那样乡亲们会为我送行,亲戚朋友们把道路挤的满满的欢送我。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头发花白了才有了点自己的功业,醉了以后看到别人年青有为才感到羞愧。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想当年霍去病出征,却只能面带苦笑看着自己的武器。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借问统领军队的大将是谁?大概又是一个嫖姚校尉霍去病。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古代的将军重视守卫边疆,如今的边将却只重高官厚禄。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哪里料得到皇帝偏又好武,出征的军队绵亘不断,漫卷长空。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当今全国既已统一,就没有出师必要,这样却还要孤军深入。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使得战士们都是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在穷荒之地拔剑练习作战,每天征收成群的战马。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将军发誓要开发极北的地方,对吾皇效忠心。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捷报不断传来,其实是虚报邀赏,因为是奚族与契丹本无寇警。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渔阳郡尚武,多豪士侠客,此豪侠之地,成天鼓乐轰隆。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渤海上船只鼓帆前进,那是装载来自东吴的粮食。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还有越罗与楚练,其光彩照耀得人身都发光。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主将的地位更崇高,气焰更嚣张,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边疆之人不敢议论,有敢议论告发的死无葬身之地。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我本来出身良家,懂得许多门道,揣知主将有叛逆的可能,所以不敢跟从。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主将骄矜增加了我的忧虑,荣华富贵已不值得一说。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跃马横刀二十年,担心的是辜负了明主的恩情。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眼看幽州叛军长驱直入,洛阳即将沦陷。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于是半夜里抄小路逃回家,可是故乡已经变成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我幸亏没有背上叛逆的罪名,如今孤身一人,没有儿孙。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59-64页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jì)门,军动不可留。
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骑”。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千金买马鞍(ān),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道周:即道边。

(bān)白居上列,酒酣(hān)进庶(shù)羞。
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居上列,即坐在上头。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庶羞,即莱肴。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东门营: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幕:帐幕。列,是整齐的排列着。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jiā)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huò)(piāo)(yáo)
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xūn)
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重高勋,即贪图功名。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gèn)长云。
亘:是绵亘不断。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且:尚也。跟上句“已”字对照。

遂使貔(pí)虎士,奋身勇所闻。
遂使:于是使得。承上“且孤军”来,貔,音琵,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边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勇,是勇往:所闻,是指地方说的,即下文的“大荒”“玄冥”。《汉书·张骞传》:“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数道并出。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上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即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址”。

誓开玄冥(míng)北,持以奉吾君!
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

献凯日继踵,两蕃(fān)静无虞。
两蕃:是奚与契丹;静无虞,本无寇警。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shēng)(yú)
渔阳: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曰豪侠地。

云帆转辽海,粳(jīng)稻来东吴。
辽海:即渤海,粳音庚,晚熟而不黏的稻。来东吴,来自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yú)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主将:即安禄山。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从他开始。上都:指京师,即朝廷。凌,凌犯,目无朝廷。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qú)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益:是增益,“思”字照过去读法应作去声,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跃马二十年,恐辜(gū)明主恩。
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坐见:有二义: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立见:一指无能为力,只是眼看着:这里兼含二义。长驱,言其易。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间道归:抄小路逃回家。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59-64页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后出塞五首》组诗叙写开元(713—741)天宝(742—756)年间一位军士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天宝之变的“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自开元中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兵农分离,出现了职业兵。德宗时李泌论募兵制是祸乱的根源,说这种应募的兵士,既非土著,又无宗族,重赏赐而轻生。《后出塞五首》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个应募者形象。一无牵挂的汉子,乐意当兵吃粮。诗中提到相赠吴钩的“少年”,当属唐诗中常常写到的少年游侠一类人物。物以类聚,此诗主人公也应是这一类人物。组诗第一首系主人公自叙应募动机及辞家盛况;第二首叙赴军途中情事,尚归美主将;第三首是诗人的议论;第四首则揭露蓟门主将的骄横;第五首则写逃离军旅的经过。此组诗的突出成就,便在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对此诗的赏析,便应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

  一度怀着功名万里雄心的军士后来逃归,其逃离的动机,诗中说得很清楚,是由于他在蓟门军中看到“主将”(当指安禄山)日益骄横、目中无君,而朝廷一味姑息养奸“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自己本为效忠国家而来(“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不料却上了“贼船”,“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因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

  诗一开始就讲得很明白,主人公赴边的目的就是追求“封侯”,“首章便作高兴语,往从骄帅者,赏易邀,功易就也。”(浦起龙)此人正是第三首所谓“重高勋”的“今人”、“奋身勇所闻”的“貔虎士”中的一员。“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也正属于这类人物的夸耀口吻。从第一首“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到第五首“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的表白,可见主人公求取功名封赏的思想是一贯的,并未发生何种转变。“古人重守边”六句,不能理解为诗中人思想的转变,而只能理解为诗人自己对时事的评议,或者说它们恰恰是诗人对笔下人物思想、行动的一种批判。说这是杜甫微露本相的地方还不够,应该说这是作者直接激扬文字,站出来表态。这种夹叙夹议的手法,在杜甫诗中原是并不罕见的。

  据《通典》称:“国家开元天宝之际,宇内谧如,边将邀宠,竟图勋伐,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罗之战,云南渡沪之役,没入异域数十万人,向无幽寇内侮,天下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岂可量邪!”当时的边境战争,唐玄宗好战固然是一个原因;兵制的改变,也同样是个重要原因。府兵原是寓兵于农的一种兵制,将帅不能拥兵自重,故唐朝前期没有武夫割据事件。而募兵之行,诚如李泌所说,应募兵士多是不事生产的亡命之徒,他们贪功重赏,形成军中好战心理。上自朝廷,下至士兵,互相影响,正是“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六合已一家,四夷但孤军。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对侵侮邻国的兴趣随战争的进行愈来愈浓厚,野心的将帅也就得到长成羽翼的机会。

  《后出塞五首》就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特定时代的历史生活。诗中主人公正是募兵制下一个应募兵的典型形象。他既有应募兵通常有的贪功恋战心理,又有国家民族观念。他为立功封爵而赴边,又为避叛逆的“恶名”而逃走。组诗在欢庆气氛中开头,凄凄凉凉地结尾,是一出个人命运的悲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6月版 :第259-261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清清的江水长又长,到哪里是尽头?夕阳向西落下孤零零的船儿解开了缆索。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群鸟在田野上飞翔一忽儿近一忽儿远,闲人在船上听凭溪水飘荡忽东忽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洁白的云朵飘浮在空中有一千里一万里,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山前的溪水山后的溪水。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从长沙又遭贬谪离开那里令人伤感失意,怀人的情思像江岸潭边的香草那样浓郁。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出版社,2000.01:7072、 (明)黄风池等编绘 吴企明 闫昭典评解.唐诗画谱说解:齐鲁书社,2005年06月第1版:136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xié)
永路:长路,远路。解携:犹言分手。解:原作“自”,据《全唐诗》改。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平芜:杂草繁茂的田野。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前溪:在湖州乌程县境。

(chóu)(chàng)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qī)萋。
长沙谪去:用贾谊事,贾谊遭权贵谗毁,被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谪:被贬职。芳草:香草,也比喻思念他人。萋萋(qi):原作“凄凄”,据《唐诗品汇》、《全唐诗》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杨佐义主编.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出版社,2000.01:7072、 (明)黄风池等编绘 吴企明 闫昭典评解.唐诗画谱说解:齐鲁书社,2005年06月第1版:136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这首诗是刘长卿被贬时所作,表达了作者的悲愤愁苦之情。全诗景中含情,笔致清婉,结句虽含慰藉,意实深悲,伤感之情,寄于言外。

  前四句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含情。这里晴川、落日、孤舟、归鸟和远行的人,组成一幅江晚送别图。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这两句是作者回忆了数年前因友人梁耿被贬谪远离时,在苕溪为之饯行的情景,他以送别时眼前的“清川”落笔。清川长长,与梁耿的去路一样,不知到那里才是终点?落日时分,孤舟在川,两人只得分手。“落日”预示暮色的将临,给人的联想是前途黑暗;“孤舟”所呈现的是凄凉无助,它标志着人生境遇的险恶;这两句将这凄凉的环境气氛和人的悲苦心情极好的衬托出来了。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这两句描写了别后情景,远处近处的归鸟,飞向平芜深处,渐渐没有踪影,入随着流水,各分东西。这里,设景有象征意义,鸟飞平芜,渐渐隐没,象喻梁耿远去;溪水东西流,象喻人之离别,景中有情。友人离别后的惜别怅惘的心情,都在离别的场景中透露出来。情含景中,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后四句以抒情为主,托物寓意。白云、明月、春草无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千里万里,白云迷蒙,这是梁耿远去贬所沿途云路漫漫的情景,也是他心路迷茫的真实写照。前溪后溪,明月朗照,这是诗人留在送别地望月思友的情景。也是诗人自己的感想。作者这里是说尽管与友人相隔“千里万里”之遥,但飘然浮动、连绵不断的白云却可传载友谊;在同样皎洁的月光照耀下,使人感到相距再远,也只是“前溪后溪”之隔。浓厚的友谊跨越了巨大的空间界限,以白云与月光为纽带,将其二人紧紧连在一起。此句写得深情而婉转,真切感人。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这句点明他此次远行的原因,远谪长沙,梁耿固然惆怅不已,诗人也感到惆帐,为他的远谪感叹不已。这里十分坦白地写出作者对友人遭贬的不平与愤慨。而作者自己,不也遭受了同样的不幸。这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愤之语。“江潭芳草萋萋。”写出作者眼前景色。他驰骋的心绪回到现实中来,眼望无尽的芳革,倍感茫然凄凉,心中的愁苦也正如这春草一样延绵不断,杏无尽头。

参考资料:

1、 (明)黄风池等编绘 吴企明 闫昭典评解.唐诗画谱说解:齐鲁书社,2005年06月第1版:1362、 壮子选注.历代六言诗精品百首: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年06月第1版:203、 唐圭璋,钟振振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宫辞

: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君王的恩宠就跟流水一样不停地东流,使得宫女得宠的时候担心恩宠转移,失宠的时候又忧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莫要在君王的宴席上得意地演奏《梅花落》了,凉风不远,你不久也会像花儿那样被风吹落的。

参考资料:

1、 张华松 .《李商隐诗集》 .济南市 :济南出版社 ,2007 :81-82 .2、 胡光舟,周满江等 .《古诗类编》 .南宁市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0.07 :576-577 .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chǒng)忧移失宠愁。
君恩如水:君王的恩泽就像流水般漂移不定。忧移:害怕转移,这里指害怕君王的恩宠转移到别人身上。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diàn)西头。
花落:指的是《梅花落》,汉乐府的《横吹曲》中的笛曲名。凉风:喻被冷落。和上一句的“梅花落”联系起来,暗示女子色衰被弃的可悲前景。

参考资料:

1、 张华松 .《李商隐诗集》 .济南市 :济南出版社 ,2007 :81-82 .2、 胡光舟,周满江等 .《古诗类编》 .南宁市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0.07 :576-577 .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这是一首宫怨诗,旨在议论嫔妃宫女的地位和命运,表明妃嫔宫女纵得宠一时,但最终下场和失宠者并无二致。言外之意是警告朋党之辈莫要得意忘形,沾沾自喜。

  首先是开头一句“君恩如水向东流”,此句用流水比君王的恩宠,构思极巧妙。流水,则流动不定。君王的恩宠既如流水流动不定,宫女之得宠失宠也随之变化不定。今日君恩流来,明日又会流去,宫女今日得宠,明日又会失宠。一旦失宠,君恩就如流水一去不返。所以无论失宠得宠,等待她们的未来都是不幸。这就逼出了第二句诗句“得宠忧移失宠愁”,此句直接点出宫女的忧愁心情:得宠时候害怕君王感情变化,恩宠转换,而失宠时又愁肠欲断,悲苦难言。所以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宫女妃嫔都得惶惶不可终日,清晰地刻画出宫女患得患失以及矛盾痛苦的心理。句中叠用“宠”字,正说明君王的恩宠对宫女的关系重要。因为宫女的命运,完全操在君王手里。

  后两句承接第二句,以失宠者的口吻警告得宠者。“莫向樽前奏花落"一句,喻指伴侍君王宴饮作乐。此处的”花落"借用江淹的《拟班婕妤咏扇》的典故,语含双关,既指曲名,又暗指下一句的花被凉风吹落,“凉风只在殿西头”,凉风不远,最终下场都是一样的,借此典故来抒发己见,警告得宠者,君王之恩宠都是难以维持的。

  整体看来,这首诗通篇都用了议论。由于比喻、双关运用得极其巧妙,诗人描写的时候在议论中含着形象,所以令人读来意味深长,比起明白直说更显得含蕴有味。纪晓岚称此诗“怨诽之极而不失优柔唱叹之妙”(《李义山诗集辑评》),正是道出了此诗含蓄的特点。

  李商隐的诗就是这样,理解它的典故寓托,能披文揽胜,不理解同样也能领略了其诗的文辞意境之美。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189页2、 刘学锴,李翰撰 .《李商隐诗选评》 .上海市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218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丹阳横山周处士惟长

: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
周先生隐居在丹阳横山,开门就看到秀丽的丹阳。

连峰入户牖,胜概凌方壶。
连绵的山峦围绕周围,壮观的景色胜过仙乡。

时作白纻词,放歌丹阳湖。
有空就写诗作曲,来了情绪就在丹阳湖上高唱《白纻词》。

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丹阳湖水清秀荡漾,远胜过东海浩荡的感觉,水光山色与菰蒲草共显娇娆。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当你得意之时,心灵与天地融合在一体。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任天上云卷云舒,看世界人来人往,哪里还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身不在,痛苦何在?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你身怀美玉而不露,心有高才而不显。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如果我们学道成功,就一起携手游览仙山琼阁。

周子横山隐,开门临城隅(yú)
横山:又名横望山,在安徽当涂县北六十里。四望皆横,故名横山。其南有丹阳湖。

连峰入户牖(yǒu),胜概凌方壶。
方壶:方丈,海中三神山之一。

时作白纻(zhù)词,放歌丹阳湖。
丹阳湖: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南,周围三百馀里。

水色傲溟(míng)渤,川光秀菰(gū)蒲。
菰:即菰菜,俗称茭白。

当其得意时,心与天壤俱。

闲云随舒卷,安识身有无。

抱石耻献玉,沉泉笑探珠。
“抱石”句:用卞和事。

羽化如可作,相携上清都。
羽化:谓成仙,即“变化飞升”之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