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栖

:
宦游萧索为无能,移住中条最上层。得剑乍如添健仆,
亡书久似失良朋。燕昭不是空怜马,支遁何妨亦爱鹰。
自此致身绳检外,肯教世路日兢兢。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司空图

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祖籍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自幼随家迁居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207篇诗文

猜你喜欢

胡无人

: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在霜风凌厉、大漠草凋之际,胡人又背着精坚的弓箭,骑着骄悍的战马入侵了。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这时,朝廷派出威猛如霍嫖姚一样的将军,率领三十万战士出征迎敌。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将士们腰插着速如流星一样的白羽箭,手持闪耀着秋莲寒光的利剑。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向着战场进发。朝廷大军在玉门关与胡兵雪中交战,敌人的箭簇像沙石一样的射在我军战士的衣甲上。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双万龙争虎斗,经过多次回合的激战,战士们奋勇杀敌,又有太白入月,胡虏必灭的吉兆,大家都坚信一定能够打败敌人。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敌虏可摧,胡星将灭,要将胡虏彻底消灭。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将胡虏之首悬挂在空中,将羽虏之尸埋在边塞上,看他们可敢再来兴兵浸犯?

胡无人,汉道昌。
胡无兵将可侵,中国自然和平昌盛。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陛下圣寿三干岁,稳坐庙堂之上,但须高歌汉高祖的大风歌:“安用猛士兮守四方!”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2-103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jīn)干精坚胡马骄。
“严风”句:谓冬天的寒风将雪刮起,塞外湖沼边的水草凋零。严风,冬天的风。海,胡地沙漠中的湖沼,即所谓“海子”。筋干:谓弓箭精良坚固。筋:弓弦也。干:即竿,箭杆也。骄:马强壮的样子。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huò)(piáo)(yáo)
“汉家”二句:谓汉家派猛将与胡兵交战。霍嫖姚:即霍去病,这里泛指猛将。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xiá)
“流星”二句:言战士腰插白羽箭,宝剑出匣,光芒四射。流星白羽,指箭。流星,喻箭之疾速。白羽,以箭羽代指箭。秋莲,宝剑上饰以秋莲之花,亦喻宝剑洁白清冷。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lǔ)箭如沙射金甲。
“天兵”二句:写胡汉交兵。汉兵在大雪纷飞中,开赴玉门关;胡兵射箭如沙,顽强对抗。天兵,王师,即汉家朝廷大军。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云龙”句:喻两军厮杀之激烈,如龙虎相斗。云龙风虎,皆阵名。尽交回,言交战激烈也。太白:星名,一名启明星。太白入月,按星象家的说法,太白星主杀戮,入月入昴为灭胡之象。诗文中常指战事。摧,挫败。

敌可摧,旄(máo)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旄头灭:灭胡之星象。旄头,也作髦头,即昴星,为胡星。这里代指胡兵。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sài)(bàng)
紫塞:北方边塞。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三千霜:三千岁。霜:谓秋也。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2-103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
云龙风虎尽交回,太白入月敌可摧。
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此诗写胡汉交战。“汉”并非特指汉朝,汉朝以后,凡中原汉族所建立的王朝,皆称“汉”。诗人站在中原汉族的立场上,希望汉军战胜胡兵,清除中原汉族疆域边境上北方游牧民族贵族武装的侵扰,让边疆人民过上宁静的生活。此诗的主题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是爱国主义的表现。

  全诗可分为三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胡汉两方兵强马壮。首句写边地风雪凋草,烘托战争的残酷。接着极力描写胡人兵强马壮,汉军兵多将勇,暗示将有激烈的战争发生。诗写汉军的人多势众,将谋兵勇,反映出诗人希望汉军克敌制胜的感情倾向。中间四句为第二段,以龙虎交战为喻,写战斗的激烈。“天兵照雪”、“虏箭如沙”,如黑云压城,使人不寒而栗。剩余部分为第三段,表达诗人希望汉军大败胡兵,进而彻底消灭胡人的强烈愿望。

  此诗描写汉家将士与胡人军队在战场中遭遇,双方排兵布阵,将士出击进攻,场面激烈。特别是对汉军将士的英勇杀敌,写得气势豪迈,慷慨不凡。由于古代中国胡汉战争频发,而自宋以来,汉军往往处于劣势,因此这首《胡无人》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异曲同工,都能对饱受屈辱的中原人民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从而得到广泛流传。

  李白这首《胡无人》是否有本事,注家意见不一,难以定论。因为中唐诗人段成式著《酉阳杂俎》,有”及 (安)禄山反,(李白)制《胡无人》“之说,是否如此,别无旁证。另外,诗末有无“陛下之寿三千霜,但歌大风云飞扬,安用猛士守四方”这三句也难以确定。而有无这三句,对诗的内容会有不同的理解。

参考资料:

1、 李曼农.《胡无人》本事说.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2000.2、 作品鉴赏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夜泊牛渚怀古

: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席 一作:去)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蔚蓝的天空中没有一丝游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怀想起东晋谢尚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我也能够吟哦袁宏的咏史诗,可惜没有那识贤的将军倾听。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席 一作:去)
明早我将挂起船帆离开牛渚,这里只有满天枫叶飘落纷纷。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423页 .

牛渚(zhǔ)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诗题下有注:此地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西江:从南京以西到江西境内的一段长江,古代称西江。牛渚也在西江这一段中。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明。

余亦能高咏,斯(sī)人不可闻。
高咏:谢尚赏月时,曾闻诗人袁宏在船中高咏,大加赞赏。斯人:指谢尚。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席 一作:去)
挂帆席:一作“洞庭去”。挂帆:扬帆。落:一作“正”。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10月版 :第423页 .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席 一作:去)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固然是使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藉,但之所以如此,还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恒之间,在人们的意念活动中往往可以相互引发和转化,陈子昂登幽州台,面对北国苍莽辽阔的大地而涌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感,便是显例。而今古长存的明月,更常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正可说明这一点。因此,“望”、“忆”之间,虽有很大跳跃,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暗示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暗逗下文。

  如果所谓“怀古”,只是对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谢尚闻袁宏咏史”情事的泛泛追忆,诗意便不免平庸而落套。诗人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现了一种令人向往追慕的美好关系—贵贱的悬隔,丝毫没有妨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尊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可的得。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诗意明朗而单纯,并没有什么深刻复杂的内容,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这种神韵的形成,离不开具体的文字语言和特定的表现手法。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新,虚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李白的五律,不以锤炼凝重见长,而以自然明丽为主要特色。此篇行云流水,纯任天然。这本身就构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适合表现抒情主人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诗的富于情韵,与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346-347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

: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mù)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sāng)田。
东海变桑田:神话中仙人麻姑,自称已见过三次东海变为桑田。后来指世事发生的变化很大。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这首词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望驿台

: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落红满地。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里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亲人,出门在外的人一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亲人。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82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yì)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望驿台:在今四川广元。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扑地:遍地。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春光:一作“春风”。居人:家中的人。诗中指元稹的妻子。客:出门在外的人。指元稹。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82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扑地花 一作:铺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这是白居易应和好友元稹的诗。首句“靖安宅里当窗柳”,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这诗句里,表现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

  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元稹当时在四川广元,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

  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更是好句。“尽”字如利刀割水,效果强烈,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

  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

  诗的中心是一个“思”字。全诗紧扣思字,含蓄地、层层深入地展开。首句“当窗柳”,传出闺中绮思,次用“扑地花”,写出驿旅苦思。这两句都通过形象以传情,不言思而思字灼然可见。三句推进一层,写出了三月三十日这个特定时日由希望转入失望的刻骨相思。但仍然没有直接点出,只用“春光尽”三字来写,很有含蓄之妙。四句更推进一层,含蓄变成了爆发,直点“思”字,而且迭用两个思字,将前三句都绾合起来,点明诗旨,收束得很有力量。此诗诗格与原作一样,采用“平起仄收”式,但又与原诗不同,开篇便用对句,而且对仗工稳,不仅具有形式整饬之美,也加强了表达力量。因为,在内容上,这两句同时写双方,用了对句,就表现出双方感情同等深挚,相思同样缠绵,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相得益彰。又由于用对局开篇,用散句收尾,章法于严谨中有变化,也就增加了诗的声情之美。

参考资料:

1、 赖汉屏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85-88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唐铙歌鼓吹曲·战武牢

:
战武牢,动河朔。
逆之助,图掎角。
怒鷇麛,抗乔岳。
翘萌牙,傲霜雹。
王谋内定,申掌握。
铺施芟夷,二主缚。
惮华戎,廓封略。
命之瞢,毕以斮。
归有德,唯先觉。

战武牢,动河朔。
武牢激战数月,震坏河朔建德。

逆之助,图掎角。
窦王狼狈为奸,图谋夹击作孽。

怒鷇麛,抗助岳。
二逆乳臭未干,竟欲摇撼山岳。

翘萌牙,傲霜雹。
小草刚冒新芽,不堪霜雹霰雪。

王谋内定,申掌握。
秦王运筹帷幄,待机一举歼灭。

铺施芟夷,二主缚。
张网削除敌顽,生擒窦王二贼。

惮华戎,廓封略。
敌顽闻风丧胆,秦王拓宽疆界。

命之瞢,毕以斮。
上天意旨不清,胜负刀兵判决。

归有德,唯先觉。
有德之君即位,先觉启迪后觉。

战武牢,动河朔。
武牢:县名,故城在今河南汜水县。公元620年(唐武德三年)旧历七月,秦王李世民奉诏讨王世充,次年二月,窦建德率兵救世充,三月,秦王入武牢,进其营,多所杀伤。五月,秦王大破建德军,擒建德,王世充遂率其将吏至军门降唐。河朔:黄河以北,当时为窦建德所据之地。

逆之助,图掎(jĭ)角。
逆:指王世充、窦建德。掎角:此处指分兵牵制,夹击之意。

怒鷇(kòu)(mí),抗乔岳。
鷇:待哺食的小鸟。麛:幼鹿,泛指小兽。乔岳:高大的山岳,指泰山。

(qiáo)萌牙,傲霜雹。
翘:抬起(头),引申为植物刚破土而出。牙:同“芽”。

王谋内定,申掌握。
申:施展。

铺施芟(shān)夷,二主缚。
芟夷:削除。二主:指王世充、窦建德。

惮华戎,廓封略。
华戎:华,我国古称华夏,省称华。戎:指军队。“华戎”指秦王李世民所率之军队。廓:扩大,开拓。封略:即封疆,疆界也。

命之瞢(méng),毕以斮(zhuó)
命:天命,天神的意旨。瞢:本义不明,这里指昏暗不清。毕:完毕,结束。斮:斩。

归有德,唯先觉。
归有德:(天下)终将归于有德之人。唯先觉:唯有先觉之人能启迪后觉之人。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