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献肃公挽词三首

:
孝友天生德,公忠世象贤。
八元推亮采,四海入陶甄。
枌社棠阴老,槐庭棣萼联。
谘询赖黄发,零落已重泉。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范祖禹

范祖禹

范祖禹(1041-1098),字淳甫(淳,或作醇、纯,甫或作父),一字梦得,汉族,成都华阳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终年五十八岁。著名史学家,“三范修史”之一。祖禹著《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宗政典》六卷;而《唐鉴》深明唐三百年治乱,学者尊之,目为唐鉴公。《宋史本传》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177篇诗文

猜你喜欢

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

: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微风吹动着茂盛的庄稼,掀起了一道道翠绿的波浪,像海水一般地吞食了大片平原的土地。赵丞相以挽天河的力量,驯服了河水,乖乖的在卧龙山下流过;河水晶莹见底,像一面平平的镜子,有谁来照照影子呢?西湖真是美丽,烟雨濛笼的时候,给人以幽雅适意的感觉;清朗的天气,更给人以心旷神怡的享受。西湖你好像当年西施未嫁的妙龄女郎,那么叫人心醉神迷。可惜,在此以前这个地方却荒芜的不成样子,只有等待着赵丞相把这片江山仔细地图谋描绘。在水光里有千顷那么大的石头,像长江里瞿塘峡里的滟滪堆,它轻快的像的一匹快马,又像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奔向南湖而去。整治西湖的种种责难,实在难以言明。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诗人们按照条例加入了西湖诗社。要记住,我们能以在这个景色迷人的西湖享受着饮酒赋诗,歌舞游乐的风流韵事,是因为赵丞相整治西湖的功劳,而且又重来亲手栽种柳杉树,这些树都已经长成翠绿的浓阴了。在田陌上行走的客人们,夸说着闽中国的故事:在这周围十几里的西湖的水面上,王延钧修建了水晶宫和楼台水榭,从宫中到西湖,在空中架设了复道,国王、后妃和宫女们整夜的来往不休。宫女们在水晶宫里歌唱着王后陈金凤谱制的《乐游曲》。所有这些繁华盛况,已经成为过去了。问问当年的鱼鸟有没有生存下来的?没有了。现在,只有燕子在堂上垒窠筑巢生儿育女,过着漫长的夜天。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21-3232、 李肇翔.辛弃疾词:万卷出版社,2009年 :第58页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piān)舟欲下瞿(qú)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三山:福州城内有越王山、九仙山、乌石山,故郡有三山之名。翠浪吞平野:水稻长势茂盛,一片翠绿,覆盖了原野,微风吹来,前伏后起,像波浪一样。天河:即银河。西施未嫁:这里是形容西湖像西施没有出嫁时的美。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xiè)。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dài)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西湖社:诗人们组织的诗社。故国:五代时王审知受梁封为闽王,所据地即福州。后其子鏻更建国称帝,为其时十国之一。水晶台榭:《十国春秋》:“闽王延钧于城西筑水晶宫,与其后陈金凤采莲湖中,后制《乐游曲》,宫女倚声歌之。”粉黛:本为女子的化妆品,这里代指美女。

参考资料:

1、 辛弃疾.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21-3232、 李肇翔.辛弃疾词:万卷出版社,2009年 :第58页
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丞相经始
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
诗人例入西湖社。记风流重来手种,绿阴成也。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更复道横空清夜。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词的上片写雨中游西湖所见。起首写西湖概貌。碧波连天,翠浪翻腾,气吞平野,虽然用字不多,却写得极有气势。二三句写雨中游。杜甫《洗兵马》说:“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此处用其前句,言雨从天降犹如有人力挽天河之水使之落入西湖,在卧龙山下形成一片明镜,而游人的影子则从“镜”中倒映出来。作者不说来游西湖,而说不知何人在卧龙山下照影,既点出了出游地点,又不粘皮带骨,可以说是空灵慰藉。以上三句,一句写湖,一句写雨,一句写游,“三山雨中游西湖”之意已全部写出,下边则围绕这一中心,渲染铺叙。“烟雨”三句化用苏轼咏杭州西湖诗意吟咏福州西湖之美。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此处化用苏诗,言游福州西湖在烟雨迷茫中最相宜,因为那空濛如画的景色会给游人以飘然欲仙的感受;然而晴天来游则更好,因为那会使你心情开朗,看得更真切,显得更美。但是,西湖的美又是朴素的,约略是西施未嫁,待字闺中,需要加以打扮,也就是说要使西湖更美,还需要加以开发,还有待于“细把江山图画”,从而引出以下四句词来。其中前两句写福州西湖中的孤山,言其像瞿塘峡之滟滪堆,偃卧在千顷湖光之中,扁舟过此,极为凶险。据《淳熙三山志》说,赵汝愚帅福建,曾上书请疏浚西湖旧迹,匆匆兴役,议者以费多利少为疑,作者以“中有句,浩难写”,说明是是非非,一时也说不清楚,对怀疑疏浚西湖的议论表示了谨慎的异议。这样写,既照应了“有怀丞相经始”的词题,又丰富了“待细把、江山图画。”的具体含义,表明他要继赵汝愚之后,把西湖建设的更美丽的意向,内涵深厚。

  词的下片写雨中游湖所感。起句以福州西湖文人社集比作杭州文士的西湖诗社,用“例入”二字表示西湖诗社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从而写出西湖同文人的密切关系。赵汝愚两次知福州,所以二三句化用杜牧《叹花》诗意,言当他“重来”福州时,上次亲手种植的树木,如今已绿树成荫,再次表达他对丞相“经始”功业的肯定与赞许。“陌上”三句写昔日福州西湖的繁华。言远在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在此立国,在西湖中修建了“十里水晶台榭”,架起复道,“时携后庭游宴,不出庄陌,乃由子城复道跨罗城而下,不数十步至其所。”作者借陌上游人之口夸之,暗示出他对福州西湖旧日繁华的倾慕之意。结尾四句写其今昔变迁。其中前两句写福州西湖的今昔对比。“堂上燕,又长夏。”二句,承上句“鱼鸟”做进一步发挥,言只有堂上的燕子,在长夏时节,又重来此,不知它是否还能寻到昔日的故居。总之是说,今日的福州西湖,皆今非昔比。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薛祥生、邓红梅、 叶嘉莹.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年1月 :第78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松阴一架半弓苔(tái),偶欲看书又懒开。
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积极小。弓,古时丈量地亩的器具,后为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1.6米。

戏掬(jū)清泉洒蕉(jiāo)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掬:两手相合捧物。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这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的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喜迁莺·霞散绮

: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晚霞渐渐消散,隐去了最后的绚烂;水中的新月,如沉钩弯弯。美人卷起珠帘遥望:那一带清清的天河,在浩瀚的夜空缓缓轻流。又是秋天了,凉意笼罩着京都。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朦胧的晨雾里,玉砌的台阶迎来曙光。远处金铜仙人的露盘,闪耀着露珠儿的晶莹透亮。宫内凤髓香飘飘袅袅,烟雾缭绕人的身旁。圣驾一早巡游,如云而从的佳丽,闪起一片宝气珠光。水面上玲珑的殿宇,传来凉州曲悠悠扬扬。

参考资料:

1、 杨恩成.宋词观止.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3-14页2、 刘尊明 王兆鹏.新编千家词三百首.南京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16-17页

霞散绮(qǐ),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què)锁清秋。
霞散绮:形容晚霞绚丽的景象。绮:有花纹的丝织品。未央楼:汉代有未央宫。这里指代皇宫中的楼房。河汉:即银河。

瑶阶曙( shǔ),金盘露,凤髓(suǐ)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chén)游,水殿按凉州。
瑶阶:美玉做成的台阶。古代传说中昆仑山上有瑶池,为西王母所居的地方,周穆王曾在这里参与西王母的宴会。这里乃以宫殿比神仙居所。金盘露:汉武帝曾做承露盘,承接天上的露水来饮用,以求长生不老,这里暗用其典。凤髓:香名。珠翠:指代装饰得珠光宝气的宫女。宸:皇上所居之所。水殿:建于水上的殿宇。按:演奏。凉州:歌舞名。

参考资料:

1、 杨恩成.宋词观止.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3-14页2、 刘尊明 王兆鹏.新编千家词三百首.南京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16-17页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应制词,此词写的是帝王的歌舞升平生活。

  “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首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时令气候,语句精美、华丽,透着淡淡的秋的气息。上片写景,从黄昏的余霞写到初生的新月,以及卷帘眺望之人。“夜凉”二句当为卷帘之所见,境界空阔,万籁俱寂。星汉灿烂,在这浩瀚的天宇之下,人倍觉孤单,再看四周,楼宇宫殿,层层叠叠,都笼罩在清寒的秋意之中。此处“秋”前著一“锁”字,既点出时序,又有秋意清寒的心理感受。

  “瑶阶曙,金盘露,凤髓香和烟雾。三千珠翠拥宸游,水殿按《凉州》。”下片转写清晨景象,描写了盛世太平岁月里宫中歌舞升平的场景。“瑶阶”、“金盘”、“凤髓”及“三千珠翠”烘托宫中帝王生活的奢侈与豪华,同时亦反映了北宋初期封建统治者乐于游畋的一个侧面。其中“瑶阶”三句,极写宫中静谧气氛。煞拍两句写帝王之游,富丽豪华的场面与上片的凄清寂寥形成对照。

  此词为应制之作,言辞颇为考究、精致,雍容华丽中不乏清婉。

参考资料:

1、 杨恩成.宋词观止.西安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13-1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眉妩·戏张仲远

:
看垂杨连苑,杜若侵沙,愁损未归眼。信马青楼去,重帘下,娉婷人妙飞燕。翠尊共款。听艳歌、郎意先感。便携手、月地云阶里,爱良夜微暖。
无限。风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明日闻津鼓,湘江上,催人还解春缆。乱红万点。怅断魂、烟水遥远。又争似相携,乘一舸、镇长见。

看垂杨连苑,杜若侵沙,愁损未归眼。信马青楼去,重帘下,娉婷人妙飞燕。翠尊共款。听艳歌、郎意先感。便携手、月地云阶里,爱良夜微暖。
在那垂杨深处,高楼林立,芳草满地之处,日落西山的傍晚时分,他没有回家,竟快马加鞭直往那青楼去,进入有重重幕帘的那间房子,与那漂亮且能歌善舞的姑娘相会。一时杯声相应,艳歌响起,酒兴助歌舞,人已喝醉,两人携手沉浸在云月之间,欢乐忘了夜晚凉意。

无限。风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明日闻津鼓,湘江上,催人还解春缆。乱红万点。怅断魂、烟水遥远。又争似相携,乘一舸、镇长见。
无限风流终有分别一刻,情难忘,暗藏绣花鞋,偷寄书信互表心意。相约明天日落时,以津鼓响起为号,再聚爱情江上,释放激情,欢乐一场。好景不长犹似花落去,这样偷情愁断魂,终是烟水不能融合,相隔遥远。还是要想方设法争取长携手,同舟共济,永远不分离。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3-25

看垂杨连苑,杜若侵沙,愁损未归眼。信马沙楼去,重帘下,娉(pīng)婷人妙飞燕。翠尊共款。听艳歌、郎意先感。便携手、月地云阶里,爱良夜微暖。
杜若:香草名,亦名山姜。芳草的代名词。沙楼:指豪门贵族家、娼妓住所或富贵人家闺阁。此词当有娼妓住所之意。娉婷:指好漂亮,娇美。翠尊:饰以绿玉的酒器。尊:同“樽”。

无限。风流疏散。有暗藏弓履(lǚ),偷寄香翰(hàn)。明日闻津鼓,湘江上,催人还解春缆。乱红万点。怅断魂、烟水遥远。又争似相携,乘一舸(gě)、镇长见。
弓履:弓鞋,指旧时女人穿的鞋,秀鞋。香翰:有香味的书函,代指情书。津鼓:渡头更鼓。湘江:在湖南,此处点明湘江,应在湖南,但词意当指爱情之江。解春缆:解是解开,放开;缆是系船的缆绳;春缆乃是指男女情爱之激情。舸:大船。镇:为镇住、永远之意。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3-25
看垂杨连苑,杜若侵沙,愁损未归眼。信马青楼去,重帘下,娉婷人妙飞燕。翠尊共款。听艳歌、郎意先感。便携手、月地云阶里,爱良夜微暖。
无限。风流疏散。有暗藏弓履,偷寄香翰。明日闻津鼓,湘江上,催人还解春缆。乱红万点。怅断魂、烟水遥远。又争似相携,乘一舸、镇长见。

  此词上片写主人公张仲远在黄昏时到芳草之地,骑马到青楼伎馆,与美好善舞的伊人相会,尽情沉浸在酒乐之中,到了云中月里,情暖抵消夜深凉意。起笔写与情人幽会时间地点,地点在一派垂杨、园林毗连、芳草满岸之处,时间在行人欲归未归时节。接着写温馨的幽会情景,将场景由室外移向室内:两人举起玉杯相对饮酒,又听女郎唱了艳冶的情歌,主人公深受感动,两人便携手步月,深深留恋这良辰美景暖意融融的氛围。词人用“飞燕”指称女郎其人,见出她风姿俏丽,能歌善舞。

  下片写欢乐终是要散,以暗藏绣鞋,偷寄情书延续和沟通感情,并且约好在闻到津鼓声时再纵情欢乐。换头承上启下,“无限风流”总拢一句,然后具体陈述风流韵事。“明日”以下写即将分别情事:渡头更鼓偏不作美,旅船待发,催人登舟;“乱红万点”以落花渲染离情;“怅断魂”设想别后烟水阻隔、两地遥望之情景。结尾三句,再起波澜,宕开一笔,遂即收结,颇见功力。这里蕴含着这种偷情生活不能长久,好似烟水之隔,要争取长携手永不分离之意。其中“暗”字、“偷”字,颇富情趣,也略略拍合题中的“戏”字。

  此词从构思上由今天的欢乐终是散,想到明天或将来的期盼。从艺术上说是写得高雅而脱俗,把男女偷情约会写得精致,惟妙惟肖。从一次相会上升到希望永远不分离,围绕一个“情”字来写就不落入“情”中。是绯闻却没有绯闻核心内容,以欢歌纵酒为主要情节,没有俗的相拥,相吻痕迹,以期盼再相会,永远不分离的思想活动下笔,渲染再相会的后果。虽然永远不分离是一个虚幻的想象,但也提醒偷情人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一发不可收,不能有此偷情念头,要洁身自好。难怪张仲远的妻子发怒抓损丈夫的面容,她也想阻止丈夫再次发生偷情之事。

  到此就不难看出姜夔写此词之旨:是劝戒人们要守住道德底线,偷情是一件“怅断魂”的事。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姜夔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1:23-252、 阿袁.宋词故事.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226-23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江城子·画楼帘幕卷新晴

: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画楼上卷起了幕帘,展开一片新晴,清晨的寒意很轻微,我掩紧银白色的屏风。坠落的一片片花瓣飘来淡淡的清香,天天都令人产生愁情。暗暗地计算着十年间西湖上往返行程,有几次能遇着美丽姑娘的钟情,能与佳人幽欢尽兴。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我徙然感到韶华易逝,容华凋零,终日在春酒中留连光景。没有知心的人可以交谈,对谁人也用不着清醒。天大地大,无处可以再次寻找那悠扬欢乐的箫声。即使也跟年轻时那样买花携酒,但是却完全没有了当时的那种心情。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263-264页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第246-247页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pīng)(tíng)
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银屏:镶银的屏风。娉婷:姿态美好貌。这里借指美人。东坡词:“如有意,慕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chéng),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酲:醉酒。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263-264页2、 吕明涛,谷学彝编著 .宋词三百首.北京:中华书局, 2009.7 :第246-247页
画楼帘幕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晏几道在《临江仙》的开头写“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是以“帘幕低垂”的阴暗景色来衬托“去年春恨却来时”的阴暗心情的。卢祖皋这首《江城子》的开头写“画楼帘幕卷新晴”,则是以“新晴”的明朗景色来反衬他“日日唤愁生”的沉闷心绪。“新晴”中的“新”字,与雨过天青,空气清鲜,阳光洒照的光明景色突现出来了,气氛是开朗的。一个“卷”字,更富浪漫色彩,和王勃“珠帘暮卷西山雨”中的“卷”字用得一样灵活。“画楼帘幕”把“新晴”“卷”进来,室内就是一片明朗的气氛了。主人索性把白色如银的屏风也收起来,好让和煦到阳光照彻楼房。但这一来,晓来的寒意却又轻轻地袭来了。“掩银屏,晓寒轻”这一句记的是平常的行动与感觉,但暗含着个情感的过渡:“新晴”原有暖意,给人欢快之感,而这里却注入个“寒轻”。这还是室内的感觉。到下句写到室外了,是“坠粉飘香”,这对“新晴”好景来说,真是大煞风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原来风雨过后,梨花落,杏花飞,花事阑珊,春色渐老。而对如此景况,多情的词人能不产生伤春迟暮之感?于是,“日日唤愁生”就很自然的了,这句明点出个“愁”字,由景入情。这种伤春迟暮的愁情,与“新晴”的气氛是不调协的,故说首句是以乐景反衬愁情;而与“寒轻”的气氛接近,故说“掩银屏,晓寒轻”是个过渡句。“愁”的内容是什么?下文就作了注脚。“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著娉婷。”“暗数”,富含低徊自怜之情韵,“十年”表时间之长。多少年来在美丽如画的西湖路上,能有几次与心上人共度良辰呢!这里以问句出,表达了心口自问,缠绵,悱恻之意绪。整个上片,分三层写,主要是触景生情,伤春怨别。

  过片开头“年华空自感飘零”一句,紧承上片的“愁”字来开拓更深的意境。一个“空”字,有虚度之意,似锦年华能几日?四处飘零,仕途艰险,情场多折,能不“愁”么?在这种愁思缠绵的熬煎下,如何打发时光?只好“日日花前常病酒”,“拥春醒”吧!希望醉中忘却烦恼,但总有酒醒的时候呀,又如何?“对谁醒”是“醒对谁”的倒装,洒醒过来对谁倾诉心曲呢?“人阔云闲,无处觅箫声”,这里化用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诗意。“天阔云闲”,既写实,又写虚,既写莽莽穹苍,也写悠悠别绪。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这里设问设答,表达了深沉的别离与飘泊交织之苦。结尾道:“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人老了,饱经沧桑,已无年少时那种寻欢作乐的闲情了!这结语不尽惆怅之情回荡纸上。整个下片也分三层,主要是抚今忆昔,感叹飘零。

  全词委婉低徊,沉郁深厚,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一个“愁”字贯串全篇,而又是通过具体细致的心理变化的描写来逐步开拓“愁”境的。结尾有言已尽而意无穷的韵致,把读者带入这不尽惆怅的意境中;忍不住与作者同声一叹。

参考资料:

1、 兰东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版:第490页2、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263-26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