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

:
旅人游汲汲,春气又融融。农事蛙声里,归程草色中。
独惭出谷雨,未变暖天风。子玉和予去,应怜恨不穷。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周朴

周朴(?—878),字见素,一作太朴,福州长乐人。【《全唐诗》作吴兴(今湖州)人。此从《唐才子传》】生年不详,卒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工于诗,无功名之念,隐居嵩山,寄食寺庙中当居士,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诗僧贯休、方干、李频为诗友。周朴,唐末诗人,生性喜欢吟诗,尤其喜欢苦涩的诗风。 54篇诗文

猜你喜欢

田家三首

: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东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天未亮就吃了饭,赶着牛去村东干。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天刚亮就下了田,直至暮色归家园。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木犁翻土札札响,乌鸦老鹰飞不断。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竭尽筋力勤劳动,收点粮食过一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粮食交尽出苦力,姑且回到空屋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子孙天天长大了,世世代代亦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烟火人家篱笆隔,相聚黄昏来谈白。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院边秋蝉叽叽叫,无风苎麻正寂寂。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收下蚕丝尽交税,空留布机斜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乡村小吏夜到来,杀鸡煮饭备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都说官长心真狠,常有文书来责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车陷泥潭不能出,东乡交租稍延误。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官府从来不宽恕,肆意鞭打血肉糊。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千万备好田租赋,免得皮肉也受苦。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交纳新税就在即,唯恐重蹈东乡路。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路上蒺藜满眼生,弯曲缠绕古城壁。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蓼花覆盖塘堤岸,池中之水更清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此时秋收已完毕,樵夫牧童日暮归。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寒风劲吹柳叶稀,霜下梨枣已透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行路之人迷归路,野鸟竞相寻归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独谨慎。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幸亏今年收成好,不用担心没得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875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

(rù)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蓐食:坐在床席上吃早饭。徇:从事,尽全力去做。所务:所从事的农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lěi)(sì)声,飞飞来乌鸢。
耒耜:耕地翻土的工具。这里泛指农具。乌鸢:乌鸦和老鹰。这里泛指鸟类。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竭:尽。兹:这个。筋力事:指重体力劳动。持用:拿来取用。穷:过完,度过。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lí)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篱落:篱笆。烟火:指人家。这两句是说,篱笆把一家家隔开,傍晚时左邻右舍聚在一起交谈。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庭际:院落边。虫:一作“蛩”。疏麻:麻名。这里泛指一般的苎麻。方:正。寂历:寂静。

蚕丝尽输税,机杼(zhù)空倚壁。
尽输税:全部拿去交了税。机杼:指织布机。空倚壁:空空的靠在墙边。

里胥(xū)夜经过,鸡黍(shǔ)事筵(yán)席。
里胥:乡村小吏。事:备办。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峻:严厉。各言长官峻:指来的里胥是一批,他们各自都说官长严厉。文字:指文书。督责:督促,责备。

东乡后租期,车毂(gǔ)陷泥泽。
后租期:延误了交税的期限。毂:车轮中心贯轴的圆木,这里是指代车轮。车毂陷泥泽,是解释“后租期”乃因车轮陷进了泥潭里的缘故。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zì)狼藉。
公门:官府。少推恕:很少酌情宽恕。鞭朴:鞭打。恣:肆意,指肆意鞭打。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形容被打得血肉模糊。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可惜:可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zhǒng)前迹。
迎新:迎接新谷登场。唐德宗时开始分秋夏两季征收赋税,规定夏税要在六月交毕,秋税要在十一月交毕。新谷登场也就是交秋税的时候到了。在此岁:在这个时候。踵前迹:指踏着前人的足迹。

古道饶蒺(jí)(lí),萦回古城曲。
饶:盛多。曲:角落。

(liǎo)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蓼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或湿地。被:遮盖。绿:一作“渌”,澄清。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行人:指诗人自己。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念:关心。原陆:高而平的地面。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zhān)与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875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田家三首》是一组完整的诗篇。第一首诗写农民一年四季从早到晚,辛勤紧张地在地里劳动,到头来却无法维持生计,因为他们的劳动果实全都被官府以田赋和徭役的形式搜刮去了。他们不仅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且子子孙孙还得把这种悲惨的遭遇延续下去。第二首诗通过具体的事例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吏为催租逼税而威胁恫吓直至私刑拷打农民的种种罪行,从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封建暴政下的痛苦生活。这首诗前六句写农民在完成夏税的征敛中被封建官府剥削一空的情景,次十句写里胥在催租时对农民的敲诈勒索和威胁恫吓的情景,后二句写农民听了里胥的一席威胁话语后所产生的恐惧心理。第三首诗前八句描绘的是秋收后农村的景象,后六句则是描绘诗人因迷路在农家借宿的经过。这首诗用非常朴素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淳朴可敬的田翁老人形象,反映了诗人和农民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三首诗体现了一些共同的特色。一是叙事朴实生动,客观真实;二是语言质朴无华,几近口语,体现了田园诗的本色;三是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与对话描写,极富艺术感染力,忠实客观地表现了农村悲惨的生活图景,含蓄而又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封建官吏的憎恶,对穷苦民众深切同情的民本思想和对自己遭贬永州、前途无望的愤慨。清人毛先舒说这组诗“叙事朴到”,这一评价是精当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522-524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行宫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30-331页

(liáo)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寥落:寂寞冷落。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说:谈论。玄宗:指唐玄宗。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30-331页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诗人先写环境。首句中“寥落”已点出行宫的空虚冷落,又着一“古”字,更显其破旧之象。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暗示着昔盛今衰的变迁。而后以“宫花寂寞红”续接,此处可见运思缜密。娇艳红花与古旧行宫相映衬,更见行宫“寥落”,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两句景语,令人心无旁骛,只有沉沉的感伤。

  后两句由景及人,写宫女,“白头”与第二句中的红花相映衬。宫中花开如旧,而当年花容月貌的宫女已变成了白发老妇。物是人非,此间包含着多少哀怨、多少凄凉便不言而喻了。末句“闲”字与上文“寂寞”相照应,写出宫女们长年受冷落的孤寂与无奈。过去她们的一颦一笑、盛装丽服只为取悦君王,而今再无缘见龙颜,她们还能做什么呢? 只能无聊地“闲”在冷宫。而这些宫女们所谈的仍旧是玄宗盛世。这一方面表现了她们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另方面也证明了如今无可言说的空虚。比较之下,那种深沉的盛衰之感越发鲜明突出而具体了。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的少女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中,成日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岂堪重新回顾!然而,她们被幽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思想。这首诗正是运用以少总多的表现手法,语少意足,有无穷味。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这首绝句语言平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给人以想象的天地,历史沧桑之感尽在不言之中,寓意深刻,自来评价很高。王建的《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连昌宫词》,都是长达千字左右的宏篇巨制,详尽地描述了唐玄宗时代治乱兴衰的历史过程,感叹兴亡。总结教训,内容广博而深刻。元稹这首小诗总共不过二十个字,能入选《唐诗三百首》,与这些长篇巨作比美,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946-948页2、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新世界出版社,2011:330-33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蚕妇

: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从早到晚整天采桑多苦辛,百花盛开季节养蚕忙煞人。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妞们。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0-151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99-2013、 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400-401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晓夕:早晚。好花时节:指百花盛开的时节,此时正是采桑大忙的时候,因此说农家妇女“不闲身”。不闲身:没空闲时间。

若教解爱繁(fán)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解:了解,懂得。繁华事:指赏花之类的事。杀:死,用在动词后边,表示程度。一作“煞”。黄金屋里人: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一说指有权有势的人。黄金屋:后人遂以“黄金屋”指代富贵人家女子的居处。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0-151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99-2013、 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400-401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人们谈起写蚕妇的诗,自然会提到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晚唐诗人来鹄的《蚕妇》与张俞的《蚕妇》题目相同,内容相似,而写法与格调迥异。来鹄的《蚕妇》不像张俞的《蚕妇》那样,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而是先从蚕妇整日采桑养蚕的辛苦谈起。

  “晓夕采桑多苦辛”一句紧扣诗题,“晓夕”二字直述采桑叶时问之长,突出劳动的艰苦。从这一句诗中,表现了采桑人的倦容,“多苦辛”三字又表现了作者同情蚕妇的思想感情。接下去诗人明确告诉人们,这些整天采桑叶的蚕妇并不是不爱盛开的百花,而只是在养蚕的大忙季节不得“闲身”而已。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假设及由这一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封建社会谁养活谁这一根本问题。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能在“好花时节”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百花,正是由于这些蚕妇在此时“晓夕采桑”的结果。如果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做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黄金屋里人”只能被‘冻杀”。原来,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此两句陡转笔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是依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这一事实。

  全诗笔致冷隽,构思深曲,耐人寻味,在对当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揭示中,流露出了诗人的愤慨不平之情。运用通俗又略带诙谐的语言,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通过暗含的对比,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50-151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99-2013、 严洁.晚唐诗鉴赏:凤凰出版社,2006:400-40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宿澄上人院

:
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流水潺潺遥遥飘入竹窗,明月皎洁仿佛溪水中洗过。

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
新香火覆照去年香灰,后夜风吹动殿前风幡。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本性昏知道为时已晚,学识浅却喜见解相同。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一旦悟得归身之处,万水千山道路自通。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2页

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澄上人:唐代僧人,其生平不详。

香覆(fù)经年火,幡(fān)飘后夜风。
香:梵语“健达”译为“香”,为六种供养之一。佛教中,以为香能将人之信心通往佛所。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2页
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作品首先劈空而来,营造出一个禅境。这里不写投宿的过程,也免去了入禅的经历,直接写见闻感受。竹窗闻远水,水声若有若无;月出似溪中,月色若隐若现。这是迷蒙而优美的月夜景色,也是那不可捉摸的禅境。接着写寺院特有之事物:香、幡,描写中,语带禅机。去年的香火已化作香灰,香灰已冷;今年的香火犹在燃烧,香灰应热。而就在这冷与热、生与灭的不息变化之中,禅也在无言地传递。后夜风起,后夜风凉,后夜风劲,就在这静夜里,殿前幡飘飘而动。就在这动静之间,夜昼之间,让读者似乎体悟到了禅意。于是,作者与院中僧谈起了他的心得。禅自然不在言语之中,作者于是有“性昏”及“学浅”的谦辞;但非言语又无从呈其心得,特别是当他的表达得到僧人之认可,更觉十分欣喜,也增添了信心。他觉得自己真正开悟了,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皈依之所,他觉得从此后,在人生的道路上将会左右逢源。诗之开篇未写入寺院的路径,诗之末尾便写明:禅悟是通达方便的门径。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宿天台桐柏观

: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
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凭风鼓帆海上行,黄昏住宿逗云岛。

缅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远寻水滨隐者的乐趣,近爱赤城山无限美好。

扪萝亦践苔,辍棹恣探讨。
手揽长萝足踩着软苔,停船到天台山观赏探讨。

息阴憩桐柏,采秀弄芝草。
桐柏观中稍休息,采摘灵芝仙人草。

鹤唳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深夜鹤鸣露水垂降,拂晓鸡啼信潮早。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真想抛开官服印信,从此去掉世间烦恼。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
迈开大步登上四明高顶,探踪觅迹寻得二老。

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
我饶有离家远游的意趣,就是要学他们的长生之道。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日日夜夜遥望海上三神山,只看到云水相接一片浩渺。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9-32

海行信风帆,夕宿逗云岛。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东北。西南接括苍山、雁荡山,西北接四明山、金华山。桐柏观:即桐柏宫。观:道教之庙宇。信:任凭。逗:停留。

(miǎn)寻沧洲趣,近爱赤城好。
缅寻:远处探访。缅,遥远的样子。

(mén)萝亦践苔,辍(chuò)(zhào)(zì)探讨。
扪萝:扪,攀援。萝,女萝,生长在山中的一种地衣类植物,常自树梢悬垂,全体丝状,呈淡黄绿色或灰白色。辍棹:停船。棹,划船工具。恣探讨:尽情赏玩。

息阴憩(qì)桐柏,采秀弄芝草。

鹤唳(lì)清露垂,鸡鸣信潮早。
唳:鹤鸣声。信潮:潮水定时而起,故称。

愿言解缨络,从此去烦恼。

高步陵四明,玄踪得二老。

纷吾远游意,乐彼长生道。
纷:盛多的样子。长生:生命永远存在。

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三山: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9-3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