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法华寺五言二十韵

:
花界无生地,慈宫有相天。化娥腾宝像,留影閟金仙。
殿涌全身塔,池开半月泉。十峰排碧落,双涧合清涟。
药草经行遍,香灯次第燃。戒珠高腊护,心印祖僧传。
瓶识先罗汉,衣存旧福田。幻身观火宅,昏眼照青莲。
住觉超真境,依游渡法船。化城珠百亿,灵迹冠三千。
萧壁将沈影,梁薪尚缀烟。色尘知有数,劫烬岂无年。
龙喷疑通海,鲸吞想漏川。磬疏闻启梵,钟息见安禅。
指喻三车觉,开迷五阴缠。教通方便入,心达是非诠。
贝叶千花藏,檀林万宝篇。坐严狮子迅,幢饰网珠悬。
极乐知无碍,分明应有缘。还将意功德,留偈法王前。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绅

李绅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129篇诗文

猜你喜欢

原隰荑绿柳

: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旷远原野上春光来得早,晴天下江上杨柳长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掸开尘埃生出嫩绿之色,拨开雪花可见柔软嫩芽。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碧玉似的柳芽还很短小,金黄色的柳丝尚未长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冷风吹来杨柳摆弄腰肢,有如春闺人眉间生情意。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恐怕狂妄之人胡乱攀折,望引高雅之客心欢情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初春的啼莺将要出幽谷,应当可借得一枝来栖息。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253-254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6

(jiǒng)野韶(sháo)光早,晴川柳满堤。
迥野:指旷远的原野。韶光:美好的时光。此指春光。柳满堤:一作“映柳堤”。晴川:晴天下的江面。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yí)
拂尘:掸除尘埃。柔荑:指柔软初生的白茅嫩芽。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牙:指柳树的嫩芽。缕:指柳丝。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guī)
寒吹:冷风。春闺:女子的闺房。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狂夫:无知妄为的人。逸客:超逸高雅的客人。

新莺(yīng)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新莺:初春的啼莺。出谷:从幽谷出来。常喻指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一枝栖:比喻栖身于极小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253-254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6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预恐狂夫折,迎牵逸客迷。
新莺将出谷,应借一枝栖。
  此诗《文苑英华》卷一八八编入“省试”类。明曾益撰,清顾予咸、顾嗣立补撰《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九据《文苑英华》补入,注云:“此省试题也。”其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代试律诗.合肥:黄山书社,2006:253-25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老婆去寻李林甫的女儿——道士李腾空,应该去她在庐山上的茅庐。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她正在用水舂提炼云母以炼丹药,茅庐傍边一定还种有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你如果喜爱她的幽静居处,就不妨住下,与她一道修炼。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贤妻是宰相的后代,也喜欢学道修炼神仙术。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洁白的纤手掬弄青霭,绣花的衣裳飘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你一到庐山屏风叠,就可以手摇白玉鞭和腾空道长一起乘鹤飞天了。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着玉鞭:一作“不着鞭”。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李白从世俗的喧嚷中走出,来到山碧林翠的庐山屏风叠。“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就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将行程添上几番神秘,几番秀气。诗人情感由豪放变成和缓,表现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的从自然而来,返归自然的艺术心态。所以他毫不晦隐地写道:“若恋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李腾空是唐相李林甫之女,她才智超人,又极有姿色。然而她不慕荣华富贵,却痴心学道,自京都长安来庐山隐居,过着清苦的生活,说明唐代朝野崇尚道家风气之浓。“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寥寥数笔点化出一位心地纯白、无浊秽之气的相门女子具备的不为世俗情欲所沦丧的本性和清静的道士形象。一个人如果对世欲荣利无所追求,其归宿最好就是“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李白的妻子也是相门之后,因此也有人认为第二首“多君相门女”指的是李白的妻子。李白夫妻与李腾空一样,所企慕的就是“青莺子千岁,而千岁化桃子”(关尹子《釜》)的与世无争,长生不老的仙界生活,并以“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庄子《人间世》)定为自己的处世态度。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后出塞五首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男子汉生在这个世上,就是要在壮年的候实现自己的报负。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应当征战边疆,怎么可以守着自己出生的地方呆一辈子呢?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国家招用我们的时候远赴蓟门,大军就要走了不可以因为自己而留下。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把家里的钱财全都散尽用来装备自己。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那样乡亲们会为我送行,亲戚朋友们把道路挤的满满的欢送我。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头发花白了才有了点自己的功业,醉了以后看到别人年青有为才感到羞愧。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想当年霍去病出征,却只能面带苦笑看着自己的武器。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清晨,我到东门营报到,傍晚,就开拔到了河阳桥上。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晚霞映照迎风招展的军旗,战马与萧萧朔风呼应嘶鸣。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一望无际的沙原排列着无数行军帐幕,行伍首领各自召集手下的士兵。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夜空中,高高悬挂朗朗明月,军令森严,整个营地寂然无声。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几声悲咽的茄声划破长空,从军壮士神情肃然,失去了往日骄纵之情。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借问统领军队的大将是谁?大概又是一个嫖姚校尉霍去病。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古代的将军重视守卫边疆,如今的边将却只重高官厚禄。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哪里料得到皇帝偏又好武,出征的军队绵亘不断,漫卷长空。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当今全国既已统一,就没有出师必要,这样却还要孤军深入。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使得战士们都是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在穷荒之地拔剑练习作战,每天征收成群的战马。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将军发誓要开发极北的地方,对吾皇效忠心。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捷报不断传来,其实是虚报邀赏,因为是奚族与契丹本无寇警。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渔阳郡尚武,多豪士侠客,此豪侠之地,成天鼓乐轰隆。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渤海上船只鼓帆前进,那是装载来自东吴的粮食。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还有越罗与楚练,其光彩照耀得人身都发光。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主将的地位更崇高,气焰更嚣张,都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边疆之人不敢议论,有敢议论告发的死无葬身之地。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我本来出身良家,懂得许多门道,揣知主将有叛逆的可能,所以不敢跟从。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主将骄矜增加了我的忧虑,荣华富贵已不值得一说。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跃马横刀二十年,担心的是辜负了明主的恩情。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眼看幽州叛军长驱直入,洛阳即将沦陷。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于是半夜里抄小路逃回家,可是故乡已经变成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我幸亏没有背上叛逆的罪名,如今孤身一人,没有儿孙。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59-64页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jì)门,军动不可留。
召募:这时已实行募兵制的“扩骑”。蓟门,点明出塞的地点。其地在今北京一带,当时属渔阳节度使安禄山管辖。

千金买马鞍(ān),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道周:即道边。

(bān)白居上列,酒酣(hān)进庶(shù)羞。
斑白:是发半白,泛指老人。居上列,即坐在上头。酒酣:是酒喝到一半的时候。庶羞,即莱肴。白居易诗“人老意多慈”,老人送别,只希望小伙子能多吃点。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别有赠:即下句的“吴钩”。“别”字对上文“庶羞”而言。吴钩:春秋时吴王阖闾所作之刀,后通用为宝刀名。深喜所赠宝刀,暗合自己“封侯”的志愿,所以“含笑”而细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东门营:洛阳东面门有“上东门”,军营在东门,故曰“东门营”。由洛阳往蓟门,须出东门。这句点清徵兵的地方。河阳桥:在河南孟津县,是黄河上的浮桥,晋杜预所造,为通河北的要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大旗:大将所用的红旗。。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幕:帐幕。列,是整齐的排列着。这些帐幕都有一定的方位和距离。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jiā)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悲笳:静营之号,军令既严,笳声复悲,故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huò)(piāo)(yáo)
嫖姚:指西汉大将霍去病。“嫖姚”同“剽姚”,霍去病曾以“嫖姚校尉”一战成名。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xūn)
古人、今人:都指边将说。重高勋,即贪图功名。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gèn)长云。
亘:是绵亘不断。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且:尚也。跟上句“已”字对照。

遂使貔(pí)虎士,奋身勇所闻。
遂使:于是使得。承上“且孤军”来,貔,音琵,即貔貅,猛兽,这里比喻战士。边将贪功,人主好武,这就使得战士们为了统治者的企图而拼命。勇,是勇往:所闻,是指地方说的,即下文的“大荒”“玄冥”。《汉书·张骞传》:“天子(武帝)既闻大宛之属多奇物,乃发间使,数道并出。汉使言大宛有善马,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上车令等持千金以请宛王善马。”即此“所闻”二字的本意。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大荒:犹穷荒,过去所谓“不毛之址”。

誓开玄冥(míng)北,持以奉吾君!
玄冥:传说是北方水神,这里代表极北的地方。

献凯日继踵,两蕃(fān)静无虞。
两蕃:是奚与契丹;静无虞,本无寇警。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shēng)(yú)
渔阳:郡名,今河北蓟县一带。其地尚武,多豪士侠客,故曰豪侠地。

云帆转辽海,粳(jīng)稻来东吴。
辽海:即渤海,粳音庚,晚熟而不黏的稻。来东吴,来自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yú)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主将:即安禄山。天宝七载禄山赐铁券,封柳城郡公:九载,进爵东平郡王,节度使封王,从他开始。上都:指京师,即朝廷。凌,凌犯,目无朝廷。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qú)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多门:许多门道,有多次意。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益:是增益,“思”字照过去读法应作去声,愁思,即忧虑,是名词。

跃马二十年,恐辜(gū)明主恩。
跃马:指身贵,兼含从军意。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坐见:有二义:一指时间短促,犹行见、立见:一指无能为力,只是眼看着:这里兼含二义。长驱,言其易。河洛昏,指洛阳行将沦陷。当时安禄山所部皆天下精兵。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间道归:抄小路逃回家。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恶名:是叛逆之名,禄山之乱,带有民族矛盾性质,这个士兵不肯背叛,是完全值得肯定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59-64页 .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鞍,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六合已一家,四夷且孤军。
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
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
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

献凯日继踵,两蕃静无虞。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越罗与楚练,照耀舆台躯。
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
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

我本良家子,出师亦多门。
将骄益愁思,身贵不足论。
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
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
中夜间道归,故里但空村。
恶名幸脱免,穷老无儿孙。

  《后出塞五首》组诗叙写开元(713—741)天宝(742—756)年间一位军士从应募赴军到只身脱逃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天宝之变的“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自开元中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兵农分离,出现了职业兵。德宗时李泌论募兵制是祸乱的根源,说这种应募的兵士,既非土著,又无宗族,重赏赐而轻生。《后出塞五首》主人公正是这样一个应募者形象。一无牵挂的汉子,乐意当兵吃粮。诗中提到相赠吴钩的“少年”,当属唐诗中常常写到的少年游侠一类人物。物以类聚,此诗主人公也应是这一类人物。组诗第一首系主人公自叙应募动机及辞家盛况;第二首叙赴军途中情事,尚归美主将;第三首是诗人的议论;第四首则揭露蓟门主将的骄横;第五首则写逃离军旅的经过。此组诗的突出成就,便在塑造了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对此诗的赏析,便应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

  一度怀着功名万里雄心的军士后来逃归,其逃离的动机,诗中说得很清楚,是由于他在蓟门军中看到“主将”(当指安禄山)日益骄横、目中无君,而朝廷一味姑息养奸“主将位益崇,气骄凌上都,边人不敢议,议者死路衢”,自己本为效忠国家而来(“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不料却上了“贼船”,“坐见幽州骑,长驱河洛昏”,因而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

  诗一开始就讲得很明白,主人公赴边的目的就是追求“封侯”,“首章便作高兴语,往从骄帅者,赏易邀,功易就也。”(浦起龙)此人正是第三首所谓“重高勋”的“今人”、“奋身勇所闻”的“貔虎士”中的一员。“拔剑击大荒,日收胡马群;誓开玄冥北,持以奉吾君”,也正属于这类人物的夸耀口吻。从第一首“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到第五首“跃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的表白,可见主人公求取功名封赏的思想是一贯的,并未发生何种转变。“古人重守边”六句,不能理解为诗中人思想的转变,而只能理解为诗人自己对时事的评议,或者说它们恰恰是诗人对笔下人物思想、行动的一种批判。说这是杜甫微露本相的地方还不够,应该说这是作者直接激扬文字,站出来表态。这种夹叙夹议的手法,在杜甫诗中原是并不罕见的。

  据《通典》称:“国家开元天宝之际,宇内谧如,边将邀宠,竟图勋伐,西陲青海之戍,东北天门之师,碛西怛罗之战,云南渡沪之役,没入异域数十万人,向无幽寇内侮,天下四征未息,离溃之势,岂可量邪!”当时的边境战争,唐玄宗好战固然是一个原因;兵制的改变,也同样是个重要原因。府兵原是寓兵于农的一种兵制,将帅不能拥兵自重,故唐朝前期没有武夫割据事件。而募兵之行,诚如李泌所说,应募兵士多是不事生产的亡命之徒,他们贪功重赏,形成军中好战心理。上自朝廷,下至士兵,互相影响,正是“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六合已一家,四夷但孤军。遂使貔虎士,奋身勇所闻。”对侵侮邻国的兴趣随战争的进行愈来愈浓厚,野心的将帅也就得到长成羽翼的机会。

  《后出塞五首》就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特定时代的历史生活。诗中主人公正是募兵制下一个应募兵的典型形象。他既有应募兵通常有的贪功恋战心理,又有国家民族观念。他为立功封爵而赴边,又为避叛逆的“恶名”而逃走。组诗在欢庆气氛中开头,凄凄凉凉地结尾,是一出个人命运的悲剧。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6月版 :第259-261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淮上与友人别

: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扬子江边杨柳青青春意正浓,漫天飞扬的杨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烦。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微风轻拂,笛声幽咽,离亭渐渐染上暮色,你就要南下潇湘我却奔向西秦。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2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48-849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扬子江:长江在江苏镇江、扬州一带的干流,古称扬子江。杨柳:“柳”与“留”谐音,表示挽留之意。杨花:柳絮。愁杀:愁绪满怀。杀:形容愁的程度之深。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xiāo)(xiāng)我向秦。
风笛:风中传来的笛声。离亭:驿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们常在此送别,所以称为“离亭”。潇湘:指今湖南一带。秦:指当时的都城长安。在今陕西境内。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42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48-849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晚唐绝句自杜牧、李商隐以后,单纯议论之风渐炽,抒情性、形象性和音乐性都大为减弱。而郑谷的这首七绝则仍然保持了长于抒情、富于风韵的特点。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扬子江边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

  前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画面很疏朗: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岸边停泊着待发的小船,友人即将渡江难去。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丽的水墨画,景中寓情,富于含蕴。依依袅袅的柳丝牵曳着依依惜别的深情,唤起一种伤离意绪;蒙蒙飘荡的杨花惹动着双方缭乱不宁的离绪,所以说“愁杀渡江人”。诗人用淡墨点染景色,用重笔抒写愁绪,初看似不甚协调,细味方感到两者和谐统一。两句中“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等词语同音字(扬、杨)的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使人读来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显得过于沉重和伤感。次句虽单提“渡江人”,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离,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三、四两句,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正面抒写握别时情景。驿亭宴别,酒酣情浓,席间吹奏起了凄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许正是象征着别离的《折杨柳》。这笛声正倾诉出彼此的离衷,使两位即将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驰,默默相对,思绪萦绕,随风远扬。离笛声中,天色仿佛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握别的时间到了。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潇湘我向秦”。诗到这里,突然停止,富有韵味。

  这首诗的成功,和有这样一个别开生面,富于情韵的结尾有密切关系。末句只是交代各自行程的叙述语,既缺乏寓情于景的描写,也无一唱三叹的抒情;实际上,这首诗的深长韵味钧蕴含在这朴质的不结之结中。由于前面已经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的物象情景进行反复渲染,结句的截然而止,更显示出分手握别的黯然神伤,天各一方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在这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都在不言中得到充分表达。“君”、“我”对举,“向”字重出,更使得这句诗增添了咏叹的情味。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49-135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内

: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一年三百六十天,我天天都喝得酩酊大醉如烂泥一般。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你虽然是我李白的夫人,和那整天不顾家的周太常的妻子又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资料:

1、 宇野直人,李寅生编.中日历代名诗选 中华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259页2、 (唐)李白著.李太白集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3.04:第345页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zuì)如泥。
内:内子,即妻子。三百六十日:旧历中一年的天数。泥:传说南海中的一种动物。无骨,在水中比较活跃,离开水之后如同喝醉了一般。

虽为李白妇,何异(yì)太常妻。
太常妻:东汉时周泽为太守,嗜酒,又好斋戒,常卧病斋宫不归,其妻怜其老,前去看他,周泽大怒,将其妻收送诏狱谢罪。太常:官名,掌管天子的礼乐祭祀等事务。

参考资料:

1、 宇野直人,李寅生编.中日历代名诗选 中华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259页2、 (唐)李白著.李太白集 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3.04:第345页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李白这首诗是初婚后与妻戏谑之词,伉俪之情由此可见端倪。虽是一首小诗,却写得生动活泼,用每日斋戒的太常和每日烂醉的自己相对应,充满谐趣。

  在某一次酒醒过后,醉眼朦胧的李白看到正在身边服侍的妻子,心中埋藏已久的愧意顿生。于是他深情地对妻子说:你看我天天烂醉如泥,还要你服侍。我李白虽然名声在外,可是你嫁给我这个“酒鬼”丈夫又得到了什么呢?与嫁给那古板的、不懂生活情趣的太常为妻又有什么区别?李白为自己日日烂醉而后悔,为妻子得不到应有的关怀而抱歉,他以自嘲的口吻说出来,幽默又很有情趣,表现了诗人对妻子深深的内疚。

  全诗共四句,却三句都从典中引出,而又不觉是用典,朴素自然,平实如话,自然流畅。全诗反映了诗人不得志时借酒浇愁的情形,同时也有几分对妻子的愧疚。

参考资料:

1、 周探科,张峰,成远镜主编;王向阳,赵年秀,鄢明定,倪正芳,游宇明副主编.新编大学语文=New 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湘潭大学出版社,2010.08:第105页2、 李敬一主编.休闲唐诗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97年09月第1版:第40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